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你不曾带着祝福的心想念我吗?”是谁曾向我吐露过这怨语呢,
还是我向谁?是的,当我们只想念自己时,世界遂狭小了。
我常半夜失眠,熟悉了许多夜里的声音,近来更增多一种鸟啼。当它的
同类都已在巢里梦稳,它却在黑天上飞鸣,有什么不平呢?
我又常恨人一点不会歌啸,像大江之岸的芦苇,空对东去的怒涛。因之
遂羡慕天籁。从前有人隔壁听姑妇二人围棋,精绝,次晨叩之,乃口谈而已。
这故事引起我一个寂寞的黑夜的感觉。又有一位古代的隐遁者,常独自围棋,
两手分运黑白子相攻伐。有时,唉,有时我真欲向自己作一次滔滔的雄辩了,
而出语又欲低泣。
春夏之交多风沙日,冥坐室内,想四壁以外都是荒漠。在万念灰灭时偏
又远远地有所神往,仿佛天涯地角尚有一个牵系。古人云,“思君令人老,
岁月忽已晚。”使我老的倒是这北方岁月,偶有所思,遂愈觉迟暮了。
一九三四年六月二十一日
①《哈孟雷特》第二幕第二场原句,意思是:“人不能使我喜欢;不,
女人也不能。”
困惑中的梦幻
——《梦后》导读
何其芳的早期作品大多是写个人感受的。生活于30 年代的中国,敏锐的
感觉使他不能安于现实;明确的生活道路还没有找到,就像那个时代的许多
青年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常常陷于困惑和迷惘。《梦后》就是这时期他
的思想状况的写照。
作品有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一类梦或一种感想,但其格调和主题却
相似:困惑、寂寞、若有所失。
第一部分先是两个梦:远嫁异域的女伴,和穿着灰翅色衣衫的女子。在
孤寂的气氛中,作者见到画中“双手被带子缠了又缠”的年轻的殉道女,正
与梦中的形象相合,然后梦里就只剩了木叶落尽的荒林。这看似怪诞的描绘,
体现的是作者寂寞、困惑的心绪,他渴望自由、明快的空气,但醒来后,“一
城暮色恰似我梦里的天地”。多么令人失望!这是一种难以排解的情怀。
第二部分,作者回到屋里,见到的却只有“一室之黑暗”,与此相对照,
作者竟宁愿作个倒毙半途的流浪者。这是多么深的悲哀。由此而来的,是厌
倦,厌倦一切,包括自己。在无可排遣的寂寞中,作者开始思索,这是他不
甘心消沉的表现。
第三部分是半夜失眠后的暇思。在这里作者写到半夜飞鸣的鸟,写到以
口谈来下棋的姑妇,写到独自下围棋的隐遁者,都是寂寞孤独的形象。作者
与这些形象相感应,更添愁绪。然而在“万念灰灭”时却又仿佛有所牵系,
使作者有所寄托。这个“牵系”是什么呢?他没有说,我们也不得而知,但
“牵系”的存在至少使作品中多了一点希望。
作者在《画梦录》代序《扇上的烟云》中,曾说出他当时的心境和创作
意图:“我倒是喜欢想象着一些辽远的东西,一些不存在的人物,和许多在
人类的地图上找不出名字的国土。我说不清有多少日夜,像故事里所说的一
样,对着壁上的画出神遂走入画里去了。”“我很珍惜着我的梦。并且想把
它们细细的描画出来。”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梦后》的内涵。
(王卫华)
雨前
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
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
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
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
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
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
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
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
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
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
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
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
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
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
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
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
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在这
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
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
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
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
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
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一九三三年春,北京
等待
——《雨前》导读
本文作者一边描绘动物、植物、大地、河流对雨的盼望和等待,一边抒
写自己心灵对雨的渴求、企盼。把眼前实在的自然景物和自己怀想、回忆的
心中景物编织、融汇在一起,表现一颗“失落的心”对美好未来的强烈的向
往之情。
文章开头写“最后的鸽群”已预感到风雨将至,而干旱的大地和树根早
已期待着雨。但雨却迟疑着。然后写我对故乡雷雨声的回忆怀想,表现乡愁
和心灵的忧郁。接下来写鸭子的烦躁、焦急,但终又像绅士样上岸散步及至
合上小黑睛,准备做梦了。然后又写想象,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想起溪
流、浅水、青草。那是多么清凉美妙欢欣的情景,然而太辽远了,回到现实
尘土中只希望听见树叶上有雨声,幽凉地滴到我憔悴的梦中,幻想长成一树
绿阴来覆荫我。然后又回到现实,写天空如灰幕,写鹰隼的愤怒斜插和腾飞、
鸣叫呼号。“然而雨还是没有来”结尾留给人们一片怅惘。我们总该体味到
作者的孤寂、愁苦、忧郁和感伤了吧。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有人解释他的名字是何其芬芳的
意思。由于他与李广田、卞之琳合出《汉园集》,被并称为“汉园三诗人”。
他是抒情散文的代表者,第一本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引起轰动,以浓郁
的诗情和精美的文笔著称。但取材较狭窄,多写家庭、爱情、乡土、文史等,
抒发的往往是空幻的哀伤寂寥之情。但公认它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超
过深渊的情趣。从而把“五四”以来形成的美文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在现代
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6 年后他的风格变得朴实明朗。《雨前》即是《画
梦录》里代表作之一。
本篇和作者早期的一些散文一样,较耐读难懂,都是通过一些“色彩”
“图案”表现朦胧的忧郁和感叹,其艺术性是很强的,这里略说几点。其一
是前边提到的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环境气氛的渲染和自己心灵的想象、幻
觉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深邃含蓄的诗的意境——失落和怅惘。其二是浓丽
精致的语言、新奇优美的比喻俯拾皆是,几乎使篇篇散文成为“珠玉”。如
本文中“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写心灵和大陆一样
渴望雨水滋润已经很别致很耐人寻味,紧接着说“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
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这比喻之新奇,意境之
深邃,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再如写听见了鹰隼的有力鸣声“如同一个
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这种联想和幻觉定会使
有情的读者心通和心痛。《雨前》像散文诗一般,堪称美文一绝。
(阎奇男)
想北平
老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
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
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
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
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
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
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
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
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
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
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
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
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
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
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
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
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
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
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
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
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
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
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
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
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
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
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
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
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
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
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
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
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
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
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
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
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
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
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
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
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
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
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意笃词切遥寄情思
——《想北平》导读
《想北平》最突出的特点是情深意长。北平是老舍的出生地,是他生活
了几十年的故乡,他对北平有着游子对于母亲一样的依恋。本文就表达了他
这种刻骨镂心的感情和对北平由衷的赞美。
文章的前半部分直接抒写了对北平的留恋,将北平与母亲类比,写出了
作者对北平的那份难以言说的、发自内心的、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爱。作者幻
想着自己成为诗人,那样就可以“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
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文章的后半部分则将北平与欧洲的历史名城
相比较,得出了北平更接近自然,一切安排得恰到好处的结论。文中写了北
平优美的、既复杂又有个边际的环境;鲜活的、丰富的物产;花钱很少却能
将院子打扮漂亮、引来蝴蝶的花草。北平所呈现给人们的是安适与温和。而
巴黎给人的印象却是挤的太挤、旷的太旷,使人疲乏。在对比中突出了北平
的特色。
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我”的眼光看“我的北平”。写的是“我”对
北平的感情和印象。这样就为描写庞大的、难以把握的对象找到了一个切入
点,并容易写得亲切感人。作者爱北平,爱的是“与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
是那帮助“我”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并赐给了“我”性格脾气的、与生命同
在的北平。作者爱北平,不是因为它有古老的文化典籍、贵重的文物,作者
爱的是它贴近自然:“花多菜多果子多”。总之,作者所爱的是一个平凡的、
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我的北平”。
(王卫东)
大明湖之春
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
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
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