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剑轮修心法 >

第4章

剑轮修心法-第4章

小说: 剑轮修心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15 
我们的出生地之所以不净、不吸引人,是因为自已的我执及偏见所造成的。我们缺乏密法的正见--视万物皆纯净无垢。自今以后,我们观想一切洁净无瑕。一旦我们开始非难他 
人时,就会发现他人的缺失永无止尽。假如自己有一个敌人,正确的认识应该是:将他想成是佛菩萨的化身,来啖尽自己的恶业之果。 
就密宗修行者而言,应以执金刚神超越的眼光来视万物为喜空不二。假如在此屋内,有人证得密乘的最高圆满境界,这间房屋就是色究竟天净土。例如:七世纪松赞干布时代,拉萨就是净土。十一世纪,米拉日巴尊者的弟子惹琼巴曾于入光明定中来到一处净土。在那时,有五位少女正在倾听佛陀说法。他们正在讨论诸佛于三大阿僧底劫证悟是何等殊胜,而米拉日巴尊者能在一生一世中证果更是殊胜之至。其中有一位少女问米拉日巴尊者居于何处。佛答:「位在色究竟天净土。」惹琼巴一向只知道他的师父在西藏只是一位平凡的瑜珈师,而对他的高深悟境却一无所知。当出定后,他因为自己对上师不敬、落俗的看法而饮泣不已。 
016 
我们常常毫无选择地被迫与最亲密的朋友分离,或朋友们常以死相别。这是因过去世中,我们将上师的徒众、侍者占为已有,现今果报回转到自己身上。自今以后,愿我们永不拆散手足知已,也不离间师徒或以恶劣态度对待上师的侍者。 
017 
尽管有时侯我们无法取悦于我们的上师或其他圣贤,但我们不可找上师麻烦,反而应该检讨自已。在过去世我们未曾遇见或追随神圣的上师,我们不但轻视上师,反而且结交恶友。 
现在,我们遭此恶行的果报。我们甚至今天仍不追随善知识,反而与损友一道作恶。自今以后,决心不跟随那些使自已背离正道的人,但是应该慈悲地对待他们,才不违背菩萨誓愿。 
在诵念每一首诗偈时,都要落实「施与受」的修持,并立下坚固的誓愿。 
018 
有时我们会无故受到非难,或成为某事件的代罪羔羊。过去有一位比丘就曾蒙冤被指控,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当他正在浸染他的外袍时,正巧有一家丢失了一只小牛。他们到处寻找小牛时,发现比丘的袍子上尽是血迹,因此把他囚禁了七个月。当小牛被寻获时,他才被释放。这是多生以前,另一位比丘曾遭他误控而被囚禁七日的业报。 
019 
当我们日用所需不敷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我们曾侵害他人而图利自已, 
并且只求个人脱苦离难。现在应尽我们能力所及,使他人都能满足物质所需。 
020 
当我们不快乐,却追究不出真正的原因时;当我们心志昏沉,无法观想阎曼德迦明王时;当恶念历历在前,而善念难起时;当祈愿背诵导致昏睡,却能赌博两夜仍保持清醒时,皆归咎于我们趋恶避善的潜在倾向。正如天气炎热时,不想去听经闻法,但如果是娱乐所在必将立即趋往。 
导致这些相互混淆的状况,是因为我们曾伤害到诸位护法。我执是邪恶之首,使我们体验到干扰现象。恶名昭彰的我执使我们作恶多端,令我们冒犯了诸护法。 
当我们认清自身的问题时,无须转告他人,只须坦诚地面对,并决心克服自己的恶作。 
021 
我们常常觉得心烦意乱或全然受挫。例如为人父母将子女送入大学,希望他能成为学者,但他却退学。同样地,我们经商谋利,经常经营不当反致血本无归。我们下种期待好收 
成,却被干旱所摧毁。 
我们今日受挫,是因为在过去世,我们曾阻扰讲经说法,而且干扰他人的课诵、研修与禅坐。 
自今以后,让我们避免干扰或阻碍他人的善行,并进一步随喜赞叹他们、鼓励他们从善如流。 
022 
用尽各种方法仍无法取悦你的上师时,不要归咎于上师,也不要挑他的错。因为在过去世,我们对佛法的态度表里不一:在上师面前,我们装得象只驯服的猫。但是在背后,我们举止粗俗的如狗、如猪。上师给我们明确的忠告,我们也决心奉行它,但在背后,我们却一心反其道而行。所以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自今以后我们要避免伪善,并且把全身心投入到佛法中。 
在龙树菩萨的《友好信函》中曾提及四种圆熟,最理想的一种是内外皆已熟透。仅是外表成熟而内在青涩,则非吉祥。 
023 
我们未曾犯错,却被他人公开指责我们的缺点,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曾漠视、看轻他人,特别是同参道友。我们要用惭愧心记住: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展现在佛陀和上师眼前。自今以后,我们应该避免不如法的行为。 
024 
当我们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起嗔心时,我们感受到粗心态度所造成的后果会影响他 
人。我们要以慈悲温和的态度待人,而非敌视、冒犯他人。 
025 
假如我们的双亲和所有的朋友都背离我们而去,我们不可因此而自怜自叹。在过去世中,我们曾期盼以仇恨的心态去伤害、损害他人的人格。我们应该决意不再从事虚夸和不正当的 
行为。虚饰是不向他人认错的心理,而虚伪是假装拥有而实无的品格。 
026 
当我们蒙受痛风或其他毛病之苦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过去不但不顾后果地享用他人尽心的供养,而且还泯失天良。自今以后,让我们不再把三宝的供养物挪为私用。 
我们在菩提伽耶及鹿野苑燃烛供佛,但当我们转身之际,蜡烛就被取走了。切记不要擅取三宝物,尤其是僧众之物。因为对佛社及法宝的误行,可经由心灵的修行来净化,但如果对僧众犯下错误,则必须承担有待净化之果。所以要对僧众常怀恭敬,三世诸佛也是如此。不敬僧宝即是不敬诸佛。 
027 
我们罹患昏晕及脑中风等毛病,乃是在现世或过去世中,我们曾经破戒、曾经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和对上师的誓约。为了向上师宣誓,我们必须置金刚杵于头上加持,既使在家戒的誓言,也应如此遵行。所以奉行对上师的誓约,对成功的修行而言,特别重要,因此应该断 
绝诸多导致我们破戒毁信的恶行。 
028 
如果我们用功修持,可是却无法思虑或背诵一字;或无法如其他同修一样获得知识;或在坐禅时感到一片昏暗,有如瓶子置于头上一般。这时必须自我承认:除了自已之外,没有他人能为这些事负责。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发生,是因过去世中,我们曾蔑视佛法。每当生命中要舍弃某物时,我们总是选择舍弃佛法。自今以后,我们要听闻佛法并加以思考。而目前无能力研读是因为过去未曾薰习。所以现在不下功夫,将来我们的修行将会更艰难。当我们口渴时,我们无需饮尽整条溪水。同样,我们无须凡事尽知,我们只求理解趋向解脱之道的次第即可。 
029 
我们在进行正当的活动,如诵经和听经时频频打瞌睡。这显示我们过去曾对佛经不敬;或者是在经书上放置杂物;或者是把经书放在地上。这些习惯是藐视佛法的传播、是对智慧法门的不敬,这等于轻视佛。自今以后,我们应该为佛法忍受所有的艰辛,以来此代替对佛法的不敬。 
虽然噶当派的喇嘛们年纪已经很大,但是每当他们取经典时,一定会站起来以示恭敬。我们对三宝越尊敬,别人也就越尊重我们。这个教导的重点是:我们所有的苦难皆归咎于我爱的态度。在此五浊恶世,我们切切要特别小心:不可以批评僧团乃至任何一个出家人;不可以对他们心存恶念。否则,将种下无法亲近僧人之因。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和缅甸,僧人是深受尊敬的。西藏的第四十七任藏王引进了七户人家供养一个僧人的习俗。 
执金刚佛和很多上师都说过,一旦触怒上师,我们此生开悟的希望便成为泡影了。《剑轮修心法》一书的主要评论者坦巴洛嘉上师说道:「假如我只依赖世俗的权力,我现在便会象一只羊那么笨,但是我和普通人一样读书和供养我的上师们,因此现在我虽然既老又盲,但你们仍尊称我为多杰羌(意指活佛)。」 
阿底峡尊者说过:「为了解脱,我放弃了太子的生活,又经历了许多困难。因为过去积集的很多功德,我遇到了神圣的法护上师,他给我佛法的启蒙并改变了我的知见。我毫无偏见地细读所有的教理,发现在这五浊恶世中,把我爱改为利他是最有效的戒律。」 
阿底峡尊者只传法给仲敦巴优婆塞,他善于调伏住在边远地区的居民。虽然阿底峡尊者也为其他弟子灌顶,但他只将法传给仲敦巴。此法的精要是把教理和心灵结合起来,假如这中间有隔合,便会失去这个教法的精华。 
发心的动机是最重要的,愿我们能运用这些教法发菩提心,并为一切众生证悟佛道、为能拥有这样难得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030 
我们常被妄念吸引而生起贪欲及欲望,我们往往妒嫉敌人的成功,而对他们的失败感到痛快。过度耽于睡眠是封闭心态的另一种情况,它们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我们尚未对死亡警觉, 
否则我们不会那么嗜睡。 
我们喜好妄想,而且易于分心,以致没时间修行佛法,而以追求事业等来代替,这反映我们已把死亡遗忘了。由于恶行的驱使,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想想「施与受」吧! 
从此以后,让我们努力地培养出离心割断俗缘并永不离无常想。对无常的觉察是任何修行层次都必须修持的。如果早上不思虑死亡,整个上午便在俗务上浪费掉了;假如在中午和晚上忘了对死亡的警觉,整个下午和晚上也同样地虚度了。即使你很年轻也要培养无常的观念,不论你期待与否,岁月不饶人!从前有一个僧人懒惰了一辈子,当他老了,才开始哭泣和惋惜岁月不再。因为他从没有预期老年的来临。 
从进入母胎的刹那起,我们即已渐渐老去。岁月仿佛过得很快,我们已一分一秒地接近死亡,我们一定要建立无常的观念。 
031 
不管我们多么希望在修行上有所进展,情况却总是不断地恶化。世间事也是如此,想要获得利益,结果连老本也赔了;播下种子以为会有大丰收,却赔了夫人又折兵。然而别人却 
处处逢源,这种情形的产生意味着在表面的条件以外有别的因素存在,这便是因果律的运作。 
每一个人都想获得最好的,但由于从前的所作所为,使现在无法如愿。这是因为在过去世中我们不重视因果,我们对其他众生打、杀、并犯了偷窃、纵欲等恶行。因为过去我们做的十不善业,现在利器之轮回转到了我们身上。 
为了佛法,我们要尊重并遵守因果律,忍受一切艰辛。 
032 
我们希望以种种的礼拜仪式来消灾免难,但往往徒劳无功,甚至病情反而加重。我们不应曲解礼拜的意义,礼拜无效是因为我们过去积聚了许多恶业。 
这时候我们应该修持「施与受」,并同时想一想:利器之轮是怎样因我们习惯倾向于邪见,而回转到我们身上的。此后,我们要尽量避免造恶业。 
033 
纵使我们一再祈求三宝加被,赐与我们长寿、富贵,但我们却一无所得,这是因为过去我们对三宝不敬、支持歪曲的教义、不信教法、信心薄弱。 
自今以后,下定决心无论面对任何处境,我们只以三宝为依归,以佛陀为导师、佛法为指引、僧团为益友,就这样以亲近三宝作为我们的修持重心。 
034 
由于我们退失了愿心与承诺,所以遭受中风、各种苦恼和被魔障所缠。很多人因为心灵被邪灵侵占而疯狂,其起因是由于对本尊及咒语持否定态度,以及低估了本尊及咒语的效力。 
咒语(曼陀罗)是什么?「曼」指心,「陀罗」指保护者或响导。这心灵的守护者指三乘之道及阶位。在密乘的修行中,我们要去除一切的执著。而在显教中,圆满修行之道是要降伏所有的邪见。假如我们能这样去修行,便可达到崇高的境界。 
035 
当我们失去自由,被人放逐或毫无选择地伦为奴仆时,意味着我们过去曾经逼使我们的上师及父母离开他们的住所,并驱逐他人远离家园。自今以后,我们不但不应驱逐他人离开其住所,反而要协助他们寻找依止的归宿。 
036 
我们再三遭受到旱灾、雹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或者我们的牛长得不健壮,我们所播的种子被昆虫吃了,以至我们得不到任何收成。这是利器之轮的回转。因为从前我们不遵守道德, 
而且没有信守对上师许下的诺言。如果我们的道德漏洞百出,果报成熟时,就会在我们的器世间显现。 
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尽可能清净地维持对密乘的承诺和遵守所持的戒。在家居士应该清净地遵守自己的清净戒。这些戒条是佛应众生所需而制定的,因此是需要修持的。 
037 
当我们祈求富贵却毫无成效仍然贫困如故,这是过去世吝啬的行为所至。因为我们过去没有供养三宝,也没有布施给穷苦的人。我们应该观想「施与受」,并切记一味吝啬造成的今日的果报。我们应从今起尽未来际供养三宝、僧伽和穷人。阿底峡尊者曾说:「积聚财富是没有用的,因为当我们死后,财富并不能伴随我们,而在现世中,将财富布施却是未来的宝藏」。 
佛陀时代,有一对夫妇住在一座富丽堂皇足可媲美财神的寓所。女主人知道阿舍世王是个贪婪、易怒的人,但屋主不顾妻子的规劝,仍邀请阿舍世王前来。国王到来时,女主人边倒茶边掉眼泪,并连忙致歉:「我并非不欢迎您,只因您的衣服沾了烟味」。阿世王后来命令这对夫妇把他们的房子与皇宫的对换,结果国王得到的房子竟变成一栋平凡的石屋,而夫妇两人获得的王宫变得更加富丽堂皇,这是因为这对夫妇过去曾布施住所给佛陀及众生的缘故。 
供养的发心比供养的东西更重要。例如:有一对很贫穷的夫妇,穷得只有一件衣服可穿,他们轮流穿出去行乞。有一天,世尊来到这个城市,很多人来供养他。老妇人见了非常欢喜,她深知自已因为缺乏福报而无以供佛,遂想尽力供养以免来生更加贫困。于是便问阿难:她可否供养她的、布满跳虱的臭衣服。而且为了避免在佛陀面前裸露,还商定次日将衣服摆在石头上。一切依言进行后,佛陀非常欣慰,并以他的金手拿着这件衣服走了一里多的路。 
我们应当做清净的布施,伯达瓦格西说过:「不要布施青绿蔬菜的枯黄部分、或奶油的绿色部分(变坏的奶油)。」他又说:「不要供养气味连自已都不能忍受的香。」同样地,不要为了省钱而吝于在佛前供养,这会使你的功德减少。无论何时,饮用食物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行供养上师。 
038 
我们可能长得极为丑陋,因而常被为他人嘲笑。相好也是吸引信徒的八种物质之一。释迦学者说:「人既使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如果身体丑陋,仍然会被别人鄙视。」 
米拉日巴尊者的弟子惹琼巴相貌庄严,比他的师父更受信徒的欢迎。有一次,他进入一户人家去乞食,不小心使那家的牛踢翻了牛奶桶,这家的女主人很生气地走出来要骂他,但见到他的庄严相貌以后即转变态度,反过来供养他。 
无论我们长得多丑陋:盲、跛、没有鼻子等、或者有其他的缺陷,甚至连我们的仆从也鄙视我们。我们应该了解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建造佛塔和塑造佛像之故。对佛像任意地批评、比较、或对经书不敬。 
从此,我们应为上师及诸佛造像并予以赞叹,对他人要经常保持亲切的态度,而不应粗野地对待他人。在下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