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关键绩效"指引成功作者:姜定维等著-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些天,一个朋友参加了成功学的培训,回来与我探讨如何获得成功的话题。探讨的结果是我们发现成功不光需要一个获得成功的情绪,而且需要一个明确的方法。不同的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不可能完全依靠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这个成功可能是家庭幸福,也可能是事业有成。但不论怎样定义成功的概念,实现自己的目标都是期望获得成功人的共识。这个目标可以是人生目标,也可以是工作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那么如何实现目标呢?在我担任中华英才网络BBS斑竹的过程中,除了专业问题外,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如何走向成功。
有一个网友在一家规模很小的软件公司工作。她是个对未来很有想法的人,希望未来能够有所成就,但她最近觉得工作非常郁闷,因为不能接受上级的领导方式,于是,经常和上级发生口角。于是我问她,你为什么在这个公司中工作,你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她想了很长时间,才告诉我她的学历不高,只是大专毕业,又刚刚毕业没有多久,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她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目的又两个:第一,在这里工作,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生存下去才能发展。第二,想多学习点东西,为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问她离开这家公司是否很轻易的实现这两个目标吗?她说不一定。于是我又问她,你的上级是否没有给你机会,让你学习,或者危及到了你工作的稳定。她说还不至于。于是我告诉她。既然你目的明确,就不用计较太多,否则,会危及到你工作的稳定性,对你实现目标一点好处都没有。她觉得也是。
其实,这个网友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第一,目标不清晰,或者目标只是存在潜意识中,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行动都是盲目的。第二、没有用目标来指引行动,才会导致她困惑的产生,因为与上级口角是丝毫无益于目标的实现。
在我们的咨询生涯中,遇到过各式各样的企业,很多企业中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刚刚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个问题就更为严重。很多企业期望能够获得发展,能发展的更“好”,但是什么是“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浙江的一个民营企业的咨询过程中,企业老板讲述了他的困惑。企业发展了很多年了,这两年发展停滞了。老板很着急,他期望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于是看见别人请经理人,他也高薪聘请经理人,别人做销售策划,他也做销售策划……总之,忙活了半天,企业还是没有什么改观。只是,这个企业老板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笼统的、模糊的,而应该是清晰的,能够指引企业发展的目标。
看来,明确目标,用目标指引我们的行动,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KPI技术正是这样一种方法,通过对KPI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于是,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写一本关于如何实现目标的书——KPI技术,将我们所了解,所掌握的管理工具介绍给大家的想法,帮助大家明确目标,用目标指引行动,最后实现目标。
写这本书的初衷有两个:第一、KPI技术虽然已经诞生了很多年了,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真正能够把KPI技术讲解的非常清晰的著作基本上是凤毛麟角。在我们咨询的生涯中,面临了太多企业在运用KPI技术的现实问题,想通过这本书,对KPI技术做一个总结,也希望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者有所帮助。第二、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感觉到其实生活中同样也需要管理。KPI技术不但可以在企业中运用,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求职等等都十有所帮助的,希望能够对读者的工作与生活有所帮助。
基于这两个出发点,我们写了这本书。在成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热心读者、企业家、出版社、媒体的帮助。在这里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本书是普方管理丛书中《成功管理技术五项修炼》的一本,在今后,我们会陆续的推出。我们希望还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由于工作繁忙,成书的过程中,我们两位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只有通过电话与邮件进行沟通,书中难免有疏忽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正,我们会非常感激。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大家与我们直接联系。pfbsc,jcdw@vip。163;电话13809894350。
序《普方。助您成功丛书》总序
前些天,与少年时代的朋友羽鹏在深圳见面,羽鹏以前是学机械制造的,现在是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羽鹏走后,我独自发起了感慨。时代的变化,我们每个人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年少时,我们总是想象着按照父辈的轨迹生活,上大学、分配工作、结婚、分房子、在一个固定的单位干一辈子。现在所有原来设想的生活轨迹都被打破了,每个人都面临着变化与陌生。在面对变化与陌生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人不知所措,有些人随波逐流,有些人目标明确;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区别也很大。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当然,不同的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成功并不一定就是拥有财富,拥有健康或者幸福的家庭,都应该是成功的一种。那么,如何面对变化与陌生,如何走向成功就成为了每个人、每个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些方法、一些管理技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做顾问几年时间了,每天都在忙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虽然有成长发展的欲望,但往往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导致停滞不前。中国的企业太需要管理了,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市场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竞争在加剧。在我们的客户中,有制造业、地产公司、商业企业、高科技公司等,每个企业都面临这复杂环境,激烈的竞争,每当和客户交流时,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竞争、发展,的确,企业需要一套管理方法与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这些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管理方法。然而,这些管理技术与方法作为舶来品,是产生在西方的文化与经济土壤中的,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有一些差异,生搬硬套肯定不行,一定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在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后,我们对过往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把这一套丛书奉献给读者,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与生活有所帮助。
这套丛书一共分为5本,分别是《KPI,“关键”指引成功》,《BSC,“平衡”保证发展》、《MBO,“目标”促进成长》、《PFBSC,“主基”实现卓越》,《PDCI,“规则”落实执行》,这5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如何实现目标与获得成功。我们将会陆续的推出这5本书,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有所借鉴。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1)
田永亮回乡,雷锋来了!
“唰、唰、唰”,田永亮非常起劲地挥舞着铁锹,不一会就在自家门前铲出一条路1米宽的路来。他弹了弹身上的雪花,扛锹提铲拿着笤帚,大步向村内五保户王永真老人家走去。
这一天是1992年2月6日,正月初三,在山东省曹县仵楼乡后张楼村。
初二夜里下了场大雪,整个村庄陷入一片白茫茫之中,地上的雪足有一尺厚。此时,天将蒙蒙亮,村内只有二三家亮着灯,路上还见不到有行人。
听着脚踩在雪地上的吱吱声,田永亮边走边想,回忆起4年前在抚顺市雷锋团当兵时的那个早晨。也是一个零下20多度寒冬的早晨,天还没亮,自己就偷偷爬起来,到工具房拿铁锹,却没有找到,只得拿起前一天晚上自己悄悄藏起的铁搞,去掏连队的厕所。刚舞铁镐砸了几下,就看见战友大柱也拿着铁锹走过来,两人“嘿嘿”会心一笑,同时说“原来是你呀”,就默契地一快干了起来。
在部队的日子多好啊!
战友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争着比着学雷锋、做好事。大家想的都是一样的,“为人民服务,甘做无名英雄”,“学习雷锋好榜样”,“人生就是帮助他人,用自己的阳光温暖人间”,这是战士们发自心底的话语。
想着走着,已经到了王永真老人家门前,永亮放下其它工具,手舞铁锹,开始干活了。
不一会就满头大汗,永亮脱下棉衣,推推铲铲扫扫弄弄,把门前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时他觉得浑身是劲,又拾起棉衣和工具,向另一个鳏寡孤独五保户老人家门口走去。……
田永亮1991年从部队复员回乡,他做的第一件是就是放下挎包走出家门,到村里挨门挨户地登记需要帮助的人家;第二件事就是把村里青年召集起来,给他们讲雷锋的故事;第三件事,就是成立学雷锋小组,最初的组员是永亮两个儿时的伙伴李发柱、高爱忠。光讲不行,田永亮还要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展示,什么是雷锋,怎样学雷锋。他每天抽时间去一个孤寡老人家担水扫地、劈柴做家务;村里谁家缺劳力,他就主动帮着去干活;谁家的房子漏风漏雨,他就组织学雷锋小组去帮着修补。一次下雨,想起村里一家老人的房子还未修补好,田永亮从家里拿出塑料布,冒着瓢泼大雨给老人送去;村里来了几个讨饭的,他一下买了一二十个烧饼给他们……。田永亮觉得自己是雷锋的化身,要努力让村民们感觉到关心人、帮助人、做好事的暖风。他说:“一人学雷锋,冷风呼呼灌,学的人多了,空当没了,冷风就吹不进来了。”因此号召身边的人也学雷锋做好事。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2)
送他到神经病院去
田永亮的父亲田慈亭,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医生。儿子能在雷锋团当兵,他感觉很骄傲。现在永亮复员回家,老人想,该给儿子考虑婚事了。可是,前些天从京城回乡过节的亲家,过来流露出对儿子的诸多不满,说儿子去年复员回乡前先在他那待的那一个星期,整天帮邻居扫院子、搓煤球、抱白菜,还不断地拉着学生们讲雷锋故事;天天不知疲倦,却都是在为别人做事,还总是乐呵呵的,象个傻子。近些日子也听村民说“在部队提干未提成,想在村里‘提干’,永亮变傻了。”“自己地里活不干,尽往别家跑;还送烧饼给要饭的。”等等。风言风语传到老田耳朵里,让他心里不好受。他想:永亮身体好好的,从部队回来后就整天喊着学雷锋,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是该教育教育他了,别真的像个傻子似的。
这天上午,田医生起床后心里一直低估着呢,亲家公突然上门来了,就赶紧让座。亲家挂着个冷脸,一进门就嚷:
“看看你那小子,大冬天里,不穿棉衣,不知冷热,傻不愣噔地到处扫雪,还乐颠乐颠地哼着曲儿,村民都说永亮变傻了。我看,这娃一定是在部队落下了病。你们还是赶快把永亮送去治病吧。”
正说着,两人听见外面传来歌声,知道是永亮回来了。只见这时的田永亮,穿着单薄的秋衣裤,一手挟着棉衣棉裤,一手扛着扫雪工具,头上冒着热汽,口中唱着军队的歌曲,大踏步地朝这边走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见到这个景象,田医生气不打一处来,直愣愣地迎着永亮走上去,一把夺下他的扫帚,挥手甩得老远,指着儿子骂道:
“嗅小子,下雨往外跑,下雪满村扫,不知冷和热,永亮,你是不是傻了?”
“哗”,好似一盆冷水迎面泼过来,田永亮一下子怔住了。缓过神来才争辩说:“我这是学雷锋,我们雷锋团都是这样的。”
“你退伍了,永亮,不当兵,就该想着咋样过日子,整天把雷锋挂在嘴边,是中吃,还是中喝?”
在一边的准亲家,瞧着父子俩吵起来,掏出1000元钱扔在桌上,说:“这彩礼钱不要了,你们留着给永亮治病吧。治不好病,就别谈婚事,俺闺女不能跟个疯子过一辈子。”说完拂袖而去。
见未来的岳父快步远去,永亮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喊道:“我没有疯!——”
……
亲事吹了,村民不理解,父亲也天天拿旧思想开导他,还要求去精神病医院看看。
“笑话,我有什么病?”田永亮觉得周围的人简直极其可笑。
又过了几天,有个老人来田医生的诊所看病,因为没有钱,扛了21斤麦子,想以粮食抵钱。
父亲给人看病,田永亮在一旁帮忙,见来人生活困难,永亮没有让父亲收他的麦子,免费给他抓了药,走的时候又塞给他了20元钱。
病人走后,父亲极为生气,教训道:
“永亮,哪有看病不收钱,还给别人钱的?像你这样下去,有万贯家产也会被你败光!我看你就是脑子有毛病!”
“我没病,没病!这是学雷锋,你也要学雷锋,要照顾贫困人民,不能光想着自己!”
俩人吵了一天,永亮憋了一肚子气,当天被冻感冒了。
田医生心想:这娃恐怕真是神经有毛病了,得送他去医院看看,有病治病,没病避嫌。
随后田医生嚷嚷着给永亮打吊针治感冒,趁永亮不注意,偷偷往输液瓶中加了4支快速催眠的冬眠灵,待儿子沉睡过去后,招呼家人连夜把他送进了商丘精神病院。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3)
难道学雷锋是神经病?
这一天是1992年2月27日。
田永亮从梦中醒来,睁眼一看,自己在精神病院,脑子“嗡”的一下炸开了,——这,这世界好像倒了个个。
永亮张着嘴愣在那儿,只一刻,便像火山爆发般喷泻而出——
“哇——”他抱着姐姐大哭:“姐呀,姐呀,老年人不理解,你怎么也不拦一拦?我一心为人民服务,学雷锋有什么错?你们把我弄到这里来,也不考虑考虑后果,唉呀,以后怎么做人啊?呜呜呜——”
从医院回来后,田永亮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一个月没出门。他反复地听雷锋的歌曲,反复地读《雷锋的故事》;老是冥思苦想,总也理不出个头绪:
为什么自己对别人如春天般温暖,别人对自己却似严冬般冷酷?为人民服务有什么不好?一心为公有什么不好?他们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呢?
“哎,心凉,心凉啊,哎——”他不断地叹息。
田永亮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路——
1987年当兵,自己上的第一课是《学习雷锋》,学的第一支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1988年,自己被评为学雷锋标兵,荣立三等功。
1989年,自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班长,随后又被评为顺城区人大代表、十大精英最佳青年等等。
1991年,自己退伍,团政委张怀先送了两本书:《雷锋的故事》和《接过雷锋的枪》,并在书上题词:“田永亮同志:在部队你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相信你到地方,一定是雷锋的传人。”
自己在退伍时,立下志愿:一定不辜负部队首长的期望,一辈子学雷锋,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难道这些都错了,——绝对不是;难道周围的群众都错了,——也不能这样想;问题出在哪呢?”
田永亮在家闭门一个月找答案,可总也想不通。他回忆过去的时光,怀念部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