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本题中马克思所指的“劳动强度”是指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的中等强度”是指社会必要劳动的时间。
(2)马克思的论述告诉我们生产每一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一定量使用价值的社会要劳动时间越多,凝结在同量使用价值中的价值量就越大。
(3)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运行中同样起作用。从国际角度看,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中,国际价格的基础是国际价值,其价值量是由国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计量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识这一点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我们根据世界必要劳动量来考虑我国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降低生产单位商品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11。【答案要点】(1)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进行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或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会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是因为,复杂劳动是复杂劳动力的耗费,而复杂劳动力的形成,和简单劳动力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动时间,正如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的,许多种类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功用,同时,复杂劳动力在再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如识。这种再学习所花费的劳动必然会增大复杂劳动力的价值,并要求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得到补偿。
(2)马克思主义关于复杂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的原理,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它们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并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科技产品之所以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就是因为它们是复杂劳动的产品。因而,应该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充分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并同时进行严格的约束监督。
12。【答案要点】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少于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货币值和物价的普遍下跌,形成通货紧缩的原因有很多,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能力开始总体性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造成产品积压,价格下跌,形成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制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社会保障体制的转轨,就业体制的改革、教育体制、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等,使居民自己所承担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变化造成消费者对于未来支出预期的增强,于是纷纷压低现期支出水平,从而降低了现期需求水平和购买力,造成商品积压、价格下跌。
(3)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在生产能力总体过剩的大格局下,供求结构出现失衡,即生产领域提供的产品,并不是消费者所真正需要的产品,由此造成消费者持币不购,物价下跌的现象。
(4)外部需求萎缩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纷纷贬值本国的货币,使我国出口形势空间严峻,外部需求萎缩,造成许多出口商品积压。
针对通货紧缩现象,我国政府先后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投资政策,收入政策,外贸政策等来治理通货紧缩,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13。【答案要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惟一源泉。马克思和思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土地、原村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资本的运行
本章在上一章明确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基础上,分析和阐述资本运行层面的相关问题和内容。全章分为三节。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原理。这里所揭示的资本运行的相关原理如果撇开其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也是同样适用的。第二节“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阐述了垄断出现后私人垄断资本运行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介入经济运行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第三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分析了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在这一趋势作用下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的扩展,包括扩展的形式、影响和由此引起的关系的协调等内容。
如上所述,本章分析的是资本运行层面的内容。复习本章时一定要抓住“运行”这一关键点。对资本运行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可以遵循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这样一个历史线索来进行。
本章2006年大纲的内容与2005年大纲相同。
一、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1资本循环的含义
【识记、领会】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
G…WPmA···P···W’—G’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6识记7从上述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要顺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G—W)、生产(···P···)、销售(W’—G’)。其中,第一、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于生产过程。
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各自的职能
【识记、领会】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全过程中,产业资本在三个不同的阶段需要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并执行相应的职能。具体来看:
(1)货币资本(G),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必要的条件。
(2)生产资本(W),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W’),其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6领会7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中,每种资本职能形式都要相继经历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因而,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中,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这三种循环形式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其中任何一种循环形式都是以其他两种循环形式为前提,而任何一种循环形式的连续进行,也都包括其他两种循环形式。因此,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还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6领会7产业资本循环要保持连续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这就是说,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同时存在于三种职能形式上。这三个部分各占多大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购销状况。
2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即分别处在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必须相继进行转化,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向下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向下一个职能形式,经过循环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连续不断地运动。
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继起性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由空间上的并存性决定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同时,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时间上的继起性的结果。如果相继运行受到阻碍,空间上的并存也就不可能。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又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中,才能保持循环过程的连续性。
6领会7通过以上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是一种阶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运动,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殖。如果停止了运动,也就终止了资本的生命。所以,资本只能理解为一种不断的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资本本质的这两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资本周转
6领会7资本周转指周而复始的、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形式。但是它们考察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考察资本循环,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的考查,主要是分析资本在运动中要经过的阶段和要采取的职能形式,揭示单个资本连续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考察资本周转,则侧重于对资本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考查,分析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和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来表示。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6识记7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照它们的价值转移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的含义和特征
6领会7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资本一经投入生产过程,便以实物形式全部发挥作用,供多次生产过程使用,并始终保持其实物形式不变。而它们的价值则按照每次生产过程中损耗的程度,会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一部分一部分逐渐地周转回来。在每一次生产过程中,其自身价值相对比较稳定是指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能较长时期地保持其实物形式,因而没有转移的价值能固定在其实物形式上。根据劳动资料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这种特点,把以劳动资本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固定资本。
2流动资本的含义和特征
6领会7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劳动对象一经投入生产过程,便全部被消耗掉,它们的价值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全部收回,即全部处于流动状况,所以叫做流动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的新价值来补偿的。从这一点说,它和劳动对象不同。但是,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凝结在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全部一次收回。这一点又是与劳动对象一样的。因而,根据这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周转方式上的特点,把它们叫做流动资本。
(五)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
1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物质磨损)和无形损耗(精神磨损)
(1)有形损耗
【识记、领会】固定资本的有形损耗,又叫物质损耗,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由于生产性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损耗。固定资本的价值正是根据它在物质上的损耗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
(2)无形损耗
【识记、领会】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叫精神损耗,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根据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生产同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造成原有的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品,从而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上的损失是不能完全被转移到产品中去的。正因为如此,资本家为了避免或减少无形损耗的损失,就要采取种种办法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如轮班制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围,以便尽快收回固定资本的价值。
2固定资本的折旧
【识记、领会】折旧是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为了保护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按固定资本损耗程度,逐渐将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从销售商品的收入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这种按固定资本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就叫做折旧。逐年按损耗程度提取的那部分补偿金额,叫做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固定资本价值除以平均使用的年限,即为折旧费。用公式表示就是: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固定资本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之间的比率,叫做折旧率。折旧率的计算公式是: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100%
(六)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6识记7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可以表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1周转时间
6识记7(1)含义。资本周转时间,是指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
6领会7(2)构成。资本的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构成。生产时间是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它包括:劳动时间,即劳动者为完成某种制成品所需要的连续工作日数;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生产资料储备时间等。生产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状况。流通时间是资本处于流通领域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采购时间(即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和商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