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顾城文选 >

第33章

顾城文选-第33章

小说: 顾城文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人,就不然。人幸运机巧,压制了飞禽走兽,不许它们开口,还成立了动物园、博物馆,看它们的笑话。甚至吞刃吐火,自己飞过天去,到月亮上捡石头。人也算够得意的了,虽比上(帝)不足,比下边的亿兆生灵可是强得多;(要知道每一阵秋风都把多少蜉蝣吹到水面上去呵!)就是有位可查的祖先,这等事也只能想想,写一部《西游记》。    
    当今之世,除了看不见的神和微生物外,谁能拿人奈何?真是。    
    可人又好像偏偏无可奈何,家里嘟嘟囔囔,街上骂骂咧咧,喝酒、打球、娶媳妇都出版了许多理论,就不用说联合国一百多个国家坐在一块,辩论是不是给伊拉克发最后通牒了。    
    我写寓言,本无深意,若要归类,也非定理,只是把那些让人麻烦的念头一古脑地交给鸟兽木偶,让它们像人那样过过生活——吵吵嚷嚷、热热闹闹,一通别扭至精疲力竭,趴在地上,也就领略了为人的不易。    
    这样,让从动物园、博物馆走出来的人也受点惊吓,回家再做什么,就心地安泰,不致冒出郁郁之气来。    
    1992年12月    
    


第六部分:诗·生命“我们是同一块云朵落下的雨滴”(1)

    ——1993年2月23日于西班牙讲话并答问    
    (主持者西班牙语开场介绍)    
    翻译对作者:他开场白完了以后呢,他现在就拿你的诗跟学生介绍一下。    
    他说他现在提一个问题,那么你就可以从回答这个问题开始,开场你的讲话了。他的问题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人对你这样一个现代诗人有什么重要性?    
    (对翻译)那么就是说,我可以在这里谈一谈中国文学、中国诗歌了?    
    翻译:哎,对,你就从回答他的问题开始,进入你的演讲。我给你翻译。    
    (对听众)    
    中国人讲到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采取一种敬畏的态度,就像讲到了父亲,他们因之感到荣耀、很骄傲,同时又害怕这个父亲管他们,同时又想依靠他们的父亲。而对于我来说,我们古代的诗人就如同我的一个过去的兄弟,我们是从同一块云上落下的雨滴。不同的只是有的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落下来了,有的晚一些。有的落在大海中间,有的落在树叶中间,有的落在沙漠里。我有些不幸,落在一片沙漠中间。但是在我降落的时候,我依旧能够想起,我和他们在一起时的生活。    
    每一滴雨水落到地上,它们汇在一起成为河流,又变成海洋,海洋飘升为云朵,云朵又化为雨水,这个过程往往复复。现在我在这里,希望能稍稍描述一下,这些雨水,它们在不同的时间落下来时,产生的一些美丽的闪光。    
    两千三百年前,出现了中国第一个重要的诗人,叫屈原。比屈原还要早,大概在两千五六百年前,中国编了一本民歌诗集,叫《诗经》。《诗经》里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它说: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就是说一只鸟,或者一个小虫子,它滴滴滴滴叫,它在寻找它的朋友。我想这就是一切诗歌的起点吧。因为爱,因为希望。    
    至屈原,自他的诗里降至人间的美丽景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声音,它已经具备了中国艺术一个非常特别的美的感觉。它写一个天上的女孩子,天女,降到水中间的一个岛屿上,她眼睛这样微微眯着,忧愁地看着远方。秋风吹着她,她的衣服轻轻飘起。这时候河边的树,树叶就都落了下来。这是一种特别打动中国人的美,非常自然。    
    在这自然的叙述中间,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就是目眇眇兮愁予——她在忧愁地看着远方,她在找什么或是等什么吗?    
    屈原在另首诗里说:太阳在一阵阵暗下去的时候,我还是要继续寻找,天上地下,吾将上下而求索,上天下地地找。这是屈原写在《离骚》里的,那首诗几乎是中国最长的一首古诗了。    
    屈原在这首诗里旅行在天上,俯瞰整个大地。他好像在回忆他作为“云”的历史,但是他没有化为云朵,而是滴落水中,他跳进河里,就死了。    
    他差不多是中国古代唯一的一个反抗这个天命的怀疑天命的诗人了。后来的中国人好像认下了这个悲哀。    
    他在一首诗里说:白杨树一直响一直响,从古代起就一直在坟墓上这样地摇响着。(翻译:白杨树?)哎,白杨多悲风,萧瑟尽忠骨。白杨——风一直悲哀地吹响着白杨树。    
    屈原之后,可以说这种悲哀的情绪像河流一样一直在流动,直流至一千五百年以前,大概是。这是许多泪水汇成的无可奈何的一条河。中国有一个差不多是一个政治家和皇帝的诗人,叫曹操的就说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着酒唱歌,人是什么呀?接着他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人就像露水一样,早上的露水一样,它消去的时候多么痛苦呵。    
    中国没有像西方这样的上帝,它也没有一个希望的习惯。可以说很难想象它有可能产生出什么特别美丽、动人的东西。但是到了中国的中古时代,这个意想不到的情形就产生了。(翻译:中古是什么时代?)大概是一千五百年前,唐代以前,魏晋时代。中国的这个虚无和悲哀的河流忽然停顿了流动,它好像聚成了一片湖泊,甚至是海洋。    
    就是说在中国人不再寻找希望的时候,忽然它到达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中间。这时候出现了又一个中国的重要的诗人,这个诗人叫陶渊明。他在政治上是全无作为的,但在诗歌上却达到了一个与天融汇一体的境界。    
    他和很多中国古代诗人一样,继续喝酒,喜欢喝酒;他在一首也是喝酒的诗里写了这样的话,他说,唉,这个可能很难翻译吧?——结庐在人境——在人间盖一个小房子,而无车马喧——没有车和马的喧响。他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意思就是说,问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盖这个小房子还能做什么呢?他说我的心其实在很远的地方,这个地呢,那么也就在很边远的地方。


第六部分:诗·生命“我们是同一块云朵落下的雨滴”(2)

    接着他说出了可谓千古有名的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忽然就看见了南边的山;他像云一样升起,像空气一样体验着;鸟飞来飞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黄昏的时候,山,升动的空气非常漂亮,鸟静而自在地飞着;最后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中间有一个最为真实的涵义,当我想说它时我已经忘记了语言。——他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这是一个中国式的特有的自由境界。使人惊讶的是他作为一个人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到了一千三百年前,他这个境界就溶成一片,出现了许许多多漂亮的诗歌。在唐代开始的时候,有一首初唐最美丽的诗,就是《春江花月夜》。(翻译:春江花落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写的。这首诗开始得非常漂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水不断注入大海的时候,江水跟海连成一片,这时月亮就升起来了;他写天和地之间这种美丽的月光,鸟在月光中飞,一直在飞,但飞不出月光去——鸿雁长飞光不度;这是一个永恒的寂静。在月光下的水里,鱼也在游泳,它们在水上画出花纹——鱼龙潜跃水成文。他在这首诗里还说,昨天晚上梦见一个很小的水潭,花落在潭中,哎呀,春天都过了一半了,怎么还不回家呀——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整篇这非常美丽的诗里边,看不见诗人,看见的是鱼、鸟、落下的花、摇动的树,月光将它们照耀成一片。这样的诗歌简直不像人写的,那是天写的。    
    在中国的唐代,出现了禅宗这样的哲学。可以说中国哲学至此进入了一个完美的境界。中国诗歌令人惊异地表现着这个境界,表现着解脱、超越出人类情感的这种美丽。唐诗里也会出现人,像李白有名的诗里说:在花中间放一壶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时候,无人在旁,就举起杯子,请月亮一起喝酒,又请了影子,这样就有三个人了。在中国诗歌中间,很清楚地表现着人是万物中之一物,它们随着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命运,非常优美地跟万物一起做这个世间的游戏。    
    李白另首诗里说: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嗯,我简直没有办法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传达这中间的美丽,只好说:八月的时候,蝴蝶就变黄了,它们两个蝴蝶就飞到西边的一个花园去……    
    这些诗里没有对一个观注、一个看法、一个思想的任何陈说,你看到的就是宇宙万物,诗歌就像宇宙万物一样在自行变化。如同中国的禅宗,它不解释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是这样的,它不说这个问题,它取消了这个问题。这跟西方的艺术表达是非常不一样的,在这一点上。    
    一个人在没有“我”的时候一切都成为他,如同王维——另一个唐代诗人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你看不见一个人,你也看不见自己,但是你听见一个说话的声音;王维在另一首诗里他写(磁带换面;空一段)    
    在这些诗歌里,既有跟万物融在一起的这种快乐和美丽,又有它们分离时候的这个思念。李白在一个几乎每个中国小孩儿都会背的诗里边他是这样说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起眼睛看见月亮,低下头就想起了家乡。这时你简直觉得月亮就是他的家乡了。    
    所以在中国唐代,人的这种归宿感、精神的归宿感问题,似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在许多时候,他们已经想起了他们并不是狭小的人类。    
    这个美丽的景象持续了二三百年的时间,之后中国的这种精神就开始黯淡下去了;诗歌好像海水成为云朵,之后又重新变成了雨滴那样,变成了一个个孤独的个人吟唱。    
    唐代末期,有一个诗人叫李贺,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了。他在一首诗里说: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我有个迷失在梦里的魂不能回来,就是我找不到我的归宿,这时候呢,鸡一叫,天就成白色的了。晚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的词里边这样写:流水落花春去也——就是花也落了,水也流了,一切都是无可奈何,春天也走了;天上人间——过去的事就像天上的梦一样。    
    这时令他们伤感的已经不光是一个人世的逝去,不就是亲人呵,自己的生命呵,的失去,不止是因为这些而陷于的茫然;这时悲叹的已经是一个巨大精神世界的退隐了。    
    这种退隐到了元代的时候,几乎就变成了最后的一线残阳了。有一个元代词人,马致远他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翻译:断?)断肠人,断肠——肝肠寸断哪,人在天涯(笑)——你就随便“断”吧。中国诗歌没有标点,所以有各种读法。    
    中国人在失去了它这个精神的境界之后,它恢复到了个人;而个人仍旧在生活里,这个时候它依旧要创造它的艺术。这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很生活化的艺术。    
    南宋诗人辛弃疾词中这样说,他说:近来读古人的书哇,就没有一点儿地方是对的——读来全无是处。——他失去了与天地和谐的那个境界。    
    但是重入生活也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在一首诗里边写他的大儿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就是说,这诗非常简单,说他的大儿子在那锄豆子,二儿子在织一个鸡笼子,最无赖最好玩儿的这个小儿子呢,躺在这个河边上,在剥一个大莲蓬。这首诗也是他喝醉了写的,但是他听见了这些生活的声音。    
    中国的诗歌从这转折,就变成了小说,它开始讲人的生活了。后来出现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第六部分:诗·生命“我们是同一块云朵落下的雨滴”(3)

    中国人写小说的时候很少哭,他们都是在笑。最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西游记》这样的。这一下中国这个好像很老的这个脾性呵,忽然又变成小孩儿了,在这时候。这是中国式的现代主义。一直到毛泽东和文化革命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脾气在继续。但是这已经跟我们要讲的中国诗歌有些脱开了,跟这个诗的境界已经关系不直接了。    
    我刚才说的这些诗人,他们很幸运,从云朵上他们落在了河流里、大海里, 我呢,则落在了一片沙漠中间。中国有一种超乎人世的美和自由,也有一种超乎人世的无所不为;所以中国终于爆发了文化革命,一切的文化秩序,一切和谐的美丽都被破坏了。我是在一片既没有东方文化传统又没有西方、世界文化营养的这样一个情况下,这样一个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文化空白中间,开始写我的诗歌的。    
    不能读书的时候,我读我的生命,在我的血液里有一滴雨水汇入海洋又变成云朵的记忆。    
    一九七零年的时候,我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放猪。春天一些鸟向我飞来,我就很激动;因为大地上没有人。那些鸟飞过我头顶时竟然全都降了下来,落在我的周围,像朋友一样,像认识我一样,对我热烈地叫个不停。它们走后,我继续听着它们的声音,我听见了天地万物在春天说话的声音。    
    我拿起笔开始写。就像李白说的,文章是天做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好像是天已经做好的,我只是把它写下来。一九七一年,我在一个河边,在强烈的阳光里边,写下了《生命幻想曲》。    
    好多年后我看到老子书里的话:淡若海,漂无所止。就是平静得像海一样,漂下去,没有目的。我很震动,怎么说的同我经验的一样?我就想我们曾经是在一起的,是云朵上的雨滴。    
    文化消失的时候,有时并不是坏事情。庄子说:官知止,神欲行。意思是说当你的感官、你的思想停止的时候,你的神,你的灵动就出现了。中国评诗时说“空则灵”——没有的时候,就自由了。    
    我的一首诗里,好像也显现了这种十分平静的跟天在一起的感觉:风摇它的叶子,草结它的种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①——中国诗里曾经这样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时候没有声音要比有声音好。所以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我在这首诗的结尾说: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我们靠着这个门站着,但是门不打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中国古代评唐诗时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最核心的表达,你一个字都没提,但是呢,却说了全部。中国诗歌所以非常美呵,也就在这了,它停止在适当的地方,留下空间让神通过。    
    一九八八年以后,我到了新西兰一个小岛上,把身体交给了劳动;四年之后有一天,我忽然看见黑色的鸟停在月亮里,树上花早就开了,红花已经落了满地。这时候我才感到我从文化中间文字中间走了出来。中国的神是自然,这个自然是像水一样平静的心;万物清清楚楚地都呈现在你的心里;一阵风吹过,鸟就开始叫了,树就开始响了。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在你生命美丽的时候,世界才是美丽的。    
    关于我和中国诗歌就讲到这,我今天说的是中国文化中间最为安静的一面,同现代世界大不一样的一面;中国文化还有很热闹的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