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说明中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首先记住的是英国、法国和日本。因为此前不久他们都对中国进行过侵略战争,而美国后来又退还了中国部分赔款,中国人并没单独记恨美国。
清朝末年,许多优秀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参考了美国。近代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逸仙博士,多次公开重申要以美国为师,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孙中山在1904年曾正式向美国政府和人民呼吁支持中国革命派,推倒满清,但是没有得到美国的回应。
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少年时代阅读过一本《世界英豪传》,被书中华盛顿、林肯等人的事迹感染,他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
自从中国人知道华盛顿,他作为美利坚民族的象征,作为美国“国父”,无论中美关系如何变化,他一直深受中国人的尊敬,受到这样尊敬的另一个美国人就是林肯。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吸引了大部分日本陆军,中国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42年日军切断中缅公路时,美国空军开辟了跨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1942年夏,日军切断了中缅公路这条盟军与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云南省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连绵起伏,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该航线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向中国供应抗日武器。由于山高路远,气候恶劣,不少飞机失事。据统计,当时共损失600多架C…46飞机。前几年,在中国的西藏、广西等地仍能发现“二战”期间美国飞机的残骸,1500多名中美飞行员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献出了生命。两国人民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结下了难忘的情谊。中国人民至今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在中国的南京市,就有美国飞行员烈士墓。
中国现在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人自然会想到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众所周知,横贯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铁路1863年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为了打通东西部,决定修筑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铁路。铁路工程极为艰巨,先后有1。5万华工参加筑路,“横贯美国东西部大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卧着一名华工的尸体”。工程完工后,负责铁路西段的总工程师朱达由衷地说:“这条铁路亏欠中国工人很多,那些值得尊敬的中国人将被永远牢记在美国人的心中。”的修建是美国经济起飞的发射台。人们较少知道这条大铁路动脉是与华工的巨大作用连在一起的。19世纪40年代,在寒冷的冬天,当别的队伍撤下落基山脉落基山脉(RockyMountains):北美洲西部主要山脉。从加拿大艾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南延伸,经美国西部至墨西哥边境,全长3000英里,最宽处达数百英里。中央太平洋铁路经由此山。的时候,华人继续勇敢西进,在美国广袤、荒凉的西部修筑铁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为了表彰中国铁路工人的业绩,美国的伊利诺斯州政府于1991年在中国上海用3000枚铁路道钉塑造了纪念碑,碑上刻着:中国建路工人所作的贡献是连接美国东西海岸并促成其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纪念物旁边逗留的中国人,会有感而发:100年前曾大规模排华的美国人今天是知恩了。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象征着美军胜利的吉普车也受到欢迎,“Jeep”这个词第一次进入英汉词典,并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语。
可转眼间,这些吉普车上美军载着中国女郎在街上横冲直撞,1946年圣诞之夜又发生了美军公然在北京市区广场上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的事件。人民由亲美转而反美竟是在这么短时间内发生了。美国政府在中国内战爆发前和内战中公开偏袒腐败的蒋介石政府使“美国失去了中国”。
历史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短短数年,时过境迁。由于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战略利益的冲突,1945年之后中美由“二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后来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流血厮杀。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全美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在这场战争中,中美两国士兵伤亡众多,许多人死于严寒和肉搏。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他们是为自由而战。
但中国人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中国战士是为保卫祖国而战。中国百年以来遭受外国侵略和列强蹂躏。民族再次受辱,侵略的威胁即在国门:美军舰队游弋于台湾海峡,美国陆军临近鸭绿江中国一侧,美国炸弹已经扔到了中国领土上。中国为此战国力损失重大。虽然事情已过去了几十年,但丝毫不能期望双方的意见有任何变化。我最近知道美国一家公司和中国一家电视台合拍了一部名为《38°线》的反映朝鲜战争的历史巨片。这部片子的中国导演认为,既然中美要在21世纪成为和平的伙伴,就应该回头审视20世纪我们曾经是敌人的那个时代。它将生动再现交战国家的各式人物——决策人与普通战士。50年前谁能够想到这样的事发生呢?昔日战场上的敌人,今日合拍记录那场战争的故事?
此后,中美关系进入长达20多年的对峙时期。“打倒美帝国主义!”是中国的口号,而美国公民的护照上则盖上了“去中国无效”的印章。长期的隔绝和敌对状态,使两国人民都很难得到对方的准确信息,以至基辛格博士1971年第一次秘密访华前,尼克松总统和他本人都担心到中国后是否要按中国古代礼节下跪磕头。
但是,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中美之间更没有成为永远的敌人的理由。世界上的人们都没料到,在响着反美口号的“文化大革命”当中,中美关系会有一个突然的大变化。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领导人都感到有必要接近和改善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在北京早春的寒风中,周恩来握住了从世界最辽阔的海洋伸过来的尼克松的手,毛泽东在他那间堆满了书籍的书房里会见了尼克松,畅谈国际大事和哲学问题。从此,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第一部分 演讲录第15节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2)
美国歌曲——30年代的和当代的,在中国广泛流行,包括那首《扬基进行曲》。讲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1979年中美刚刚建交的时候,上海市一家著名的西式点心店,特意制作了一个大蛋糕,顶上的一层站着两个糖做的小孩,一个是中国孩子,一个是美国孩子,各执自己国家的国旗。蛋糕的底部用果酱裱了四个字:中美友好。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良好愿望。爱喝茶的中国人对茶杯是讲究的,也曾有印着中美国旗的茶杯出售。
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这时离“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结束才三年,当时中国的大学停止招生,知识分子下乡,经济发展停顿。而1979年初,正着手中国改革长远计划的75岁的邓小平先生访问了美国。中国的媒体对遥远而陌生的美国作了广泛报道。中国的报纸还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邓小平头戴牛仔帽的照片。此后,中国媒体开始大量报道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把活生生的美国呈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实干创新精神印象至深。早在1944年,中国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就由衷地感叹:“在夜总会里的美国人,拼命玩;在田纳西水利区看到的美国人,连总工程师也挽起了袖子,拼命干。值得一学的是美国人那种说干就干的精神。”
中国人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对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对硅谷都很钦佩。如今,麦当劳、肯德基开设在中国大小城市,留学美国是许多大学生的向往。1978以来,仅在中国教育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就有12万多人,到中国留学的美国人则为1万多人。
然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充满曲折,中美之间也存在很多分歧,如贸易逆差、达赖喇嘛、台湾、人权等问题。虽然中国媒体对美国对华政策也常有尖锐的批评,但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全面报道保持了热情和很大的篇幅。中国人发现与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热情场面相反,美国媒体关于中国的信息很少、也不准确,其中不少报道带有明显的偏见。不久前,华盛顿的一位电台总裁访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携带了大量的方便食品,他十分担心在中国吃饭有困难。由此可见,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误解有多么严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分渲染中国的实力,夸大中国的军事力量,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寻找理由。(编者注:此时的幻灯片上是《波士顿环球报》1996年1月7日的内容,一对巨长的筷子夹住几个美国国旗做成的小纸片,旁边文章的标题是《我们应当怕中国吗?》)这是一张很典型的漫画,文章在导言中提到了我本人,说记者访问了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负责人赵启正先生,他介绍了野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能在他有生之年实现,到那时中国不仅是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而且还是经济大国,所以全世界都应该怕她。那么,中国的筷子就会把美国的国旗当菜吃了。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能力也没有这种想法,把任何一个国家当菜吃掉。恰恰相反,中国100多年以来被别人当菜吃过。我给《波士顿环球报》写了信,我说:“编辑先生,你所说的我不能同意,中国没有这种打算。”感谢这家报纸把我的信刊登出来了。
美国的有些舆论为“遏制中国”制造了一些借口,形成了对中国不友好的舆论。这种做法不但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长此以往也改变了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使一批1972年后成长的知识分子由亲美转为反美。许多中国人,包括那些看上去在价值观上与美国趋同的青年学生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美国主流媒体为什么对中国充满偏见和对公众有意误导?美国为什么每年都要发表指责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别人权报告》,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提案?美国为什么总是对中国自己的事情指手画脚?美国为什么坚持并逐年扩大对台湾的军售?美国究竟会不会成为中国的朋友?等等。1996年,几位年轻的知识分子写了一本书《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并不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但却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
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轰炸,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这是老百姓爱国激情的一次自然流露。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中美关系虽然历经波折起伏,在一些问题上也有严重争执,但中美关系的方向是友好合作,中美之间找不到不合作的理由,如果有,那也是人为制造的。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应当像落基山上的红杉树一样万古常青。最近我还发现中国一个地方卷烟厂生产的香烟就是以“红杉树”(Sequoia)命名的。我并不主张抽烟,但我喜欢这个牌子。中国决心加强中美友谊。就在现在,中国还拍摄了表现中美友谊的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如《黄河绝恋》表现了美国飞行员在中国参加抗日的故事,这些影视片在中国大受欢迎。顺便说一句,中国人也很喜爱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的优美、凄婉的爱情故事,它说爱情高于金钱,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由美国人拍摄的中国故事《花木兰》更是受到中国儿童的喜爱。
中国人民是成熟和理智的人民,中国人民深切地认识到,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毫无疑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作为具有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战略利益和文化传统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为了双方在许多方面拥有共同的重要利益,两国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建设性的、广泛的伙伴关系。让我们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在世界政治中提倡独立自主与求同存异;在全球经济中促进增长,共同发展;在国家社会之间发扬平等与相互尊重;在发展科学技术中加强交流,为人民造福;在文化领域则鼓励欣赏对方的优秀和多样性。很显然,中美两国和则两利、“双赢”,斗则两败俱伤。两国加深了解,加强合作,对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将继续取得成果。我在浦东新区工作时,在那里建筑了一座中美合作的摩天大楼,420。5米高,属于世界第三高度,但它的美丽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这个大楼是中国宝塔的外形,美国的钢结构,从里面看金碧辉煌,从外面看就是一个中国的宝塔。我想,这样的中美合作还有许多新的领域。
面对下一代,面向新世纪,我们只有努力发展中美关系的责任,决没有阻扰和破坏两国人民交往的权利。绝大多数中国人赞成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的中美之间应“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中国人也欣赏克林顿总统提出的“21世纪将成为美中两国最美好的时期”的预言。
我知道我选择了一个困难的题目,我今天不是讲中美关系史,那是学者的课题;也不是讲眼前的中美关系,那是外交官的领域。我只想讲普通中国人对美国和美国人的看法,这些看法丰富但又复杂,矛盾又富有变化;既没有回避历史,也不超脱现实,更着眼于未来。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希望我的演讲能使诸位多少了解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友好愿望,是把它当做“美丽的国家”而不是“美丽的帝国主义”。今天我报告了“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希望明年或者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行“美国文化中国行”活动,并听到在座的哪一位在中国作“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报告。衷心希望在中国见到各位。
谢谢!
第一部分 演讲录第16节 追求沟通的最高境界
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
读了赵启正同志的这篇演说,一种夹杂着兴奋和期盼的复杂心情与感慨油然而生——假如所有美国人、特别是同中国打交道的美国人都有机会听到这次演讲或读到这篇讲话,假如所有中国官员、特别是从事对外工作的人员都能这样和美国人沟通与交流,中美关系一定会大为改观!
无论是作为一篇演讲,还是作为一篇对外宣传的文稿,《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