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 >

第6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第6章

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导读(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的展示。

由于诗作舍弃了产生所写心绪的具体事件和背景,而采用了借境抒情的
手法,因而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只要他们也有类似的情感,就会与诗人发
生情感共鸣。这是该诗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全诗虚实相成,首尾呼应,结构完美。从韵律上看,虽然体式比较自由,
但诗中却回荡着旋律般的音乐美。节奏迟缓,正与诗情诗境相合。

(钱振纲)

乐园鸟

戴望舒


飞着,飞着,春,夏,秋,冬,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还是永恒的苦役?


渴的时候也饮露,
饥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华羽的乐园鸟,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乐园鸟》导读

“华羽的乐园鸟”是诗人理想的自况,它昼夜不停、无止无休地飞翔,
象征着一位探求者永远在路上的求索。此语出自屈原《离骚》“吾令凤鸟飞
翔,继之以日夜”。而飞翔本身却是既冷且暖,苦乐相伴的。“幸福的云游”
与“永恒的苦役”是一组“对立”,前者是欣然的选择,后者却有若屈服命
运的无奈。这组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揭示了“飞翔”的内涵。

诗的第二节“渴”和“饥”时所饮的“露”,出自《楚辞》“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乐园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它患着
对于天的乡思病。

在第三节中,诗人自问:“华羽的乐园鸟”,“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呢?”人在追寻时便会怀疑自己的奋斗与挣扎,会感到疲
累,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感。而孤独寂寞正是生命的本质。敏感的诗人终生都
在追寻、都在不断的失意中走过。

诗的最后一节中“天上的花园”,那“乐园鸟”所自来的地方,包含着
一个古老的传说。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曾为他造的第一个人亚当
创建了伊甸园,即乐园。因为亚当寂寞,又取了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一天
撒旦的化身蛇诱惑他们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上帝把他们从乐园中逐出了。
这一节的意思是:来自天堂的“华羽的乐园鸟”,你知道吗?失去了亚当、
夏娃的乐园,是否不堪荒芜?


《乐园鸟》一诗善用中外典故,且化出了新意,使得“乐园鸟”的形象
饱含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色彩。在诗歌的节奏上也很奇特,“飞着,飞着,
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参差的停顿生动地传达出乐园鸟在
青天之上的不停的奋飞。诗的内在情绪是现代的,变化极大:从幸福到彷徨,
从快乐到孤寂。

《乐园鸟》的诗意具有朦胧性和意象性。总体看来,它意象化了一个求
索理想与幸福者的状态与感觉。

(刘亚莉)

狱中题壁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
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1942年4月 27日

《狱中题壁》导读

《狱中题壁》一诗写作于1942 年4 月24 日。是诗人在日本侵华、全民
抗战的“灾难的日子”,在自己身陷狱中,面临酷刑和死亡时的自白。与前
期诗作的灰颓、低沉相比,面对死亡,诗人大彻大悟了生命的真义,为自由
和光明,他宁愿赴死,而“他的灵魂”将“高高飘扬”。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诗义一目了然。诗的第一节,诗人假设自己会
死于监狱之中,却劝告朋友们:“不要悲伤”,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到了第二节,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
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当“你们回来”,高唱着凯歌,
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的


感人至深的盼望,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
“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
友”为阅读者,隐秘地传达出了双重含义:一,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的失去自由的状况,二,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
了民族大义,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
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射了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刘亚莉)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样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
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1931 年秋

用生命去歌唱

——《预言》导读

何其芳在《西苑集·话说新诗》一文中曾说:“一个真正的歌者一定不
是仅仅用他的嗓子歌唱,而是用他的全部生命去歌唱。”他19 岁写就的《预
言》也不妨称之为“生命之歌”。

从“年轻的神”降临的脚步声引起了自己欣喜的“心跳”开启,最后又
以“年轻的神”在黄昏里最后消失了远去的足音为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
象。一个序曲,一个尾声,中间加上四个乐章,形成了一部优美的梦幻交响
曲。这四节,都是对“年轻的神”的倾诉:你来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
的歌声里”;请你坐下,“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你不要前行,因为
“前面是无边的森林”;你要走,“请等我和你同行”。既写了“神”的行
踪,又贯穿着诗人的独白;既抒发了感情,又围绕着情节发展。相对独立而
又环环相扣,全部溶于宁静、透明而又柔美的格调中。诗人创造了一种“新
的柔和,新的美丽”的艺术风格,给新诗的园地带来一股“奇异的风”。

诗人由声音展开想象,通篇都是象征,交织着瓦雷里长诗《年轻的命运
女神》的典故,迷离恍惚,闪烁不定,一片朦胧。

这个响着“骄傲的足音”却又无语而去的“年轻的神”所蕴寓的象征意
义又是多向的。这是爱神的象征,是诗人由渴望到怅惘的爱情的一段心路历
程的记录;这是理想的象征,诗人充满着热望,而又难以企及;这又也许是
诗人对刹那间降临的创作冲动的一种暗示。总之,诗人构筑的象征美,含蕴
深广。

现代派诗明显的特点是,并不和盘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是架空的理
想的抒情,不求率真炽烈如一团火那样表白感情,而是形象的创造,意象的
呈现,间接的表现,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示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

《预言》蒙着一层忧郁和苦闷的色彩,但这是“时代的忧郁”,“时代
的苦闷”,是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但从忧郁中,不仅透视了时
代的阴影,而且看到了诗人朦胧的期盼。他不会沉溺在苦闷中不能自拔,而
是要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创造一个愤怒和呐喊的歌者的自我!诗人后来的
创作正是对黑暗的诅咒,对光明的礼赞。

(欧秀岚)



何其芳

设若少女妆台间没有镜子,
成天凝望着悬在壁上的宫扇,
扇上的楼阁如水中倒影,
染着剩粉残泪如烟云,


叹华年流过绢面,
迷途的仙源不可往寻,
如寒冷的月里有了生物,
每夜凝望这苹果形的地球,
猜在它的山谷的浓淡阴影下,
居住着的是多么幸福。。

十月十一日

如烟如梦的心灵天空

——《扇》导读

倘若我们能乘时间之舟回溯到1934 年的北大校园,在薄雾蒙蒙的未名湖
畔会见到一位文静沉思的22 岁青年,他待人纯朴真挚,在人群中常感孤独,
于是用诗笔拥有了自己梦想的天空,美、思索和为了爱的牺牲是他的理想。
他就是青年时代的何其芳,凭才华、勤奋与执著成为中国一代著名的诗人。

这首《扇》是何其芳早期的著名诗作。诗中充满了梦般的诗意:

少女在寂寞中凝望宫扇上的仙源楼阁,感叹华年如水般流逝;而此时月
中人却也正凝望着人间,憧憬着人间的幸福生活。

镜子、宫扇、月都是圆形之物,它们的圆衬托出少女与月中人生活的不
圆满:少女“妆台间没有镜子”,她看不到自己美丽的容颜,只能想象楼阁
仙源中的另一种生活;月中人居住在“寒冷的月里”,寂寞而孤单,对地球
上幸福生活的猜想是她的寄托。“成天”“每夜”写出了她们生活的单调与
梦想的强烈。她们是这样的相似——在梦想与期待中生活;又是这样的不同
——对方的生活处所恰好是自己的理想所在,并不如想象般美丽。

镜子、宫扇、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又象征着美好而又易碎之物——“水
中月”“镜中花”“秋扇见捐”,这些意象的出现为诗笼上了淡淡的怅惘,
它们是诗中人的生活环境与梦想的载体,它们的美好而空幻寓示了诗中人理
想的虚幻与不堪一击。

“凝望”一词是诗眼,写活了诗中人的神态与寄托的深远,为全诗笼上
梦般的一种情绪,而首句的“设若”二字更强化了这种虚幻感:如果这两个
场景本身就是由空想而来,是一种虚设,那场景中人物的梦想不就更加地飘
渺无痕了!

“诗无达诂”,这首意境朦胧的诗更是如此。我们尽可以用自己年轻的
心去贴近青年诗人善感而忧郁的心灵,去体会诗的主题:是感叹美好生活的
不可求,还是表达对人生、对理想的一种了悟,抑或只是抒发一种情绪?也
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只要你品味出了诗中流动的美,感染了那种梦般冥想
的情绪,心中默默有种感动,你就可自托为《扇》的知音了。

何其芳曾在《你若是》一诗中这样唱道:“你若是用眼睛凝视我的心/
你会惊讶,我满心的忧郁之云/但你若是/也用心来相视,你就会看清/有颗十
九岁的欢乐的核仁。”何其芳早期的诗真像“一湾小溪流着透明的忧愁”,
带给我们梦的怅惘和心的追寻。

香港著名文论家司马长风曾这样盛赞这首《扇》:“有如蝴蝶的彩翅,
无声的翩翩而飞。从艺术说这是圆熟的苹果,色、香、味都那么怡人。”让


我们插上心灵的翅膀,去追寻这首诗浑然天成的美感吧。

(宋媛)


义勇军

田间

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

中国的高粱

正在血里生长。

大风沙里

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

他回来:

敌人的头,

挂在铁枪上!

1938 年作

打在你心上的鼓点

——《义勇军》导读

义勇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自发形成的民众抗日武装。后来,其相当部
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编入东北抗日联军,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壮歌。

田间是30 年代涌现出的一位青年诗人。他的许多诗作,比较广泛地反映
了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和时代风貌。描绘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
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与斗争。 1938 年秋,
田间和延安的诗人们发起了街头诗运动,《义勇军》就是田间在街头诗创作
中颇具影响的篇章。

《义勇军》仅有简短的九行诗句。大致可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在
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生长。”点破了日寇铁蹄淫威下
的中国东北和人民在血雨腥风中的煎熬。

第二部分“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
的头,/挂在铁枪上!/”直如一幅大笔勾勒的粗线条的国画,刻画出一个义
无返顾正气从容的抗日战士的感人形象。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场只有结局而没
有经过的精彩战斗经历,这位勇敢的义勇军战士也许跟随队伍,也许单枪匹
马;也许一挥而就,也许九死一生;也许刀劈枪击,也许徒手搏斗,总之,
他割下侵略者罪恶的头颅挂在铁枪上,胜利地回到他出发的地方。强烈地表
达出抗日军民对强占我山河屠戮我人民的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仇恨。诗中虽未
重笔绘写义勇军的肖像,而只给出一幅远景图,但是,读罢此诗,义勇军复
仇的快意和胜利的自豪仿佛就写在他脸上。

这首诗提供给我们的画面或许并不色彩斑斓,但却足够的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的冲天豪气,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英勇杀敌的坚
定决心和战斗到底的必胜信念。闻一多先生盛誉田间是抗战的“时代的鼓
手”,赞扬他的诗“就是一声声的‘鼓点’,单调,但是响亮而沉重,打入
你耳中,打在你心上。”


(欧秀岚)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 年初

满载苦难的手推车

——《手推车》导读

这首诗写于1938 年初,后收入诗集《北方》,1942 年由文化出版社出
版。

1938 年的1 月,艾青从武汉来到战火逼近的黄河岸边,他是第一次踏上
真正冰天雪地的北方土地。当时中国士兵正在浴血奋战,广大的农民也在生
死线上挣扎。北方的黄土地被悲哀的风卷去了生命的绿色,冻结在寒冷与静
寂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