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715-坟墓的秘密 >

第4章

1715-坟墓的秘密-第4章

小说: 1715-坟墓的秘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整个19世纪,修理始终是大学生活很积极的一部分。甚至在校方最终废止了许多此类条例后,学生们还是能保持一些自己制定的条例,办法是将这些条例视为传统。19世纪中期十多年的时间里,一些大二学生自发地承担起了约束新生的任务,这些人称自己为“阿雷奥帕古斯(雅典一小丘,为古代雅典最高审判机关所在地——译者注)法庭”,而且在年鉴中公开将自己的箴言定为“Nos timeunt Freshmanes”(意思是“新生畏惧我们”)。法庭的官员包括两名“审判官”,三名“起诉官”,四名“侍从官”和四名“执法官”。每个人的阿雷奥帕古斯名字都混杂了各种字母,凑在一起听起来隐约有些可笑,例如“Mochoasele”、“Kantankruss”以及“Phreshietaugh”。这个法庭会召开审判会,判处新生接受适当程度的修理。    
    大部分耶鲁的传统当初创立的具体目的都是为了使一些学生能比其他人更优秀。通过在辩论赛中获奖或者赢取授予最佳散文作者的奖学金,大学生可以在同辈中脱颖而出。在18和19世纪,耶鲁用“授予头衔”的方式奖励那些学业优秀的学生,这种头衔的授予完全取决于一名学生的年级平均学分。大约一半的大三学生可以获得这种荣誉,这使一个班分成了“平均水平以上”和“平均水平之下”的两帮学生。他们被授予头衔,或“级别”,从最高级学者到最低级,等级按从高往低顺序排列分别为哲学演说(包括被选出作为毕业典礼致告别词和开幕词的学生代表(通常为成绩排在一个班第一和第二的两名学生——译者注))、高级演说、演说、学术演讲、一等辩论、二等辩论、一等会话和二等会话。在建校的早年,每位获得演说、演讲或辩论头衔的学生都要在家长、同学、教师和州政府官员的面前做一次演讲。耶鲁最终废除了公开演说的习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有资格获得这些荣誉,有兴趣听越来越多的演讲的观众越来越少了。    
    18世纪晚期,耶鲁开始举办大三展示会,该活动在四月份举行,主角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大三学生。活动要持续一天,在展示会上,这些学子要在校方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面前演讲。伴随着展示会还有大三列队游行活动。1847年,一些大胆的学生一心想嘲讽这个展示会,于是他们在该展示会举办之后几天召开了一个木质勺子颁奖仪式和列队游行活动,在仪式上那些头衔最低的学生会被授予一把木质的勺子,得奖的通常来自二等会话级别中的最后几名。最终,大三的学生完全废弃了折衷讽刺性的授奖形式,而是把木质勺子授予一个班上最受欢迎的同学。到了19世纪60年代,这项活动已经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大三年级选出了一个叫做“科克拉瑞提协会”(来源于拉丁语cochlear和laureatus,分别意为“勺子”和“桂冠”)的委员会,成员是班级中九名“最好的家伙”,这些人将选出一位科克拉瑞提来接受人人觊觎的木质勺子奖。一般来说,得奖的学生不是有头衔的学生,而只是受到众人喜爱的同学。科克兄弟——这两人由于名字发音和协会类似,从而有许多双关语——分别赢得了一枚两英寸的金质勺子徽章以及一把三英尺长的黑色胡桃木勺子,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和班级。科克兄弟的授奖仪式还包括一次宴会,过后科克兄弟在校园内到处游荡,吵醒了很多同学们,并且拿着新得到的勺子追赶他们。获奖者将得到雕刻得很精细的红木或黑色胡桃木勺子,此外还有一枚装在天鹅绒镶边盒子里、雕刻得很精致的徽章。勺子颁奖活动成了一年之中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活动,出席人数一般超过三千人——使得创办此奖原本意图嘲讽的活动黯然失色——勺子奖每年举行一次,一直持续到1871年。    
    这个活动并不像听起来那么不寻常:更早些时候的仪式包括将一双红头的靴子授予最受欢迎的大三学生,将折叠刀授予长得最难看的家伙(如果他不要这把刀就给他一枚皮革制的奖章),将手杖授予最漂亮的,更早些时候,将木质勺子授予吃得最多的大三学生。(今天,最类似的活动大概当属“傻子汉堡”挑战赛,该活动由一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涂鸦”的学校食堂举办,其中有一项赛事,学生们努力赢得傻子汉堡冠军的荣誉——使自己的名字能刻在一块奖牌上——办法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吞下尽可能多的油腻腻的傻子汉堡。而且,耶鲁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某些传统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会保存下来。比方说,在毕业的前一天,耶鲁的学生仍然将得到一根笛子、一块手帕和一包烟草。过去是如此,今后仍将如此。)    
    19世纪,耶鲁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是在“围墙”边举行的活动,那个“围墙”位于现在的老校园里,新生的庭院在耶鲁的中央,围墙充当了集会场所、休息场所、讲台、和礼堂的作用。大多数时候,学生们会坐在那儿唱唱歌——唱歌在耶鲁是一种非常受重视的传统,耶鲁有自己的“围墙”歌曲和校园歌曲,以至于耶鲁在1853年出版了全美第一本学院歌曲集,以后又出了几本更新的版本。除了一年级新生,每个班级在围墙边都有一个特定的位置。新生是不允许坐在那儿的,除非他们在年度棒球比赛上击败了哈佛队。1899年,作家莱维韦尔奇写道,“围墙”是微缩了的耶鲁,有时又仿佛就是耶鲁本身……蹲坐在这些围栏边的有二、三百人,这使一些路过的人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前面的人行道有些不好意思……从四月中旬一直到夏季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在这儿可以找到任何人……人们可以到围墙那儿去,同时确信自己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人……无论你在找什么人,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坐在围墙上观望了。


第1章 壮观的排场:耶鲁的奥秘午夜仪式

    那儿活动的学生们往往会扯着嗓子大声唱歌,恶作剧式地彼此挑衅,这最终成了人们抱怨的理由。19世纪中期,校方两次警告学生不得坐在围墙上,但是毫无作用。校方然后在附近安排了一些座椅,试图以此吸引学生们离开他们心爱的围墙,然而学生们还是丝毫不为所动。最后,为了给另一栋建筑腾出地方,校方把围墙移到了庭院的另一个角落,在那儿围墙逐渐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要想理解学校的一些更古老、更愚蠢的传统最终是如何融入耶鲁那种近乎宗教性质的社团系统并不特别困难。一个恰当的例子就是欧几里德(古希腊数学家——译者注)的葬礼仪式。尽管校方一再禁止,从建校初期开始一直到1863年,该项活动依然每年举行。二年级学生通常在10月下旬完成对欧几里德的学习,之后,他们会组织一次尽心安排的午夜仪式,仪式上他们将焚烧或埋葬各自的书本,同时还伴随有诗歌、悲剧和游行表演。首先学生们头戴魔鬼面具,身穿节日服装,安静地朝着一座名为“庙宇”的建筑行进,一路上手都比着前进的方向。随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该建筑的盘旋楼梯,他们向“委员会”背诵指定作为暗号的荷马史诗,后者手持亮晶晶的长剑,主持着整个仪式。在“庙宇”举行仪式的屋子里,一个老人的雕像平躺在地板上,象征着欧几里德。学生们绕着雕像行走,同时半开玩笑地咛唱一些歌,例如:    
    在死神的臂弯里,年迈的欧几里德安息了    
    现在他平静地睡了    
    可怕的腐化湿气,攀上了    
    他苍白的眉宇    
    他那些曾多次困扰过我们的三角定理    
    现在很快就将找到自己的坟墓    
    借助那些使我们厌烦的线条,他将    
    在冥河的波浪中垂钓    
    所有的定理都得到证明,他离开了    
    这个尘世间的领域    
    他的身体装在狭小的棺木中    
    而不是更大的灵柩里    
    在这些给定的线条中    
    我们已经描述了他的存在空间    
    我们将在远方焚烧年迈的欧几里德    
    在那婆兮的松木下    
    选出来的学生乐队会演奏各种乐曲,中间间杂着学生们的诗歌朗诵、演讲和葬礼致词。1843年,一位作家用适合这种场合的严肃语言描写了后来发生的事:    
    巨大的拨火棍先是被放在旧炉子里加热,然后刺穿冒着烟的书卷(一堆书)和排列好的一堆堆书籍,这样至少有一次“看透了”所有问题。然后拨火棍被学生们在头顶上传递,表示他们“理解”了;然后他们迈着庄严的步伐从上面迈过,当他们坚定地踩在拨火棍上时,这使他们能自信地宣布自己已经“克服”了问题——的确,这是些低级的玩笑,然而足以给人们带来很多欢笑。然后是一些演讲,既有喜庆的,也有包含悲伤色彩的。学生们雀跃欢呼。指定的夜晚已经到来了,学生们小心地聚集在指定的地点,每个人都一言不发。遗体(即书本)躺在自己的灵柩上,覆盖着黑色的柩衣。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伴随着笛子奏出哀怨的曲调,几面破鼓击或重或轻的击打声,人们列队,缓缓地抬着遗体前往打开的墓地和火葬用的柴堆。耀眼的火把和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灯笼组成了一只闪亮的直线队伍,这支队伍在安静的街道和开阔的田野间移动着,在一百名男士的踩踏下,地上的雪发出了刺耳的吱吱响声。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在神圣的地点旁围成了一个圈。如果说这种仪式是一次葬礼,那么可以说死者被非常小心地安放在自己的墓穴中,然后他的朋友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对他的怀念,歌颂他的美德,哀悼其不幸早逝。接着人们向墓穴中投入三枚欧布鲁斯(③以前欧洲通用的小硬币——译者注),目的是满足冥河上乖戾的船夫。送葬的队伍绕着墓穴缓缓而行,最后一次看着那熟悉的面容,久久不愿离去。人们发出一声悲鸣——哀怨之声直上七重天(谕示极乐世界——译者注)——然后人们撒入土壤,并且树立起刻有铭文的墓碑纪念死者的葬身之处。或者根据其家乡的传统,人们以火葬用的柴堆为中心,柴堆上准备好了充足的可燃物质,芬香的燃料是一大罐松节油或威士忌酒。随着火焰在寂静的夜空中升起,远处一些人的惊恐也显得微不足道,人们发表悼词,缅怀杰出的死者。神圣的骨灰被装入骨灰盒中,然后人们排着庄严的队列,将骨灰盒安置在某个显眼的地方,或者庄重地存放在某个大小合适的石棺中。这样仪式就结束了,人们唱一支歌,大声地欢呼,最后一位兴奋的喧哗者也要去好好地睡上一小会儿。


第1章 壮观的排场:耶鲁的奥秘“统一兄弟联盟”

    1886年,由于标准的课程安排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选修课制度,这使每一位学生的时间安排和他的同伴有所不同,于是校方决定中止命名在毕业典礼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的学生。于是毫不奇怪的,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耶鲁涌现了许多组织团体,一些学生在除了学业之外的其他领域被推到了学校的活动前沿。耶鲁人似乎可以把几乎任何事情转变为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举个例子,1893年,一位新生在睡梦中被两名醉汉吵醒,他们在他的窗下大声争执,于是他就朝他们中间扔了一瓶墨水。从此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瓶子之夜”传统。在这一天晚上,学生们把灌满了泉水(寝室供水的主要来源)的瓶子扔出窗外。另外,在校方于1880年禁止一年级新生组成社团后,学生游行抗议,日后演变成了名为“Omega Lambda Chi”的春季游行。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在学院的建筑旁游行,彼此互相喝彩。游行结束后举行的是名为“塞莫皮莱(希腊东部一多岩石平原,古时曾是一山口——译者注)关卡”的活动,在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排成两列,分布在两栋紧挨着的建筑物之间,而一年级新生从它们之间跑过,唯一的目标是不被他们的拳头打中。1903年,一群组织严密的恶作剧者创立了“梵文学者”协会(今天这个协会依然存在);1909年如今已经带有传奇色彩的卡佩拉团体“维芬普夫”成立了,这个名字来源于维克多赫伯特(美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译者注)的轻歌剧《小广播》中的一个角色。那时赫伯特还是百老汇的一个新人。在赫伯特的格局中,叙述者在结冰的湖面上凿一个洞,在洞口周围放置一些奶酪。名叫维芬普夫的动物从洞口冲出来吃奶酪,结果发出一声哀鸣,被逮住了。很明显,维芬普夫协会的成员觉得这个名字很恰当,因为他们说:“如果你用食物和饮料激怒我们,我们会走过来,并发出哀鸣。”    
    还有:1934年冬天一个下雪的夜晚,蒂莫西德怀特住宿学院新安装的天花板上掉下了一些石膏。天花板一修好,学院的领导(学院的专职行政人员)就举办了一次宴会,重新写了一些歌,以此纪念“无石膏年代的结束”。从此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石膏之夜”纪念活动。20世纪中期,学生们开始庆祝“气泡球节”。庆祝活动的一开始,通常他们会在早餐时饮用大量的酒水。大约在上午11点,学院警察会关闭通往老学院(新生广场)的大门,而来自每一所学院的学生们都聚集在那儿,醉得步履蹒跚,等着人们把一只五英尺长的球从费尔普斯门上扔下来。“气泡球节”的目的是让一个学院在一片混乱中把一只球成功地从象征该学院目标的大门上方穿过。一旦那只球被人从大门上扔了下来,人群会在一片狂喜的混乱状态中涌过去争抢那只球。    
    至少在成立的最初两年时间里,耶鲁还没有学生自治机构。因此这些天之骄子觉得他们需要有其他的办法来承认精英分子。他们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想出了最早的一些解决办法。从18世纪初期开始,学院和当地居民的关系恶化,演变为公开的敌对,尤其是针对那些空闲时间呆在纽黑文港口的水手们。1806年,一次斗殴升级成严重的骚乱,在此次骚乱中当地的居民称一位耶鲁的学生是“学院恶棍”。对此学生们反而觉得很高兴,并且以真正的耶鲁风格,将这种侮辱性的称号转变成了一个公开选举的职位。从那时起,每年学生们都要投票选举一名“学院恶棍”,而且每个班也要选一名班级恶棍。这位“恶棍”不仅仅要带头打架,而且在每次班级游行和聚会上都要担任领导角色,其作用相当于班长。起初,“恶棍”是一个班上最健壮的人,到了后来,每个班会选举一位主要恶棍(受欢迎的同学)和次要恶棍(最小的同学,在主要恶棍缺席的情况下充当副班长的角色)。每一位恶棍都会被正式授予一根精心镀金的“棍子”,或者说手杖。四年级的主要恶棍也是正式的学院恶棍,他装备有一件大型武器,成为恶棍棒。    
    很自然的,在每一年末,将恶棍棒从学院恶棍手中转交给三年级恶棍的过程就成了隆重的仪式。仪式上要举办许多活动,包括演讲、音乐和游行。但是到了19世纪30年代末,一些学生开始觉得,相对于选举班长、领导或主席,将一个班级的领袖称为恶棍太粗俗了。很快一个改革群体就发展起来了,并且选出了自己的领导以对抗学院恶棍。1840年毕业典礼的早上,这两位被选出来的学生领导决定用古老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权立,那就是——恶棍的方式。教师、警察和州地方法官都无法劝阻住斗殴的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