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31章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第31章

小说: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我个人的好恶而言,一直喜欢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说到球队,我更喜欢申花的“洋务运动”讨厌国安的“爱国主义”。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上海申花称得上改革的前锋,他们义无反顾地坚持自己的“洋务运动”,很自觉地把自己和世界融为一个整体。国安其实也想洋务,但偏偏要摆出一副民族自尊的假面孔来。胜申花9:1,洋人打进了8个,如今又花了天价买进一个加拉伊,也不知道加拉伊替中国还是替巴拉圭争光,也不知“绝不向外国人低头”还算数不算数。体育这东西,一旦和政治口号连起来,就免不了自己抽自己嘴巴,不尴不尬让人反倒瞧不起。申花就没这些坏毛病,该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让人觉得挺磊落。    
    以大上海的经济文化实力,以上海人的精打细算,以上海滩的开放搞活,我确信申花最终能在职业联赛中花开一朵并且真正能有所领先。    
    重点人物:申思我已经把申思圈进了新一届国脚名单。年龄不应该成为申思的障碍,重要的是申思别跟谢晖一样昙花一现。申思还需要增添一些霸气,没有霸气的申思将很难摆脱奶油式的形象,有时候人的外部形象也会影响他的精神。申思的问题是随意性太多而刻意追求的成分太少,这使他踢球经常造成最无谓的失误。如果在自己的禁区,申思在更多的时候要给自家大门带来灾难。和他的同龄队友相比,申思是在安杰依上任之后才成为绝对主力的,值得称赞的是徐根宝时代的申思并没有放松自我约束,他因此表现出了一个年轻人少有的成熟,这种成熟恰恰是一个中场指挥者所必需的。他的国奥队友李小鹏曾经比申思还要出色,但李小鹏一直没能获得申思这样的成绩,究其原因还是环境使然。如果说“抢逼围”不适合申思,只能是那种粗糙的打法限制了申思的想象力,其实申思的体能并不差,奔跑拼抢也相当积极,只是他比队友更愿意拿球,无形中使徐根宝的速度受阻。徐根宝对“快”的理解和他的同代人一样机械,这使他无法容忍申思的“慢”。如今申思在安杰依的指挥下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才能得到了发挥,申思甚至比范志毅更有大将风范了。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上海申花(2)

    范志毅据说范志毅最有希望被英格兰的某支球队相中,这真是大好事。以范志毅的能力,他早该闯进欧洲去见世面显身手了。    
    十强赛是范志毅足球生涯中的最低点,他的犯规导致中国队主场失球,客战卡塔尔又让人家入球分过丢尽了脸,战沙特的点球不进大概是最大的打击了。回到申花队的范志毅努力表现,但他一定发现自己的核心地位在悄悄动摇,申思正用自己的灵气和上乘的脚法逐渐挤开范志毅,范志毅只能更加卖力更加勇猛,但无论怎样,他和申思相比,反倒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了。应该说是徐根宝造就了范志毅,范志毅也树立了上海足球的新形象。他自己说除了守门员的位置,哪个位置都喜欢。这也是事实,几年来范志毅几乎踢过除守门员之外的所有位置,但在每个位置都没有获得过最佳感觉。范志毅的能力很强,这一方面使他变成球队的中心,另方面又使他成了球队的急救站,哪里有麻烦就要他去哪里解决麻烦。范志毅的作用被发挥了,但他的专业才华却被分割了。他无法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专心致志,长此下去范志毅就可能成为王东宁第二,样样行,样样松,范志毅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现代足球中绝对没有真正的全能战士,全能战士听起来美妙无比,实际上是万金油的另一种说法。    
    由中国足球先生到在俱乐部队作用的减弱,并不是范志毅的过错。几年来范志毅被国家队的不合理使用弄得自己也舌了分寸,一个球员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要进入角色会越来越难。    
    十强赛期间范志毅只在一个场次的前二十几分钟找到了自己的感觉,那就是主场出战卡塔尔踢前腰的二十几分钟。在申花范志毅也是在这个位置上踢的最好,他的足球先生就是靠这个位置获得的。打后腰踢盯人也行,但范志毅身上的暴力倾向使他经常犯规,而且经常犯很粗鲁很没头脑的低级错误。我真盼望范志毅能在英格兰踢球,他将在那里接受真正的职业教育,也学到真正的现代足球。他自己怀着更大的希望,希望出去学几年然后回国当教练。以范志毅的品格和他的聪明,我确信他有机会成为新一代中国教练的佼佼者。    
    刘军亚洲区十强决战是刘军成名的时刻,他或许是十强赛中少有的发挥出色的球员。刘军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而且他似乎天生就是打大赛的球员。和国家队其他球员相比,刘军的资历和经验都是空白,但上了场的刘军却比沙场老将还要自如。刘军在球场上敢拿球敢突破,传球的时机好,场上的视野也开阔。    
    刘军在申花队也没有在国家队耀眼,想来想去是我们的国家队集体发挥失常,而初登大场的刘军正常发挥,一落一平,也就出现了高下。刘军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宁可选用心理承受力强的一般性球员,也不用心理脆弱技术高超名气大的球员。一支由平常球员组成的心理素质上佳的球队往往能超水平发挥,而一支由高手组成的心理承受极低的球队往往是最没有战斗的。    
    11个刘军组合在一起肯定比11个李明马明宇更有战斗力,放松和紧张应该是衡量一个球员全部实力的重要依据,所谓热身赛型和比赛型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中国球员中热身型大多而比赛型太少,不知道该不该去研究一下刘军,从他身上找出一些医治心理疾病的方法来。    
    在申花队,刘军属于那种不很抢眼但却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和申思一样入球不多,但却能给队友创造出许多得分的机会。刘军强过申思的是他有更好的整体大局观,进攻之后的防守刘军高出一筹,这表明刘军比申思更有责任感,也比申思更让人钦佩。相比较而言,申思还是那种喜欢炫耀的年轻人,他有必要拜刘军为师,好好学学如何把个人和整体协调起来。    
    祁宏把这个毛头小伙子搁在申花的重点人物之中,还真让我有点犹豫。我一直觉得祁宏是徐根宝式的莽夫,除了拼抢别的没有长处,但安杰依接手之后我注意到了祁宏的变化,他似乎更有灵性踢球喜欢动脑子了。作为前场人物,祁宏的入球还不够多,但他的跑位和穿插扯动给队友开拓了很大的进攻空间。论天资,他远逊于谢晖,但祁宏比谢晖更懂得职业球员应该如何做事。当谢晖沉醉于自己优美的步伐时,祁宏依靠不停的奔跑不停的冲击得到了队友和教练的赞许。如果祁宏能保持住自己的激情,再进一步提高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随着入球数的增加,就可以慢慢把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杀手。我们知道世界足坛上有几种类型的杀手,莱因克尔和博比奇和希勒维业利属于同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球员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把握机会,祁宏的努力方向就在这里。    
    朱琪这也是国奥队的一员主将,在申花队里更是不可或缺。他和老大哥成耀东一起构成申花的防线,成耀东的经验和朱琪的大局观融合在一起,使申花队的攻守日益变得均衡,和成耀东相比,朱琪的失误更少些,他的进攻能力也更强些,进球数也在申花队里名列前茅。但朱琪不能让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这似乎是申花队球员的通病。申花队失球经常莫名其妙,一些不该丢的球说丢就丢了。朱琪需要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如何把后防线的指挥重任从成耀东手中接过来,如何帮助老大哥补上年龄造成的漏洞。朱琪是那种注定要不显山不露水的球员,但他的作用却在球队中非常巨大。如果朱琪能让自己的行动更坚决更硬朗,这个球员有希望成为取代徐弘的未来国脚,成耀东无论如何已经没有可能了。    
    吴承瑛当人们都批评戚务生不肯使用吴承瑛的时候,我却对戚务生的犹豫表示理解。我甚至觉得戚务生做错了许多事,唯一在使用吴承瑛这件事上表现出了明智,遗憾是后来戚务生在压力下重召了吴承瑛。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指出一个吴承瑛救不了国家队,我以为中国队当时最需要的是高钟勋邵延杰这样的后腰,更需要王涛这种高大的锋线人物。    
    吴承瑛在场上总是很惹人注目的角色,他的助攻义无反顾,往往给对手的右翼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吴承瑛的成功只有面对弱队的时候才能实现,遇着强队时,吴承瑛的左路便是人家反击的走廊。吴承瑛似乎生来就是进攻的,他的防守和进攻相比显得非常无力。即使他老实本分地守在侧翼,也不能很从容阻止对手的进攻。徐根宝时代造就了吴承瑛这种只会攻不会守的球员,申花的左路在很大程度上用不着吴承瑛操心,成耀东和朱琪时时刻刻都把眼睛盯在那条走廊上,一旦吴承瑛上去了,他们中间的一个就过来帮忙了。国内的球队在申花的狂攻下很少有精力去反攻,吴承瑛的缺陷因此不能暴露,但和强队相持的时候,吴承瑛的助攻也是申花失球的先兆。打国际大赛吴承瑛和其他球员都只能顾及自己的区域很难抽出精力去互相帮助,这种时候吴承瑛的技术缺陷就显露出来,他防守能力一般,助攻又不能一击而中,这就使任何一个教练员使用吴承瑛都意味着冒险,而且是明摆着的危险。严格讲,吴承瑛这种球员并不适合打后卫,他在前场或许更好些。安杰依这样做了,虽然申花因此少了引人欢呼的左路奔袭,但却从此消除了隐患。接着吴承瑛的前途就可以预见了,他想成为中国中场左路高手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这个位置中国有不下半打的球员要比他更有竞争力。所以我说吴承瑛是那种在别人帮助下才会光芒四射的球星,是那种与弱者决斗时才显英雄本色的平庸之辈,是任何一个有现代足球理论武装的教练都不愿使用的球员。国家队毕竟不是申花队,它无论如何担不起那么大的风险……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四川全兴(1)

    全兴刚刚冲上A组的时候,真让人看着心跳。一身鹅黄色球衣在球场上潮起潮落煞是漂亮,它让我想起意大利的新军帕尔马,也是这样一身黄衫,也是在球场上刮起黄色旋风;它也让我想起'94世界杯上的罗马尼亚,同样涨如潮落如潮般激动人心。    
    因而我首先成了四川的球迷,成了魏群马明宇的球迷。    
    后来的全兴变了,变成了一支我无法看清的队伍,它越来越像一个帮会或者用某种血缘和亲情结成的什么团伙。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在它身上时有发生:球队输了球,球迷不高兴,冲余东风叫“下课”,球员居然指责球迷不懂球,还拒绝和球迷打招呼告别;当主教练的听见球迷喊下课真的就要撂挑子不干,球员说你不干我们也不干,大家都下课。这种事在足球的职业史上空前绝后,完全有资格申请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这伙子年轻人真像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犯了错不许骂,一骂了他就要和你脱离父子关系。我真觉着不通,懂球不懂球的标准可不是会不会踢球,球迷不懂球还有谁看球?刚刚半瓶子醋就猛晃荡起来,这样的孩子肯定没有多大出息,下课就下课,没什么可惜。    
    这样子的教练和球员不可能造就一支理性的球队,但如果能蛮打到底也不错,它将在甲A构成一道新风景,遗憾的是没有理性的球队只能逞一时之勇,一旦遇到了强者,三拳两脚之后就光剩下挨打的份了。全兴大胜大输的次数比任何球队都多,但几年过去仍旧不知道自己凭什么输凭什么赢。95年来一回保卫成都,97年招回马明宇又捎回了黎兵,结果是实力明显增加战绩却一塌糊涂。别忘了入选国家队的人数全兴队仅少于大连万达和申花,那边一个冠军一个亚军,这边只能喊叫“保六争五”,其实差一点在降级区里挣扎了。甲A的五至九也就半场球的差距,名次前后都该属于保级,第五、六、七、八名没有丝毫意义。    
    全兴也想理性,但一直理性不起来。按川辣子的性情,其实理不理性用不着太在意,硬要四平八稳踢球,反倒像穿了一身新衣进城的乡下人,别人看着别扭自己也不舒服。全兴队惹人喜爱之处还真就是它那股子不要命不服输的疯劲,凡是全兴队疯到底的场次,都是踢得酣畅淋漓,让人饮了全兴酒一样过痛,更像吃了四川麻辣烫一样刺激。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四川足球也只有保持住自己的性格才会有立足之地,也才有风格的进力。千万别去学万达,也别去学国安,踢就踢它个野性十足,踢就踢它个胜负分明,也不在了四川父老彻夜排队购票的辛苦,不在四川球迷万里随军的痴情,中国足球缺就缺一股子疯劲,多少年来都是这么半死不活,踢起球来还不如娘子军痛快。全兴这种劲头之所以保持不住,之所以抽风似的一阵好一阵坏,说到底只是因为缺一个好教头。凭四川球员的灵性和冲劲,全兴队没理由每年都为名次操心,更用不着省长下令去保卫成都。    
    重点人物:马明宇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攻击型中场,他在'95、'96两个赛季的表现让我觉得马明宇已经成熟。但我忽略了马明宇心理素质差的特点,进入国家队之后的马明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他让大赛压垮了,以至于回到全兴之后还是找不到感觉。没有心理负担的马明宇在球场尽显统帅才能,传球和射门同样激动人心。他的疯狂劲头上来时,可以让任何对手心惊。但在国家队的马明宇除了会跑什么都不会,他还时不时在自家禁区前边给对手作墙,来回一撞就让人家面对了区楚良或老江津。看得出马明宇是一个上进心很强但又是缺乏自信的人,这种球员应付大赛的能力很差,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日常水平,95年在全兴队马明宇威风八面,97年重返全兴就显得拘谨失常。肯定是国家队的失败影响了马明宇对自己的信心,他大概也在怀疑自己是否具备统领三军的资格了。事实上马明宇的实力还在,在中国还很难找出比马儿更有资格打左前卫的入选。马明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刻苦训练和重树信心,马儿很必要多读些书,最好能找着一位懂球的心理医生。    
    黎兵这个来自足球落后省份的贵州小伙显然已经告别了自己的足球高峰,在辽宁队时的那种风光显然变成了苦涩的回忆。    
    黎兵在中国球员中具备了少有的纯朴和善良,他更像一个用足球完善自我的教徒。我非常欣赏黎兵的为人处事,也很怀念他担任左后卫时的那种头球破门,但从不觉得黎兵是一个好前锋。即便在辽宁队时黎兵成为第一攻击者,我还是认为黎兵的位置不在前场。'94赛季成就了黎兵,使他成为职业联赛的第一个足球先生,但也把他的足球生涯拉上了歧途。不仅仅戚务生把黎兵当成进攻的尖刀人物,球迷们也认可了黎兵的角色,最糟糕的是黎兵自己也被进球弄昏了头脑。其实黎兵的条件一般,他既不是那种能创造机会的人也不是那种善于把握机会的人。黎兵的最大长处是有超常的体力,他可以不停地奔跑,而且责任心极强,他执行教练的意图从不走样。这样的球员往往是一个球队稳定的重要棋子,但稳定不适合进攻而更适合防守。    
    黎兵不妨重新试试左后卫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世界足坛上也嫌缺少,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