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决战斯大林格勒 >

第4章

决战斯大林格勒-第4章

小说: 决战斯大林格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军只有经过缜密计划战斗顺序,充分应用资源和卓越的战术,“通过一场战役取得战略性军事胜利”的作战思想才可能对苏联产生作用。但是,这需要以一种系统化、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战役方式来展开进攻,而不是以一种战术性、以战斗为中心的方式进行。然而,德国陆军传统的作战思想以及他们在1939—1941年期间取得的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功,阻止了德军优秀指挥官对于这种不断发展的战争艺术的理解。到了1942年3月,希特勒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完全陷入困境之中,为此必须在1942年实现1941年没有实现的目标:通过一次战役就击败苏联。



***************
*决战斯大林格勒第二部分
***************

  现在,希特勒发现自己已经与全球最大的帝国———大英帝国、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以及欧洲陆军强国———苏联为敌,被迫与它们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步步进逼(1)



  现在,希特勒发现自己已经与全球最大的帝国———大英帝国、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以及欧洲陆军强国———苏联为敌,被迫与它们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就苏联而言,虽然在1941年遭到德军的沉重打击,但仍然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陆军。希特勒非常清楚,德国既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来击败如此强大的敌人。事实上,希特勒的战略就是对单个对手发动短暂的速战速决的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而不必倾尽德国举国之力,这就是所谓的“闪电战”。1942年3月,形势的发展迫使德军在调转军队对抗英美之前必须击败苏联,如果德军击败苏联,那么苏联丰富的农业和经济资源将使德军具备与美英强大的海军和经济实力对抗的能力。因此,德军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必须在1942年春季通过一次战役击败苏联,这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1942年的战役将遵循1941年的“大规模歼灭战”的方法,“通过一场战役取得战略性军事胜利”。1941年的失败已经使德军极度震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极大地动摇了第三帝国的基础,彻底断送了德军取得东线胜利的希望。
  在1942年4月5日的“第41号元首指令”中,希特勒确信,击败苏联的最佳方式将是摧毁苏联南部各大集团军,同时切断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供应,必须在上游切断伏尔加河的交通,而不是在斯大林格勒市区,使苏军无法运动,成为德军易于攻击的目标。石油问题是希特勒考虑的主要因素。至1942年3月,德国现有的石油储备无法维持像“巴巴罗萨”这种规模的作战行动,更不用说一场针对盟国部队的消耗性战争了。希特勒充分认识到德国对罗马尼亚油田的严重依赖程度,认为只有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才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产量占到苏联石油总量的10%,但对于德国来说,最有价值的产油地是阿塞拜疆的巴库,这里的石油产量占到苏联石油总量的80%。1942年6月30日,希特勒向南方集团军群的军官们宣布:“如果不能够获得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将不得不终止这场战争。”
  德军在1942年的战争目标,取决于希特勒取得比“巴巴罗萨”行动更大胜利的妄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军指挥官纷纷指责希特勒对于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1942年春季,几乎没有人对希特勒将石油作为主要战争目标的做法提出质疑。作为一名军事战略家,希特勒既不像他自认为的那样精明强干、才智过人,也不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平庸无能。他是一个有灵感的赌徒,而不是一个系统的军事决策者。随着1941年12月希特勒的“东线防御”指令取得显著成效,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只是将军们缺乏意志和效忠“国家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同“巴巴罗萨”行动类似,“第41号元首指令”仅仅指出了一个战略目的,而不是一项详细的战役计划。这项指令只涉及了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在该阶段,通过在顿河西部实施一系列的“大规模歼灭战”消灭南部地区的苏军部队。需要指出的是,同莫斯科一样,斯大林格勒最初并非德军在1942年的正式进攻目标。事实上,这座城市是德军消灭苏军和夺取石油资源的第二个目标,石油资源是德军1942年的最初作战目标。根据计划,德国的“蓝色”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第2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组成的冯·魏克斯集群从库尔斯克地区向东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二阶段由保卢斯指挥第6集团军直接向西推进,直插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地区,包围顿河西部的苏军;第三阶段由第4装甲集群沿着顿河向东南方向推进。同时,罗夫将军的第17集团军将从罗斯托夫向东推进,包围和消灭向东转移的苏军。随后,德军将进行高加索战役,攻占迈科普和格罗兹尼,沿着斯大林格勒南部的伏尔加河向苏联石油工业中心———巴库快速推进。




步步进逼(2)



  德军在1942年的作战计划与1941年有着一种不祥的相似性。19世纪伟大的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艺术在于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实现预定的目标。同时,他警告战争的方式与目标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定的平衡。1941年,德军为了实现“通过一场战役取得战略性军事胜利”,投入了300万兵力,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遭遇惨败,原因在于缺乏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导致德军在作战过程中浪费了大量资源,引起资源不足,无法赢得一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德军在1941年的作战目标与方式之间缺乏关联和平衡,这种失衡现象在1942年更加严重。在1941—1942年冬季,德军奋力作战,仍然功败垂成。但现在,在兵力严重下降的情况下,希特勒却要异想天开地击败和占领一个面积非常广大的地盘。1942年6月,南方集团军群的阵线已经绵延805公里,从奥廖尔到亚速海北岸的塔甘罗格。希特勒梦想占领的区域为:从奥廖尔到斯大林格勒,南至格罗兹尼以及高加索山脉,向后直达亚速海,绵延2091公里。其中,石油中心巴库距离格罗兹尼竟然有322公里。
  苏联欧洲部分的路况非常差,这种情况在高加索和顿河平原更为严重,因为后者几乎没有任何道路。这对于严重依赖公路运输的德军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同时,德军1942年的进攻发起时间也相对较晚(6月28日),这种情况与1941年如出一辙,要想取得速决战的胜利只有4个多月的时间了。此外,1942年春季,希特勒再三强调,在调转方向对抗美国与英国之前,德军首先需要击败苏联,这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给作战行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1941年8月,希特勒将作战目标确定为夺取在西部打一场长期战争所必需的资源,这就错失了德军速战速决结束东线战争的机会。德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得到正确的指挥,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种目标:要么消灭苏军,要么占领莫斯科。1941年的作战过程显示,即使德军的实力和战场表现处于巅峰时刻,也不能保证实现其中一项目标,更不用说同时实现两大目标了。在南部,希特勒希望德军能够消灭苏军并夺取石油资源。如果德军实现了两大目标,能否导致苏联的崩溃实在难下定论。虽然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产量占苏联石油总产量的90%(当时苏联石油总产量接近3800万吨),但苏联并不严重依赖该地区的石油产出。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和里海东部还有大量油田,尽管这里的石油产量无法与高加索地区相提并论,但也相当可观。如果苏联丧失南部的石油资源,而南部的苏军也被消灭,对于苏联不啻为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如果苏军继续抵抗,即使德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得以顺利进行,但能否完全击败苏联仍然令人怀疑。从作战概念及战争进程来看,德军在1942年的作战行动存在缺陷。无论有没有一项明确且切实可行的计划,德军希望借助战术优势取得速决战的胜利都是脱离现实的。虽然德国国防军仍然是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但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都拒绝接受其国家实力已经达到极限这一现实。与1914年和1941年相似,德军的战术能力被希特勒等人作为赌注,希望能够实现其野心勃勃的目标。但是德国投入的部队太少,根本无法实现这些目标。与此同时,德国军队规模太大,无法获取充足的物资供应。总之,德军的作战目标与手段之间严重失衡。
  德军的进攻行动将由南方集团军群发起,由刚刚恢复职务的冯·博克陆军元帅指挥。与此同时,中央集团军群与北方集团军群继续保持防御态势。1942年,德军已经无法承受三个集团军群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压力。截至1942年5月1日,尽管德军已经补充了110万的后备部队,但德国陆军仍然缺编62。5万人。当时,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得到补充,其中一部分是从中央与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中抽调而来的。在“蓝色”行动前夕,南方集团军群由46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4个轻型步兵师、5个摩托化师、2个山地师和2个党卫军师组成。同时,仆从国军队提供25个师支援德军,分别是加里波第将军率领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詹尼将军率领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杜米特雷斯库将军率领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以及康斯坦丁内斯库将军率领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战斗力虽然无法与德军相比,但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能够使德军腾出手来,投入机动进攻作战。然而,当苏军将这些仆从国军队作为进攻目标时,他们往往会不堪一击、落荒而逃。当时,南方集团军群由100万德军和30万仆从国军队组成,实力相当强大,冯·里希特霍芬上将指挥的第4航空队负责从空中支援南方集团军群,飞机多达1500架。




步步进逼(3)



  1942年,苏联需要优先处理的战略问题是与英美两国建立新的同盟关系,同时尽快修复和重建支离破碎的战争经济。1941年,苏联的战争应变能力非同寻常,在面对德军的强大进攻下,成功地将1500多家重要的军工厂撤到中部和东部,在新址进行重新建设和组装,随即投入生产。朱可夫等许多高级指挥官都认为,在1941年遭到沉重打击的苏军亟须在新的领导人的指挥下,重新钻研和探索现代战争艺术。苏联虽然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法承受1941年这种规模的损失与失败。苏联的军事战略由最高统帅部掌握,斯大林在该问题上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没有人会对这位最终裁定者提出任何疑问。1942年3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会议讨论夏季战役。朱可夫与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建议采取战略防御态势,但斯大林却坚持越过前线,发动一系列的局部进攻,对德军造成战略性消耗。事实证明,斯大林完全低估了德军的技战术水平和弹性应变能力,他采纳了铁木辛哥元帅的建议,在哈尔科夫东部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
  哈尔科夫是苏联第四大城市,是全国主要的铁路与公路枢纽,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攻目标。苏联最高统帅部打算由西南方面军发起集中进攻。根据计划,在哈尔科夫东南部,格罗德恩扬斯基中将指挥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集群向西北方向推进,担当钳形攻势中的楔子部队;在北部,里亚贝舍夫中将指挥第28集团军,在戈尔多夫的第21集团军以及莫斯卡连科的第38集团军提供侧翼支援的情况下,向西南方向挺进,与哈尔科夫西部的第6集团军会合,包围德军第6集团军。马利诺夫斯基中将的南方面军也领受了作战任务,具体由波德拉斯指挥第57集团军和哈里托诺夫指挥第9集团军,合力攻占西南方面军侧翼的德军阵地。总之,铁木辛哥共动用了64万多人的军队、1。3万门火炮、1200辆坦克和926架飞机。
  然而,苏联最高统帅部并不知道,德军也在准备“弗里德里库斯”行动,企图包围并消灭苏军,为“蓝色”行动夺取出发点。德军的进攻计划为:保卢斯指挥第6集团军从北部出发向南推进,与向北推进的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会合。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发起大规模进攻,这种先发制人的进攻让德军措手不及,德军计划被全盘打乱。在这场规模宏大、攻势猛烈的进攻下,德军第6集团军被迫拼死抵抗。在进攻中,北部的苏军第28集团军向前推进了32公里,南部的第6集团军攻占了24公里的地区。截至5月14日,如果铁木辛哥的装甲预备队能够将这种战术成功转化为战役胜利,那么苏军将取得一次大规模的胜利。但遗憾的是,铁木辛哥未能抓住这次有利时机,没有将坦克第21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德军对苏军发起了猛烈反击。
  “弗里德里库斯”行动最初计划在5月18日实施,当时,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5月17日,博克命令第1装甲集团军向苏军突击部队的南翼发起进攻。在空军第4军大规模的空中支援下,第1装甲集团军向实力薄弱、毫无准备的苏军第9和第57集团军发起进攻,至第一天结束时,德军推进到苏军突击部队后方40公里。此时,苏军通信与物资供应面临明显的威胁,苏军部队自身也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值此千钧一发之际,华西列夫斯基强烈要求斯大林立即下令停止进攻,然而,可能因为得到了铁木辛哥有关苏军已经采取相应防御措施的保证,斯大林拒绝停止进攻。5月19日,哈里托诺夫指挥的苏军第9集团军全线崩溃,苏军左翼被德军突入80公里。为了应对这种致命的威胁,格罗德恩扬斯基指挥苏军第6集团军向保卢斯的德军第6集团军发起攻击。5月23日,德军第6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团军会师,将苏军第6与第57集团军的全部以及第9与第38集团军的部分部队包围,苏军面临着被俘虏的危险。在令人绝望的殊死搏斗中,双方不时出现短兵相接和肉搏战,由于经常遭到德国空军的空中打击,苏军向德军前沿的进攻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5月28日,在被德军分割包围之后,苏军逐渐停止了抵抗。这一失败令人震惊,因为此前苏军距离胜利几乎近在咫尺,如今竟然一败涂地。此役,德军伤亡人数仅2万人,而苏军阵亡7。5万人,被俘23。9万人。这个残酷结果显示出,苏军与德军在战术能力、空中支援和军事指挥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斯大林一手掌控的权力过度集中的苏军错误地崇尚进攻,根本无力与德军相抗衡。但苏军的遭遇还远远没有结束,他们在1942年五六月份进一步遭受重创,并使斯大林最终意识到:只有在具备卓越军事才能的将军的指挥下,使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苏军才能够继续战斗下去。




步步进逼(4)



  希特勒命令德军夺取克里米亚,拉开了“蓝色”行动的序幕。苏军在克里米亚的防御阵地极其坚固。在西部,塞瓦斯托波尔难以攻克;在东部,有一处覆盖着刻赤半岛的坚固防御阵地。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守备部队包括7个步兵师和3个陆战旅,由胆识过人的伊万·佩特罗夫将军指挥。作为前沙皇时代的军官,佩特罗夫的军旅生涯遭到了苏军政治委员们的百般刁难和暗算,列夫·迈克西利斯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斯大林的亲信,迈克西利斯担任由科兹洛夫中将指挥的克里米亚方面军的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