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说不尽的李叔同 >

第15章

说不尽的李叔同-第15章

小说: 说不尽的李叔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    
    三、《花香》: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有殊别?白昼众喧动,纷纷俗务繁。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四、《世梦》: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出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然,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山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固是梦,醒时何非梦?!扩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五、《观心》: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虽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知恩念恩》《生离欤?死别欤?》《囚鸟之歌》: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一般认为,这三首护生歌作于1931年至1936年间。其实,若严格地讲,是这三首歌的曲的选定、编配在这期间,而歌词则是早就有了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三首歌的歌词原本就是李叔同为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所配的诗文,其中《生离欤?死别欤?》题目相同,《囚鸟之歌》、《知恩念恩》二首的原题分别为《囚徒之歌》、《农夫与乳母》。    
    查阅《护生画集》(第一册),李叔同为丰子恺所配的这三首护生诗跟后来成为歌曲的歌词完全相同。    
    《知恩念恩》: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生离欤?死别欤?》:    
    生离尝恻恻,临行复回首:    
    此去不再还,念儿儿知否?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11)

    《囚鸟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护生画集》第一册(全套六册)于1927年开始创作,1929年2月由开明书店首版发行。弘一大师李叔同在跋语里说明了编绘意图,即“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当时国际和国内提倡素食主义的风潮不小,不敢保证《护生画集》是迎合如此素食主义“大潮”而孕育而生的,但多少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如李叔同在《农夫与乳母》(即《知恩念恩》)中写道:“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就是一个佐证。    
    弘一大师实在是一个极具慈悲心肠的人。他把护生活动看成是一项乐事。他写过一篇《白马湖放生记》,可看作是他出家之后的一篇典型的记游小品。文末所记很有意味:“放生之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    
    三首护生歌除《囚鸟之歌》由闻妙编曲之外,另两首选的都是外国曲子。《知恩念恩》所配的是德国图林根民歌曲调。原曲是宾策(Augrst von Binzer)于1819年作词的德国大学生歌曲《我们建造了一所皇皇大厦》(Wir hatten genauet ein stattliches Haus)。而《生离欤?死别欤?》的原曲则是俄罗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国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丰子恺的解释:“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那么由他来编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词与音乐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封李叔同致丰子恺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编之时的题目是《凄音》,诗文也与现在的不同:“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后来在编辑过程中,弘一大师也曾为此跟参与者商讨过,终因某种因缘,成了现在的题目与诗文。    
    《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济生利世为己任,它是积极入世的。    
    看看弘一大师写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它无疑是一首爱国图强、抗击外敌的战歌!    
    1937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厦门市在中山公园举行第一届全市运动大会。运动会筹委会事前恳请弘一大师为大会撰写会歌。弘一欣然答应,并在三月间就把词、谱都写了出来。当时厦门开运动会,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众的体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难民。但弘一大师在作歌时,又联系到当时日寇猖獗侵略中国的现实,把体育与振奋民心、团结抗暴结合了起来。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壮歌。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李叔同歌曲来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是李叔同一生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圆寂是悲壮的一样,他的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壮烈的气氛中,给他自己一生的歌曲创作划下了一个句号。    
    弘一大师在歌中所写到的“饮黄龙,为民族争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12)

    抗战爆发后,他的学生丰子恺避居内地。丰子恺关切老师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从桂林写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来内地由丰子恺供养。弘一大师收到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最后仍决定留在闽南。他回信曰:“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如果说弘一大师的这封回信还说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他在1941年致泉州郑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较直截了当了。他写道:“对付敌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者共勉之。”    
    弘一大师此处所说的“四年前”,当指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弘一此言不虚,这从1937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他写给性常法师、高胜进居士的信里可以得到印证:“近日厦门甚为危险,但朽人未能他住。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仁等诵此诗句,应为朽人庆幸,何须为之忧虑耶?”正是有了这种殉教护法的信念,于是又有了他后来的另一首抒怀诗: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格和美德!    
    李叔同曾与太虚大师合作过颇具影响的《三宝歌》,因在《护教经历》一章中有所介绍,此不赘述。    
    李叔同的歌曲,流传下来的虽多,但有关创作方面的史料则极少。鉴于此,我决定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法,凡一首歌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的就单独撰写,而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就用分类组合的办法来解决;同时,无论是单首还是分类,我都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以尽量避免“水份”的掺杂,使文章简洁而不要有拖沓之感才好。    
    再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从学术上研究、探讨李叔同的歌曲创作,而是引介李叔同的歌曲,对其歌曲创作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迹作一较为具体的回顾。此外,李叔同的歌曲,在不同版本的歌曲集里,其篇目数量不尽相同,有待详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