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模式在东欧试验的受挫,促使有远见的东欧人士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以1956年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为契机的波兰、匈牙利改革,拉开了东欧改革的帷幕。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把改革推向高潮。
80年代改革在东欧全面铺开。
东欧改革持续了30多年,由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干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给人们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历史教训。
东欧改革是在旧的经济模式积重难返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进行的,难度自然很大。改革是一套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决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在旧模式的框架内作些
①《列宁文稿》第3卷,第94页。
675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36
修补所能奏效的。但是,主持改革的东欧国家领导人对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途径缺乏深刻认识,他们囿于传统观念,没有下决心突破旧模式的框架,勇敢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是改革失败的最重要教训。
苏联模式的核心是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产品经济观。它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的作用,认为计划与市场是互不相容的,计划是社会主义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的,行政指令是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的唯一形式。它使经济生活国家化,使国家与企业关系行政化,使企业没有任何经济上的独立性。
在这种模式的支配下,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形成了企业和职工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波兰和匈牙利等国的改革力图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使企业成为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实践表明,即使象富有成效的匈牙利改革仍没有取得最后成功。
企业最终仍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从属地位。归根到底是因为匈牙利改革也没有明确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总方向,没有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的目标模式。
在南斯拉夫,计划与市场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南斯拉夫最早取消指令性计划指标,强调市场调节作用。
但在实践中,南实行的社会计划靠层层签订自治协议和社会契约来贯彻。
这种计划没有约束力,很少真正兑现过。它起不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南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体系,只有商品和劳务市场,而没有资金、劳动力、科技、信息等市场。南斯拉夫统一的市场被各共和国和地区所分割。各企业作为独立的
676
46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商品生产者不能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南斯拉夫实行的这种“既无计划又无市场”的契约经济,造成了经济的混乱和生产的下降。
东欧改革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根本没有触动所有制形式。为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东欧国家片面强调在生产关系方面过渡,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关系不仅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他们过早消灭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建立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分为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以后,又急于把小集体变为大集体,把大集体变为国营,不断扩大国营企业的规模。
在这种“一大二公”
思想的指导下,经济生活国家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国家包揽一切,企业无法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形成。波兰和南斯拉夫虽然解散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使个体经济在农村占有优势,但在工业领域,所有制形式单一化的现象没有改变。
所有制形式的单一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这一客观现实,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限制了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所以,适当地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适当地降低国营经济和比重,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在市场中公平竞争,相互依存,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由之路。
东欧改革失败的第三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坚强的共产党的领导和党与人民的团结一致。如上面所述,改革是一项复杂
677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56
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保证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改革必须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凡是仓促上阵、一哄而起的,无不引起经济和政治的混乱。改革会涉及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没有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没有安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80年波兰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团结工会发动的罢工运动此伏彼起,混乱的政治局面使改革无法进行。
80年代匈牙利改革的失败则要归咎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分裂。以波日高伊为首的“激进派”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转而以私有化和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奋斗目标。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保持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要革命就需要革命党。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就必须有马列主义的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本国具体实际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在这方面东欧国家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早在19世纪70~80年代,东欧就出现了工人运动,建立了社会民主党。
90年代初,工人运动发生分裂:左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右派走上议会民主的改良主义,即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放弃马克思主义
678
6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的革命学说。
俄国十月革命后到共产国际建立前后,社会民主党左派改名为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改良主义的右派仍沿用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的名称。
1918年东欧国家恢复了独立,由资产阶级和地方接管政权。各国共产党相继被宣布为非法,被迫转入秘密状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是东欧国家中唯一合法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都能合法活动,并拥有强大的工会组织。
所以,东欧国家的工人,大多处于社会民主党的影响之下。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东欧广泛传播,其原因即在于此。
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东欧广泛传播,还同东欧无产阶级政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错误分不开。东欧无产阶级政党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东欧的实际相结合而制订出正确的政治路线。什么是东欧的实际?正确的回答应当是:国家丧失独立和民族被奴役。恩格斯说:“每一个波兰的农民和工人,一旦从自己的闭塞状态中觉醒起来参加为共同利益进行的斗争,首先会碰到存在民族压迫的事实,它到处都是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障碍。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
不幸的是,像罗莎。卢森堡那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她的波兰社会民主党,以及后来的波兰共产党,却反对马克思和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28页。
679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76
多民族的俄罗斯帝国溶为一个经济机体,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前,不可能恢复波兰的独立,一旦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获得胜利,民族问题也就随之解决,所以没有必要制订民族纲领。
他们还认为,提出民族问题,只能有利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与此相反,被列宁称为“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的波兰社会党,却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为祖国的独立而斗争不息,因而赢得了工人群众的拥护。
东欧国家的另一个实际是农村存在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残余,许多农民苦于无地和少地,没收地主土地并将其分配给无地和少地农民,是民主革命必不可少的步骤。但是东欧共产党人过高估计农村的资本主义发展和农民的两极分化,没有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而主张毕其功于一役,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国营农场,因而脱离了农民。
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产国失败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匈共没有制订出一个能够吸引农民参加革命的土地纲领。
革命的失败,使东欧共产党人变得聪明起来。他们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制订了正确的民族纲领和土地纲领,但由于力量太小且处于秘密状态,无法与社会民主党人争夺工人群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东欧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共产党因积极领导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而迅速壮大。随着苏军的胜利,共产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社会民主党因在对待苏联的态度问题上意见分歧而发生分裂,坚持反共、反苏的右派参加了资产阶级流亡政府,左派同共产党建立了反法西斯统
680
86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一战线并共同创建了人民政权。共产党人和左翼社会民主党人,根据战后的国际形势和东欧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制定了通过人民民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这是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路线。人民民主模式的试验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产生了良好的结果。但是为时不久,东欧国家共产党(不包括南共)
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被迫放弃正确的政治路线,而接受苏联模式,从而走上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道路。
80年代末,在东欧国家爆发社会经济危机的条件下,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慑服于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大国“和平演变”的压力,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不只抛弃了苏联模式,而且也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在当代的变种——作为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名称也从原来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易名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1989年东欧各国发生的剧变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所以,东欧共产党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丧失政权的根本原因所在,它给人们留下一条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列宁在1905年制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者不可偏废。忽视民主就会导致专制,忽视集中就会导致无政府状态。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思想和行为的统一,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宗派活动。
东欧国家共产党都把民主集中制载入自己的党章,但很少形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而宗派活动却长期存在。战后初期存在着国内派和莫斯科派的斗争。
1948年共产党、工人党和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合并以后,民主社会主义、“斯大林主义“、马克思主义长期共存,没有实现真正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统一。
50年代,宗派活动加剧。在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有拉科西——格罗集团同纳吉——洛松齐集团的斗争。
在波兰统一工人党,有普瓦夫派和纳托林派的斗争。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派别斗争,从194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建立到191年改组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从未停止过。
胜利者总是给失败者扣上“反党”的帽子,40年代有“科奇。佐治反党案件”
,50年代有“雅科瓦和斯巴修反党案件”
,70年代有“巴卢库反党案件”
,80年代有谢胡自杀事件。所有“反党集团”成员均遭到肉体上的消灭。连绵不断的宗派斗争,削弱了党的战斗力,败坏了党的声誉。
东欧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破坏民主集中制,压制批评,大搞集权政治,纵容个人崇拜,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独断专行,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霍查和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由于党的领导人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而造成的经济决策的失误,是东欧国家普遍的现象,它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无可弥补的损失,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
东欧共产党在解放前影响不大,缺乏社会基础,可谓先天不足,获得政权后并没有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根。为了扩大党的影响,曾大力发展党员,使党员人数激增。
匈共在194年12月只有2500名党员,到1948年6月猛增至887万。
罗B
682
076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
共在1944年8月只有200名党员,到1948年1月,猛增至805万。
波兰工人党在1944年7月只有2万名党员,到1948B年9月猛增至100万。
捷共在1945年5月只有10万名党员,1948年11月猛增至250万。保共在1944年9月只有14万B名党员,1948年12月猛增至495万。阿共在1944年11月B只有2800名党员,1948年11月猛增至454万。
1948年两B党合并后,有些党的党员人数高达20~300万。
各国党的党员人数在全国人口的比例一直很高。这样大规模的发展党员势必降低党员的质量,使一批机会主义分子得以混入党内。
列宁说过:“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政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而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
①
更为严重的是,东欧国家共产党没有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没有对广大党员进行系统的和切实有效的马克思列主义教育和进行严格的组织整顿。许多党员在群众中没有以身作则,起模范作用。不少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搞特殊化,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共产党失去了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党的威信不断下降。在波兰和匈牙利这样一些天主教会势力强大的国家,教会人士利用党和政府的错误,收买人心,其影响与日俱增。
教会与反对派沆瀣一气,在
①《列宁选集》第4卷,第76页。
683
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176
西方大国的帮助下,展开了同共产党争夺工人群众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
波兰团结工会的崛起和在1989年大选中的胜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共产党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消除腐败作风,保持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