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基本教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根源于“物质的本性”(恩格斯语)、事物的内在矛盾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进、上升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方向和总体趋势,下降、倒退则总是暂时、局部的现象,它只能干扰而不能消除前进上升的必然性;新生事物在某个地方、某个时候遭受挫折甚至夭折,但它在另外某个地方、某个时候又以“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新事物必然最终战胜旧事物;发展存在于物质形态、物质反映形式、物质运动方式的前进演化中,存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切领域的运动过程之中。在事物的前进运动中,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实现了真正的发展,是发展的决定环节,因此它是发展的实质。
【领会】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本身都是一种特定的运动过程,作为过程而存在;任何事物总是暂时存在的,有生有灭的,过程即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历史,每一过程都要被另一过程所代替;前进发展是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具体过程是有始有终的,有限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世界。
【运用】过程论的意义
其意义是: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彻底的革命批判的精神和实质,要从“暂时性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坚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违背的规律,正确对待新生事物;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事物的集合体,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之一。
3规律及其客观性
【识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基本特点是:其一,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认识和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其二,深刻性。规律是本质的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把握;其三,必然性。规律是必然的联系,体现着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和秩序。其四,稳定性。规律是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相对稳定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表现为它的重复性、普遍性。
【领会】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
决定论是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的哲学观点和学说,一般来说属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决定论和神学宿命论是伪决定论。非决定论是否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的哲学和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机械决定论是只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否认意识能动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偶然性的哲学观点和学说。辩证决定论是既承认规律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必然性,又承认意识能动性、因果联系复杂性、偶然性的哲学观点和学说。辩证唯物主义是辩证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
4现象和本质
【识记】本质和现象的含义: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它是由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的,是由各种条件造成的,不能把它同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混为一谈。
【领会】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的区别与对立:其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其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三,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四,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
(2)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第一,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和对立,说明了科学的必要性,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现象把握本质。我们在实践中,要区分现象和本质,不要为现象以至假象所迷惑,努力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第二,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的可能性。我们在实践中要尽可能掌握大量的现象和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作为认识本质的前提和基础;第三,人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要在反复实践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5必然性和偶然性
【识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和区别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它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它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一般只居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带有这样那样的特点或偏差。
【领会】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两者的相互渗透: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实现和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之中隐藏、体现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在另一过程则转化为偶然性;反之亦然。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在理论上,要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只承认偶然性,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同时要反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在实践上,其一,要着重认识和把握必然性,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确定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有自由;其二,要充分认识和估计偶然性及其作用。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及时抓住时机和偶然的“机遇”,加速事物发展,尽可能避免和减弱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其三,科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错误的。
6原因和结果
【识记】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因果联系的特点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共变性;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并非所有的先后相继关系都是因果联系,“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
【领会】原因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第二,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第三,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第四,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其客观性、普遍性是指因果联系不以人的认识和意志为转移,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一切领域之中。其复杂性表现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等。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
在理论上,要坚持承认因果联系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的辩证决定论,反对否认其客观普遍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和否认其复杂性的机械决定论;在实践上,其一,承认因果联系是科学认识的前提,不断地发现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其二,研究因果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觉性和调控性,少犯错误,并预测未来。
7可能性和现实性
【识记】可能和现实的含义:现实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把握现实范畴,应当注意它和必然性的联系,只有合乎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丧失了必然性,迟早一定变成不现实;同时,它又受着偶然性的影响。
可能是指现实事物中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领会】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把握可能这一范畴,要注意:其一,要区分可能和现实。其二,要区分可能和不可能。其三,要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前者是根据和条件比较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后者是根据和条件不充分,在现在条件下尚不能实现。其四,要区分多种可能,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好和坏、胜利和失败的可能。其五,要区分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
可能和现实的相互依存表现为: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性,没有可能的东西不会变成现实;没有现实,也就没有可能性,不能实现的东西也就是不可能的东西。
两者的相互转化表现在: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现实,在现实中又产生新的可能,新的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又转化为现实,这就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
【运用】这一原理的意义:第一,一切工作从现实出发,立足现实。第二,对可能作出全面分析,不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力争好的可能变成现实,防止坏的可能变成现实,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第三,根据实践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集中力量办那些有现实可能性的事情,并根据可能的大小精确规定行动目标和实施步骤。把抽象的可能性当做现实的可能性,一般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把现实的可能性当做抽象的可能性,会犯滞后保守的错误;忽视抽象的可能性的意义,往往会目光短浅,丧失感觉,或失去远大的奋斗目标。
(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量变质变规律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识记】质、量、度的含义
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总具有自己的质,质总是一定事物的质,丧失了质,它就不再是自身而转化为他物。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质必须注意:其一,分析事物的特殊矛盾和属性;其二,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区分事物质的实际确定者。认识事物的质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质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其作用也不同。认识由质到量,是认识的全面性的要求,也是认识的深化;认识量才能精确地认识事物;量的分析、对比和统计,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③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一旦超出或破坏了度,质和量的统一体就会发生破裂,一物就转化为他物。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是(2001年理科单选题第2题考查过):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可以使人们知道,量的变化在什么范围内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限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在实践中要把握“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
(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特点
事物的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领会】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不会凭空发生,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质变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巩固量变的成果;在前进性运动中,质变造成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因此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表现为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特征,表现为新质和旧质要素的量的此消彼长。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和转化,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运用】这一规律的意义
理论意义: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连续性和间断性的辩证统一。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认为质变可以凭空突然发生,这是“激变论”的观点。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则是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目标和埋头苦干精神辩证统一起来;邓小平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等等,都是量变质变规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2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领会】在事物的前进发展中,事物的内部矛盾可以划分为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或称之为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一旦否定方面取得支配地位,事物就改变其根本性质,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达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
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2)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领会】辩证的否定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