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

第13章

[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请明示。”李信笑着说。

    蒙武没有看他,低着头继续说:“第一、我军攻城掠地,一路纵横驰骋势如破竹,虽然为大秦开疆扩土但也着实占用了一些兵力,这无疑会影响到我大军的整体战力。第二、我军在明楚军在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的局面让我们对项燕主力一无所知,若楚军优势明显与我军决战,真不知结果会如何。第三、郢都城外地形复杂,对我军的骑兵冲锋影响很大,这也许也是项燕放弃淮北平原的原因之一吧。以上三点,不知李将军是否考虑过。”

    李信深情的看着已过不惑之年的蒙武,心中的敬佩悠然而生。蒙氏能够在秦国立足,靠的不仅仅是战场杀敌,更多的则是处事周全,心细如绳。但是李信此人虽然狂傲,但不盲目自大,这些问题他也是做过考虑的。

    李信说:“蒙将军忧虑则是,此三点的确是决战中我军的劣势。不过蒙将军多虑了,我逐条来回答你的三点顾虑。”

    蒙武说:“洗耳恭听。”

    “第一,我军攻城掠地,的确分兵,但对大军整体战力影响不大,主力精锐全都一路纵横。重要的事,这些城池隶属我大秦后为我军的后勤补给做出了很大作用,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第二,我军军威响彻楚国大江南北,不叫“明”,而叫“势”,对方只会闻风丧胆,觉没有决战之勇气。而且楚国贵族各自用兵自重,地形崎岖,集中兵力的难度极大,我料项燕的兵力即使占优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第三,淮南地形虽不如淮北平坦,但我骑兵冲杀的力量不会锐减,即使骑兵受阻,我军步兵战力也远在楚军之上,定能将项燕的军队斩杀殆尽。

    李信的剖析有理有据,蒙武也无话可说,他只是凭着一种感觉,一种战场上特有的感觉,但是这不能当场军队的作战方略。

    不是在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当然不会明白,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新鲜空气中都含着沼气,一种可以让人浑身发软的湿毒。蒙武不了解,李信更不会懂。

    秦军大营安在河流的交汇处,一是为了取水方便,同时也尽可能的避开树林,让地形空旷起来。只是他们不知道,南方的河流不同于北方,被阳光照射过的河面到了夜晚则会产生一种特有的气体,无孔不入的进入了秦军将士的皮肤里。

    天微微亮,黎明的寒冷袭来之时,雾气中的火把突然亮起,喊杀声响彻整个秦国大营。

    “报告将军,楚军来劫营。”

    李信已醒,对禀报之事冷笑一声说:“我没有去找他,他到先来找我了。传令!全军迎战!”

    秦军战力果然强的惊人,在经历的稍稍慌乱后立刻稳住阵脚,与杀入大营的楚军狭路相逢,没有一点点被偷袭的狼狈。楚军也是精锐尽出,与秦军对杀时没有半点惧怕,一时间竟分不出胜负。

    半个时辰后,楚军有些力不从心了。秦军铁骑已经重新集结,对着楚军集中的地方猛烈冲杀。骑兵对步兵,至少3比1的战斗力,何况这是秦国精锐铁骑。

    楚军开始撤退了,一直向郢都城下撤退。李信下令全力追击,因为他看见郢都城下旌旗招展,他要一战灭了项燕。

    楚军撤向郢都城下与项燕中军汇合,与此同时楚国数千弓箭射向秦军铁骑,李信眼看自己要吃亏,下令停止追击,于是两军正式对垒。

    李信打马向前,对着楚军中军方向一拱手说:“敢问哪位是项老将军,请军前说话。”

    楚军沉静了片刻,从中军中走出一人,骑上部下为他准备的战马,不紧不慢的来到了军前。

    李信看着眼前的将军,一副桀骜不驯的表情挂在黑黝黝的脸上,没有一丝楚国贵族的娇生惯养。明亮的眸子闪着自信的光芒,晨风轻轻吹拂脸颊,带动着红色的披风,一身正气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项燕先开口了:“秦国真是人才济济,李将军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信拱手还礼,说:“在项老将军面前,晚辈不敢自大,楚国庙堂黑暗,否则也不会让老将军在绝境逢生的浪尖上挣扎。”

    “哦?哈哈哈……”项燕大笑,“看来李将军胸有成竹啊!”

    李信说:“胜负已分,我军踏灭楚国就在此时,我真心奉劝,秦国爱才,望老将军弃暗投明,我王定亲自迎见。”

    项燕没有答话,只是笑了笑,他抬头看看已经初生的太阳,觉得到时候了。对李信拱手一抱拳,调转马头回去了。

    李信莫名其妙,但没有放在心上,当他回到军中时,蒙武立刻上前对他说:“将军,有点不对劲。”

    “如何不对劲?”

    “说不清楚,我总感觉项燕在等什么,否则他不会把我军从营帐中引出又不急于决战了。”

    李信笑了笑,说:“那就速战速决吧,免得夜长梦多。”

    这个时候,梦已经多了,阳光出来照在秦军将士的身上,体内的湿毒在光合作用下慢慢的发生了反应。渐渐的,很多将士感到头昏目眩,甚至有些体质较弱的士兵开始呕吐,一时间军心打乱。

    蒙武大惊,李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也心中一震,就在这时,楚军战鼓齐鸣,杀声震天,雄赳赳气昂昂的向秦军杀来。
30。…第二十九章  李信伐楚3
    李信大怒,拔剑向前一挥:杀!

    前一晚,李信与蒙武对饮了不少温酒,虽不是对症的驱毒黄酒,但也有效的化解了体内的湿毒。军中不少将士昨夜也饮了酒,还保留着六七成的战斗力,当军令一出,全军依旧奋不顾身的冲向前去。

    秦军的毅力强的惊人,很多湿毒深重的士兵在上吐下泻的同时依旧可以挥舞手中的长剑与楚军搏斗。有些士兵四肢无力手无寸铁,便直接向楚军扑去,对着脸颊耳朵咬去,活生生的撕下一大块肉来。

    秦军在这个时候还遇到另外一个困难,那便是地形的影响。此地虽不是茂密的树林,但树的密度也远远大于他们安营扎寨的河边。秦军铁骑在冲杀时,一来不能够全力冲击,稍不留神就会撞到树上;二来手中长剑挥舞受阻,一不小心就会砍到树上。这个时候,秦军骑兵只好下马战斗,地势不平,加之身披重甲,战斗力便又打了折扣。

    两军昏天黑地的厮杀着,血的颜色似乎把初升的太阳染模糊了。一个时辰过去,双方死伤过半,谁也没有在局面上占据主动。

    项燕目光凝神,看着那些身中数剑还踉踉跄跄满脸不甘的秦军,心中感慨无比。我军已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依旧不能将秦军彻底击溃,若是公平对阵,结果可想而知,看来秦灭三晋的确是摧朽拉枯的顺理成章。

    项燕不能放过这次打败李信的绝佳机会,他知道如果不能战胜秦军,楚国定然人心涣散,再想聚兵抗秦将不再可能了。于是他亲自跃马奔向城内,他要让楚王能够和自己一样同仇敌忾,打出最后一张底牌。

    此时的楚王与楚国王室贵族都在城楼上看这场史无前例的秦楚大战,二十余万秦楚军队从日出杀到中午,喊杀声与辱骂声如钢针一般一根根刺进楚国君臣的心中。在都城前,和秦军一决高下,将是楚国生死存亡的最后决战,无路可退的时候,往往让懦弱的人也会拼死一搏。

    此时城中还有三万禁军,这是郢都守城的最后精锐,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能出城迎敌的。他们保护着城内的王侯将相,保护着百姓粮草,如果不复存在,那么郢都城只有束手就擒任人宰割了。

    而项燕则是要说服楚王将这压箱底的力量调动到前线战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胜负直接关系到楚国命运,相信再昏庸的庙堂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敢情我王,将城内三万禁军调往战场,我军太需要一场胜利了。”项燕开门见山毫不遮掩。

    楚王犹豫了一下,此时的楚王不是没有想过将最后的力量投向前线,只是,万一……

    项燕看出了楚王的顾虑,慷慨陈词的说:“大王,您的将士正在浴血奋斗,战机转瞬即逝,请大王快做决断!”

    楚王也不再拐弯抹角,扶起已经跪下的项燕说:“项将军,我当然想要一场胜利,但是现在敌我双方局势不明朗,我军并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若这三万人都打没了,我们可是连守城的士兵都没有了啊!”

    项燕说:“大王勿忧,秦军中湿毒很深,现已疲惫不堪,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地形复杂战斗力直线下降。大王请看,秦军现在全靠意志支撑,如我军增派援军将能够从心智上摧毁敌军,大王请不要再犹豫!我愿以项氏一族的人头担保,我们定会旗开得胜!”

    “项老将军严重了。”楚王急忙说,“就依老将军就是。”

    “谢大王!”项燕转身离开,“传令!城中军队整装待发,随我出城与秦军决一死战!”

    “杀——”

    楚军士气高涨,一个个带着国耻家仇奔向战场,正在和秦军厮杀的楚军见援军到来士气大振,疯一样的向秦军扑去……

    渐渐的,秦军支撑不住了。蒙武看着一个个倒下的秦军痛苦的对李信说:“将军,撤吧!”

    “撤?”李信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这个字,“自孝公以来,我大秦将士从来没有在狭路相逢中撤退过!只有战胜或者战死,没有战退!”

    蒙武很理解年轻气盛的李信,但战争不是赌气,他要对大秦将士负责,说:“将军,青山若在,柴烧不完,听我一句,先撤再从长计议!”

    李信也渐渐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加之蒙武边说边拉着他往后退,只好下令:“撤!”

    撤退是一门学问,撤的合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撤的仓促则会加大伤亡的数量,还不如死战到底,不如不撤。

    撤退时首先自己不能乱,否则前军后军互相踩踏,自相残杀只会亲者痛仇者快。一定要有序,只有严格的军纪做保证才能让更多的士兵撤离战场。

    第二则是断后,敌军追击若立刻调转马头只会成为对方的活靶子,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人掩护。在时间上保证大部队的撤离,只是这断后的这些人凶多吉少了。

    另外,撤退时依然需要保持战斗力,身边的战友与自己的兵器不能丢,丢盔卸甲那是败军的表现,只有毫无军纪的逃跑,才会有盲目的自相践踏。

    而秦军,则是拥有优良传统的军队。蒙武看到大军危险,主动要求断后,他告诉李信,你是主将,要带领大家脱离危险,你若不在,军心也随之烟消云散。

    李信不怕死,他坚决要蒙武先走,自己亲自断后。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一个精炼的将领大声说:“二位将军快走,末将垫后!”

    二人一看是章邯,心中有底,互相拱手,相继完成使命。

    章邯带着五千骑兵一字排开,为主力大军的撤退提供了强有力的屏障。楚军岂可善罢甘休,红着眼举着刀杀了过来,在他们眼里十几万主力大军都被击退,区区几千人,何足挂齿。

    此时的秦军已后退数里,刚才的颠簸地形已远离,章邯就是看着这样的平坦路面才下令军队摆开阵势,要和楚军决一死战。

    在秦军的作战字典里,没有人多人少的概念。刚才在矮树林中的憋屈到现在还愤愤不平,由于这些士兵昨夜都饮了酒加上刚才一战大汗淋漓,湿毒已经影响不到他们的身体,一个个精神抖擞满面杀气。

    楚军渐渐接近,秦军拿出刚才一直没有用到的弓弩,拉满弓,对着楚军就是一阵狂射。五千支箭,像黄蜂一般带着风声迎面飞来,顿时楚军前军倒下一片。与此同时,秦军将士拿出长剑,喊声震天的和楚军混战在一起。

    骑兵对步兵,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五千骑兵犹如狼入羊群,酣畅淋漓的砍杀,仿佛秦军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享受着一种乐趣。

    一种无与伦比的乐趣……

    “铃铃铃……”楚军鸣金收兵了。

    章邯看到任务已完成,也很识相的追随主力军队去了。秦军没有恋战,没有人会想着用这几千人吞下对方都城,人心不足蛇吞象,秦军,很务实。而项燕,则有他的考虑。

    李信撤回了淮北,清点了军队,伤亡五万余人,辎重几乎全部丢失。攻城器械和战车强弩都不复存在,进攻是不可能了,能不能回到秦国现在都是一个问题。

    然而李信很不甘心,他本是豪气万丈的少壮将军,心怀灭国雄心而来却徒然经历如此莫名败绩,情何以堪?

    令李信和蒙武没有想到的是,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

    当夜,秦军在城内休整,经历了一天的战斗全军人困马乏,饱食战饭后很快睡着了。李信与蒙武相视无言,盘算着如何向嬴政交代。不管怎样,总算占领了一些城池,也算是给自己和秦国一点安慰吧。

    突然,城内火光四起,喊声震天。敏感的蒙武立刻从梦中醒来,只听有人来报:“不好了将军,我们的粮草被人烧了。”

    “什么?”李信大怒,“这是在我们自己的城里,何人如此大胆?”

    “据有人说,是城内百姓烧的。”

    “啊——”蒙武一声惊叹。

    蒙武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全军退回淮北时他就想到新占城池人心不稳,如果他们临时倒戈,我军内外受敌该如何是好?由于白天消耗精力太多,没等到和李信沟通这个问题,事情就出了。

    这时,天空瞬间如白昼般明亮,敏锐的李信潜意识的喊了一声“注意隐蔽!”后,上万支带着火焰的箭飞逝而下——楚军攻城了!

    李信恼羞成怒,大喊一声:“打开城门,出城迎敌!”

    无论蒙武如何在身后呐喊,也没有拦下李信的坐骑。李信一马当先,奔着项燕的中军车辕冲了过去,败的如此窝囊,年轻气盛的他宁愿和楚军鱼死网破。

    可惜,鱼会死,网没有破。数支箭射向了李信坐骑的马腿,李信一个跟头跌倒在地,几个士兵五花大绑送到军前,楚军一片欢腾。

    活捉敌方主将,前所未有的胜利!

    “将军!”章邯对着城外撕心裂肺的喊着,上马就要出城营救。

    “章将军!你不能去!”蒙武此时此刻体现出了老将应有的冷静,“关闭城门,方为上策。”

    章邯焦急的说:“主将被擒,我等都要问斩,你不知道吗?”

    蒙武说:“我当然知道,但我要对城内的十万大秦将士负责。我要把他们带回秦国!”

    “可是……”章邯回头看了看城外,“难道我们就不管李将军的死活了吗?”

    “楚军既然活捉李将军就没想让他死,项燕是个君子,不会让李将军受皮肉之苦的。先把城内的叛乱平息。”

    “关闭城门!”一声令下让还在城外的秦军成了瓮中之鳖。

    但是,城内的秦军有生力量却得到了奇迹般的幸存。
31。…第三十章  营救蒙武
    李信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咸阳,朝野一片哗然,随之立刻演变成窒息……

    嬴政将桌案上的战报一撕粉碎,任由一片片羊皮纸在空中飞舞。这还不解气,对着桌子一脚踹去,正好砸在赵高身上,将眼前的小高子掀翻在地。

    赵高连连颔首劝说“王上息怒”,顾不得身上被实木桌案砸中的阵阵疼痛。

    “如此惨败,亘古未闻!”

    在秦国历史上,还真没有出现过如此惨败。

    主将被擒,七都尉战死,九万余人埋骨他乡,撤回的十万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