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紫金山燃烧的时刻 >

第8章

紫金山燃烧的时刻-第8章

小说: 紫金山燃烧的时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暗。阴魂似的、飘浮的、吞噬一切的黑暗。


第三部分 1937年12月13日 礼拜一第15节 多妙的想法

    一缕苍白的阳光透过堂屋的窗户射进来。    
    远处不时传来的爆炸和炮火声是那么的揪人心肺,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雷电隆隆作响地造势,令人惶惶不安。    
    在偶然出现的静谧的片刻,可以听见床那头宁宁酣睡中均匀的呼吸声。    
    到底还是个孩子啊!外公叹了口气,继续默诵经文,经珠一个接一个地、有条不紊地在颤抖的手指间移动。他明白为什么每天诵经时不能全神贯注,人世间有太多的苦难,南京失陷了,宁宁以后怎么办……心事太多太沉了,怎么能静得下来?反过来,不正是因为人间有太多的苦难,他才想超脱尘世、才盼望着有一天能够抵达无忧无虑的彼岸!    
    从棺材里传来窸窣声。他刚要提醒宁宁小心一点,就听到“砰”的一声,“哎哟!”    
    “宁宁,你没事吧?”他紧张地问。    
    没有回答。    
    “宁宁?”    
    “没事儿。”宁宁使劲挪开盖子,强忍着疼痛,没让眼泪流出来,“我头撞在盖子上了!”    
    “以为还是从床上起来呢,是不?”    
    “嗯,我可真傻!”她扑嗤一声笑了,眼里却含着泪花。    
    “都怪我!”外公懊恼地说。    
    “是我自己的错,不该那么傻的。”宁宁边说边跨出棺材。    
    “让我瞧瞧。”外公伸出颤抖的手。    
    “没关系,一会儿就不疼了。外公,我帮你起床吧。”    
    宁宁帮外公穿上外套,扶他走到堂屋的餐桌边坐下。又跑进厨房忙早餐。    
    突然,她屏息听着外面的声响。远处传来嘈杂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坦克履带、汽车轮子的碾轧声和马队铁蹄、步兵皮靴的橐橐声沿中山北路滚滚而来……    
    宁宁从厨房跑向窗口想看个究竟。    
    “别开窗户!”外公赶紧阻止。    
    “外公?”宁宁惊诧地转过脸来望着他。    
    “早餐就免了吧。”他想尽力显得镇静些,但声音还是有些颤抖,露出几分紧张。从现在开始,只有用藏在床下的那些食品来对付日子了:冰冷的剩饭、馒头、锅巴……    
    宁宁扶着外公回到卧室的床上躺下,然后又无奈地钻进棺材。    
    “记住!”外公吩咐说:“一旦听见有人上楼,就马上把盖子合上,呆在里面千万不要动,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    
    “行。那你呢,外公?”    
    “我没事的。”    
    日本人到底还是打进城了。接下来他们会怎么样?对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头,又能怎么样?可宁宁……日本人大概不会到那里面搜查的。他把宝就压在那上面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他拿起经珠,闭上眼睛,又慢慢默诵起来。    
    “外公,日本兵来了吗?”宁宁压低着嗓门问。    
    “没有。”但愿永远不要有一个日本兵跨进他的家门。    
    “外公,你是在向菩萨祈祷吗?”    
    “是的。”    
    “他会帮我们吗?”    
    “会的。”    
    “我也该祈祷吧?两人祈祷的声音要大些,菩萨更能听得清,是不是?”    
    “嗯,不妨试试嘛。”他看到外孙女像个小菩萨似的坐在那里虔诚地祈祷,禁不住笑了。    
    忽然他听见有人上楼的脚步声,很轻,很慢,但肯定是上楼的脚步声。    
    会是谁呢?他屏住呼吸。    
    “关上盖子。别出声。”他轻声吩咐宁宁。    
    “外公!”从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压低了的嗓音。“你们都还在吗?是我啊,云莲。宁宁,是黄姨。我们昨晚半夜后回来的……没能出挹江门。门给封闭了。”    
    “噢,是云莲啊。”他悄声地回答。    
    “上来跟你们说一声,万一需要什么就说啊。”    
    “谢谢。你们都小心点啊!”    
    稍停了一下,黄姨又轻手轻脚地下楼了。    
    “听见了吧?”他嗓音颤抖地说。    
    “嗯,这么说大妹、二妹她们都回来了?”    
    “是的。感觉好些了?”    
    “嗯。”    
    “宁宁?还记得外公教过你的《三字经》吗?”    
    “记得,”宁宁开始背诵起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    
    人刚生下来时是纯洁、善良的,那么,又是什么东西让人变坏、行恶、甚至发动战争的呢?欲望?与生俱来的、难以满足的欲望?念诵佛经能够让人清心寡欲吗?许多日本人不也是佛教信徒吗?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为什么要漂洋过海来打仗呢?    
    宁宁停止了背诵。    
    “接下去,宁宁。”    
    “不了,你不在听。”    
    “你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    
    “好吧,宁宁。复习一下前几个礼拜读的王维的诗。”    
    “讲山里有多静的那首?”    
    “是的。”    
    “行。”宁宁背诵起来: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知道诗的意思吗?”    
    “外公,我们现在要是在那样的深林里就好了,”宁宁轻声地说,“有阳光,有绿苔,除了偶然有人说话的声音外,一切都那么安静,没有炸弹爆炸,没有枪声,也不需要躲在这阴暗的地方了。”    
    “当然,那多好哇!”宁宁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外公。”    
    “嗯?”    
    “你怎么知道日本人跟我们长得一样?”    
    “我就知道呗。”宁宁怎么还在想这个问题,他觉得奇怪。宁宁就是这样的孩子,什么事非得问个究竟。    
    “一点差别也没有?”    
    “嗯,不过,差别是有的;我们中国人的性格中水和木太多了,日本人嘛,是金和火太旺了。”    
    “怎么讲?”    
    “是这样的,水和木太多就偏柔,偏软,常常显得太弱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金和火太旺就容易暴戾、发怒,伤害很多东西。”    
    “是嘛?”宁宁显得很惊奇。“可是外公,可不可以用木抵挡金、用水去制服火呢?”    
    多妙的想法!他怎么从来没有这么去想过?    
    “可是,有时候,有时候火势太烈太旺……”    
    外面滚动着的隆隆声戛然而止,空气一下子静得让人战栗。    
    他屏住气,一动不动。


第三部分 1937年12月13日 礼拜一第16节 我们必须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拉贝和国际委员会的约翰·马吉牧师一起驱车去察看南京城。    
    他的助手韩开车。离开宁海路的总部,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西路,然后是中山北路,他们谨慎地行进着。拉贝瞥见马吉用藏在大衣里的16毫米摄像机拍摄沿途的情景。等这一切结束后,拍的片子可以作为铁打的证据。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对于这一点,他是有信心的。    
    几分钟后,他们看见约有百把人的日军正朝着他们开过来,两三百步后紧随着的是长长的、一眼望不到边的大部队。    
    他们的车被拦住,并立刻被日本兵围住了。    
    一个日本军官先用日语冲他们嚷嚷了几句,然后又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嚷嚷,拉贝只能听懂五六成的意思。    
    拉贝跳下车,打着手势用也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对军官说,“我们是外国人,外国人,不是中国人!”    
    日本军官似乎听明白大概意思,可是当拉贝进一步解释时,那军官却一脸不解的神情。拉贝再试着用英语,也无济于事。    
    军官又嚷嚷起来,用手势让车上的人都下来,准备搜查车。是不是还要搜身、把车给没收了?如果发现马吉身上的摄像机那怎么办?    
    紧急中,拉贝从口袋里抽出了纳粹臂章,在日本军官的面前急促地晃着。    
    日本军官原来绷紧的脸立即松弛下来。他挥挥手,让士兵们从车边撤开,又朝已经跟上来的大部队嚷嚷了几句。    
    三四个军官模样的人走到前面来。其中一位中年军官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他用德语对拉贝说:    
    “Ich bin ein Armee Doktor,geschult in Hamburg.Ich liebe Bachund Bethoven。”(我是军医,在汉堡受的教育。我喜爱巴赫和贝多芬。)    
    “Hamburg is meine Heimatstadt。”(汉堡是我的家乡。)拉贝回答说。    
    “Es ist eine schoene Stadt!”(它可是座漂亮的城市! )军医热情地说。    
    拉贝不由自主地想,如果眼前这位医生脱下军装、换上和服或西服,完全可以和他坐下来边饮茶或喝咖啡边谈柏林、慕尼黑、汉堡或贝多芬。但是,此时此刻,他是一架巨大的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部件,这架战争机器的唯一功能是屠杀和征服。也许这个军医不会亲自动手杀人,或许还没有亲手杀过人吧?可是至少可以说,他到这里来不是为了什么慈善的使命。见了中国伤员,他也会包扎抢救吗?    
    拉贝对他解释说他们还要赶路,要去见日军的最高指挥官。    
    “Noch zwei Tage,vielleicht。”(大概还要两天。)军医和蔼地说。    
    天哪!还要两天!现在多一分钟的耽搁,成千上万的战俘和平民百姓的生命就会多一分危险!    
    日军一上路,拉贝他们赶紧把车转向右边的一条小街,飞快地奔跑起来。一路上他们遇见好几批撤退中的中国士兵,每批都有几百人,拉贝每次都停下来说服士兵们放下武器。很多士兵开始很不情愿,听了拉贝和他的同事们的劝说后,士兵们明白此时此刻抵抗势如破竹的日军,无异于自杀。拉贝让解除了武装的士兵们去外交部或最高法院,他觉得在那里会安全些。    
    拉贝在与另一批士兵说话时,突然感觉周围有子弹的呼啸声。惊愕之余,发现是一位骑在马背上的中国军官在摆弄手里的卡宾枪。他大概不同意放下武器吧?也许这位中国军官与蒋委员长的助手黄上校是一样的感觉吧,黄上校曾经坚决反对建立安全区,因为安全区会使守卫南京城的士兵泄气。    
    “日本人占领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满了我们的鲜血!”黄上校说,“一定要坚守南京,直到最后一个人。为了民族自尊,我们必须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拉贝当时觉得那是多么荒唐的观点啊!抵抗滚滚而来的、占绝对优势的日军,那不是自杀吗?成千上万的同胞会无谓地牺牲!对于这一点,黄上校似乎毫不在意。    
    与黄上校比起来,这位持卡宾枪的中国军官更值得尊敬。至少他还在这里,不像黄上校,日本人没有踏足南京城前的一个礼拜就随蒋介石撤离了。这位军官不仅留下来战斗,而且愿意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拉贝走到这位军官面前。军官从马上跳下来,手里依然端着那条枪。    
    “我是军人,要下我的枪?不如先把我打死吧!”军官大声说。    
    “这个时候还拿着武器,不是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吗?”拉贝解释道,“再说,也会给安全区里的妇女和儿童们带来危险的。”    
    拉贝与军官对视着,眼睛一眨也不眨。拉贝慢慢伸出手,抓住枪筒,把枪从军官的手里抽过来。他轻轻舒了口气,把卡宾枪扔到路边的一堆武器上。    
    “我是希望你能够活下来啊!”他认真地说道。12》    
    明妮·魏特琳、林海伦以及学校餐厅的人员正在忙着准备早餐。    
    厨房里蒸气弥漫,明妮不时用绸布揩揩眼镜。她和海伦把咸菜、酱瓜等倒进排在桌上的木盆里。    
    “跟你讲过1925年我回美国探亲的那次旅行吗?”她问海伦。    
    “没有。”    
    “那就讲给你听吧。”    
    那是明妮自来中国以后第一次回国探亲。侄儿侄女们对她崇拜极了,每天晚上都睁着忽闪闪的大眼睛听她讲中国的故事。当她把从中国漂洋过海捎回来的鱼翅、燕窝等美味拿出来给家人品尝时,他们喜欢极了。最后一道菜是皮蛋,端出来时,桌上所有的人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乌紫发黑的皮蛋,嗅着刺鼻的怪味,不敢动手。    
    “姑姑,这是什么菜呀?”她最宠爱的侄女艾玛问。    
    “千年蛋。”明妮逗她说。不过,皮蛋的英语叫法就是千年蛋。    
    “太难闻了!”艾玛用手捂住嘴大声宣布道。    
    桌边的人哗地一声都笑了起来。    
    “我也不大喜欢吃皮蛋。”海伦笑着说。    
    明妮笑了;“不用说,最后是我一人吃了千年蛋。其他人没有一个敢碰的。”    
    一个男厨用葫芦瓢把冒着热气的粥从大锅里舀到木桶里。一切就绪,可以把早饭送到难民所在的几幢楼里去了。    
    明妮和海伦各拎起一个盛满馒头和咸菜的篮子。    
    “你的身子,没事吧?”明妮关心地问。    
    “哦,你还不知道我吗?全年级有名的运动健将,假小子。我没事的,放心吧。”    
    “是啊,我还记得那场篮球赛呢。你们可把教工队给打惨了。”    
    男厨挑着两大桶热粥走在前面。明妮的眼睛落在扁担两头的绳子上。    
    “能猜出来那天大使馆的人给我送什么来了?一根很长很长的绳子!”    
    “绳子,干什么用?”海伦一脸惊异。    
    “万一我改变主意,在所有的城门都关上以后又决定要撤离了!”    
    “什么,我们的华小姐、魏特琳教授在一个没有月色的夜空下翻越城墙,那该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    
    两人开怀地笑了。    
    送完早饭以后,明妮、海伦和男厨一起走在回来的路上,小路经过南山。从南山上可以望见紫金山,山上面的天空依然笼罩着一片烟雾。不知什么时候那些烟云才会消散,紫金山才能再露出她美丽的姿容?    
    一个女孩正在桑树丛里慢慢地走着,不时往树枝丛中探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听到她们的脚步声,女孩转过身来。    
    “您早,华小姐。”女孩鞠躬说。    
    海伦像姐姐一样热情地拉过那女孩的手,“早晨好,伊娃!”    
    明妮问:“你在找什么东西吗?”    
    “是的。”伊娃不好意思地说。    
    “什么东西呢?”    
    “鸟。”


第三部分 1937年12月13日 礼拜一第17节 尽可能多地抢救生命

    啊,明妮想,怎么把鸟都忘了呢?天蓝色翅膀的喜鹊,脖子上有斑斑点点的鸽子,长着一圈圈花纹的雉鸡……哦,还有小巧玲珑、浑身蓝蓝的翠鸟,那鸟可真是个“长着羽毛的珠宝”啊,它偶然来到校园,在池塘里捕捉它最喜欢、也是它唯一的佳肴:小鱼。就是在冬天,金陵女子学院也是许多鸟类喜栖的地方,譬如尾巴像扇子一样的啭鸟、喜欢到处漂泊的朱喙蜡翅鸟……    
    鸟儿们肯定是飞到更安静、更适宜居住的地方去了。谁会责怪它们的选择呢?    
    “找到什么鸟了吗?”明妮好奇地问。    
    伊娃摇了摇头。“记得以前在校园里能看到许多鸟,冬天也一样。”    
    “是啊,校园里要是有鸟该多好啊。”    
    “我喜欢鸟。”伊娃接着说,“海伦,记得宁宁的外公有一只漂亮的百灵鸟吗?哎,它唱歌可好听了。总能给你带来一种喜悦、欢乐的气氛。”    
    伊娃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想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