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35章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第35章

小说: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的理由。但中国的足球人总是把现象本身当作本质,从来不肯在发现本质上花一些功夫。什么“激情”、“理智”、“悲哀不幸”、“梦之旅”,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他们习惯于嘴巴上论输赢,只是想争得更多的讲话权力。一方面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另一方面就是红眼病重得没法治。在这种情形下,万达将士的“求败”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他们只是需要凭自己的心情在那里“终结神话”。北京国安是绝对不能赢的,万达可不想让迟尚斌败在金志扬手上;八一也不能胜万达,这支军人球队年年从万达身上得分,并不是它真有“万达克星”的本事,这里边有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更有深不可测的故乡亲情。谁都瞪大眼睁看万达放水,2:2打平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输给申花应该是最伟大的选择,双方都互相钦佩,有英雄惜英雄的尊重。虽然万达能赢更好,但在对方缺少主将的情况下胜之不武,战平也是表达一种歉意。申花让裁判的瞎吹气昏了头,三军用命,把没有丝毫准备的万达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好很好。安杰依比崔殷泽朝前多跨了一步,1:9的耻辱已经用胜国安胜万达的战绩洗刷得干干净净,中国人对洋教练的信心重新建立起来,对中国足球的进一步开放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讲,万达不败的终结恰逢其时,它的价值只有在'98赛季开战之时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大连没有出头露面的机会。虽然它出了几十名国脚,虽然它输送出去的球员可以组成至少十支球队,但大连在旧时期的足球历史上始终没能留下什么让人震动的回忆。    
    那时的辽宁队是辽宁足球的唯一代表,它有权力征召辽宁各地最好的球员组成省级球队,大连想自己组织一支普普通通的甲级队也十分困难。职业化的开始终于使大连有了翻身的机会,第一个赛季就拿了冠军。而辽宁队在'95赛季就降了级并且一直在甲B里打发日子,只剩下喊口号发毒誓的本事,一踢起球来谁都敢输。    
    应该说大连雄厚的足球储备和悠远的足球历史养育了万达,而这个逐渐与国际模式接轨的俱乐部只是顺应了足球发展的总潮流。在这本书的上篇我已经列数过大连的足球现状,它的确是中国足球的最先锋区域,也是最有希望率先冲出亚洲的俱乐部球队。万达在国内联赛的战绩是其整体实力的正常结果,它只证明其他城市的足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定胜大连万达的地步。    
    申花可以胜大连,国安和敖东也可以胜万达,但万达可以在一个赛季中保持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其他球队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它们打好了谁都能赢,打差了谁都能输。球队的这种起伏不定说到底还是综合实力有限,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缺陷都可能从根本上降低一个球队的战斗力。比如说万达的现役国脚和前国脚可以组成完整的阵容出战,也可以用出色的新人挑起大梁,这种人才储备量是其他任何一支俱乐部队都不具备的,常胜之师当然也就不应该让人感到奇怪了。    
    和南方球员相比,大连球员属于最典型的北方男人,他们身材高大而且健壮,有很强的对抗能力,往往用不着过分用力就占了上风。多年来广东球队一直让辽宁队和大连队压迫着,其根本原因是广东球员的身体条件吃大亏。二十年前北方队的技术很差,但就是这样一群莽汉也让南方球队占不着便宜。如今的上海队能打抢逼围,也是因为上海人具备了打身体的条件。据调查,上海人的平均身高如今已升至全国之首,上海仔在申花里都是一些高大威猛的角色,和北方球队对抗冲撞毫不吃亏。    
    广东球队就不行,因此陈亦明才拼了命想建设一种“新广东风格”,而这个风格的建立则取决于能否引进优秀的北方球员。徐根宝想把抢逼围移植给松日,结果是让甲B的混混儿给抢逼围,灰头土脸好不尴尬,如果不是上海同乡拼死相帮,徐根宝真得为自己的吹牛上高额大税了。大连球员恐怕永远也不会存在身体条件的问题,他们和亚洲最强壮的球员相比也不落下风。崔殷泽评价中国队时就这样讲,中国球员在技术在身体方面都不差,甚至还略占优势,差的就是意志品质,也就是斗志不行。这应该是中国球员的通病了,大连球员也不例外。我引用德尚的话也是想证明万达球员同样缺乏职业球员的特殊品质,这种品质也将影响他们战时的心态和努力状况。这个法国国家队队长说:“我是职业球员,我的工作可以得到很多钱,因此我不能说:我累了。同时,我也不知道有的运动员胜利了会感到累,而且就不想再取胜了。”这就是最明显的差距,也就是因为存在这种差距,万达球员才会在对申花的比赛中表现得如此差劲,不知道万达球员在输掉这场球之后是否从职业的角度去审视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如果不清楚自己缘何胜负就是愚蠢,至少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    
    在辽宁队代表辽宁足球横冲直撞的时代,国家队热身很少找辽宁,因为失去了主力的辽宁队经常让国家队出丑。后来还演出过几场“红黄”之争的轻喜剧,辽宁队都输了,输家赢家都不当真,玩玩呗。今天的国家队打大连也难赢,但前提是大连国脚呆在母队。从这个角度看万达,还没有达到当年辽宁队的高度(按各自所处时期的标准)。今天的万达不敢说比国家队更有竞争力,但以本届外围赛国家队的表现,大连队在个别位置配上几个国内高手至少也差不了什么,甚至会打得更好。比如说调入刘军、范志毅、谢峰、高峰、马明宇,这支国家队就是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以它在国内炼就的稳定,很难会大起大落。其实这也是当今中国足球的最大实力,有了大连球员才是一支完整的国家队。当然并不能保证大连球员就可以改变国家队的本质,大连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它同样不能脱离中国足球整体落后的大环境。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大连万达(2)

    按理说,大连已经具备了领先一步的条件,它不仅仅是真实的足球城市,而且相当于一个或几个以足球为运动主项的国家。    
    如果大连足球的水平高些,它完全有理由组成一届国家队战世界大赛。建国五十年来,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城市能像大连这样给国家队给其他球队输送出如此众多的足球人才,还没有哪一支球队能连续两个半赛季一场不败,大连足球一直是中国足球的真正霸主,它无论怎样讲都代表了中国足球各个时期的最高水平。这是一个特殊的足球现象,很有些像乌克兰的基辅迪纳莫。乌克兰足球的整体水平在欧洲只是二流之末,但基辅足球却完全能和欧洲一流足球水平抗衡。前苏联虽然有莫斯科斯巴达和迪纳莫,但苏联队的主体也是基辅迪纳莫。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经济政治状况同样很差,但经过几年调整之后,随着乌克兰国家形势的好转,基辅足球又开始复兴。三大杯赛中基辅迪纳莫在冠军杯中痛斩埃因霍温和巴塞罗那,让人们又重新看到了前苏联足球的影子。如今的大连万达也已经初具基辅迪纳莫的模样,只是它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试图证实这一点。    
    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内,万达欠缺的东西仍然很多,它如今正在和国际模式接轨,正在与国际管理集团寻求合作,也试图和欧洲几家最成功的俱乐部进行合作,还送出自己的年轻教练去国外学习,如果这些事情按部就班进行,万达无疑会获得更多的帮助,也会增加经验,更多一些外出比赛的机会。而俱乐部在一二三线球队统备外籍教练的计划一经实施,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俱乐部就将诞生。    
    其实足球还不是全民健身运动,也不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运动。中国足协在足球运动的发展中没必要搞全国山河一片红,我们的国力有限主要是金钱有限,搞大锅饭式的平摊伙食免不了大家都半饥半饱,谁都不能率先走出一步,到头来中国足球还是没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冲出亚洲。根本用不着十二亿人民都去踢球,一个具体项目更用不着全党全民总动员。大连、青岛、上海、北京、天津……中国的任何一个足球城市搞好了,都具备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足球实力,都可以单独和任何一个亚洲足球强国争争高下。足球人口的多少,足球基础的厚薄,都是相对的概念。就中国十二亿人口来说,足球人口当然少得可怜,但就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来讲,大连的足球人口就非常可观;现代足球在中国开展得并不悠久和普遍,但大连在上个世纪就踢开了现代足球,一直是足球传统最久的城市。在职业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学会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对足球运动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突出重点寻求突破口,完全可以带动整个中国足球水平的提升。    
    大连应该是唯一具备率先起步的足球特区,它比上海更有后劲,而万达如果能抓住机遇,给自己制定更宏远的目标,就将成为中国足球的希望。如果满足于不败和卫冕,迟早会丧失进取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上海和青岛甚至其他城市都在努力,都有可能后来居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大连万达在职业赛季中还只有孙继海和王鹏张恩华属于后来居上者,而申花则有申思、朱琪、吴承瑛、祁宏、张勇一大群后起之秀,这至少说明上海申花在后备力量的发现和使用上已经领先,它至少暗示了明日霸主将存在着更加激烈的争夺。辽宁队老将打天下是出于无奈,它想换代时已经来不及了,职业化断了它的兵源,辽宁队自然会衰退。而万达则不同,它是职业化滋养的骄子,但如果不能抓紧时间加大投入后备队伍的培养建设,肯定要吞食自己种下的恶果。再与申花比较外援,我们就更容易发现两个球队的区别,申花全靠年轻人打天下,外援基本不能登场;而万达的外援一直占据了球队的最重要位置——中场。如此看来,万达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身后的追击足音已经清晰可闻,没有一点可以歇脚喘气的条件了。    
    重点人物:徐弘他的稳健和大局感没说的,在国内还很难找出第二个,但徐弘的笨拙在现代足球的高速运转中无论怎样说都是致命的缺憾。徐弘在大连队造就了他的指挥才能,长期担任国家队队长也使他比别的球员更有信心。十强赛期间是徐弘的胜利戚务生的失败,但两个人都说不清楚胜利和失败的理由。我一直认为徐弘是古典风格足球的高手,但在现代足球的高速对抗中光有大局感是不够的。当戚务生在球迷的欢呼声中换上徐弘的时候,中国队的前途就已经确定了。戚务生没有眼光去挑选更有活力的自由人,他只懂得用手边的球员拆东墙补西墙。徐弘打了一场好球,主场对沙特的比赛是徐弘回光返照般的精彩表演,在这场比赛中徐弘称得上是中国队的中流砥柱,也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队长。此后的比赛徐弘重返平庸,他并没有能力阻止伊朗人和卡塔尔人的疯狂进球。'97赛季最后一场联赛是徐弘的能力下跌的最典型例子,他镇守的中路要塞成了申花球员直捣龙门的通道,他的助攻只是恼羞成怒的爆发而已。    
    在我的预计中,新一届国家队如果想有所进取,徐弘肯定会被排除在名单之外。按徐弘现在的势头,甚至在大连万达也只能是一个很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他最好能转会,对他对万达都是最好的选择。    
    孙继海职业联赛造就的最年轻国脚,比起他的同龄人李铁隋东亮张效瑞,孙继海更有大将风度;比起张恩华申思吴承瑛朱琪,孙继海的前途格外光明。孙继海是我见到的中国球员中最有活力最有进取心的一个,也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的国家队场上领袖的年轻人。孙继海最该感谢的是迟尚斌,然后是戚务生,这两个人给了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孙继海也抓住了这两次机会。孙继海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也是每个位置都可以一试的人,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右路的突然插上,右后卫是孙继海的才能得到发挥的最好去处,其他任何一个位置他都将面对许多国内球员的挑战。在国家队,孙继海是戚务生乱点鸳鸯谱的牺牲品,这个年轻人在国家队已经成了真正的“万金油”。戚务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左边卫,也没有费心去找后腰,孙继海就这样踢了八场球,都踢得很别扭,有些有劲使不上。孙继海憋急了,也会独自带球一路杀向对手的禁区,他的经典之作是客战科威特,孙继海长驱40米一直冲到对手腹地,然后分球给高峰并且继续向边缘扯动,使科威特的防守出现空档,高峰面对一个防守球员,一停突然启动,打入一球。    
    孙继海不服输的性情在十强赛和国内联赛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国家队中这个年轻人是很少灰心丧气很少输了球就放弃希望的球员。如果他能有更高的威望,肯定能带动起全队的进攻热情,可惜在国家队在万达队他还只是小兄弟,他无法去指挥和批评别人。    
    孙继海的潜力当然是不能怀疑,我对孙继海的疑问是他的进取心能保持多久。我最担心的是孙继海和其他人一样染上球星的坏毛病,已经有苗头表明孙继海的自律能力有所下降,脾气也长了。这肯定会影响孙继海的发展,如果孙继海能成为闯荡欧洲的一员,肯定会使他刚刚滋生的自得情绪消除掉,回来之后就是一个正宗的职业踢球者了。    
    张恩华在中国足坛上,除了全兴的法比亚努,除了海牛的希德尼,恐怕再也找不出比张恩华更好的盯人中卫了。我一直注视张恩华的这个位置,但始终还没能看到更出色的选手,张恩华因此牢牢地占据了国家队的主力位置。其实张恩华不是我很欣赏的球员,他的责任心和拼劲都行,就是行动有些不灵敏。在国内还看不出大多的问题,一旦和国外强队抗衡,张恩华就比对手慢半拍。张恩华也在努力加强自己的预见能力,但高手对抗都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就决定了。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百分之百不出差错,但盯人中卫的失误往往就使球门面对直接的轰击。十强赛张恩华的表现应该说还算稳定,他基本上发挥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他还是不能阻止对方突破自己的防守。这只能说张恩华的能力有限,还没有资本成为一流球星,不知道张恩华自己怎么想,我的想法是张恩华的前景并不差,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谁可以夺去他在国家队的位置,但我不敢保证三年后的国家队也会让张恩华打主力,我甚至确信在两年之内会有更敏捷更稳健的人去抢夺张恩华第一盯人中卫的称号。张恩华的潜力差不多已经挖掘尽了,他只能看着别人去超越了。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大连万达(3)

    张恩华若想保持住竞争力,只有一条路可走:再刻苦些,再严谨些,再谦虚些。    
    李明两年前我把李明比作绿茵场上的莽夫,'97联赛李明的表现差一点让我改变对他的看法,十强赛首场比赛李明的精彩演出让我怀疑自己的判断,但接下去的李明又旧态复萌,我不能把更好的评价送给他。    
    李明的确配得上拼命三郎的称呼,而且李明也的确成熟了许多,但不知为什么他一直不能更聪明些踢球,一到了重要比赛李明总是有点发紧,他于是成了奔跑的机器,而且大力远射也没了,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