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

第19章

[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梁默不作声,他终于领教了王翦的厉害。这一次不同李信率军,秦军战力战术的确冠绝天下。此战秦军伤亡人数不到一千,而自己却伤亡四万,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此战过后,楚军军中无人再言与秦军决一死战了。而秦军,则士气高涨,但王翦依旧在等待。

    如此日复一日,楚军的锐气渐渐成了强弩之末。项燕看着秦军大帐感叹着,这个王翦真不简单。明明秦强楚弱,却坚守不出,还硬生生的将楚军骗出主动出击,然后伺机吞噬。用最轻松的方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当真可恨!

    这才是名将的风采!

    而就在这个时候,楚国军粮输送出了问题,这无疑让项燕觉得雪上加霜。

    从春节出兵到攻城拔寨再到如今的对峙局面,不知不觉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而寒冷的秋冬已然来临。楚国六十万军队补给太大,每天的消耗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楚国虽多年无战事,粮仓充溢,但楚国国土太大,分部太散,想要集中起来供给大军长期使用无疑是一个重大难题。楚王和项燕都没有想到,凭着自己六十万大军怎么也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消灭秦军,就如当初消灭李信一样。

    可惜,事与愿违,成功往往只青睐准备好的人。

    而秦军,国力无需再谈,如日中天。秦王在调兵的同时,粮草已经准备充分,与楚国接壤的几个郡县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器械,而且粮道安全通畅。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楚军则有些吃紧了,君臣之间的矛盾再一次暴露。楚国军队犹如农民起义一般,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顺利时同仇敌忾,困难时则心烦意乱,没了主心骨。而项燕只是名义上的统帅,更何况,身边还有一个楚王。

    景氏将领这时主动请战:“如今我军粮草匮乏,唯有向秦军进攻才可以有转机,与其在这里等待断顿饿死,不如杀出一条血路,请王上恩准!”

    “刚才项梁之败你没有看见吗?秦军壁垒高耸,大型强弩杀伤力极强,你还没长教训吗?”项燕说。

    “那就先退回淮北之地再图良策吧。”魏国老世族弱弱的说。

    项燕看着四国老世族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们向来如此,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指着魏国老世族说:“如今我军与秦军相距不足十里,若拔营退兵,王翦定全力攻杀。到时候我军互相踩踏死伤更大。即便有人断后能抵挡住秦军三十万人的进攻吗?别忘了,丛林中还有二三十万军队呢!”

    楚王听了着急了:“如此这般进退两难,如之奈何?”

    项燕沉思片刻,说:“如今之计,唯有督促各地粮草快速抵达,我军方可与秦军持久作战!”

    楚王终于发火了,他指着项燕大声说到:“难不成我楚军也要如赵军一般与秦军对峙三年吗?长平一战,赵国精锐损失殆尽,莫不成老将军要我楚国步赵国后尘不成?如今山东六国已剩齐楚两国,齐国远在东海,隔岸观火,只剩我楚国孤军奋战,我不能让楚国将士毁于我手,绝对不能!”

    项燕在楚国一向德高望重,即便先王对他也是尊敬有加,何曾受过如此劈头盖脸的指责。可老成的项燕暗自隐忍,只淡淡的冒了一句话:“王上要做何打算?”

    “秦军坚守不出,我军攻之不下,与其在这等死,不如早回淮北。”

    项燕依旧面无表情,继续问:“若不来强攻秦国,听老臣建议退守淮南,如今局面不止于此!”

    项燕的话带着指责,楚王听了暗自羞愧。然而楚王依旧要维护王室的面子,斩钉截铁的说:“寡人心意已定,老将军想着如何退兵吧。”

    楚王转身离开,四国老世族跟着走离中军大帐。项燕仰天长叹,楚国危已!

    三大族将领走到项燕面前安慰道:“老将军莫要难过,王上也是为了全军将士考虑。如今先谋划如何退兵吧,军粮只够不足一月之用了。”

    “老夫留下断后,项氏子弟愿与楚国共存亡!”项燕的眼中冒出了杀身成仁的火光,“我项氏一族为楚国鞠躬尽瘁,也算对得起楚国了。”

    屈氏将领大声喝道:“老将军为何如此之说,我军精锐尚存,即便与秦军狭路相逢也未必一定输。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我不信他秦军还能有三头六臂不成吗?”

    你不了解王翦,你若和他交过手,或许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这些话项燕已不想再说,他要做的便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将前线楚军分批退回,能保留多少是多少,毕竟楚国地域辽阔,秦军想灭了楚国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退兵也是一个考验将领的舞台。留下的士兵多了退兵速度太慢效果微乎其微,留下士兵少了则断后又成了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如此退兵方能全身而退。这一点,四百多年后的诸葛亮可以说做的天衣无缝。

    可是战场不同,环境不同,对手不同,情况也不会相同。诸葛亮的对手是司马懿,他生性多疑,且惧怕诸葛亮。这才有了“死诸葛退活仲达”的佳话。

    半月之后,项燕看着军粮不断减少终于下决心退军了。寒风徐来,回军路上粮食稀少,不能再等了。

    这个夜里一切似乎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楚王的仪仗开始离开了。若在平时,项燕定会让全军将士小心翼翼夹着尾巴离开,毕竟这怎么说也是逃跑。可是楚王坚决反对,说楚国威仪不能丢,在秦军面前不能丢人,便按照君王礼仪离开了。

    真是迂腐至极!

    那霓裳和王翦似乎同时看到了楚军这微妙之处,而王翦对项燕也没有丝毫恐惧,在项燕大军开始退军时,秦军也开始行动了。当王翦发现楚军主将亲自断后而退军的统筹交给了楚王那个毛头小子时心中大喜。他告诉秦军众将,诸位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40。…第三十九章  王翦灭楚5
    冬天来了,秦楚各自出兵交战对峙已达半年之久,冬日的寒风在淮水岸边并不那么显著,但风中却蕴含着凄凉。树木依旧挺拔,只是颜色由绿变黄了。若不是天空飘起了雪花,秦军将士几乎都忘了在夏日过后,已然来到寒冷的冬天。

    秦军将士求战欲望似火啊!

    最近两个月来,楚军数万将士挑战攻杀,虽被击退,但靠的是大型器械与工事,而不是靠真刀真枪面对面厮杀的胜利,于是秦军将士并不感到荣耀。楚军要退的消息传入秦军中,无论士兵还是将军,都摩拳擦掌的嚷嚷,自己来到楚国是打仗的,不是来养膘的。

    果然是秦军的风格!

    雪渐渐大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不忍惊醒正在熟睡的少女悄无声息的落在那霓裳的帐外。她并没有入睡,来到这异国他乡的郊外张开双臂迎合着雪儿的到来。她身着女孩别致的睡衣,银白的发丝散落在肩上,随着旋转,雪花裙角飞扬,一副绝美的画面印在了这片土地上。

    扶苏的眼神已经迷离,他很久没有见到那霓裳身着女儿装旋转飞舞了。一时间,他几乎忘记了告诉她要回去添衣服,那份画面在他的脑中久久不能散去。

    “姐姐!”扶苏终于还是呼唤了她,“别着凉了,快进来穿衣服,老将军让我们过去呢!”

    “哦——”那霓裳不好意思的应了一声,似乎也发现刚才的少女顽皮之心被人看见多少有些羞涩。

    王翦帐中聚将,这一次,没有起鼓,而是一一传令。

    众将匆匆赶来,他们都知道这一次王老将军是要来真格的了。

    王翦等着众将就坐以后,一字一句的说道:“楚营将有大变,楚军要退,或退淮南,或退江南。不管退哪,总之一定是军粮供给不上,而此时当是我军进攻之良机。”

    “请老将军部署!”

    “只要楚军大营移动,我大帐鼓号便会响起。众将无需军令,以迅雷之霹雳闪电出击,明白吗?”

    “我等明白!”

    “前军十万,蒙武领军,由东向西杀向楚军。”

    “遵命!”

    “后军十万,由章邯领军,由东南向西北杀向楚军。”

    “遵命!”

    “藏匿的三十万军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冯去疾、辛胜、冯劫率领,由东向西杀向楚军。”

    “遵命!”

    “我领公子扶苏率领中军十万,直捣项燕中军!切记决不能让楚军逃往江南!各就各位吧!”

    “我等谨遵将令!”

    顿时连弩营、骑兵营、步兵营整装待发,等候着中军大帐的一声鼓响。

    与此同时,项燕军令也开始下达了。

    “左军二十万护送王上先行离开,于子时经汝阴城抵达淮水岸边,迅速渡过淮水安营扎寨。”

    “遵命!”

    “右军二十万于丑时进平舆退回淮南,离王上二十里的地方安营,以成犄角之势。”

    “遵命!”

    “我项氏率军二十万断后,与王翦决一死战,如若杀出,前往淮南汇合。若回不来,请王上保重!”

    楚军先头军队一动,天空一道光亮闪动,王翦这里中军大帐的战鼓顿时响起。幽静的深夜谷地,秦军战鼓犹如噩梦敲打着每一个楚军士兵的心。在一处高地的一颗高耸松柏上有一个哨兵时刻关注着楚军动向,而信号则是一枚光彩照人的烟花。

    这是那霓裳献给王翦的,她只是用了简单的化学常识便解决了王翦考虑很久的问题,看来知识的确是财富。

    片刻之间,地动山摇。秦军如山崩地裂般的杀出,中军大帐的战车隆隆的开出大营,所向披靡的冲向楚军方阵。与此同时,丛林中三十万步兵蜂拥而至,只听得见响彻震天的喊杀声,却看不见人。

    “点火把!”一声令下,秦军火把齐燃。项燕这才傻了眼,这军队数量真是无可估量……

    顷刻间,五万铁骑近至眼前,训练有素的项氏方阵用长度数倍于自己身体的长矛守护着自己的方阵。

    初次交战,由于秦军骑兵冲杀太快加之山地不平导致前方战马不少提前跌倒,后军踏前军降低了战斗力,少数冲入楚军数十个方阵中也渐渐被湮灭了。

    王翦发现了端倪立刻鸣金收兵,这才保住了两万多骑兵主力。

    项燕很聪明,骑兵全部撤走,他对此地形太熟悉了。留下的二十万全是步兵,这样在最先交锋时竟然占据了优势。

    楚军稍稍收拾了战友的尸体,还没有完全补充好方阵时,秦军战车阵攻来了。数百辆战场犹如庞然大物般张开嗜血的大口,准备随时吞噬眼前的楚军。

    楚军也毫不示弱,五千弓箭手压住阵脚,黑压压的弓箭在黑夜里让战车上的秦军没有任何防备,一时间秦军死伤无数。

    然而,楚军迎来的确是秦军一万人的强弩阵。楚军的弓箭是用手臂拉开,而秦军弓弩则是用双腿拉开的。这样的箭射程自然就远了一倍。而秦军的箭头更是带着火,滴滴沥青在空中就滴下了滚烫的油。

    “盾牌护体!”

    一声令下,数十个长矛方阵变成了数十个乌龟壳的方阵,而这个“乌龟壳”又带着长矛与秦军射下的弓箭,整个一些大刺猬。

    火焰在盾牌上燃烧着,那时的盾牌都是木质,粘上沥青后火焰会越烧越大。没有被射中的楚军看秦军箭阵停止,都迫不及待的将盾牌上的火扑灭,此时,有的方阵的火势已经蔓延了。

    “注意阵型!”项燕嘶喊着,尽管有盾牌的遮挡,楚军方阵依旧受到了不小的打击。项燕明白,如果方阵队形骚乱,将前功尽弃。

    这时,秦军战车阵临近眼前了。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数百辆战场长驱直入的向楚军方阵开进,而楚军为了躲避箭阵,已无暇顾及正前方的这些庞然大物。临近阵前,楚军长矛已不起作用,它可以刺进骑兵和马的身体里,却刺不穿战车的铁甲。顷刻间,数个楚军方阵被打乱。

    战车的两侧是锋利的铁刃,冲杀速度如此之快让碰到铁刃的楚军瞬间被削成两节。可怜少数楚军被拦腰截断后意识非常清醒,临死前的痛苦与挣扎让楚军军心大乱。终于,楚军的方阵奔溃了。

    项燕明白对于战车阵不可再用长矛方阵,只有分开兵力与其周旋才能发挥灵活的优势。楚军方阵虽乱,但主力依旧尚存,个个在战车周围用长矛刺之。

    由于秦军战车载兵数量有限,加之地形不太平坦,有些战车便慢了下来甚至停下。而这些战车上的士兵也就成了楚军的刀下之鬼。秦军虽勇猛,但楚军十几万人围着这些战车,秦军也不会讨到多少便宜。

    这个时候,数里之外藏匿的秦军步兵大军赶到了,整整三十万!秦军步兵天下无敌,这一点项燕是明白的。一万重甲步兵率先攻入,让楚军见识到了铁甲的威力。

    重甲步兵是通过精挑细选的精英中的战将,每人身着六十斤铁甲,手拿十斤长剑。一般人不要说打仗,就是走路都是问题。而这些经受严酷训练的士兵却可以挥洒自如的与敌人周旋,可想而知这样的战斗力有多强。

    不仅如此,重甲步兵十人一个队形,以一当十,楚军与其交手时不是被撞飞在天,便是面目全非在地。兵器与兵器交汇时,楚军士兵不是虎口撕裂便是手臂震伤,甚至兵器都会被砍断。

    这一次,楚军士气土崩瓦解,这样的仗真的没法打了。项燕明白,本身秦军就以战力文明于战国,以少胜多那是常有的事。可如今,秦军兵力占优,兵种又全,从何种角度分析都没有取胜的可能。

    此时,寅时已过,天已蒙蒙亮了。项燕对着南方退去的楚王说:“王上,老夫只能送您到这里了!”

    楚军且战且退,所有人都等待着撤退的命令。可是他们错了,项燕拿起兵器,一马当先率领着项氏子弟向秦军杀去。楚军一时面面相觑,数秒的停留后,也跟着项燕一同杀了回来。

    这是一场近乎自杀的冲锋,项燕带领的二十万断后步兵此时已剩下不到五万人马。一夜的拼杀,几乎个个带伤。而这样一支疲劳之师却依旧勇往直前,这股勇气感动了不少秦军将士。

    秦国以战功立本,每一个老秦人都是一部血泪史,他们太了解这呐喊般的冲杀。无数次,他们与敌人狭路相逢,无数次以少胜多。他们懂得哀兵必胜,只有这样才能在秦国为子孙闯出一片天地。

    但是,项军不是哀兵,秦军也不允许有人从他们这里捡到便宜。感动归感动,各为其主的心是每一个军人必须遵守的底线。所以,秦军依旧毫不留情。

    秦军这里有整装待发的骑兵团,有重新集结的战车阵,有战无不胜的重甲步兵,有密不透风的长矛方阵。更重要的是秦军此时还有五十余万兵力,10比1,项燕无疑自寻死路。

    而项燕,真的做好了为国尽忠的准备了。数十年来,项氏一族在江东风生水起,一度成为当地的王国领主。若不是国家有难,项燕如何会背井离乡的带着全部族兵与天下霸主秦军作战?

    而这一切,楚国君臣似乎并不一定会领情。

    渐渐的楚军的五万人马被弓弩兵射杀无数,再经秦国铁骑践踏后只剩下项燕的中军护卫三百余人了。秦军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甚至没有让他在最后时刻为楚军将士做一次深情告别。无情的弓箭刺穿了他的胸膛,射的他体无完肤,直挺挺的站在了那里,因为箭太多了,无法倒下了。

    这无疑成就了他英雄的气概。

    只是,在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