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谭政传_2 >

第27章

谭政传_2-第27章

小说: 谭政传_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部不懂得群众路线,命令主义是反不掉的。当然,我们一方面反对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简单化;另一方面也不能让群众自发自流。”

  东北军区政治工作会议结束后,在谭政等军区政治部指示下、经过充分准备并在地方武装和后方机关进行试点,各部队从3 月上旬开始,陆续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3 月15 日,冬季攻势胜利结束。当日,东北军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发出《关于春训工作指示》电报:

  为了准备下一次攻势,我军利用化冻期,于18日起转入全面整训,暂定30 到40 天。各部队应按照军区政工会议的决定与指示,立即定出整训计划,开展以诉苦教育的“五整一查”为中心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

  自此,主要在东北军区政治部谭政直接、具体领导下,以诉苦教育为动力,以“五整一查”为核心、为期四十天左右的新式整军运动,便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在东北我军各部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在谭政的领导下,根据罗荣桓的指示,以“五整一查”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切实贯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提高认识,改造思想的方针。在指战员中的新式整军,主要经过诉苦教育和土地改革教育,使其弄清楚苦从何来,为谁打仗,把个人的苦和阶级的苦联系在一起,把为个人报仇的思想,引导到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大目标,从根本上提高政治觉悟,大大激发了革命的斗志,加强了纪律性、组织性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同时在干部中着重进行的“五整一查”,以整思想、整作风为主,而不以查成份为主;以查干部尤其是团以上干部为重点。

  这样,经过谭政四十天左右的主抓,布置,检查,落实,通过诉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方式,使东北我军广大指战员,克服了缺点,改进了作风,增强了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发扬了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增进了军内外的团结,部队原来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纯、成份不纯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不仅如此,在整训过程中,各级政治机关在谭政统一指导下,还对部队进行了战争形势和我军任务的教育,向广大指战员讲清我军将与东北国民党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直至进行战略决战的发展趋势,讲清决战的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使原来对战争前途模糊认识或有厌倦情绪的干部、战士,有了明显的转变。东北我全军指战员,普遍树立了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思想,士气旺盛,斗志更坚,纷纷请战,要求到前线去杀敌立功。“为阶级兄弟报仇!”“当尖兵,打大仗!”“练好兵,打长春!”“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等口号、誓言深入人心,遍及部队。这就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五整一查”的新式整军运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948 年8 月29 日。哈尔滨南双城。“东野”前线指挥所(现双城县人武部驻地)。金秋的双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那令人爽快的秋风,似乎就要把这旧世界,吹荡得干干净净。双城“东野”(由于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1948 年8 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正式分开,林彪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刘亚楼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参谋长,谭政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前线指挥所进驻的宅厅,虽已破败,却仍显得富丽堂皇,古色古香。漆皮剥落的原始大木门,嵌在灰白色的水泥墙中。院内,青砖铺地。院墙,青砖砌成。阁楼,六根一人粗的圆柱形红色木柱,擎着两米宽的廊檐,檐下青砖上雕刻着凤凰,麒麟,花草,做工精细,栩栩如生。阁顶是青一色小叶瓦。东西各一四合院,中间一道月亮门。西院为参谋处,东院住着林彪。今天,一封事关辽沈战役大局的电报指示,即《辽沈战役行动前政治动员指示》的电报,从这里发出。这封电报指示是由谭政起草,经罗荣桓审定,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名义发出的。

  原来,东北我军在1947 年冬季攻势胜利结束后,以五个月的时间,运用诉苦、“五整一查”的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了以“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目标的大练兵,使我军的士气更加高涨,战斗力大为增强。在此期间,东北人民解放军得到了大量二线兵团的补充和加强。从1947年8 月至1948 年8 月,第一批二线兵团共组建八十八个独立团,每团定额二千五百人,总计二十五万人。1948 年4 月至1948 年11 月, 第二批二线兵团共组建八十个独立团,总计二十余万人。至1948年8 月末,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一百零三万人(其中主力部队七十万人,两个大军区、十个省军区及地方武装三十三万人)。东北解放区已拥有全东北土地面积的97%以上,人口86%以上,并控制了二万一千余里长的铁路(敌占区仅有一千二百里),东、西、南、北满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土改、剿匪已基本完成,政权已得到巩固,生产已有较大恢复。此时,东北国民党军队经过1947 年夏、秋、冬三次我军攻势作战,被歼三十余万人,尚存五十五万余人,被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态势突出,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战略上或撤或守,举棋不定。我军发起辽沈战役之前,国民党在东北采取了“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部署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二十七万余人守沈阳地区,以便北进可支援长春,西攻可策应锦州;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十万余人困守长春孤城,以图牵制我军主力,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率十五万余人,守锦州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海、陆联系。东北我军根据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形势与东北我军冬季攻势后的新形势,认为东北敌我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在中央军委、毛泽东有关指示精神的指引下,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决战即辽沈战役的作战准备。其中政治动员、政治准备,又是各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1948 年2 月7 日,东北我军攻势正在进行之际,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就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朱德、刘少奇,提出:“你们现在打辽、鞍、本、营区域之敌很有必要。这个战役完成后,你们就可解放辽南,两个纵队增至主攻方面去。下一次作战有两个方向,一是打抚顺、铁岭、法库之敌,一是打阜新、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昌黎、滦州等地之敌。”“你们上次电报曾说锦州方向无仗可打,该方向情况究竟如何?”

  冬季攻势结束后, 1948 年4 月18 日,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谭政等致电中央军委,拟攻长春,并阐述了上述两个方向不能攻取的理由。4 月22 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大院复电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但“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你们所说打沈、打锦及入关作战之困难等,“有些只是设想的困难,事实上不一定有的”。“因此,你们自己,特别在干部中,只应当说在目前情况下先打长春比较有利,不应当强调南下作战之困难,以免你们自己及干部在精神上处于被动地位。”①1948 年5 月29 日,因久攻长春不下与此次试战和侦察情况得知,长春工事坚固,敌军战斗力强等原因,林彪等向中央军委、毛泽东报告,决定改变决策,由硬攻长春改为久困长围,乘其撤退时在途中歼灭之,而使我主力转至热南承德、古北之线作战。5 月31 日,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东北局:“为准备东北主力出至锦、榆、津、平(即锦州、山海关、天津、北平——笔者)线及平、张、绥、包线作战,你们必须精心筹划由东北运输粮食至该两线之各项技术问题。”

  1948 年6 月5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 关于东北我军行动问题,有三个方案:第一个是目前即正式进攻长春。

  第二个是目前少数兵力围困长春,主力到北宁线、热河、冀东一带作战。第三个是对长春采取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办法,时间准备两个月到四个月。我们认为第三个方案为好。6 月7 日,中央军委复电:基本同意第三个方案。

  6 月15 日,东北我军总部在吉林召开干部会议,讨论打不打长春问题。根据敌我情况和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采取长围久困方针。

  以少数兵力围困长春,其他主力位于长春、四平间地区整训。7 月20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我们意见东北主力待热河秋收前后和东北雨季结束后,即是再等一个月到8 月中旬时,我军即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22 日,再电中央军委,建议派兵包围大同,东北、华北协同作战。当日,中央军委复电指示:向南作战具有各种有利条件,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现在距8月中旬已不足一个月,你们的政治动员和准备粮食等项工作,必须加紧进行。

  7 月39 日,中央军委毛泽东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你们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西面粮食极为困难,东面则是产粮区,此点你们必须充分计算到。”

  8 月1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第一步拟以北宁线的三个纵队和二个独立师,采取奔袭手段,分别包围义县、锦西、绥中、兴城、山海关,待主力到后,逐一歼灭这五座城的敌人。锦州驻敌兵力较强,故暂不拟攻锦州。第一步行动结束后,究竟是攻承德或唐山,我们当依照中央军委30 日来电重新考虑承德和唐山两处。

  8 月3 日,中央军委通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杨成武部于本月20 日左右即可完成西出绥远准备,待你们在锦榆线作战业已开始,杨得志、罗瑞卿兵团任务确定,或者包围承德或唐山并已开始行动,吸引傅作义主力向北或向东之时,他们即由涞源附近以二十天行程到达并攻击归绥;你们何时开始锦榆线作战盼告。

  8 月6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报告中央军委:我们在8 月底9 月上旬才能行动。但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

  7 日,中央军委复电:不管你们何时开始攻锦榆线,杨罗兵团必须与杨成武兵团配合行动。兹规定杨成武兵团8 月21 日由涞源以东出动,9 月10 日左右向归绥、集宁两点开始攻击,杨罗耿兵团须在9 月10 日以前主力到达承德、北平线并开始攻击,你们主力按上述两兵团行动时间,规定自己出动及开始攻击锦榆线之时间,并预先报告中央军委。

  9 月3 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向中央军委报告了北宁线作战计划。

  9 月5 日,中央军委电示林彪、罗荣桓:同意3 日19 时电部署,并指示:秋季作战的重点应放在卫立煌、范汉杰等。

  9 月6 日,林、罗、刘向中央军委报告:完全同意中央军委9 月5 日电,在袭击义县、高桥、兴城、绥中四处敌后,继续进攻锦西、山海关外,锦州亦将成为有利之进攻目标,迟一步唐山亦可能成为有利的进攻目标。

  9 月7 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给林、罗、刘的指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指锦州至唐山一线——笔者),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①至此,从2 月初开始,经4 月中旬至9 月初酝酿、商讨的东北我军作战行动计划终于确定下来,即第一步进行北宁线作战,控制整个北宁线;第二步向卫立煌、傅作义两翼机动,争取在北宁线上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与此同时,东北我军进行了战略决战的各方面准备,特别是政治动员与政治准备。

  8 月6 日, “东总”及其政治部谭政等发出战前整训指示,就“准备九月初开始行动”问题向各纵队、各师的领导发出预告,并要求严守机密,对外大造“练好兵,打长春”的舆论,麻痹敌人。在此一系列准备基础上,即1948 年8 月29 日谭政起草、经罗荣桓审定、以林、罗、刘、谭名义签署的《辽沈战役行动前政治动员指示》的电报发出了(周桓回忆这份电报指示的题目是《北宁线作战政治动员令》发出的时间是9 月7 日发往各纵队、各师)。谭政在这封辽沈战役前著名的政治动员令指出:

  我军新的作战行动是暂时放弃攻击长春,只以部分兵力围困长春,而以最大主力南下,向北宁线挺进,以奔袭动作,坚决歼灭分散于北宁线上守备的敌人,切断与摧毁东北敌人与华北的联系,使两处敌人彼此完全陷于绝望的孤立中。并术引出长春之敌突围,而在突围中歼灭该敌,由此求得加速全东北解放的早日到来。

  此一行动,对于打通东北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更有力地配合全国各个战场,皆有重大意义。全军指战员必须从思想上动员起来,懂得新的作战行动之重大意义与有利条件,发扬高度英勇精神,不怕疲劳,不怕伤亡,不怕挫折和忍受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适合大规模连续作战的需要,争取全歼东北敌军,解放全东北。

  从9 月10 日开始,东北我军一方面按照中央军委批准的新的作战方案,紧急调整与部署,调动主力部队向北宁线开进,一方面在此前后,即9 月上旬与中旬,按照谭政起草的政治动员指示精神, 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与政治教育活动。准备攻坚的部队,进行了独胆作战教育;准备打援的部队,进行了顽强守备、保证整个战役胜利的教育;围困长春的部队,进行了加紧围困、瓦解敌军的教育。

  所有部队,还进行了爱护人民利益,贯彻《关于政策问题的指示》,遵守《入城纪律守则》和主动团结友军的教育等等。9 月12 日,一场关系东北命运、关系全国命运的惊天动地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在东北大地北起长春,南迄滦县,绵延七百五十余公里长的战线上,悄然、缓缓、郑重地拉开了庄严的帷幕。在新的战线上,未来共和国的政治将领谭政,又开始艰辛绘制我军政治工作的新蓝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