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36章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第36章

小说: 5936-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明的确配得上拼命三郎的称呼,而且李明也的确成熟了许多,但不知为什么他一直不能更聪明些踢球,一到了重要比赛李明总是有点发紧,他于是成了奔跑的机器,而且大力远射也没了,即便射了也偏得离谱。但和马明宇相比,李明还是起了更多的作用。虽然两个人都有点丧失方向,但李明的硬朗还是比马明宇更加有效地阻挡了对手的进攻。更重要的,李明没有犯太低级的错误,这也应该证明他真的成熟了许多。我已经没有把握认定李明能否成大器,但经过许多次失败的李明肯定会形成许多心理障碍。一旦遇到生死攸关的搏杀,李明很难说还会有超水平发挥。李明很需要有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去调教,教会他用脑子而不是用体力去踢球。李明的斗志往往受到情绪和心理不稳定的制约,他还容易在逆境中失去理智。严格他讲,李明的自信心不很强,他更需要鼓励而不是斥责。在禁区中犯低级错误留下的阴影并没有真的消失,他只不过是用躲开禁区去回避自己的胆怯。很少有人注意到李明这么干已经减弱了他的威力,更没有人从李明的成熟中看到了他的更不成熟。    
    李明注定了不是中场灵魂的角色,但他始终可以成为很好的帮手。对这种帮手有理由给他更多的责任,但眼下李明还只是那种拼了抢抢了丢再拼再抢的工兵。如果教练能有效地抑制李明的野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的自信心,李明的潜力还有。以李明的身体条件,再打一届世界杯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上述问题不解决,3O岁以后李明仍旧是不成熟和莽汉的代名词,对他对中国的右路中场都是损失。    
    郝海东我一直说郝海东是足球场上的病人,看起来没必要改变这个评价了。外围赛十强决战期间郝海东一直带病参战,而且是中国队中唯一发挥稳定和出色的人。在我的标准中,郝海东是那种很难适应现代足球的人,如果郝海东真的可以去英国踢球,我的判断很快就会被证实。郝海东还不是罗纳尔多和罗马里奥,他在欧洲球队中没法子获得只进攻不防守的特权。郝海东只有在中国联赛中才有可能成为球星,也只有在大连队才有可能成为最佳射手。大连万达给郝海东创造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只需把握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就有可能超过其他人成为进球机器。郝海东的心理素质在球场上表现出稳定的方面,但他经常闹病也是他精神高度紧张的反映。郝海东肯定是那种克制力很强的球员,也是尽可能把紧张压在心底的球员。他还不会释放紧张只会压制,因此他比其他人更容易身体不适。当所有的人都讲郝海东体质差的时候,切不可忘记郝海东的体质不致于差到经常患病的地步。在正常的联赛中郝海东就不那么多病,而一到大赛他就开始发低烧,而且找不出原因,所以只能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体质差,经不住大强度训练。又有谁在这个球员的自我压抑和自我暗示中寻找过他低烧不退的原因呢?    
    郝海东说他在万达找到了霸气,但这种东西是双刃剑,它割伤自己的机会同样多。'97联赛最后几场比赛,凡郝海东上场,他都要和裁判发生一点争执,对防守他的球员更有些失去理智。    
    霸气这个同一旦赋予贬义,就非常糟糕了,郝海东从大连万达得到冠军、最佳射手的同时,丢失的是什么呢?    
    虽然我不是看好这个球员会有更好的前途,但十强赛期间郝海东还是给我留下了少有的好印象,因此我还是祝愿他能到国外去证实一回自己,即使给人家退回来也是很好的一件事,至少能使郝海东重新认识自己,也使中国球迷重新选择自己的前锋。    
    王涛如果王涛能出现在十强赛中国队的阵容中,我确信中国队的451还不致于如此不堪一击。但王涛和戚务生的较量很显然处在下风,不管人们如何批评戚务生斤斤计较,我还是认为戚务生这么干属于别无选择。谁当国家队主帅也不可能容忍一个没有绝对实力的队员因为打不上主力而和主教练顶牛,换了谁王涛也不可能不被清理出国家队。应该说王涛自作自受,他让人同情但更让人生气,王涛辜负了大连球迷对他的推爱,也辜负了新闻界对他的援手。但愿王涛从此学会正确估价自己和别人。    
    通过几年的职业竞争,王涛的进步有目共睹,他的实力也使他在下一届国家队中具备很大的竞争力。王涛的技术比宿茂臻和蔡晟更全面,身材也更高大更健壮。王涛是任何一支球队都能感到危险的人物,他几乎每分每秒都会使防守球员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在万达,强有力的中场使王涛不去充当影子前锋的角色,他实实在在成了一个攻击者。几年来王涛的入球数在万达一直名列前茅,只在'97赛季落在了郝海东后面。这就是王涛和郝海东之间的差距,他把握机会的能力和射门的技巧都比郝海东要差,我确信王涛对郝海东口服心服。但无论如何,王涛还是国内最好的高大中锋。    
    王涛在近两年脚下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头上功夫却落在了宿茂臻后面。他大约太想扭转人们对高大中锋的偏见了,于是总想证明自己也会用脚踢球,这实在是很孩子气的想法。身高是王涛最大的本钱,即便在欧洲,也很难有王涛这样高度的中锋,每支球队都把拥有这种人物当作自己丰富打法的条件。    
    但王涛的头球技术下降使他正丧失空间感,他正在把自己的本钱浪费掉。由此下去,王涛必然会被技术更好的前锋淘汰出局。    
    王鹏在国青队中杀出的新星。这个孩子有超出人们想象的预见性,位置感和空间感非常出色。王鹏还有一个特别的长处,连续攻击的能力非常强,这表明他连续性技术动作比一般球员完成得更快更好;还有,王鹏补射得分的时候也很多,这往往是评价一个前锋进攻欲望和取胜决心的很好标准。王鹏有很好的前途,但他还需要更多的进球,虽然王鹏更多的时候把机会留给了郝海东,但他浪费的机会实在更多。这表明王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最首要的是学习做人,千万别染上老大哥的坏毛病。    
    韩文海他不是一个非常让人放心的门将,如果不是万达的后卫线非常坚固,韩文海很难成为国家队的候补门将。每当万达的后卫线被突破时,韩文海就丧失了抵抗能力。完全可以这样讲,是万达的霸气使韩文海的胆怯得到了保护,一旦球队失常,韩文海就很难用自己的补球去激励队友。该进的球几乎都进了,韩文海不会创造奇迹,在数得着的几个门将中,韩文海毫无疑问是最缺乏竞争力的,他甚至比符宾还缺少门将的风范,只是万达没有谁去和他争夺那个位置,韩文海就是在这种缺少比较和竞争的环境里成了球队当然的主力。大连一直是盛产门将的地方,但如今门荒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不解。一旦韩文海出了什么问题,真不知道万达用什么人去守门?难道是许建平?    
    迟尚斌主教练。十强赛期间的国家队助理教练。(在本书即将付印时,已离开了万达队。)'98赛季前景丢掉冠军?    
    焦点能否引进优秀的外籍教练和外籍球员。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裁判问题综合症(1)

    1    
    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以来,裁判问题一年比一年让人气恼,误判错判反判漏判都是很难避免的,但更让人们气恼的是吹黑哨。所谓黑哨,已经伴随着贪赃在法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喊叫“打假”,但却一直没能打住任何一个黑哨。到了1997年,不仅没能使怨声平息,反倒更加高涨起来。    
    '95赛季有个戴宇光,还有中巴对抗赛时的黄钢;'96赛季出了川鲁之战的于敬仁;'97赛季最大的黑哨嫌疑被新闻界指定为浦东和建业之战的执法官刘庆伟,还有国安万达之战的主哨王学智,上海万达之战的主裁王燕春。    
    我很同意新闻界的普遍说法:中国裁判的职业道德水平比业务水平更低。如今的问题是没有谁能抓到确凿的证据。其实国外的足坛同样也存在行贿受贿问题,也只能在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治罪。中国足协在这个问题上采取的非理性非法治方法不仅不能起作用,反倒使吹黑哨变得巧妙而肆无忌惮。比如说足协曾经用“莫须有”原则吓唬裁判,但足协也并不真正有胆量凭“莫须有”这个荒唐规则定罪,更要紧的是足协自身屁股不干不净,处理起乱子来当然也就不能理直气壮。比如'96赛季前卫寰岛总是主场得点球,舆论界的批评铺天盖地,但足协一直没有反应;比如说'97赛季新闻界一致怀疑主裁建业浦东之战的刘庆伟吹黑哨,足协还是一言不发。人们都知道最后两轮比赛决定着松日和建业的生死,委派资深裁判是国际惯例,中国足协在其他场次都依国际惯例行事,唯独给建业浦东之战派出了一个没有任何威望和资历的刘庆伟。刘庆伟在比赛中漏判误判,更多的是反判。刘庆伟有“奉命”之嫌,恐怕是连局外人也猜得出来,但仍然涉及到“证据”。也许只有刘庆伟有朝一日可以做证,但他手里恐怕也没有文字或录音带作为证据,于是又可能是个死案。    
    豫园主场出战建业,主裁是97年口碑很好的朱六一,但比赛之后朱六一还是被处罚,朱六一想讨说法,得到的回答是“不要问了”。    
    如果说徐根宝要“谢人”,最需要谢的肯定是足协的哪个官员。    
    我们有理由这样说:足协自己没能保证内部的纯洁,他们在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方式介入了比赛,指定“靠得住”的裁判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一旦出了大问题,让裁判受过,日后找机会再补救,这个裁判的日子肯定会更加好过。    
    人们对王学智有看法,认为他是“主场裁判”,足协就有一万个理由不指派他执法国安和万达的比赛,比赛中王学智的确有偏护国安的嫌疑。虽然这是一场很普通的联赛,但由于有了“终结万达不败神话”的鼓噪,也就格外引人注目。派王学智执法,首先就让人怀疑这个“终结”有人为的成分,因此给本来非常精彩的比赛抹了黑。    
    王燕春一直和申花队之间存在相当的不信任,他应该是申花最不欢迎的人,但指派他主裁上海和万达的比赛很显然让人怀疑这种选择的纯洁性。上海舆论虽然相当克制,但还是指出了王燕春对万达的照顾。比赛的实际情况其实比上海舆论所指责的还要严重,王燕春几乎到了闭着眼睛判罚的地步,他险些在'97赛季最后一轮造成比赛中途流产。甚至可以这样讲,万达在这场比赛中也是受害者,他们不想在这种不平等的条件下赢球,追平之后很明显地表现出厌战情绪。人们有理由怀疑指派王燕春就是想阻止申花取胜。这和帮助国安取胜形成鲜明对照,谁都要问到底是裁判出了问题还是中国足协有关人士出了问题。    
    2    
    对裁判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与比赛的进程相关,比赛越临季末,对裁判的批判也就越厉害。这是很明白的原因,往往在这个阶段一场比赛就能决定一支甚至几支球队的命运。    
    足协的官员就曾说过,指责裁判的都是输球一方。这种说法有些市井无赖式,正因为裁判导演了一场比赛,才会出现不合理的胜负。赢球一边除了对裁判歌功颂德,我想不出它有什么理由也去指责裁判。大连对上海'97赛末的最后一场肯定是个例外,双方都不需要黑哨,都想打一场平等境况下的好球,但让王燕春给搅和了。    
    在'95赛季,全兴队主场胜率非常高,我能看到的所有场次全兴在主场都或多或少得到了裁判的帮助。客队几乎都要指责裁判不公,而全兴球迷在这个赛季创造了足坛奇迹:他们不止一次掀起保卫裁判赞美裁判的浪潮。这使怀疑裁判的公正性得到了反证:只有对裁判感恩戴德才会这么干,要知道裁判从来都是球迷和舆论的射击靶子。那一年的川吉之战引起了全国的震惊,戴宇光的不公正判罚导致了延边队采取消极踢法,最后弄得全兴球员也难堪起来,能进的球也不进了。    
    '96赛季鲁川之战发生了最明显的不公正判罚,这一回吃亏的是全兴。全兴队上上下下都愤怒,余东风还冲进场地和裁判理论,队员们也气得围追裁判,而且和保安发生了冲突。四川球迷这一回不保护不赞美,喊起了“惩罚”和“打倒”的口号,四川新闻界也连篇累牍就裁判问题开展讨论,但局限于讨论于敬仁和两个助理裁判。    
    我反复观看这场比赛的几个有争议瞬间,觉得于敬仁的最大问题不是良心出了毛病,他主要的失职是丧失了主裁判的决断力。他在执法过程中太害怕承担责任,更愿意顺水推舟。我甚至也想到了于敬仁也不干净,但他肯定有些矛盾,也很想尽可能公平地对待这场比赛,但他又害怕人们指责自己不公,因此努力要做到兼听则明。全兴的两次反越位称得上是经典之作,非常容易看清的事情于敬仁也不致于视而不见,但他宁愿按巡边员的旗示判罚。于敬仁在关键时刻放弃了主裁判的权力,因此他严重失职,对于那个助理裁判,他的位置无论怎样糊涂也不致于误判,他的举旗无论有无受贿证据我们都可以断定他有问题。因此我完全可以认定这场球是在不公平的裁判导演下分出胜负的。当事者无论如何都应该受到处罚,更重要的,应该借此机会进行法律方面的调查。录像慢放告诉所有人,助理裁判不存在失误的条件,他所处的位置正好,全兴球员反插时,泰山队防守球员还在他面前至少五六米的地方。但中国足协放弃了进行整顿的最好时机,我当然有理由说足协自己问心有愧。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场不同结果的比赛,除了裁判人格出了问题之外,我以为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主场球队的体育品德出了问题。应该说这相当于先有蛋和先有鸡的复杂领域,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我倾向于认定裁判的道德水平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俱乐部和球队的职业道德水准出了问题:首先是他们想使用不正当手段达到取胜的目的,我甚至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判定行贿在先而索贿在后,我根本不相信哪个裁判有胆子索贿。俱乐部和球队缺乏胜利的实力,便通过买下裁判制造不公平竞争的环境。裁判从中获得金钱,便吹偏哨歪哨黑哨。然后每个俱乐部都这么干,然后裁判受贿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以致于发展到“吃了主队吃客队”,如同贪赃在法的法官那样“吃了原告吃被告”,成了主宰各队生死的行刑刽子手。


《中国足球梦难圆》 第四部分裁判问题综合症(2)

    到了'97赛季,输家赢家都要行贿,都想从中得到利益。比如客队行贿只想让主裁判手下留情,主队行贿是求裁判帮自己获胜。如果裁判在这种情况下公平执法,客队满意主队生气,但无论生气的还是满意的,下一回还照样行贿。俗话说“引狼入室”,还有“请君入瓮”“自作自受”“养虎为患”,正说出了球队和执法者之间的关系。球队用自己的钱培育出了一群黑哨,到头来保不准自己也被黑上一回。如果真有哪个裁判敢不收黑钱,这个人肯定会被排挤出裁判圈子。黑哨们可不想让自己身边有一个清白者,清白者就意味着对黑哨的危险。    
    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在中国裁判问题上是一种相互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