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 >

第44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44章

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变得如此宁静,就像刚刚诞生过婴儿的年轻母亲一样安详慈爱。天光水
色真是柔和极了。江水像微微拂动的丝绸,有两只雪白的海鸥缓缓地和“江
津”号平行飞进,水天极目之处,凝成一种透明的薄雾,一簇一簇船帆,就
像一束一束雪白的花朵在蓝天下闪光。

在这样一天,江轮上非常宁静的一日,我把我全身心沉浸在“红色的罗
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中。

这个在1918 年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中最坚定的领袖,我从她的信中,感到
一个伟大革命家思想的光芒和胸怀的温暖,突破铁窗镣铐,而闪耀在人间,
你看,这一页:

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落在树叶上,紫红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在铅灰
色的天空中闪耀,遥远处,隆隆的雷声像汹涌澎湃的海涛余波似的不断
滚滚传来。在这一切阴霾惨淡的情景中,突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
株枫树上叫起来了!在雨中,闪电中,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
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昨晚九点钟左右,我还看到壮丽的一幕,我从我的沙发上发现映在
窗玻璃上的玫瑰色的反照,这使我非常惊异,因为天空完全是灰色的。
我跑到窗前,着了迷似的站在那里。在一色灰沉沉的天空上,东方涌现
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与一切分隔开,孤
零零地浮在那里,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来自陌生的远方的一个问
候。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把双手伸向这幅富有魅力
的图画。有了这样的颜色,这样的形象,然后生活才美妙,才有价值,
不是吗?我用目光饱餐这幅光辉灿烂的图画,把这幅图画的每一线玫瑰
色的霞光都吞咽下去,直到我突然禁不住笑起自己来。天哪,天空啊,
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在于佛龙克①,用得着我来跟它们
告别?不,它们会跟着我走的,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
彩和生命的美会跟我同在。
“江津”号在平静的浪花中缓缓驶行。我读着书,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

渗透我的全身。我必须立刻把它写下来,我愿意把它写在这奔腾叫啸、而又
安静温柔的长江一起,因为它使我联想到我前天想到的“战斗——航进——
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想象。过去,多少人,从他们艰巨战斗中想望着一个
美好的明天呀!而当我承受着像今天这样灿烂的阳光和清丽的景色时,我不
能不意识到,今天我们整个大地,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芬芳、宁馨的呼吸,
这社会主义生活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在亚洲还是在欧洲,在美洲还
是在非洲,一切先驱者的血液,凝聚起来,而发射出来的最自由最强大的光


辉。我读完了《狱中书简》,一轮落日——那样圆,那样大,像鲜红的珊瑚
球一样,把整个江面笼罩在一脉淡淡的红光中,面前像有一种细细的丝幕柔
和地、轻悄地撒落下来。

最后让我从我自己的一封信中抄下一段,来结束这一日吧:

夜间,九时余——从前面漆黑的夜幕中,看见很小很小几点亮光。人们
指给我那就是长江大桥,“江津”号稳稳地向武汉驶近。从这以后,我一直
站在船上眺望,渐渐地渐渐地看出那整整齐齐的一排像横串起来的珍珠,在
熠熠闪亮。我看着,我觉得在这辽阔无边的大江之上,这正是我们献给我们
母亲河流的一顶珍珠冠呀!。。再前进,江上无数蓝的、白的、红的、绿的
灯光,拖着长长倒影在浮动,那是无数船只在航行;而那由一颗颗珍珠画出
的大桥的轮廓,完全像升在云端里一样,高耸空中;而桥那面,灯光稠密得
简直像是灿烂的银河。那是什么?仔细分辨,原来是武汉两岸的亿万灯火。
当我们的“江津”号,嘹亮地向武汉市发出致敬欢呼的声音时,我心中升起
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①佛龙克:
囚禁卢森堡的监狱所在地。

借壮美景抒豪迈情

——《长江三日》导读

《长江三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乘“江津”号江轮从重庆启
航顺流而下,经过三日充满瑰丽奇观的、惊心动魄的航行,到达武汉。沿江
漂流,是作者幼时就向往的盛事,后来虽曾两次到重庆但每次只能登高一望。
而今“不惑”之年已逾,宿愿方得以实现,作者兴奋、欣喜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这一路之上,作者身临其境地体察着长江的万种风情,心潮也像江水一样
澎湃激荡。在时间和空间的推移中完成了一次壮怀激烈的旅行,也留下了一
篇轰动文坛的美文。

《长江三日》以时间顺序和航行路线行文,但又不是所见必录。第一天
重点写了长江众水交汇、波涛起伏的概貌,第二天重点写了三峡的奇峰峻伟、
险滩激流,第三天重点写了通常奔腾叫啸的长江呈现给人们的另一种美——
安静温柔的景象,并借《狱中书简》抒发人生之旅的感悟。

用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再现沿江景物,也是本作品的重要特点。长江与
嘉陵江汇合后,江面波澜壮阔,给人一种江宽天低的感觉,是用大笔勾勒。
两岸雄伟的山峰、苍翠的松竹及夜幕降临后的江景,用工笔细描。而瞿塘峡
的色彩奇幻,巫山十二峰的鬼斧神工,西陵险滩的乱石林立,用散点透视的
方法写出。黑夜中的武汉长江大桥则点到为止。

可与江景描写相媲美的是作者的即景抒情。作者所抒发的是时代气息浓
烈的革命者的壮志豪情,“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是作品抒情的
基调。作者在变幻莫测的江中航行,突然悟到了人生的拼搏和时代赋予人们
的使命及必胜信念。文中所引《狱中书简》正与作者的思绪契合,是抒情的
高峰。

文中多用古诗佳句、民间谚语、风俗掌故,显示了作者雄厚的国学基础
和灵敏的观察能力。《长江三日》不是诗,但充满了诗的激情,《长江三日》
不是画,但融入了画的意境。它为后人留下了一幅丰富多采的在时空上延展
的长江天险飘流长卷。


(王卫东)


古战场春晓

秦牧

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广州北郊的三元里高地上盘桓。看
着莽莽苍苍、一片锦绣、“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的大地,不禁激起了凭吊
怀古的心情。

南国春早,真正的春天在崭新的日历刚刚掀开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来临
了。这比冰天雪地的东北几乎要快上半年。这一带村落,现在都属于三元里
人民公社,是出色的蔬菜产地,以水利工程和机耕驰名。在温煦的阳光之下,
田野里东一片、西一片,都是菜园。芥兰开满了白花,白菜簇生着黄花,椰
菜在卷心,枸杞在摇曳,鹅黄嫩绿,蝶舞蜂喧,好一派艳阳天景色!那条从
三元里村旁掠过的公路,繁荣热闹极了,小叶桉树夹道笔立,婆娑摆舞,远
看像煞江南暮春的杨柳。一队队汽车奔驰过去了,一辆辆兽力车呀呀地拉过
去了,还有络绎不绝的肩挑手提的行人,都各各在公路上卷起了尘土。好一
番和平劳动、熙熙穆穆的景象!这一带田野是开阔的,南望越秀山上,庄严
雄伟,曾经常常被用来作为广州风景标志的五层楼,正和这里小土阜上的三
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遥遥对峙。远处群山起伏,白云山、飞鹅岭像是绿
色的围屏。大地到处给人一种壮阔开朗的印象。在历史名城的郊野,这样的
河山气概,我们是常常可以领略到的。

被郁郁苍苍的扁柏、蒲葵、一品红、木麻黄环绕着的三元里抗英斗争烈
士纪念碑,在晴空下,金色的字迹正闪闪发光。我登临这里已经好几遭了,
但今年第一次来到,望着翡翠似的原野,俯瞰着名闻世界的这个叫做“三元
里”的乡村,却激荡着不平常的感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样的名句
飞到了我的心头。今年是一九六一年,今年五月底,是三元里等一百零三乡
人民,在鸦片战争时代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军大获胜利一百二十周年纪念
日。“六十年一个甲子”。今年刚好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辛丑年之后的
第二个“辛丑”。一百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已经完全变了样。然而正像有些
人站在这座巍峨的纪念碑下说过的话一样:“这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吧!”
是的,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以三元里人民斗争为起点,如
果以一个个的“年代”来划分,那么可以这样说:其后十年有太平天国的革
命,将近后六十年有义和团的斗争,后七十年有辛亥革命,后八十年有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快接近一百一十年的时候新中国终于宣告诞生。中国是经历
过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才从帝国主义制造的血泊中站起来的。望着这已经回
春的天鹅绒似的土地,想起百多年来的往事,真按捺不住一种“折戟沉沙铁
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心情。这条车水马龙的广州北郊大道,这个中国
近代史上的反侵略圣地,这座人烟稠密的村庄,今年将有多少人要前来凭吊
瞻仰!

这一片阳光灿烂、山川明丽的大地,原来是一百多年前的大战场!你在
这里纵览低徊,会禁不住想起整个黑暗的十九世纪的事情。

十九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壮年期,这一个世纪里面,殖民主义者完全不披
任何外衣,像野兽一样到处闯撞掠夺。正像他们用一个持刀海盗的画像作为
香烟商标,用帆船作为许多商行标记一样,战船和枪炮就是他们的徽号。整
个十九世纪,在亚洲、非洲、美洲、澳洲,都普遍发生帝国主义者血洗大地
的惨剧。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各洲的人民,又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进行过猛烈


的、可歌可泣的斗争。有些斗争,还是绵延一百几十年的。英国在几个世纪
之间发展成为当年的头号侵略者。它用在国内圈地养羊的办法迫使大批农民
流离失所;用“流荡罪”把破产农民投进监狱和驱进工厂;掠夺印度、非洲、
澳洲等殖民地的原料来大办工业。用对“偷”一条围巾的劳动人民也处以死
刑的严刑峻法来建立它的生产秩序;然后又挟着大宗鸦片和纺织品来撞毁我
们这个东方古国的大门。当鸦片战争发生,林则徐被腐败的清廷革职谪戍,
广州城里的总督、巡抚、将军、总兵都在侵略者面前变成了软壳蟹和叩头虫
的时候,他们大举入侵了。他们勒索了“赎城费”,他们到处杀人、放火、
奸淫、虏掠,甚至挖坟墓,射“活靶”,他们志得意满、骄横跋扈极了。然
而侵略者没有想到,他们脚下竟有一座活火山。他们在三元里调戏妇女的事
件终于点燃了这座火山。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队伍,一两日间,由几千人发展
到几万人。眼前这一片锦绣大地,就是当年杀声震天,使英国侵略者自承“恐
怖到极点”的战场了。

凭吊着这个辽阔的古战场,使人想起了“升平社前擂大鼓,裂裳为旗竹
为弩”、“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一百多
年前战争的情景:那时,螺号呜呜,锣声当当,满山旗帜,遍地人潮,一支
“黑底牙边白三连星”的神旗迎风飘动,指挥着战阵。在“三元古庙”点了
香烛,向这面旗宣誓过“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的三元里的愤怒
群众,以及邻近一百多乡的战友,抬着各式各样的原始武器:刀、矛、藤牌、
三尖枪、长棍、抬枪、挠勾追歼着敌人;队伍中甚至还有儿童和妇女。这时
天仿佛也愤怒了,狂风暴雨,闪电雷霆。狼狈的敌人从会战的地点——牛栏
岗败退下来,结成方阵,颤栗逃命。在白茫茫一片的豪雨景色中,漫山遍野
的中国人民举着武器追歼着他们,用挠勾把他们从队伍中拖出来劈死,或者
用锄头把陷在泥淖里的敌兵锄死。眼前这一片土地上曾经布满“大英帝国”
士兵的尸体,他们有些再也顾不得“尊严”,跪在地上,举手求饶了。。。

怀着抚摸一砖一石的心情,我走进了三元里,来到里北的“三元古庙”,
这座创建于乾隆以前的道教神庙(道教以天、地与水为“三元”),是当年
斗争的总指挥部,它近年已经被修葺一新并且变成纪念馆了。环庙四株老榕,
苍劲魁梧;庙前一方平塘,涟漪潋滟。在这座庙里凝视那些历史文物,端详
陈列在庙中的当年的武器和那面令人振奋的“黑底牙边白三连星旗”(复制
品,原件存北京),抚诵着碑廊中百多年前的修庙碑记,令人禁不住涌起一
种“继往开来”的翻身民族的自豪感。

一百二十年的时间久远么?是的,相当久远了。然而现在这里还活着受
过当年挺身战斗的人民豪杰亲切教诲的人物呢。三元里首先奋拳痛击英国兵
士的韦绍光,他的曾经亲受祖父教导的孙子韦文祖一直活到七十一岁,去年
才逝世。三元里现在还有一位李姓的老人,祖父也参加过抗英的斗争,晚年
时曾把许多战斗故事亲口告诉过他。他谈到当年群众公议“十六岁以上,六
十岁以下男子一律上阵杀贼”的往事,还禁不住激动得目光灼灼呢。

一百多年过去了,然而那面光辉的战旗和一些古老武器被一代代保存下
来,令人荡气回肠的战斗故事被一代代亲口传授下来,英雄民族的感情真是
何等深厚!

在十九世纪的中叶,当中国上空乌云密布,三元里的斗争、太平天国的
革命事迹传到欧洲的时候,马克思兴奋地写过文章,预言过亚洲的革命风暴;
恩格斯预言过:“过了不久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指中


国)进行生死之际的斗争,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现在,
站在三元里的阳光之下,令人不禁回想和印证着这著名的历史科学预言。

中国人民以和十九世纪最强大的侵略者打了一场硬仗,并使他们的兵士
跪地求饶揭开了自己的近代史。其后一百一十年,历经忧患屈辱,当新中国
从血泊中站立起来的时候,又和朝鲜人民把扬言要打过鸭绿江来的当代最强
大的帝国主义,击败于朝鲜战场上,重新出现了使他们的兵士跪地求饶的一
幕。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历史规律和真理呵!

盘桓在这个古战场上,想着帝国主义已经日近黄昏了,眺望早降的绿野
春光,随着庄稼的香气扑人而来的,是许多凝聚着古人感情的诗句:“苟能
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呵,我们美丽的土
地,英雄的人民!

1961 年

民族豪气冲霄汉

——《古战场春晓》导读

《古战场春晓》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游记散文,是作者在同一地点的
古今两个时代中漫游所得。1841 年三元里抗英是使侵略者闻风丧胆、中国人
扬眉吐气的大事件,120 年后作者徘徊于当年的战场,抚今追昔,浮想联翩。
抒发反对侵略、打击侵略者的民族自豪感是这篇散文的写作重心。

文章描绘了一实一虚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一幅是实地漫游所见的“鹅
黄嫩绿,蝶舞蜂喧”、车水马龙、“和平劳动”的实景,一幅是古战场神游
所见的“满山旗帜,遍地人潮”、杀声震天、刀劈侵略者的虚景。而作品的
写作重心又在虚景,以实景衬托虚景,使得虚景更加惊心动魄。透过眼前的
繁荣景象,120 年前的三元里一百多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