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6-坐着火车去西藏-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从神山或圣湖去普兰的时候会有很长的一段路是在鬼湖旁边,道路距离湖边只有不到1公里。由于湖色异常的美,所以有些旅行者喜欢走到湖边看个究竟,其实湖边什么也没有。
科加寺
科加寺是从尼泊尔进入普兰的必经之路,经常有许多衣着怪异的异域游客光着脚、提着小铁筒从这里经过,这些人多是来参拜神山圣湖的外国修行者。
科加在藏语中是“定居”之意。其初建年份已难以考据,科加寺规模很小,殿堂内的壁画和布置,由于年久失修,难免有点斑驳。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儿却散发着一种原始、古朴的味道。
附近的科加村是个具有田园风味的小村庄,距离普兰县城19公里,需要包车前往,路途崎岖,雨季时很难通过,但是沿途的景色相当不错。
扎达土林、托林寺
从狮泉河沿日阿公路往南,行255公里进入象泉河谷,便抵阿里扎达县。这里有著名的土林地貌风光,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形态各异,高低错落达数十米,行进其间,神秘而趣味盎然。
土林环抱的托林寺为西藏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位于扎达县城西北隅,距离武装部招待所约300米,徒步即可到达。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在藏族历史上,托林寺的地位举足轻重。完好时的托林寺规模宏大,汇集印度、尼泊尔和拉达克三地的建筑风格,而今已很难从遗存的断墙残塔窥见当初的规模格局了。
有900多年历史的托林寺历经了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近年来不断重修,主殿已恢复原样,可以看出其设计布局基本是依照桑耶寺的样子。大殿内的壁画保存完好,仍栩栩如生。建议你最好带上手电欣赏,因为殿内灯光比较暗淡。
托林寺旁的象泉河谷里,有一列长达数百米的上百座佛塔遗迹。另外,在河谷观看扎达土林壮观迷人的日出和日落也是难得的享受。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四部分古格王朝遗址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逐渐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王朝被推翻。后古格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才又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它还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窟,除几间寺庙外,全部房舍已坍塌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山顶的护法神殿壁画主体部分大多为密宗男女双修佛,画风泼辣,用彩强烈。壁画下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狱之苦,各式刑法惨不忍睹。边饰则是一长排数十位裸空行母、妩媚优雅,仪态万方,无一雷同。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提示:
1、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公里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如果不是包车前往,就只能等待去扎不让村的便车或军车了,从村子往西1公里就是古格遗址了。
2、山顶有一座坛城殿,要参观需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
3、干尸洞在一岩壁之下(可让看门人带路),洞内十分宽敞,深几十米,堆满无头干尸。关于干尸洞的传说有许多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年古格兵败,拉达克人将宁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斩去头颅,而尸骨则弃于洞中。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四部分东嘎皮央石窟壁画遗址
这是在1992年才被发现的,位于扎达以北40公里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东嘎是扎达县的一个靠山临水,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古格王国”遗址西北约40公里。东嘎石窟散布在东嘎村北面断崖上,路上能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洞窟。现存洞穴接近200个,延绵2公里,俨如蜂巢。其中绘有精美壁画的几个窟洞,集中在东面一片呈“U”字形的山崖上。
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众多的西藏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画中还有些异国他乡的人物、图案、造型。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经久犹新,毫无褪色。壁画题材主要有佛像,菩萨像、佛传故事、说法图等,还有各种装饰图案纹样及密教曼陀罗等。各种天女图案最多,造型生动,变化丰富。
位于东嘎遗址以北的是皮央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上散布约1000个洞窟,其中一些虽已塌毁,但总的规模比东嘎还要大。
初步考证,东嘎遗址属于古格王朝仁钦桑布时期所建的八大寺之一,建于10世纪,一度是古格王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为保护这两处奇观.东嘎、皮央洞窟目前尚未对外开放。但可向扎达文化局联系参观安排事宜。
班公错
位于中印边境的班公错是著名的“天鹅湖”,湖心的鸟岛汇聚了无数高原上特有的珍禽。“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湖”,意为“长脖子天鹅”。
班仅湖位于日土县城以北10公里的中国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处,高山之间的槽谷内。湖区面积604平方公里,水深50米,长150公里,最窄处只有5米。东面三分之二的面积属中国领土范围,余下西面三分之一则属于印度。十分特别的是,湖在中国境内的部分是淡水,物产丰美,水质洁净;而在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
班公错岸边只有一个码头,解放军军舰在湖面巡逻,但周围几乎无人居住。湖中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湖中心有鸟岛,夏季有数以万计的棕头鸥来此繁殖。
高原上的淡水湖泊生机蓬勃,这里聚居着大量红嘴鸥和斑头雁,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也可以上鸟岛看成片的鸟窝、鸟蛋,观赏海鸥和斑头雁。需要提醒的是,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提示:
1、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
2、湖边有客栈和饭馆,码头的游船也属于这家人
3、若天气好,也可以选择在湖边搭帐篷。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四部分山南线-雅砻文化
线路:拉萨—泽当
看点:
雅砻河谷风景名胜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青朴修行地,扎塘寺,藏王墓,拉姆纳错圣湖
桑耶寺
桑耶寺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建造于大约公元8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它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据说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而建的,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围的铁围山。整个寺庙的建筑布局又和密宗的曼荼罗(坛城)有几分相似。
提示:
1、拍摄桑耶独特的圆形造型的最佳地点在桑耶寺前面的海布日神山顶上
2、从拉萨搭乘开往泽当的便车,在桑耶渡口下车;也可从泽当镇坐车到渡口,距离泽当约30公里。下车后乘机动船横渡雅鲁藏布江,当然也可感受一下乘坐羊皮筏的乐趣,上岸后再坐货车到桑耶寺门口。所有费用最好在上车和上船前先问清楚,以免被讹诈。
4、晚上可在寺庙内借宿,寺内有一间小旅馆,散铺价格在15…40元/人不等,但饭菜一般。
青朴修行地
青朴修行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桑耶寺东北方向8公里处的瑞山的山腰,海拔4300米。
青朴三面环山,南面正对着雅鲁藏布江的宽广河谷。由于深居大山深处,且青朴修行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溪流潺潺植被茂密。远处几公里外网状的河道和江边巨大的沙洲清晰可辨,是一处风景气候俱佳的地方。或许正因如此,历代以来众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将这里当成修身悟法的圣地。
据传说,青朴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台和108处神泉,历史上曾在此修行过的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藏王赤松德赞和“桑耶七觉士”之一后来成为著名的金刚乘大师的白若杂那,也在此处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圣迹,最主要的是位于山顶的莲花生修行洞格乌仓和下面的措杰洞、法王洞、鲁堆琼钦洞。
青朴山上下,还密布着许许多多的石雕像,造型古朴典雅,传说这些雕像都是从石头上自然显现出来的,因此又叫“然炯”,翻译过来就是“天然形成”的意思。
提示:
1、到青朴的路况很差,桑耶寺早上有东风大卡车搭载朝山的老乡去青朴,但只在节假日时才每天都有车。或者也可以徒步前往,但会非常辛苦;最好的方式是乘车上去,徒步下来。
2、最好在去青朴前先看一些有关青朴的资料,以免面对满山的圣迹甚感茫然。
3、山腰的佛堂旁有一个可以提供简单住宿的小招待所,还有个小卖部,出售有罐头、饼干、方便面一类的东西。或者也可以自己搭帐篷住。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四部分雍布拉康
扎西次日山顶的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藏语是“母鹿后腿上的宫殿”的意思。“雍布”在中是母鹿,就是指扎西次日山形像一只静卧的母鹿。
传说雍布拉康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曾是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才将王都迁往拉萨。据说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
自第一代聂赤赞普以来,历代赞普皆以苯教为护国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顶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当时不明其为何物,于是就把它供奉起来。许多年后才有人识出其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自然这里也就成了佛教圣地,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
提示:
雍布拉康离泽当镇南大约十余公里,镇上有许多出租车、机动三轮车都可以前往。以前这条路是土石路面,颠簸而且土尘飞扬,如今已是平整的柏油路了。山脚有老乡出租马匹供骑乘上山,或徒步爬山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座佛堂就建在昌珠寺。传说莲花生大师和米拉日巴大师等著名的佛教高僧都曾在昌珠寺附近修行过,使得现在昌珠寺一带仍为许多佛教信徒的朝圣圣地。
藏语中“昌珠”的意思是“鹰鸣如龙吼”。传说建昌珠寺的地方以前是一个湖泊,湖中常有一五头怪龙作乱,松赞干布为除此害,亲自变成一大鹏鸟与怪龙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最后将妖龙的五个头都啄了下来。由此便以“昌珠寺”命名,以纪念松赞干布降伏妖魔。
昌珠寺最为声名远播的是它的镇寺之宝—珍珠唐卡,是一幅用珍珠串起为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唐卡画面长为2米,宽1。2米,上面共计镶嵌着珍珠29026颗,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可说是价值连城,值得为此专程前往欣赏。
提示:
1、保存珍珠唐卡的房间在大殿楼顶二层最靠后的一间房里,有时游客稀少时那间房是锁着的,需要去找管钥匙的人将门打开。
2、昌珠寺距离泽当约6公里,步行约一小时。
藏王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是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是西藏保存下来的最大规模的王陵,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长眠于此。
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整个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个墓址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墓顶呈平顶形,与内地馒头形封土截然不同。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从现在看到的封土堆似为九座。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松赞干布墓。
藏东林芝、昌都地区
线路:拉萨—林芝-波密(延伸线可至昌都,再出四川、青海;另一延伸至芒康出云南)
看点:巴松错、布久喇嘛林寺、林芝巨柏林、神山色季拉、尼洋河、苯日神山经幡林、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
巴松错
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位于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湖水清澈,风光旖旎幽静。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传说该岛是“空心岛”,即岛与湖底是不相连而漂浮在湖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