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说不尽的李叔同 >

第14章

说不尽的李叔同-第14章

小说: 说不尽的李叔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日东风过寒食,    
    秋来花事已阑珊。    
    疏林寂寂双燕飞,    
    低徊软语语呢喃。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雕梁春去梦如烟。    
    绿芜庭院罢歌弦,    
    乌衣门巷捐秋扇。    
    树梢斜阳淡如眠,    
    天涯芳草离亭晚。    
    不如归去归故山,    
    故山隐约苍漫漫。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不如归去归故山。    
    在《仁声歌集》里,经常要为李叔同歌词加作第二段的陈哲甫又如法炮制。他加作的第二段歌词是:    
    双双燕子语关关,    
    似语久客心悬悬。    
    时序变迁天忽寒,    
    西风吹薄双襟单。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整翮振羽穿碧天。    
    计程已度万家烟,    
    形影相随渴与餐。    
    去年今日辞故园,    
    今年昨日赋友旋。    
    不如归去心安然,    
    当似春归在客先。    
    呢喃,呢喃,呢喃,呢喃,    
    不如归去心安然。    
    若要更好地体会李叔同的归隐之心,我们不妨再对照《幽居》和《月夜》。    
    《幽居》:    
    惟空谷寂寂,有幽人抱贞独。    
    时逍遥以徜徉,在山之麓。    
    抚磐石以为床,长林以为屋。    
    眇万物而达观,可以养足。    
    惟清溪沉沉,有幽人怀灵芬。    
    时逍遥以徜徉,在水之滨。    
    扬素波以濯足,临清流以低吟。    
    睇天宇之寥廓,可以养真。    
    《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    
    梧叶萧疏摇月影。    
    翦径凉风阵阵紧,    
    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    
    呀!是何处,    
    敲彻玉磬,    
    一声声清越渡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    
    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    
    倚栏风冷。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6)

    这便是李叔同当时的心境:“呀!是何处,敲彻玉磬……呀!是何处,声相酬应”?他找到了“可以养真”的地方,他大彻大悟:“不如归去归故山。”    
    《月》《朝阳》《天风》:朗月悬太清    
    李叔同于出家前所作的歌曲,每首歌具体的创作时间多不可考。一般认为,像《月》《朝阳》《天风》这样的歌曲是在1916年至1918年间所作。    
    《月》和》《朝阳》《天风》,粗略一看这是三种景观、三种境界。然而结合歌词和李叔同当时的内心世界,把它们放到一起来谈就不是没有道理了。先看前两首歌词:    
    《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叹!    
    惟愿灵光普万方,披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朝阳》: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灿庄严伟大之荣光。    
    彼长眠之空暗暗兮,    
    流绛彩以辉煌。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灿庄严伟大之荣光。    
    彼冥想之海沉沉兮,    
    荡金波以飞扬。    
    惟神,惟神,惟神!    
    创造世界,创造万物,    
    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    
    感神恩之久长。    
    读过这两首歌的歌词,我们与其说李叔同是在借景抒情,还不如说他是在“借景明志”!他仰望碧空,朗月高悬,这可真是另一种境界,它能荡涤人世之污垢,亦能披除人间之痛苦……多么圣洁神秘的灵光——我在仰望着你!同样,东方的朝阳之所以灿烂庄严、流彩辉煌,它也是得力于“灵光”。这灵光——神——赐予我光明,指引我方向,我对你感恩久长……。    
    两首歌中的“灵光”、“神”,当然就是佛。李叔同虽未明确点破,但从他这段时期的研佛实践和实行断食的经历来看,他这是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了。李叔同说他在西湖虎跑寺住过以后的感想是:“我以前虽然从五岁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家念经及拜忏,而于十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可是并没有和有道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情况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喜欢而且羡慕起来了。”    
    可见,这种羡慕之情,自然可以藉助“月”和“朝阳”来表达。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7)

    《月》和《朝阳》二歌,李叔同只是作词,其曲谱原作者不详。二歌的区别在于《朝阳》是一首男声四部合唱,显得回肠荡气,十分庄严。    
    与《月》《朝阳》意境相近的还有《天风》,且录歌词如下:    
    云滃滃,云滃滃,拥高峰。    
    气葱葱,气葱葱,极。    
    苍耸耸,苍耸耸,凌绝顶。    
    侧足缥缈乘天风。    
    咳唾生明珠,吐气嘘长虹。    
    俯视培之垒垒,    
    烟斑黛影半昏蒙。    
    仰观寥廓之明明,    
    天风迥碧空。    
    天风荡吾心魄兮,    
    绝于尘埃之外,游神太虚。    
    天风振吾衣袂兮,    
    超乎万物之表,与世长遗。    
    漭洋洋,漭洋洋,浮巨溟。    
    纷矇矇,纷矇矇,接苍穹。    
    浪汹汹,浪汹汹,攒芒锋。    
    扬泄汗漫乘天风。    
    散发粲云霞,长啸惊蛟龙。    
    俯视积流之茫茫,    
    百川回渎齐朝宗。    
    仰观寥廓之明明,    
    天风迥碧空。    
    天风荡吾心魄兮,    
    绝于尘埃之外,游神太虚。    
    天风振吾衣袂兮,    
    超乎万物之表,与世长遗。    
    《晚钟》:神之恩,大无外    
    如果说李叔同在《月》、《朝阳》中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佛的羡慕、追随的情绪的话,那么这首《晚钟》则坚定表明了他自己的皈依之心。    
    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层楼”(丰子恺语),满足物质生活的人就安心地住在第一层里;满足精神生活的人可以在第二层楼里自得其乐;而若要追求灵魂生活,那么只有登上第三层楼去了。李叔同是一个“脚力”颇大的人,他自觉地向着第三层登去: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现忽若隐。    
    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8)

    这是一个诗化的世界,天地万物聚合在一起,它们共同承着神/佛的恩泽,这难道不是一个灵魂的归宿吗?    
    《布施度无极经》曰:“众生扰扰,其苦无量,吾当为地。为旱作润,为温作筏。饥食渴浆,寒衣热凉。为病作医,为冥作光。若在浊世颠倒之时,吾当于中作佛,度彼众生矣。”有人说,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其实,真正的佛教并不出世,“慈悲救世”、“普度众生”的教义难道是“出世”吗?当然不是!从这层意义上讲,李叔同追求的灵魂生活,更有人生的悲壮色彩和积极意义。许多人不明白这种积极意义,这才生出种种对李叔同出家的猜测,所谓遁世说、失恋说、失意说、破产说,不一而足,实可谓徒劳而幼稚。    
    这首歌的题目是《晚钟》,这当然是佛寺中的钟声。“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这歌中的“神”当又是明确指代“佛”了。李叔同曾作过题为《初梦》的诗,诗曰:“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绣裆。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晚钟》一歌中没有写到一个“佛”字,也没有描绘佛的具体形象,但是,我们可以体会,此处的“神”远比《初梦》中莲座上和弥勒树下的佛更具体,其皈依之心更为虔诚、坚定。    
    《晚钟》的曲子采自何人不详。根据李叔同的喜好,他乐意选取欧美流行歌曲的曲调旋律。但是《晚钟》的曲显然不是流行歌曲的旋律,倒像是一曲咏叹调。李叔同选择这样的曲调填词,想必会有他的用意。而这里的“叹”还应赋以具体的含义。李叔同“叹”什么——大概是感慨活了三十多岁方才知道这“三层楼”上的无限奥妙吧!    
    《涉江》等七首:长路漫浩浩    
    这七首歌是李叔同选曲或配词的歌曲,作于他在杭州任教期间。所选歌词均为古诗词,其基调均颇有悲壮色彩。而他所选用配置的曲调,则大多是西洋歌曲。这种西洋曲调搭配中国诗词作歌的手法是李叔同颇为擅长的。    
    这七首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一般很少提到它们。其原因,或许是以为这些歌只是由李叔同选曲、配词而已,不属正规创作范畴。这种认识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问题是李叔同何以不选别的古诗词而就选了这些呢?更何况基调基本一致,想必曾有李叔同心灵深处的某种寄托。    
    现在来看看这七首歌选用的是哪些诗词。    
    《涉江》(李叔同选曲吴梦非配词)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远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按:古诗十九首没有记下作者的名字,一般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阮郎归》(李叔同选曲配词)是宋大词家欧阳修的作品: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按: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乐府纪闻》云:“欧阳永叔……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早年支持范仲淹,力主在政治上有所改革;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曾对青苗法表示不满。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送出师西征》(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代岑参所作,诗原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    
    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誓献捷。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9)

    按:岑参被称作唐代边塞诗人。其诗特点是意奇语奇。此诗奇而壮,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此诗是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征播仙,他便写了此诗为其送行。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为一转,节奏急促有力,如一首进行曲,最后一句“车师西门誓献捷”亦作“伫献捷”。    
    《秋夕》(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按:杜牧(803~85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诗名甚隆,有《樊川文集》。《秋夕》乃写一位失意宫女孤寂生活与凄凉心境。诗中虽没有直写心态感情之语,然哀怨与期望,甚至失望的复杂感情溢于诗外。    
    《夜归鹿门歌》(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孟浩然的诗作: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按: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长安,曾应进士不第。诗与王维齐名,长于写景,风格清淡,有隐逸味。《夜归鹿门歌》即是一首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诗人所述从日落黄昏的清月悬空,从汉江行舟至鹿门山途,实质乃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归隐之途。    
    《清平调》(李叔同选曲配诗)是唐李白之诗,又称《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识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按:李白(701~762年),唐代大诗人。诗风雄奇豪放,想像力丰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创作出瑰玮绚烂的色彩,极具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歌。《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此诗三首乃写杨贵妃与鲜花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利州南渡》(李叔同选曲配诗)为唐温庭筠的作品: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按:温庭筠(约812~866年),太原人。每入试,押宫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颇不得意,其诗则辞藻华丽,往往是在美妙的文辞中隐含着心灵怅痛。《利州南渡》亦有这个特点。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10)

    附“清凉歌”歌词:    
    一、《清凉》: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二、《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三、《花香》:    
    庭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