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

第5章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5章

小说: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便是这种意思。“意识”是八识的中坚分子,当然更不例外。只要把分别妄想的作用,扭转返还于原始静态的如如不动的功能,这便是“转识成智”修证成佛的基本效果了。

              生圆二次与观想成就

  了解了以上所说一般世俗的学理,和大小乘佛学的简要理论之后,推开这些不谈,但从“三界唯心”、“一切唯识”,和意念的现存作用谈起,便可知道密宗三密的“意密”,它确是具有很深奥的秘密内义。同时也可由此而了解西方神秘学的路线,正与此相通。显教所包括一般大小乘佛学的空相,大体上都是注重把“意识”所生起的妄想幻灭以后,遗留下的那段状如无物无思的空灵境界,而自认为如此即是“空”相。殊不知这个空灵无物无思的情况,正是平静“意识”的一个基本境界。换言之,自己了知即此一念的平静无波,这便是“意识”真正的“现量”境界。自己认为这就是“空”,其实,此“空”也正是一种“幻有”的现象,也只是“意识”幻现的空灵感觉而已。除此以外,又何尝真有超越“现量”以外的“空”相可得呢?如果坚执这种空灵的境界就是究竟,而尽力保持修证,充其量,也只是小乘偏空的果位,并非正的究竟解脱。
  因此可知密宗的修法(包括东密和藏密),便是直接运用“转识成智”的原理,引发“意识”潜藏的无比功能,转变世俗的习染而更换为超然物外的境界。初由“意识”的一念专精而作“观想”开始,再渐渐地转变固有的习气,构成自我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中国佛教宗派中,由晋代慧远法师所创立的“净土”修法,也便是同此原理。但是藏密自唐以后,又更进一步,把密宗观想成就的方法,划分为两部分,初由“观想”成就开始,作为密宗修法的“生起次第”。再由“观想”成就而返还于“性空自在”,才是密宗修法的“圆满次第”。后来藏密不同于东密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把每一个修法,都区分为“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因此而使“空”“有”双融,贯通了“胜义有”与“毕竟空”,而成为“中道观”的“不二法门”。这也可说是密宗由印度传到西藏以后,在修证方法和佛学理论上的一大进步,绝非东密的同一路线。

               观想成就的测验

  但无论修习东密或藏密的人,能否真正在一念之间,便自作到“观想”的成就呢?那就是大问题了。东密的修法,说“观想”只是“观想”而已。关于“观想”的时效,并无严格的说明,不像有些藏密修法,谨严的规定,要在一念之间便须完全“观想”得起来。
  例如黄教修法之一的“十三尊大威德金刚”仪轨,要学者在一念之间,便“观想”成就为九个头、十八只手、三十六只足。每头又有三眼,两角和项、臂、腕等所带的钏、镯及璎珞,乃至足下所跨踏的毒蛇、猛兽、人、鬼、罗刹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有些人虽然学习密宗修法多年,甚至,修了一辈子,也没有“观想”完全,哪里还谈得到只在一念之间,便能完成“观想”成就呢?这便是学者的不明学理,不通禅定“止”“观”的真实境界,所以往往徒劳无功,反而陷于矛盾,甚至落入神秘的魔障,变成类似神经病和精神病态,或者可说宗教性变态心理病的症状,实在深可叹息。
  又例如白教修法之一的“亥母”之仪轨,倘使根据严谨的传授法则,也必须在一念之间,便“观想”自己转成为“亥母”之身,三脉(中蓝、左红、右白)四轮(或七轮),以及各个轮位之间连带的气脉;如顶轮三十二脉的向下盖垂,喉轮十六脉的向上承张,心轮八脉的垂苏下向,脐轮六十四脉的自下承上,必须—一分明,色相明白。同时海底与脐轮的“拙火”灵能,亦须同时燃起,配合意念和气脉,用到“心气”合一的境界。如此这般,又有多少学者真能在一念之间,“观想”成就而得如愿以偿呢?当然,如果修学密宗的修法,在一念之间的“观想”成就还不能做到,那就根本谈不到有“生起次第”的成就了。换言之,对于这种“生起次第”的效验不能出现,当然是由于不能做到真正“止观双运”的初步基础。譬如读书,不能做到“过目不忘”,或“博闻强记”,不是脑力不够,缺乏记忆力的训练,便是心思散乱,意志不能集中的关系。此外,又如一般学习道家的“符箓”,以及神秘学的基本修法,也是同这样的初步原则一样,如果不能做到意念绝对专一的境界,那也只是一种魔术的游戏而已,绝对不能体验到“心”“意”“识”确是具有无限的神秘功能,和它实存“现量”的“意密”的“密意”了。 

第一章



  关于中国道家易学与医理的研究,是中国文化之宝藏,我早已希望集合中医西医及科学界等合并研究,一方面是将中国固有的、伟大的应用哲学加以阐扬,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 

               易学与中国医理 

  究竟《易经》的道理与中国医理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问题,要说起来,医理与易学是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诸位一定会说,既无什么太大的关系,还研究什么呢?这就要说到道家了。 
  在秦汉以前,春秋战国时代,道家有所谓“方士”之流,他们讲求修道炼丹。这些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正是智慧之学,但也在学习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许多的困难。 
  中国五千年的医学历史,许多学派发展下来愈来愈为神奇,似乎是走入纯哲学的范围,但其实际应用的价值,却很令人怀疑。 
  所以,我们可以说,易学与医理之间,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关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则方面的运用,却是大有问题的。 

               道家与中国医理 

  如果要问什么与中国医理关系最密切的话,道家方术思想对医理影响的重大远远超过易学的。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中国上古文化的特殊气质与雄伟气魄了。 
  上古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敢于假想,敢于追求。 
  道家认为所谓“人”这个生命,是可以经过修炼,使肉体的人身长生不死,而达到神仙的境界:“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寿。” 
  试看,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雄壮,有多么大的气魄与胸襟。不论人类是否真正可以达到与日月同寿的目的,仅仅是这种假想,已够得上伟大了,除了中国人,世界上又有哪一个种族敢作此想呢? 
  是的,西方文化宗教中提到了“永生”,但那仍是精神的、死后的事,与道家的假想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道家的这种想法,正是像他们自己所说的:“宇宙在手,万化由心。” 
  事实上,道家并不只是想,并不只是敢于说说而已,他们真正致力于方法的寻求,真要征服人类的躯体,真要控制人类的生命,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就,与中国医理关系至为深切。 

                 汉易 

  提起《易经》来,很多人称其为群经之首,称其为经中之经,称其为哲学中之哲学。 
  这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在所有的经典之中,似乎《易经》是包括了一切,《易经》就是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中,关于《易经》方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汉易,第二个阶段是宋易。 
  简单地讲,易学包含了理、象、数三种学问。 
  理——是以哲学的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理。 
  象——是以理论科学方式,解释宇宙间事物的现象。 
  数——每一个现象都有数在其中,也是属于科学的。 
  汉易偏重象及数,是属于科学性的,也是与道家关联最深切的,所以也有称汉易为道易的。 
  而宋易所讲求的是理,属于儒易,与道家关系较浅(邵康节则走的汉易道家路线)。所以与中医原始有关的也就是汉易了。 

                卦是什么 

  提到《易经》,大家都会想到伏羲画八卦,究竟什么是卦呢? 
  卦者,挂也。是一种现象挂在我们的眼前,故而称其为卦。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的现象,是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现象,宇宙间共有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这就是八卦法则的起源。 
  能够观察到宇宙的现象,将之归纳成八大类,画成八卦,这岂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学,我们看到京戏中孔明出场,身穿阴阳八卦袍,就是说明高度的智慧,是以八卦为代表的。 

                画卦与爻 

  卦既是宇宙的现象,欲把这个形象记录下来就要画,所以卦是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卦是抽象的代表,也可以说是图案的符号,八卦也就是一种逻辑符号。 
  卦的组成为“爻”。 
  什么叫作“爻”呢?一直线为一爻,称为“阳爻”,一直线中间隔断也为一爻,称为“阴爻”。 
  卦就是由“阴爻”“阳爻”所组成的。 
  我们再看“爻”字,是由两个斜的十字所构成。 
  照地球物理的解说,地球磁场与经度及纬度呈斜爻,这两个斜爻也就代表宇宙间的一种形态,万物皆系交错而成。 
  而这两个交错,恰成为两个十字架,爻字也正是两个十字架的代表。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是否真的这样画卦,可能还是疑问,但中国文字的起源,却是由象形而始,也就是说由画现象开始的,好像画卦一样。 

                如何画卦 

  写字多半是由上而下的,可是画卦却是由下而上的,也就是画卦是由内向外一爻一爻地画。这是画卦的一个基本常识。 
  虽然可以从上而下,从外而内地画卦,但是最初画卦的方法,是由内而外,是由下而上,这是有其重要道理在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生命的功能,是由地球中心向外散发所产生的。 
  以一个人为单位来说,个人的行为能力,也是由内而外的。 
  这是《易经》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画卦由内而外,由下而上的原因。 
  下图是伏羲所画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可是这个八卦图,在唐以前未见流传,是在唐宋以后才出现的。是否是伏羲氏所画,我们不作考据,在此不加讨论,现在让我们看看先天八卦所表现的意义。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代表太阳。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代表月亮。 
  龚卦——正面下面破碎,代表风。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山,代表了山。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示了湖泽、海洋。 
  大家看了这些阴爻阳爻,也许难以了解为什么会代表了日月天地、山泽风雷。但是我们要知道,最初所画的这些卦,并不是像今天所画的这样直,这样整齐,原始的画法,阴爻可能只是两点而已,所谓阳爻,不过是一块整的而已。它的形状也不一定是整齐的,而且卦是立体的。 
  所以,离卦的形状,只是一个圆圈,中间一个黑点,用来表示太阳。其他各卦,也是如此演变的。 

              八卦所代表的现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经将全部宇宙的现象画下来了。 
  这宇宙间的八种现象,就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 
  请问,除了这八种现象构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还会有什么东西呢?八卦的归纳真是太伟大了。 
  孔子在《易经》的《说卦传》上说: 
  “天地定位”,从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风相薄”,大气摩擦发为雷电,雷电的震荡成为气流。 
  “山泽通气”,这个道理与针灸的应用,是完全相同的,此点留在后面再说。 
  “水火不相射”,火多则水乾,水多则火熄,极难达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体部位如下,这是丹道派的观念: 

             乾—头部 1 
             坤—腹部 8 
             离—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兑—口部 2 
             八卦“数”的问题 

  我们看到(图三)八卦上的数字,真觉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转,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转。 
  这是《易经》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们再看这些数字,对面相加皆成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虽然没有九,但九实在存在于其中,称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积分,据说深受易理的启示而发明的。 
  但是《易经》“数”的观念,却认为天地间只有一个数,那就是“一”,这是《易经》的数理观念,这个所谓数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数学上的意义,大家不可混为一谈。 
  这个“一”,如果加一则等于二,再加一则等于三,最高为九,再加一则又回到了一。 
  这个思想方法是归纳的逻辑,与西方分析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些数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为最高数,九代表至阳,阳能至九之数为顶点。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六在中间,代表至阴。 

            先天八卦方位、气候与医疗 

  兑为泽,它在八卦上的方位为东南,可以说东南多水,以现在来说,台湾正处于先天八卦兑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为西南,巽为风,那么西南是多风的区域。云南下关的风最大,卡车经过的时候,可以关了油门,任风吹驰而行,其风大可想而知。有人说:此之所谓巽为风也。 
  各地因气候不同,地理环境有异,造成医疗方面的偏差。比如说,北方多温病,因此《伤寒论》只能适用于南方了;台湾是海洋亚热带的气候,用药的方法与大陆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将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气候的因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事,一个朋友害了一身黄肿的病,由另一个中医朋友治疗,在他所开的药方中,使用了麻黄六钱,当时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陆上用麻黄非常慎重,绝对不敢用这样多的。这个病友吃了一两剂药未见效,这位中医朋友又增加麻黄为一两。那时我实在忍不住要问他了,他解释说,台湾药品质欠佳,成分有问题,再加上气候的因素,一两等于大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