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赵薇的大眼睛 >

第7章

赵薇的大眼睛-第7章

小说: 赵薇的大眼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就在于高科技对影视创作的巨大冲击。这本是一部重拍戏,因先进的科技手段强化了再现的功能,电影轰动了全球,那首《我心依旧》也随之成为金曲。另一部由乔丹和卡通拼贴起来的新电影《灌篮高手》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真的乔丹和假的卡通混合在一起,煞是好看,但电影的本质却受到腐蚀,因为电影的美学特质在于用镜头去拍摄由真人表演的情节和故事,当真人和假人一起表演时,这是电脑高科技还是电影艺术呢?    
    电视的出现可以说宣布了电影的死亡,因为电影的存在是以电影院的播放为条件的,而电视却把电影院放到了家庭的客厅、床头和洗手间,电影院自然门前冷落车马稀了,虽然现在电影通过VCD、DVD的方式得到苟延残喘,但无论是VCD、DVD本质都是电视的灵魂、电影的外壳。正当人们欢呼电视的黄金时代到来时,电脑和互联网却悄然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间。电脑是电视的延伸和发展,动手只是电脑的初级阶段,电视只是一个播放根据,它是电影院的家庭化处理,电视台放什么节目,观众只能收什么节目,虽然频道多了,但遥控器还是在有限中进行选择。VCD、DCD的出现,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观众是不可能参与到影片的创作过程的,他仍是一个被动的受众。但电脑游戏的出现,使观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受众,他可以介入到剧情中扮演角色,他可以通过键盘和鼠标来改变剧情、改变人物命运,他能成为故事的主宰。    
    而网络的出现又将这一游戏推到了另一个层次,从虚拟的人物走向了真实的世界。电脑游戏再精彩,总是虚拟的产物,它总是模拟某个人物和故事,游戏者也是用一个虚拟的角色去承担某种游戏规则。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则打破了虚拟世界的虚幻性,将游戏者带入另一个看似虚幻实质真实的世界。当你进入到聊天室,与你聊天与你共同“表演”已不是一个冰冷的没有生命力的虚拟人物,而是一个和你一样的高级灵长动物,是一个有着呼吸、有着体温的血肉之躯。这时候你们通过互联网的平台碰到了一起,你们在虚拟中可以充分展示在真实世界的想像力。这时候,你们的命运便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而不像电子游戏软件规定的那么几种程序。    
    不难想像,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电子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像《灌篮高手》那样的制作方式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制作一部电视剧,根本不用像今天这么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它只要一块小小的芯片就能完成。因为无论是电视剧的剧情,还是演员的选择和人物的表演,都可以通过软件压缩处理,制作者只要点击点击菜单就可以完成一部电视剧的制作,然后再邮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一家电视台。这种个人著作的电视剧也有高下优劣之分,但演员的神话和导演的神话随之破灭了,因为演员的表演软件化之后,制作者可以挑选任何一个大牌的明星来“担任”剧中角色,而不必像现在这样花费巨资去请大腕且有“档期”的冲突。    
    到那时,人们就很难划分影视之中明星的真伪,就像我们今天很难判断歌星在舞台上到底是真唱还是假唱。仿真到了极致的时候,虚拟到了极致的时候,仿真就有了生命和市场。    
    新穴居时代:真声艺术    
    有人把正在到来的电子时代称为新穴居时代,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出现让原先在写字楼办公室上班的人回归到家庭之中,这些E时代的上班族将不再为交通和坐班烦恼,一台台电脑像一座座洞穴一样遮蔽了他们的形象。而网上购物、网上恋爱、网上娱乐让他们成为真正的穴居族,秀才不出门,不仅能知天下事,而且能做天下事。    
    这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历史总是螺旋式地上升。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是按照合、分、合的规律进行的。在原始社会的游牧时代,人类是具体的合作的生活方式,因为个人不仅不能捕获猎物反而会成为猎物的猎物。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家庭出现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让人类由群分为独立的家,中国西周时期的“井田制”便是穴居时代的标志,那个时代的人的交流往往通过集会、社戏、庙会这样的公众聚会方式来进行。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把穴居的人赶到车间、赶到流水线、赶到了写字楼,人们交往、娱乐生活又像游牧的方式。同住一个小区,同坐一辆班车上下班,同在一个食堂用餐,用马尔库塞的话说,人都成了“单向度的人”。未来的电子时代,人类可能会再一次返璞归真,人们会像农耕时代一样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电脑或网站),向社会提供资源索取报酬。那时候,交通不是问题,写字楼会改成幼儿园,地铁或许会成为文物,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加个体化,更接近自然。    
    于是,“真声艺术”便成为新穴居时代的主流。所谓的“真声艺术”是与“仿真艺术”相对的概念,既不是复制的作品,是真人表演和演唱的作品,而不是用任何电子制作的任何产品,因为电子时代的仿真能力将使一切仿真艺术变成垃圾,而有唯真人的现场表演艺术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因此,未来的艺术可能是歌剧、话剧、京剧的天下,这些农耕时代的优美艺术又会回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不再停留在家里看碟或网上冲浪,人们对那种虚拟世界已经厌烦,而要到歌剧院、话剧院、京剧院去欣赏真声艺术,去听作家、诗人的朗诵。    
    让电子之声见鬼去吧。    
    2001年8月10日于北京东王庄


第二部分 武侠、灌水与大话第11节 阿哲的歌与东方不败的绣花针(1)

    a.不识张信哲唐诗里送别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识显然是一种幸运的事,被识是一剂无价的心理良药。一个人能认识多少人,按照人的记忆能力来说,一万个是没有问题。但这种“认识”有时候只是字面上的,也就是说通过媒体来认识的.比如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载体我们都认识了克林顿这位美国前总统,甚至能知道他的绯闻和私生活,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真实的面貌是什么样的,并不是第一手掌握的,能见到克林顿并和克林顿相识的人(相识的基本要求是至少克林顿也知道他的名字)的是很少的。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克林顿。所谓知名度,就是指人们对一个名字的熟悉程度,也就是多少人知道你的名字。    
    在商业社会里,知名度可能是一笔财富,也可能是一笔资源,但知名度是可以造出来的。所谓虚荣,大约与知名度是分不开的。中国人初次见面,常说的客套话是“久仰久仰”,意即说是早就知道你的名字。如果对方说不认识,你心里会有隐隐不快。人的浅薄的虚荣心往往因知名度而得到满足。记得我第一次到江苏作协去办事的时候,一位我不认识的人叫出我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对他充满了好感,这种好感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位朋友后来因经济问题莫名其妙地吃了官司,开庭时我到庭表示对他声援,他也很感动。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弄清他是怎么认识我的。当然,也有误解的之后产生隔阂的。一位青年作家找到我,声称看过我的很多评论,并说如何如何有影响,但过了不久,发现他根本没看过我的文章,他阴差阳错地把“二王对话”当成“二王之争”,以至我觉得这位作家很虚,对他的小说至今也没好感。认识不认识还会成为一种武器。有一次在文友的聚会上,一位出道不久的女作家遇上一位知名的评论家,我在一旁很热心地介绍她和他,没想到评论家说了实话,第一次听说女作家的名字,要强的女作家随之投桃报李说,没听说过这位评论家的大名。由于他和她的“以前”不相识,这顿晚宴吃得有些尴尬。其实,当晚在座的几位作家事先也毫无印象,只不过装作认识而已。但硬说不认识则不是蔑视就是无知。    
    今秋,北京工体开张信哲的个人演唱会,有朋友邀我去听。我说,我不认识张信哲。朋友当即表示惊讶和不快,你怎么不认识张信哲呢?太有名了!大歌星!我说香港的歌星我知道得很少。朋友说,阿哲是台湾的,不是香港的。我说,怎么那么亲切,好像阿哲是你老弟似的。朋友说,阿哲就是阿哲,大家都这么叫。张信哲何许人也,对我来说很显然。我知道有张承志、张伟、张抗抗、张辛欣、张梅、张欣这样一些张姓作家,港台的流行歌手还知道有一个叫张惠妹的女孩子,她是“雪碧”的形象大使,因为在台湾唱了不该唱的歌在大陆被封杀了。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张信哲果然是大歌星,有一家网站的页面上,用“全世界的哲迷联合起来,让真爱不再远离”这样《共产党宣言》里的句式来做广告词,是男性歌手人气最旺的。《北京晚报》报道这次演出,说是张信哲为北京的防沙绿化做公益演出,演出之前,中国绿化基金会还授予张信哲“绿色大使”称号,张信哲也专程到昌平县的太平庄村,亲手植下了一棵爱心树。    
    我问朋友张信哲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    
    他是情歌王子。他没有绯闻,在娱乐圈几乎是完人。朋友回答我。这并不能动员我去看他的演唱会,情歌唱得好,华语里面有超过王洛宾的吗?不,阿哲的嗓音太另类了。太特别了。    
    想想人家为了北京的绿化大老远地来做公益演出,我本身对环境保护有天然的热爱,加之朋友用太另类、太特别来形容张信哲的歌声,我带着几分好奇便去工体看阿哲的“个演”了。    
    b.谁的歌声在飞    
    北京的交通恐怕用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是不过分的,逢上高峰期间,坐车真不如步行快捷。东四十条到长虹桥这一段是的哥们最怵的路段,因为工人体育馆、工人体育场本来就在二环、三环两个瓶颈之间,而工体经常有多种多样的赛事和各种各样的演出,一不小心遇上了堵车那真是有困兽的感觉。那一天,我们提前一个小时出发,从我的单位到工体也就不到四公里,待等我们到工体时,演出已经开始,我听到了一个低沉的女声从工体向三里屯地域飘扬出来,同时还有观众潮水般的欢呼声。我对朋友说,还好,还没开始,是个女歌手垫场。因为报纸报道徐怀钰专程赶来为他捧场。没想到这位哲迷很不屑地对我说,什么女歌手?阿哲已经开唱了。    
    我纳闷了,被万千歌迷宠爱的男歌手怎么是个女声?等我走进气氛热烈的工体时,发现阿哲的歌声原来是一种近似女高音的声音,他的声音特别就特别在非男性化,另类就另类在高音部分能像女高音歌手那样高昂,低音区域也能下得来。那天晚上,张信哲唱了哲迷们热爱的《爱就一个字》、《我好想》等经典性曲目,工体沸腾了,和今年甲A球赛的冷静形成极大的反差。阿哲的歌声是有些特别,但我终觉得有些女性化。后来我在网上看到网名为“冰步莉香”的作者的文章,更确信我的判断。这位“冰步莉香”小姐(或先生)显然是一个超级哲迷,而且是个懂行的乐评家。我不妨引用她(他)的话,比我的描述更能接近阿哲的歌唱特点。    
    “阿哲的声音之高是很多歌手都无法比拟的,作为一般专业的歌手,能够到G2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阿哲的声音则要比一般的嗓音高出三度,经常在A2、B2的高音左右徘徊。由于音域极高,因而阿哲的歌声有一种响彻云霄,直上九天之感”。    
    “大凡流行歌手,都有嘹亮的嗓音,阿哲也不例外。但与众不同的是,阿哲不仅仅能唱得很高,他也能唱得很低!唱低音比唱高音还难!但是阿哲唱出来的低音听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低音。”“阿哲不仅唱得上去或者低下去,而且唱得很清晰。大家清楚,阿哲的音乐清纯干净,有一种透明的纯净美。阿哲的声带短而薄,振动起来灵活方便,因而适合高音、低音和轻音。也正是因为他独特的声带结构才使他的音色薄如纱,清如烟,淡如水,亮如镜。无论是唱爱情的喜悦或是失恋的悲伤,都令人感到一种纯净自然、心地坦荡的开阔感。”    
    应该说,“冰步莉香”的评论非常贴切,综合她(他)所言的三个特点,“超高的音域”,“轻声的运用”,“透明的音色”,无非是说阿哲具备了男性、女性歌手两种嗓音的特点,男歌手能低不能高,女歌手能高不能低,而阿哲则把水火兼容了,因而让人百听不厌。    
    我还是有些不习惯,我不爱听流行歌曲的原因,总觉得偏软、偏黏、偏甜,虽然不觉得是靡靡之音,这可能与我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差距过大有关。比如,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我就觉得那是一种很阳刚、很辉煌的声音。像崔健、刘欢的歌声,也是我非常喜爱的。像毛宁这样的青春歌手,基本上也能接受。而张信哲能被歌迷捧为天皇巨星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嗓音能高能低,准确地说是男生女音,颇出我的意外,说明流行乐坛的趣味与传统的审美观大相径庭。    
    其实也不奇怪,田震的歌声在继承老崔的一些精华之处,还在于她的嗓音是非女性化的,有着雄浑的穿透力,而这恰是一般女歌手所不能的。以至老崔的歌“凉”的时候,田震迎来了她艺术生命的第二春。从80年代以至今天,田震成了歌坛的常青树,她由摇滚而为大众喜爱的歌手,说明歌迷的趣味在发展,在变化。田震从“另类”变成流行,正说明前卫艺术往往是市场艺术的前奏,曾被攻击为不男不女的田震成为世纪之交歌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二部分 武侠、灌水与大话第12节 阿哲的歌与东方不败的绣花针(2)

    C.东方不败与《葵花宝典》    
    又是金庸。又是武侠。不知为什么我在听张信哲的个人演唱会时,想到了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那位魔教教主东方不败和那部《葵花宝典》。不,几乎金庸所有的小说,或者所有的武侠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就是武功进入化境,进入一个独步江湖的时候,往往性别特征便丧失了。我第一次看《笑傲江湖》改变的电影《东方不败》时,没有看懂,因为看徐克的电影之前,没有读过《笑傲江湖》,因而看林青霞演的东方不败大有当初读意识流模糊的感觉。待看完小说再看电影,就觉得徐克把握了金庸小说的精华部分,或者说用今天现代意识来看,东方不败是《笑傲江湖》里的最有亮点的一个人物。因为令狐冲还是传统意义的正面人物,东方不败在小说里是以反派出现的。东方不败武功超强的原因,就在于他丢失了男儿身,他以纤细的绣花针做武器,令天下的英雄望而却步。东方不败与《葵花宝典》是《笑傲江湖》中最神秘的内容,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不是李逵的两把板斧,《水浒传》中的“没羽箭”张清以石子做武器,让梁山好汉纷纷落马,《笑傲江湖》里的东方不败用绣花针称雄诸霸,令人谈针色变,都在于男人使阴毒之招以后武功就进入了飞跃。与魔教教主东方不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直以正面人物出现的岳不群,他为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最后居然也和东方不败一样,变成了一个非男人,于是武艺果然提高到一览众山的境界。小说里用“自宫”来说明进入武功至境的必修课,也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