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9-图解-西藏生死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临终者的意识将不再处于昏睡状态,而是完全地苏醒过来。净幻身可以看到自己的遗体,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家人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痛哭的情景。
(3)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死亡
净幻身此时会在生前经常活动的范围内徘徊。因为他并不清楚自己是否已意识脱离身体进入“净幻身”状态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领悟第一明光失败后
在第一明光显现之时,如果临终者把握住机会,那么就已经获得了解脱。而那些没能把握住机会,错失了第一明光的人,其意识将脱离身体,进入净幻身状态,
准备迎接第二明光的到来。
意识活跃
明光的强度
明光强弱的变化
10
死,所以眼前的景象只是使他徒劳地烦恼伤悲。
(4)净幻身状态的持续时间
净幻身状态一般大约要持续三天半到四天的时间。
意识停止
胎门
临终者在看见明光强度如同皮球掷地,以第一次的强度最高,第二次的强度就会低一些之后的每一次都会一次比一次要低,直到完全静止。这时亡者的意识会最终停止,面前是一片黑暗,直到进入胎门,准备投胎。
净幻身即是释迦牟尼佛的色身。它也是通往成佛之路的色身的基础。人死后的肉、皮终会烂掉,消失这是生灭法,不可改变的。亡者在临终中阴阶段出现的净幻身标志着它不会有生灭的身体。此时亡者能够对空性直接的悟认,记住我们的心的本性就是“空”。净幻身其实就是亡者由“心”发出来的另一个我而已。
净幻身
我
(物质的我)
幻身
另一个我
(“心”的我)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意识脱离身体进入﹃净幻身﹄状态
告别肉身,奔向光明
当生命之风从左脉或右脉逃窜的时候,意识将逐渐脱离身体,成为净幻身。净幻身将获得第二次解脱的机会,看见第二明光。然而是什么拖延着我们,使我们迟迟不肯奔往那通向大圆满的明光呢?
说到底,还是我们生前未能将生死看破,始终怀着怕死贪生的心理,太过贪恋世间的美好事物和时光。以致真的死去时,也很难接受死亡的事实。
其实从本质上讲,生与死原本是一个整体。有生有死才能构成一次完整的生命。就比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哭声中来,又从哭声中去。生时自己哭,
死时别人哭。然而不管谁哭,都表达了痛苦和悲伤。以此看来,生与死难道还有什么不一样吗?佛说:“大千世界如同恒河沙数,其间众生如同恒河沙数。”生命也好,世界也罢,无穷无尽,不可胜数。个人的生与死,如同沧海一粟,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这并不是说我们因此就可以随意结束生命。
正确的生死观应该是顺其自然,既不贪生,也不求死;该生则生,到死就死。
生则坦坦荡荡,死则了无牵挂。不执著贪恋,将一切放下。
说到放下,这才是凡人最不容易做到的。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两手各拿了个花瓶虔诚地跪在佛前,预备献佛。
佛对那人说:“放下!”
那人于是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又说:“放下!”
那人于是又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
可是佛仿佛并不满意,接着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人迷惑不解、不知所措,于是试探着问佛:“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请问您还要让我放下什么呢?”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意识处于净幻身状态的阶段,业力的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一切景象相对来说还比较平静。而到了法性中阴,业力的影响将逐渐加大,各种恐怖的幻境将逐一显现,获得解脱将更为困难。所以提醒临终者一定要在净幻身阶段把握时机,专心领悟第二明光。
佛说:“我并不是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是要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的时候,你将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 “放下”才是解脱的良方。任何人死后,都有选择往生哪个世界的权利。只要自己对这个问题完全明了,心里清楚并且能正确选择的话,那么不仅生命的本质、生存的意义,乃至该向什么世界而去,这所有的一切就不会再使人困惑了。
因此,衰朽的旧躯不应再为我们所眷恋,生前的遗愿也不应成为阻碍我们获得解脱的牵绊。神识既已离开身体,不如就及早告别肉身,在明光中走向解脱吧!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解脱的第二次良机:领悟第二明光
当第二明光显现的时候,临终者一定要抓住机会。我们可以根据其生前修行的次第来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临终者把握第二明光。
前面已经强调过,在意识处于净幻身状态的期间,也就是第二明光显现的时候,业力的作用尚未发生,很多可怕的、充满诱惑力的幻景还没有出现,所以读诵者一定要把握这个时机,帮助临终者达到解脱。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生前修行的次第也各不相同,所以针对不同修行状况的临终者,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进入完成阶段临终者的处理方式
生前已熟练掌握观想技法,并且能够在中阴阶段获得明证的人,其基本已经进入了圆满的完成阶段(perfection stage),对这类临终者的理方式可以相对简单,首先要呼唤其名字三次,然后再按照前面所讲第一明光显现时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即可。
处于开始阶段临终者的处理方式
能够在生前熟练掌握观想技法,并在中阴阶段顺利获得明证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多数人则属于下列情况:
(1)生前没有接受过观想训练。
(2)虽然懂得一些观想技法,但是不够熟练,因而无法获得明证。
(3)生前已熟练掌握观想技法,但是由于严重的病症使得临终者在临终中阴神识迷离,因此无法将技法忆起。
(4)熟练掌握观想技法,但是其修行因违背了“三昧耶”(samaya)或其誓约而退化变质,所以也无法在中阴阶段获得明证。这些人尚处于生起的开始阶段
(generation stage),对这类临终者的引导就要从观想开始。这里主要是观想本尊守护神和观世音菩萨。
1、对于本尊守护神的观想
对于有自己的本尊守护神的临终者,在生起阶段就要观想出自己的本尊守护神。读诵者可以在一旁读诵以下诵文,以帮助临终者进行观想:尊贵的某某,请观想您的本尊守护神(Yidam),您的心神不要迷离。请集中精神认真地观想他。在您的心中必须想象出没有实体形象的本尊守护神,如同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没有具体的形象。
相信明光
茫茫的黑夜,凄厉的阴风,生命瑟缩着,挣扎到了边缘。风还在继续吹着,更起劲儿,更狂!
突然间,是谁在黑夜里撒下了那一束明光?
温暖而又耀眼的,将惊慌失措的灵魂照亮。纯净的心灵不会害怕这赤裸的袒露,把心交给他吧!没有什么好躲藏。
这明光只那么一瞬,随即暗了,淡了,只有将心交给他的人,才会窥见那奇景,那是莲的国度,自由之邦。
2、对于观世音菩萨的观想
对于没有本尊守护神的临终者,要尽力观想观世音菩萨。读诵者应在一旁为其读诵以下诵文:
请观想“大悲圣尊”(the Lord of Great passion)观世音菩萨吧!
领悟第二明光的方法
处理方式1
呼唤亡灵的名字三次
(重复进行显现第一明光的相关诵读)
处理方式3
观想观世音菩萨
(无本尊守护神者)
处理方式2
观想本尊守护神
圆满阶段
(Perfection stage)
即完成阶段
生起阶段
(generation stage)
即开始阶段
领悟第二明光
如果死者生前是瑜伽修行者,无论修行是什么阶段,都能在第二明光显现时有方法领悟明光,并得到解脱。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领悟第二明光的关键:母子实相的相遇
当意识处于净幻身状态的时候,临终者也可以通过使母实相与子实相相结合的方式来战胜黑暗,进而获得解脱。
生前获得子实相,临终时体悟母实相
实相是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人们在世间的禅定修习中可以体悟到万物皆空的真理,这就是一个人所获得的子实相(son dharmata)。也就是说,子实相是在生前的禅修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实相。而母实相(mother dharmata)则是进入中阴历程以后才能够感受到的实相。当意识进净幻身状态的时候,临终者的面前将会出现一个澄净光明的空间,这是生命最原始的状态。只有当所有的世俗杂念都消失以后,才能够回到这种状态当中。这种状态就是心念本身的本然实相,即母实相。也有人将母实相称为基光明,而将子实相称为道光明。
母实相与子实相的结合
当母实相的空明境相显现在临终者面前的时候,如果他能够忆起在生前禅修中所体悟到的子实相,那么母实相就将与子实相合为一体,无二无别,就像母子实相的相聚
两者相会明光克服黑暗
禅定修行高深者可以轻松体验两者融合的过程,犹如失散的母子团聚。
母实相
空性本身、宇宙原本存在的现象临终者在临终中阴领悟
子实相
观想空性的心念
修行者一心观想所体验的法性在世修行中体悟
解脱
生前禅修,以子会母
母实相是亡者在死亡时才能感受到的根本实相,而子实相则是人们在世间的修习中体验到的实相。因此,要想在临终中阴过程中达到母子实相的结合,克服业力的影响,最终获得解脱,最关键的就是通过生前的禅定修行来取得子实相。那么,何为“实相”呢?所谓“实相”,是指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实”是指真实不虚,“相”是说事物的本相或性状。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组成,变化无常,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空”便是诸法的实相。也就是说,取得子实相的关键,就是对于空性的体悟。怎样来理解空性呢?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和尚有很高的禅坐功夫,为了舍离贪欲和色欲,他经常认真地做白骨观,观想人的丑陋和污秽。有一天,文殊菩萨想考验一下这个和尚的禅定功夫,便化身成一位漂亮的小姐来到他的住处。她用各种方法来诱惑他。起初和尚不为所动,但是文殊菩萨充满智慧,能够洞悉他的内心。渐渐地,和尚开始抵挡不住诱惑,最后干脆落慌而逃,而美女在后紧追不舍。和尚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便索性两眼一闭坐在地上,心想:这下完了。但等了一会儿,什么事也没发生,便睁开眼来看。只见美女突然裂成无数碎片,文殊菩萨现出庄严法相,说道:“你的白骨观修得很好,但你把人认为是美的,这是一种执著的观念,会导致轮回的痛苦;又倘若你把人当成是丑的,那仍然是一种执著,也会让你永远无法开悟。
这个故事同样也启示我们: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的,包括贪欲和欲求的对象。就像我们看一个人,有人会认为漂亮,也有人会认为很丑。但美或丑究竟存在于哪里呢?实际美丑本无实在,只不过都是我们观念上的执著罢了。故事里的和尚虽然禅坐功夫甚高,但他仍然未能超脱对于事物现象上的执著,可谓
没能领悟到空性的真正涵义。假如我们能够在生时克服各种观念上的执著,真正领悟到万物皆空的道理,那么就可以形成子实相,在临终中阴以子会母,使母子实相相互结合,获得永久解脱了。
母子实相的相遇
失散多年的母子重逢。这时候业力将不能再起作用,因为光明显现之时,业力会随之消减,就像红日初升,黑暗顿除。母子实相的相遇在中阴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此时临终者能够证悟,就可以不再继续流转轮回。而如果此时证悟失败的话,那么法性中阴就要显现在临终者的眼前了。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领悟心念本性的时刻:红白明点在心轮相遇
所谓“明点”,就是人体生命能量的凝聚点,主要存在于人体的中脉之中。当四大相继分解以后,居于顶轮的白色明点与处于脐轮的红色明点将会相向移动,进而在心轮相遇,这将是临终者体验本心自性,获得解脱的关键时刻。
白明点和红明点—男性菩提心与女性菩提心
白色明点也被称为“白菩提”,来自于父亲的能量,它代表了男性的菩提心,即慈悲,其主要中心是在头上的顶轮;而红色明点又可称为“红菩提”,来自于母亲的能量,代表了女性的菩提心,即智慧,它主要的中心则处于脐轮。
红白明点相互结合—“三身”境界的领悟
当四大分解的过程结束以后,临终者的外息将会停止。这时,居于顶轮的白色明点与处于脐轮的红色明点将要作相向移动,并最终在心轮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临终者能够获得体悟,将会达到化身、报身或者法身的境界。
1、化身境界
当临终者的外息停止之后,居于临终者顶轮的白色明点将会逐渐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临终者面前的一切事物都将随之变为白色,同时,萦绕在临终者心中的种种嗔恨心绪也都会转眼间风吹云散,这时临终者的心中将只剩下智慧的喜悦。只要临终者能够将这种喜悦领悟,就可以到达金刚萨佛的化身境界。
2、报身境界
在白色明点下降之后,紧接着处于脐轮的红色明点将会慢慢上升,这时临终者面前的一切景物都变成了红色,而困扰临终者心识的各种贪念也将随之消失。这时候,临终者的心中将充满无尽的智慧和喜悦。同样,只要临终者能够将这种喜悦证悟,就可以达到阿弥陀佛的报身境界。
3、法身境界
如果临终者在前面的过程中都不能够领体悟,红色明点就会与白色明点相互靠近,进而在心轮结合,同时,临终者内在的神识也将随之结合并离开身体。这时临终者所看到的事物就像是油灯外蒙上了半透明的灯罩一样。如果临终者是熟习佛法修持的人,那么他就能在此刻真实地体验到心的自性本质—离于生、死的明与空,进而在刹那间立即达到大日如来的法身境界。
男性的菩提心
(慈悲)
女性的菩提心
(智慧)
相会于此
(慈悲与智慧的结合)
红点上升
白点下降
通过红白明点的相会,可以去除三毒,体验三种美好的境界。
红白明点的相遇
亡灵在临终中阴阶段时的红
白明点在心轮的相会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