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9-图解-西藏生死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开始一再念诵著名的噶玛巴名号的咒言: “噶玛巴千诺!”(意思是:“噶玛巴,请忆念我!”、“噶玛巴,一切您都知道!”) 他热烈地持诵着,每念满一串一百颗的念珠时,他就用念珠打一下床上的尸体,祈求依活佛噶玛巴的名号,引导亡者的神识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片刻之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开始有迁识成功的迹象显现:悦人的香味开始弥漫,尸体头顶上的头发掉了下来,顶穴有一个大肿块隆起。亡者的神识便由此离开,往生净土。在场的人都很欢喜,对这位行脚僧大表感激。同时,所有的人也开始跟着虔诚地念诵噶玛巴的心咒,祈求今生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并能证得大解脱。
这位贫穷的佛教修行者虽然并不懂得破瓦法的咒言,但是他以噶玛巴的名号作为代替,虔诚地念颂,同样成功地使亡者的意识迁移到美好的净土。由此可见破瓦法力量的强大。修习破瓦法能够使我们为死亡预作准备,也可以帮助临终或已经死亡的亲友获得解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破瓦法的力量。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昏迷状态”怎看到明光:临终者的三种意识
当明光显现之时,临终者正处于一种昏迷的状态之中。然而此时临终者却要看到明光并安住于其中,这又如何能够做到呢?弄清这个问题需要对意识作进一步的研究。
形形色色的意识
我们可以根据意识状态的由浅入深,将意识分为三类,即:表层意识、潜意识和最深层意识。
(1)表层意识
所谓表层意识,就是感官接触六尘所吸收、累积在我们头脑表面上的东西。它既包括感官意识,也包括简单的心理意识,比如大脑对于外界的一些基本印象。表层意识是我们在清醒状态下最一般的意识形态。
(2)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人们心灵深处,很少表露出来的意识。比如我们对于某物的好恶情绪、突然一闪的念头等,它们会在无形之中左右人们的行为。
(3)最深层意识
最深层意识是被表层意识所掩盖的最真实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人们最真实的本心。它在人们清醒时处于一种睡眠的状态。
两种意识的昏睡与第三种意识的觉醒
在临终中阴的第一阶段,临终者处于一种不清醒的昏迷状态。说其“不清醒”,就是因为平时非常活跃的表层意识以及偶尔会出现的潜意识在此时都暂时停止了作用,而最深层意识就在这个时候开始觉醒。临终者只有透过这种没有干扰、没有掩盖的真实本心才能够看见并且体认那本然的根本明光。因此,临终者在昏迷状态下看到明光的秘密就在于:一种沉睡的意识—最深层意识被唤醒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表层意识与潜意识并不会一直昏睡下去,在进入临终中阴的第二阶段之后,它们会再次醒转过来。这时,周围外界的情况也会再度对临终者构成干扰,临终者将很难集中最深层意识来体认明光,而明光的强度也将逐渐晦暗下去。
因此,对于临终者来说,一定要及时把握机会,在临终中阴领悟明光,往生佛陀净土。否则进入法性中阴,亡灵所要面临的考验将会更为艰难。
让本心去寻找光明
体验明光的主角—最深层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本心自性。是摆脱了执著的凡夫心遮蔽的最赤裸最纯洁的心灵。一般人由于受凡夫心的干扰,都无法在生时体悟到自己的本心,只有死后进入无意识状态,本心自性才能得以觉醒,明光才能显现。明光显现之时是亡灵获得解脱的关键机遇。然而过不了多久,凡夫心就会重新苏醒过来,继续干扰本心自性对明光的体悟。这些干扰本心的凡夫心就像是心灵中的渣滓,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将其涤荡干净,在本心的纯净状态中感受来自净土的明光。
如果我们在生时没有进行过禅修,或者禅修的功夫不深,那么在弥留状态过后,凡夫心苏醒,明光变得模糊不清之时,就索性安静下来,让所有的烦乱心绪慢慢沉淀,让自己的本心自性去寻找光明吧!也许一开始的时候这很困难,亲人的悲痛、生前的遗愿,每一样都像毒龙一样在脑海里不断盘旋。但是不必急着将这些念头赶走,因为就在我们强迫自己不去想它的时候,我们恰恰正在一心一意地想它。不如就让它们像海潮一样自然地生起和消退。不必对它加以限制,但也不要过于被它所吸引。放下一切执著,保持轻松的状态。用自然旷达的心态来看待一切,就像宇宙看待它的尘埃,或者原野注视着遍地的杂草一样。或者我们也可以默想纽舒堪布的这首诗:
在自然的大安详中休息吧!
这个精疲力竭的心,
被业力和妄念打击得束手无策,
在惊涛骇浪的无情愤怒中,
在轮回的无边大海中,
在自然的大安详中休息吧!
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烦乱的思绪如海潮一样涨起又退去了。它们来时虽澎湃汹涌,去时却也了无痕迹。这便是荡涤了凡夫心的渣滓之后显露出来的本心,它纯净、赤裸。它将带我们感受明光的照耀,跟从净土的招引。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领悟明光的密技之一:大手印
当根本明光显现的时候,只要临终者能够达到大手印至高无上的领悟状态,就可以轻松获得解脱。
在四大分解的过程中,临终者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来逐一诊断死亡的征候,进而适时地启动破瓦法。在这个时候,上师要在一旁为其读诵下面的诵文,以坚定临终者通过死亡的过程来证悟解脱的信念,并指导临终者要将根本明光体认为法身,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为根本出发点,专心领悟纯净、空明的本自心性,进而达到大手印至高无上的领悟状态。
诵文的内容如下:
尊贵的某某,世间所谓的死亡现在就要到来了。您必须采用这样的态度:我已经来到死亡的这一刻,现在透由死亡过程来追求证悟的心灵状态。
并以亲切与慈悲的态度来获得完美的智慧,如宇宙般无限量,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有情众生。以这样的态度,在特别的时刻,为了有情众生服务。我将认知“死亡明光”(即根本明光)就如同“法身”,并在这种状态下获得体悟至高无上的“大手印”。即使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我将领悟中阴状态就是如此。在中阴状态下识认“不可分割的大手印”。我愿意为帮助众生而努力,如宇宙般无限量,以各种方式帮助他们。保持这样的态度不变,您必须牢记并且实践过去您所接受有关禅定的种种训练。
注意:如果临终者是师兄或师姐,应该直呼其名。
空性大手印
大手印(the Great Symbol)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教义之一。他们主张通过禅修来平静自心,进而关照自心,发现心灵的本质。如果心灵是平静的,那么一切都会简单;如果心灵不平静,简单的事也会变得复杂。所以平静烦恼心是证悟大手印的第一步。在心灵达到平静的阶段之后,就要努力使心灵专注于一境,不趋散乱,不起分别,这样,平静的心灵将进一步进入清明、犀利的状态。当我们凝视一个物体时,发现物体并不存在。因为物体是以心而现的,所以当我们凝视心灵时,就会发现心灵其实也不存在。当我们证悟到心的实体性即为空性时,就是获得了大手印的领悟状态。大手印代表了圆满的、涵盖一切的法门。
大手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领悟状态,与体验根本明光有很重要的关系,生前修习过大手印的瑜伽行者,在死亡时,有机会可以与明光合二为一。
空性成佛
专注于一境
心空
通往空性的台阶
禅定境界
欲望贪口真
生前领悟空性者(瑜伽修行者) 体验空性者(临终者)
大手印至高无上的领悟状态死亡明光(根本明光就如同法身)
不可分割的大手印+与明光合二为一大手印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1)
领悟明光的密技之二: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
通过体悟普贤如来王佛父佛母,即实相与心灵状态的合二为一,也可以使临终者领悟明光。
为了使临终者识认出明光,从而获得解脱,需要有读诵者在一旁进行提醒和指导。根据临终者生前修行的次第不同,这种提示可以有繁简的差别。
对于修持层次较高的人的引导
如果临终者是上师或学养比读诵者高的人,可依照下文进行引导:敬爱的上师,现在,根本明光闪耀在您的面前。请领悟它,并安住于此,体验此种境界。。
对于一般人的引导
由于一般人的修行次第不高,所以对他们的引导一定要详细具体,以帮助他们识认实相即是普贤佛母,心灵即是普贤佛父,并将二者合二为一,从而获得解脱。诵文如下:
诵文1:提示临终者体认普贤佛父佛母
尊贵的某某(直呼其名),请听!现在,纯净的实相明光闪耀于您的面前,您应该加以领悟。尊贵的某某,就在此刻,您的心灵处于自然纯净的空无的状态中。它并不具备任何型式,没有实体,也没有质量与颜色,而是纯净的空无。这种“实相”即是“普贤佛母”(Samantabhadri)。处在这样的心灵的状态不是茫然空白的空无,而是无碍、闪耀、纯净并充满生气的空无,这样的“心灵状态”即是“普贤佛父”(Samantabhadra)。
诵文2:提示临终者将空无与光明合二为一您的心,是本性空无而无任何实体。您的心,也是充满生气与光明。两者不可分割,即是觉知的法身。您的心灵是处在不可分离的空无与明光,是以光体聚集的形式呈现,无生无死,即是“无量光佛”。领悟这一切是必须的。当您体悟您内心的纯净本质即是佛性,并透视您自己的内心安在觉知的心灵。
临终中阴 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
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
对于高级修行者,体验法性的空性与心灵合二为一,就如同普贤如来佛父与佛母的结合。
普贤佛母
Samant abhadr i
普贤佛父
Samant obhadr a
两者合二为一
本初佛普贤如来佛父佛母
心灵空性
+
本初佛
本初佛有三位,分别是金刚萨(Vairasattva)、金钢总持(Vairadhara)普贤如来王。他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持物与肢体语言,表达密教修持中“慈悲与智慧结合的方式。同时也代表开悟境界的三种状态。他们的依次顺序是金刚萨—金钢总持—普贤如来王。
金刚萨
辨认特征
手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分别象征智慧与慈悲,两手不相互交错,象征拥有慈悲与智慧的本质还没有结合。金刚铃金刚杵
临终中阴 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辨认特征
手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同样也象征智慧与慈悲,而两手相互交错,象征慈悲与智慧的结合。
金钢总持
临终中阴9
Samantabhadra
全部、宇宙美好
两者合一即是全部的美好,故译“普贤”
梵语
1 裸身拥抱
蓝肤的佛父裸身拥抱白肤的佛母。佛父(慈悲)与佛母(智慧)拥抱,象征慈悲与智慧的结合。裸身则象征空性。
2 坐姿
佛父是禅定印相(跏趺坐并双手平于腿),佛母是莲花跏趺坐姿(双腿环扣佛父的腰,跨坐于佛父身上。)辨认特征普贤如来王
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
空无与光明
当空性与心灵合二为一之时,亡者将体验到无限的空无与光明。所谓空无之态,即是大手印至高无上的领悟状态。而心性的光明则能朗照万象,空寂妙明。佛法称心性为空性,是指心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不受任何限制。就像一个房子里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不可捉摸、无法形容的,心也是如此;正如空间的本性是空,我们不能说“空间迄今为止是空,而以后就不空了”一样,心性的本性也是空。
心性的光明是指心的感受和显现的本能。心中虽然空无一物,然而却能感受和显现一切,这种显现能力便是心之“明”。当我们独自静坐的时候,不论我们想到远古的洪水猛兽,还是想到遥远神秘的外太空,所想之物都会立即出现在心中,这样的体验就是心的明性。《知识总汇》中说:“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然智慧。” 自然智慧之性,自性天成,本具光明。这种光明与妙用结合,能够显现一切染净世界。无论轮回还是涅磐的境界,都是心性的反映。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空性与心灵的合二为一(2)
既然心体是空无的,那么为什么又能体现轮回和涅磐呢?我们说心体是空的,并不是说它空无一物,体空而性不空,空而有明,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所以才能显现。心是具有明分和空分两分,空而又明。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单有法身成不了佛,要法、报、化三身具足,才能达到圆满。如果心只有空分,而没有明分,那么报、化二身就不能成就。所以体虽空而性不空。心性光明,光明就是成就二种色身的依据。心的空与明是成佛的种子,众生都有,无论人与非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被外来的障碍所阻,所以才不能证得此觉性。
由此看来,心的空性与明性原本就不是分立的,而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就像室内的空间与光线一样。在提到心的时候,我们既是指它的空性,也就是根本的不可捉摸性,也是指它所显现的明性。所以悟心既要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才使得明空分离。因此,亡灵在临终中阴体悟明光之时,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圆满三身功德而往生净土。
生命之风逃窜,净幻身生成
在我们前面讲到生命之风时曾经提到,在四大分解结束之后,生命之风将会向中脉汇聚,如果临终者能够在此刻体悟第一明光,就可以控制生命之风从中脉经由头顶梵穴逸出,进而获得解脱。而如果临终者体悟第一明光失败,就会导致生命之风向左、右脉逃窜,进而从其他穴道逸出。就在生命之风逃逸出身体之后,临终者面前将会出现一片短暂的纯净心境,那时临终者的意识将几乎脱离其身体,我们将意识的这种状态称为“净幻身”(pure illusory body)。净幻身将是看到第二明光,即第二次显现的根本明光的主体。
净幻身是意识的特殊状态
(1)几乎脱离了肉身
净幻身状态的意识几乎脱离了肉身,因此它已不再拥有肉体可以依附,而在遗体附近游荡徘徊。
(2)意识完全苏醒
此时临终者的意识将不再处于昏睡状态,而是完全地苏醒过来。净幻身可以看到自己的遗体,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家人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痛哭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