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要想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必须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原则和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总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2。【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第一,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二,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转换为中国形式。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使这些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成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使丰富的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答案要点】第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历史任务,是毛泽东最先提出的。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起来反对教条主义错误倾向的领导人,并在不断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要求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第二,毛泽东在倡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判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全面把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深深地扎下了根。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历史任务,并率先垂范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创造性发展,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4。【答案要点】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是提出了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一种是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点。这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违反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片面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在思想政治领域,强调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实践证明这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害的内乱。
毛泽东晚年提出的这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一方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某些论断的教条式理解或附加到马克思主义上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背离了中国的具体实际,是对当时中国社会情况某些方面夸大的、片面的分析,例如,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关于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的问题的判断等,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
这些不符合或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又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界定和要求是不一致的,自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将毛泽东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这就既纠正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又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本章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本章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主要围绕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民族民主革命,首先要懂得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也由此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这个革命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第二板块,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中国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动力以及性质与前途等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节板块,着重把握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同于欧美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近代中国国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本知识点在2000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11题、2002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7题,2002年文科多项选择题第22题中考过相关内容)
【识记】(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正确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对近代中国社会的预见和论述,在对近代中国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而又衰败的封建大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最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领会】(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同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要完成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就是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面对的第一个历史任务,从而为实现第二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前提。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本知识点自1999年以来尚未考查过)
【识记】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按照列宁的分析,这种“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既是指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又包括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统治阶级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了突破口,促使他们投身于革命运动。革命的阶级和政党的任务,只是认清革命的形势,把握革命的时机,掌握革命的规律,在革命潮流来到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去迎接它。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同样是这个道理。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之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越来越贫穷落后,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斗争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本知识点在2000年文科辨析题第32题考查过相关内容)
【识记】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通过这场革命,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性巨大进步。
【领会】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这就使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