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44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44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诸侯国,对外面临处理与四方民族的关系,只有了解各地的地理情况,才能选拔有能力的人,并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地方。宰相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只有了解边防的地理情况,才能懂得军队在哪里驻守,应采取哪些防御措施。各司府官员为皇帝管理财物,只有了解地理,才能知道哪里征收多少赋税,哪里可屯蓄军资。监官、县令受皇帝委托,治理地方,只有了解地理,才能知道管辖地区的域池交通,山川湖泽及其给农业带来的利害。就是四方百姓,为国家服役,常年在外奔走,也应知道水陆交通的情况。尤其强调战时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以历史上的正反事例来论证:〃先知马陵之险,而后可以定入魏之谋。先知井陉之堰,而后可以决胜赵之计。不然,曹瞒之智犹惕息于阳平,武侯之明尚迟回于子午。〃(《总叙》三)
  其次,提出要知地利于平日,战时用向导作补充。指出:〃左陷大泽而不知,前入深谷而不悟,乃欲执迷之人而求其为向导,向导其可恃乎哉?何也?向导用之于临时者也。地利知之于平日者也。平日未尝于九州之形胜,四方之险易,一一辨其大纲,识其条贯,而欲取信于临时之向导,安在不为敌所愚也。〃(《总叙》三)因为行军的方向、攻击的目标、奇正的运用,都要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权衡,这些只有大将才能掌握,不可能去问向导。大的方面事先要胸有成竹,〃而后博求之于向导。从其可信,缺其可疑,以善吾地利之用。〃(《总叙》三)
  第三,提出〃形胜未可全恃〃、〃设险以得人为本〃的思想。他以函关、剑阁为例。来说明〃形胜未可全恃〃的道理:〃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总叙》二)认为设险得地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合格的指挥员和过硬的部队去防守,〃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塿之邱(注:小土包),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第四,强调利用地理条件要知变。他指出,〃地利之微,图不能载,论不能详,而变化于神明。不测之心,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者乎!〃(《总叙》二)地形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利用地形的方法却要随时不断地变化。〃不变之体而为至变之用,一定之形而为无定之准。
  阴阳无常位,寒署无常时,险易无常处。知此义者,而后可与论方舆。〃(《总叙》二)
  以上这些思想闪耀着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边备设防方面,还提出了重点设防、积极防御的思想等。
  《读史方舆纪要》既是一部军事地理名著,又是一部历史地理名著。它在军事学术史和地理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成书之后便受到兵家和历史学家的重视,魏禧称〃此数千百年所绝无而仅有之书也。〃〃祖禹贯穿诸史,出以己所独见,其深思远识有在于言语文字之外。〃(《魏叙》)吴兴祚则评论说:〃本书昭时代则稽历史之言,备文学则集百家之说,详建设则志邑里之新旧,辨星土则列山川之源流,至于明形势以示控制之机宜,纪盛衰以表政事之得失,其词简,其事核,其文著,其旨长,藏之约而用之博,鉴远洞微,忧深虑广,诚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也。〃(《吴叙》)当然,这部军事地理名著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比如对农民起义的诬蔑,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对明代疆域概括失当等。
  《读史方舆纪要》撰成后,〃藏之家塾,以俟来者。〃(《总序》三)始以稿本传世。其稿本一直流传到今天,现藏上海图书馆。由于作者是为反清复明而著书的,所以书中的语气都是以明人的口气。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尤氏刊印,清光绪庚子(1900年)广雅书局重刊。此外,还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新华三味书室节选〃历代州域形势〃刊本、清刊节选二卷本等。这些清刊本改变了稿本中的明人口气及对清不敬的内容。民国以后,又有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排印本行世。

  第六节灰画集

  《灰画集》是辑录体军事地理著作。取王五公山人诗句〃灰画何年计得成〃之语,以明本书为〃灰画〃山川形势之作,故名为《灰画集》。
  《灰画集》由李培编辑。李培,字益谿,清初直隶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他酷爱地理,〃日夜玩索其说,写画其图,各省以及江防九边,俱集成卷〃,〃废寝忘食,不忍释手。〃(《灰画集序》)毕生致力于军事地理研究,〃以考今昔兴亡得失。〃(《灰画集序》)他对《读史方舆纪要》等军事地理著作进行了深入地钻研,《聚米集散稿》、《五公皇舆志略》、《焚余集》、《方舆纪要》、《吴子兵镜》、《天涯不问》等书,未尝顷刻离案头间。康熙癸巳(1713年)甲午(1714年)间,他就职于忻州祝振南署中,朝夕与张文升促膝讲地理,指画今古开创守成,行师奇正形势,积累了大量资料。雍正四年(1726年)他自城归乡教书,开始整理平生研究成果,〃昼夜辑所阅诸地理,先边腹总论〃,〃次京省利弊,九边要说。〃(《灰画集序》)经过两年多时间,于雍正六年(1728年)纂成《灰画集》一书。他认为,〃培自幼习地理之功,尽录于此矣。〃(《灰画集序》)
  《灰画集》既是一部辑录体兵书,又兼有专科军事类书的性质。它采集资料比较广泛,所采著作有三十多种,其中录用内容较多的有《读史方舆纪要》、《文武库》、《焚余集》、《居诸编》、《秦边纪略》等书。它将采集的资料条分缕析,分类编排,先总后分,以地区立类,颇具特色。但它又与一般的辑录体兵书或军事类书不同,编者不仅辑进了自己的著作,而且对所辑资料,不足之处予以补充,错误之处予以辩证,还对全书进行了注释。编者自己的著作有《辽东明志录》、《山西大同边说》、《书〈北直历代善政录〉后》。补充和辩证之处见下文卷目。
  《灰画集》是一部从历史地理角度研究经国用兵方略的兵书,内容包括山川形势、驻防兵额、风俗民情、屯田水利、财经物产、水陆交通、古迹胜景、各地重要历史人物等,但核心是围绕地理讨论兵略,对天下大势和各省形势历陈诸家之说。但是缺少西藏、新疆等省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全书卷目如下:
  第一卷边腹总论:四序文(焚余集、方舆纪要、皇舆志略、舆地全览);贾长沙治安策流涕二;陈龙川中兴论;元郝经献议,附恕谷大兄一说;王五公论地势守战;王宗沐论燕海漕;张弘范论;陈同甫论大略;聚米集;江防图论;海防图论;放开双眼;五公山人兵民经略图说;居诸编论大明;天涯不问;吴子兵镜论烽燧传烽歌;戚继光传烽炮台下水池法(内有培一说)。
  第二卷边腹总论:方舆纪要凡例(下俱纪要);虞十二州;禹贡九州;商九有;周职方九州;春秋十四国、子男国,附见异裔国;战国东西周;战国七雄;秦兼天下;秦四十郡;楚项羽分王诸侯;汉一天下;汉封建;汉景帝七国之变;汉十三部;汉末群雄割据;汉世祖中兴、东汉郡国;曹魏取中原、曹魏州镇;孙吴取江南、孙吴州镇;汉先主保巴蜀、后汉州镇;晋并天下、晋十九州;晋南渡重镇、晋十六国。
  第三卷边腹总论:刘宋代晋、宋州镇(以下俱方舆纪要);齐州镇;梁州镇、梁侯景之变;陈州镇;北魏州镇、北魏六镇之变;北齐州镇、北周州镇;隋并天下、隋所有郡国、隋末群雄割据;唐平天下;唐十道;唐十五道、二十四都督、六都护,附见唐十节度使、唐安史之变;朱梁所有州,后唐灭梁、后唐所有州,晋灭唐、晋所有州,汉所有州,周所有州、周季七国;宋平天下、宋十五路、宋东西重镇、西夏附见;宋二十三路、宋增建州军、宋靖康之变、宋高宗南渡、南宋十六路;宋亡、金蒙古南侵、蒙古亡宋;辽所有州域、金所有州域、元所有州域、元末群雄割据。
  第四卷北直: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居诸编皇舆志略序;方舆胜略言水田;文武库言开屯;文武库北直全说;居诸编北直全说;聚米集;九边全图说,永平、蓟州、宣府;北直志、万季野经济说九边,言北直边未入,予松林不可听商贾砍伐说;本朝辛丑夏季爵秩全览言北直;王昆绳舆图指掌论北京;予书北直历代善政录后。
  第五卷南直: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南直全说;居诸编南直全说(内入培雨花台及道书洞、天福地辨);辛丑爵秩全览言南直;王昆绳舆图指掌南京。
  第六卷盛京:焚余集序;居诸编言辽东;九边全图说辽东;方舆纪要;万季野经济九边辽东;本朝爵秩全览言盛京;培辽东明志录。山西: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山西全说;居诸编山西全说;九边全图说山西大同(末补入培查考言丰州、胜州、山河关塞等形胜);万季野经济说九边大同;爵秩全览言山西;王昆绳舆图指掌论山西;培山西大同边说。
  第七卷山东: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山东全说;居诸编山东全说;聚米集;山东志(培新录)。
  第八卷陕西: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陕西全说;居诸编陕西全说(巩昌培补入);聚米集;陕西志(培新录,内有培辨);九边全图说河套、延绥(即榆林)、宁夏、固原、临洮、甘肃;万季野经济说九边言陕西诸边。
  第九卷河南: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方舆胜略序;文武库河南全说;居诸编河南全说。
  第十卷四川: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四川全说;居诸编四川全说。
  第十一卷浙江: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浙江全说;居诸编浙江全说(内有培辨)。
  第十二卷湖广: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湖广全说;居诸编湖广全说(内有培辨)。
  第十三卷江西: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江西全说,内有缺略,予以一统志补之,予复有所说;居诸编江西全说,内有缺略,予以一统志补之,予复有所说,且五公原文稍删之。
  第十四卷福建: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方舆胜略序;文武库福建全说;居诸编福建全说;爵秩全览言福建;王昆绳舆图指掌论福建。
  第十五卷广东: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广东全说;居诸编广东全说(内有培辨);爵秩全览言广东;王昆绳舆图指掌论广东。
  第十六卷广西: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广西全说;居诸编广西全说;爵秩全览言广西;王昆绳舆图指掌论广西。
  第十七卷云南: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云南全说;居诸编云南全说;聚米集;爵秩全览言云南;王昆绳舆图指掌论云南。
  第十八卷贵州:焚余集序;文武库序;舆地全览序;皇舆志略序;文武库贵州全说;居诸编贵州全说。
  第十九卷秦边纪略:全秦边卫序(内入耐安氏说);蛟湖赵公识(内入培一说);河州;西宁卫;庄浪卫;凉州卫;甘州卫;肃州卫;靖远卫;宁夏卫;延绥卫;西宁边堡;庄浪南边;凉南边堡;甘州南边;肃州南边;肃州北边。
  第二十卷秦边纪略:甘州北边;凉州北边;庄浪北边;靖鲁边堡;宁夏边堡;延绥边堡;近疆自西宁东南接河州起折西北接庄浪界止;自庄浪西南接西宁起折南折西凉州界止;自凉州东南接庄浪起西接甘州东界止;自甘州东南接凉州起甘州西南接肃州界止;自肃州东南接甘州起迤西折东甘州西北界止(附嘉峪哈密路程);自甘州西接肃州起东北接凉州界止;自凉州西接甘凉起东接宁夏界止;自宁夏西接凉州起东接河套界止;自宁夏东北起榆林东北止皆河套(以上俱系近疆);外疆;近疆西彝传;河套部落;附蒙古四十八部落考略;嘎尔旦列传。
  《灰画集》虽然是一部军事地理著作,又多录自他书,但是由于它溶铸了李培一生的研究成果,在选材、立论方面都有可取之处。其主要论点有:(1)方舆是经国用兵之本。认为征战、攻守、兴废、成败、利钝、得失,并耕屯、盐铁、经国、阜民诸大政,无一不本之于方舆。(2)形势与德政相依附,缺一不可。指出:〃形势犹身,德犹气也。无身则气何附,气尽而身立亡。是以无德者虽险不守,有德者乘势而王,两俱要也。〃(卷一《边腹总论》)(3)天下大势犹人身,肩背手足要〃相承而奉元首,以听命于心。〃(卷一《边腹总论》)认为京师是元首,玉门、辽阳、上谷、云朔是肩背,河渠是咽喉,伊洛、湘汉、江淮之间是腹心,齐鲁秦晋是左右手,闽蜀是两腋,交广滇粤是足。要使肩背厚实,咽喉畅通,腹心坚实,左右手、腋强硬,各部分相互配合,共卫京师,听命于朝廷。这样便能形成坚强的全国防卫体型。(4)边外防边,河外防河。李培在《山西大同边说》中说:〃边外防边,河外防河,真大略也。〃乃〃万古永安之长策也。〃还具体提出:〃为今日计者,莫若急收河套(注:宁夏东北至榆林北),远逐于外,复丰(注:内蒙呼和浩特东北)、胜(注:内蒙托克托)、三受降城(注:内蒙包头市西、托克托南和杭锦后旗),设险而为塞,直出据阴山,以扼其吭,再东复开平(注:内蒙正蓝旗东)、兴和(注:河北宣化)、大宁三卫,西复敦煌、玉门、阳关,以通西域诸国。〃(5)兴修水利,以富京师;植树造林,以制敌骑。李培认为,〃水利兴而京师可富矣。沟洫成,多植树木,制敌精骑,而中国胜外之长技得矣。〃(第四卷《培书〈北直历代善政录〉后》)书中还提出建设〃绿色长城〃的建议,〃九边塞宜多植树木,连绵厚积,万里不断,久之成林,可以为万里长城。〃(第四卷《万季野经济说九边》)
  因此号召〃防边将士,岁植松木。〃(第四卷《万季野经济说九边注》)这一主张不仅对军事,而且对经济、气候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6)据守关隘,万无一失。认为倒马、紫荆、居庸、古北口、山海关等为天下雄关、必守要地,万万不可失守,〃山海一失,全辽非吾有矣。且北京之背薄,酋虏之患迫,使天寿与异域为邻,地险全失矣。〃(第四卷《九边全图说》)还指出偏头、雁门、宁武三关不但是山西的重镇,而且直接关系到畿辅的安危。
  《灰画集》对顾祖禹至李培期间军事地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保留了一些他书少载的资料,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见解,在军事地理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本书也有明显的缺陷,作为军事地理著作,最大的缺陷是没有地图。
  本书成书于雍正六年(1728年),但未见有清刻本行世,现在所见到的只有辛亥革命以后的铅印线装本和平装本。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