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

第52章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第52章

小说: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备志》共由兵诀评、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大部分组成。
  《兵诀评》,18卷,选录《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全文和《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进行评点。他非常推崇《孙子》,〃自古谈兵者,必首推孙武子。〃他还有一段名言:〃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兵诀评》)后人在引用这段话时往往掐头去尾,只取中间一句,来证明《孙子》是古代〃空前绝后〃之作,实际上是不符合茅元仪本意的。茅氏是将《孙子》与先秦其它五家兵书相对比得出的结论。尽管如此,茅氏评说仍有偏颇之处。不可否认,《孙子》的成就最高,但其它五家也各具特点,都在不同的方面对《孙子》有所发展。
  《战略考》,三十三卷,按照时间顺序,从战略的高度选录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晋、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等十六个朝代有参考价值的战争战例。茅元仪认为,〃良工不能离规矩,哲士不能离往法。
  古今之事,异形而同情,情同则法可通;古今之人,异情而同事,事同则意可祖。〃(《战略考·序》)所以作《战略考》〃以为今之资〃。古代战争战例资料非常浩瀚,他并非有记必录,而是有严格的标准:一、不是讲战略的不录,〃非略弗录〃;二、不是奇略不录,〃略非奇不录〃;三、要能启人心智,〃每举一事而足益人意志〃;四、要能〃言之竟日而弗倦,试之万遍而不穷〃。《战略考》共选录六百余个战争战例,大都在历史上以奇谋伟略取胜著称,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等等。
  《阵练制》,41卷,由〃阵〃和〃练〃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强调要详细,后者强调要通俗实用,〃阵取其制,制则宁详;练取其实,实则宁俚。〃(《阵练制·序》)〃阵〃下又分94个细目,附三百一十九幅阵图,详细记载了从先秦至明代各种阵法阵图,堪称古代阵法阵图大全。茅元仪认为,古代阵法失传,后人便胡编乱造。本来古人量地制阵,出现方、圆、曲、直、锐之形,可后来有人便〃易以旌旗之名,诡以神将之临,重以五行之目,饰以五方之色,淆以吉凶之门〃(《阵·序》),把本来很形象实用的阵法搞得扑朔迷离。其原因是秦以来谶讳盛行,阵法也被蒙上了神秘色彩。其中〃有最卑浅而无当者〃。对这些诡诞不经之作,如果废掉,有人反而会以此惑世,〃故谱而存之,鲜有删铲,阵所掊击,以广学者之目。〃(《阵·序》)〃练〃又分选士、编伍、悬令、教旗、教艺五部分,详记士卒选练之法。有士卒的选拔淘汰,车、步、骑、水兵的编伍,赏罚律例,教兵方法,兵器训练等,多采自唐宋以来的兵书《太白阴经》、《虎钤经》、《行军需知》、《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军资乘》,五十五卷,由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部分组成。类下又有子目,子目下又分细目,内容非常广泛。现将子目抄录于下:营:营制(下设十八个细目,记李靖等立营方法)、营算、营地、营规、夜营、暗营;战:军行、渡险、赍粮、寻水、候探、烽火、乡导、审时、布战、料敌、应战、设险、入伐、受降、符契、旌旗、器械(下设三十三个细目,记弓矢刀剑等兵器)、祭禡;攻:措置条件、器具图说;守:城制、约束、需备、措应、器式、堡约;水:水利、水平、战船、济水、禁涉、海候;火:制火器法(下设三十七个细目,记各种火药制造方法)、用火器法(下设五个细目,记各种条件下火器使用方法)、火器图说(下设四个细目,记各种火器图式):饷:屯田今制、屯田水利、河漕、海运、车运、骑运、人运、米盐、宴犒、矿砂、医药;马:相形、相毛、齿诀、刍水、医药、禁忌、简别、结束、驰骤、征调、厩牧、贡市、虏产。从以上子目可以看出,这部分所记军用物资完备而详细,从攻守器械、火器火药、车马战船到粮饷米盐无不具载,堪称古代军用物资大全。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方面收录资料更丰富,共收录各类武器装备六百余种,其中仅火器即达180多种。是收录军事技术成果最多的一部兵书。不仅如此,它还首次辑录了火龙出水(一种龙头多发火箭)等他书罕载的珍贵资料。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海候〃部分占风、云、雾、电、海潮等内容与《占度载》的占验内容不同,它是当时气象经验的总结,没有把自然现象与人事相附会,有一定实用价值,如〃占雾门〃用雾相预测天气:〃晓雾即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三日雾蒙,必起狂风。白虹下降,恶雾必散。〃还记载了浙东等沿海地区的潮候。
  《占度载》,九十三卷,由占、度两部分组成。〃占〃即占天,记天文气象。子目有:占天、占日、占月、占星、占云、占风雨、占风、占蒙雾、战红霓、占霞、占雨雹、占雷电、占霜露、占冰雪、占五行、太乙、奇门、六壬、杂占、选择、厌禳。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天文气象的朴素认识,如〃天色惨黄为风〃等。但是转而把自然现象与人事相附会,便成为谎诞迷信之说,如〃天色惨白,风声凄切,大兵起〃等。
  〃度〃即度地,记兵要地志。子目有:方舆(下分一统图等十六个细目,详讲内地)、镇戍(下分蓟镇等九个子目,详讲边疆)、海防(下分二十七个细目,有〃日本入犯图〃、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山东、辽阳等沿海地区总图、兵险考等,详讲沿海)、江防(下分江防考等五个细目,详讲江河)、四夷(下分四夷总图等十九个细目,详讲周边属国)、航海(讲航海所到诸国,即所谓声教)。茅元仪认为曾公亮《武经总要》〃独载边塞道里之远近,而于方舆之概,户口兵马之数,缺如也。〃〃近王将军之谈地理也,详与沿革,旁及山川,则太矣,而于关要者仍有缺,非所以言武备也。故我志武备而终之于度。〃(《占度载·度·序》)这部分详细记载了明代的山川形势、关隘要塞,道里远近,州府及卫所设置、兵马驻防、督抚监司、镇守将领、钱粮兵额等内容,尤其是收录了郑和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图》,以及航海用《过洋牵星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武备志》在内容和编纂方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1)广收博采,内容丰富。茅元仪的祖父茅坤是著名藏书家,又〃究极兵家之学,其书多秘诸枕中〃(顾起元《武备志序》),为茅元仪采辑兵学资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他不满足于此,又四方搜讨传借,私访秘图写本。〃其所采之书二千余种,而秘图写本不与焉;破先人之藏书垂万卷,而四方之搜讨传借不与焉。〃(宋献《武备志序》)全书囊括了当时兵学的各个方面。
  (2)选材精当。强调资料要可靠,不凭道听途说;讲实用的问题,不采稗官野史,如他在《占度载·度·序》中说:〃其声声之不通于中华者,不敢据稗而信也;贡献不通于大国者,不敢信耳而传也。〃紧紧围绕武备选材,如在《战略考》和《占度载·度》序言中规定:〃非略弗录〃;〃于武备稍远者,听之舆图方史可矣〃;名胜古迹主要供游览、吊古之用,与行军作战关系不大,〃故不敢详〃等。注意选录最新资料,全书对明代军事记载最详,不仅选录了先于编者的戚继光、愈大猷等人的治军、练兵、作战等方面的言行,也选录了与他同时代人的军事资料,如王鸣鹤的〃号令说〃等。
  (3)编排合理,有一定的逻辑秩序。全书五大部分,从理论到实践井然有序,又不可分割,郎文在序言中以医药作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兵诀者,如医之探腑脏,论脉理也。次战略者,如医之举归案,宗往法也。次阵练者,如医之辨药性,讲泡制也。次军资者,如医之分寒温,定丸散也。终占侯者,如医之考壮弱,断死生也。〃每部分的子目顺序也是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排列的,如茅元仪在交待《军资乘》子目的排列顺序时说:〃三军既聚,必先安其身,身安而后气可养,身安而后患可防,故首以营。营具而可以战矣,故次之战。地有异形,时有异势,不可徒恃其野战,故次之以攻。可以攻人,人亦可攻我,故次之以守。五兵之用有时穷,则必济之水火,水火之资生者大,故其为杀也亦暴,智伯曰,吾知水之可以亡人国也,故次之水。水待于地,火时于天,地有定而天常移,是以火之效居多,故次之火。明乎六者而思过半矣,然民以食为天,故次之饷。士以马为命,故次之马。于兹八者,核其详,辨其制,是为军资乘。〃
  (4)评论精炼概括,既讲历史沿革,又讲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自己的看法,具有批判精神。如在评论兵器时说:〃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少林之说莫详于近世新都程宗猷之阐宗。〃(《阵练制·练·教艺·棍·序》)又指出,弩之法不传,程宗猷革新古弩机,创造出腰开弩,力可达三十六钧(合当时1080斤),而力举三百斤者便可使用。他在〃挑壕而营〃的上方批评说:〃今御虏者,全用挑壕法,所谓自置其身于死地也。〃(卷七十眉批)
  (5)辑录了许多他书罕载的珍贵资料。如一些杂家阵法阵图,连研究阵法的专著《续武经总要》都未记载。尤其珍贵的是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及明代一些少见的舰船兵器及火器等。
  (6)图文并茂。全书附图738幅,除《兵诀评》和《战略考》外,都有大量附图,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说明文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窥见明代兵器、车船等的形制,山川河流的概貌。(7)采用了目录学中的参照法,对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便于互相参照。如《军资乘·战·器·弩·序》指出:〃其详则见于练制中。〃《占度载·度·序》指出:〃若漕河,见于饷,不复再。〃这样读者便可到《阵练制》中去查找弩的资料;到《军资乘·饷》中去查找漕河方面的资料。
  《武备志》汇辑了历代的兵学成果,包含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反映了各个不同时代的特点,但不能视其为辑录者的思想,所以本文不再一一概括介绍,仅据序言和评点对茅元仪的军事思想作一简单介绍:呼吁加强武备,富国强兵。他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此三代之所以为有道之长也。自武备弛,而文事遂不可保。〃(《自序》)他痛斥当世士大夫不习兵事,遇有战事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误国误民。提出〃惟富国者能强兵〃,〃足饷尤先务〃(《军资乘·饷·序》)。主张开矿、屯田、发展经济。重视军队的训练,认为,〃兵之有练,圣人之六艺也。阵而不练,则土偶之须眉耳。〃(《阵练制·序》)战时号令不齐,〃不归于战而归于练。〃(《阵练制·练·悬令》)在国家防御方面,主张边、海、江防要并重。
  针对西北边疆的特殊情况提出〃人自为守〃的战略方针,指出:〃西北诸边,与虏相犬牙,非随地为堡,则子女、牛羊、储粮、蓄刍皆虏资也。虏资粮于我,故我必清野,始可与虏战。有堡始可以清野。虏人自为战,故我必人自为守,始可与虏敌。有堡始可以人自为守。〃(《军资乘·守·堡约·序》)对海防提出〃其要在拒之于海。〃(《占度载·度·海防·序》)又认为江防的战略地位也非常重要,指出:〃迫海而亘中区,外溃则为门户,内讧则为腹心,故江之要与边、海均。〃(《占度载·度·江防·序》)对于攻与守、盛与衰、强与弱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例如,他认为我〃可攻人,人亦可攻我〃(《军资乘·序》)。〃善守者,使不得攻。〃(《军资乘·守·序》)能从攻与守这两方面认识问题。他还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指出:〃夫极盛者,必极衰,天道然也。〃〃然衰极则盛,理之常也。〃并用这一道理论证贡市潜伏危机的道理,劝说明廷振兴武备,指出:〃贡市者,体极尊,名极美,而财日浚,备日弛,丁我之盛,其衰伏焉。有所衰,必有所盛,可不畏哉。〃〃我不振则彼强,故张皇六师,非黩武也。〃(《占度载·度·四夷·北虏考·序》)
  由于茅元仪长期与清政权处于敌对阵营,加上他为抗击后金政权、保卫明廷的著书目的,书中有许多对女真族和后金的不敬之语,所以,这部很有价值的兵书在清代遭到禁毁,清乾隆年间被列入《违碍书目》和《清代禁毁书目·禁书总目》。致使这部兵书的版本发生了较为复杂的流变。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本,由于保持了本书原貌,〃多悖碍字句〃(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禁书总目·补遗一》),在清禁书严律下,流传不广。现在只有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几个大的图书馆藏有此本,而且有的本子被清代人挖掉了一些〃违碍字词〃。明天启年间刻的版块,后被汪允文收藏。汪允文钱塘(今杭州)人,室号莲溪草堂。
  清初,他对收藏的明刻板块进行挖改修补后,进行了重印,因书名页下印有〃莲溪草堂藏板〃,故称为莲溪草堂本。此本撒掉了卷首李维桢、顾起元、张师绎、郎文、宋献、傅汝舟等六人序,挖掉了茅元仪自序中的〃东胡〃。清廷取得政权之初,尚无暇顾及禁书,出现了一种刻印较好的据明本覆刻本,由于未著明刻者姓氏和刻书年代,往往使人误以为明刻本。实际上若细心观察亦不难鉴别,因为,它为避清讳对原序言进行了篡改,如茅元仪自序中的〃东胡〃改刻为〃兵戈〃;郎文晚序中的〃东夷小丑〃改刻为〃域中小丑〃;张师绎序中的〃建夷匪茹〃改刻为〃边陲告警〃等等。并抽掉了李维桢序。
  正文中凡对清〃违碍之语〃均缺字,并刻成了墨围,还抽去了第二百二十八卷《四夷》中《女直考》的内容。日本宽文4年,即清康熙三年(1664年),日本须原屋茂兵卫据明刻本覆刻。此本增刻有日文假名训点,序和正文未作任何删改,从内容上保留了明本原貌,清至道光时已开书禁,此书得以公开印行。这时的公开印本是木活字本。书前增收了〃明史节录〃和〃茅待诏小传〃。此本系据清初刻本排印,卷首删去了李维桢等六人序,〃自序〃中的〃东胡〃改排为〃干戈〃,书中对清〃违碍之语〃加墨围代替,《女直考》亦被删掉。清末,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湖南以日本刻本为底本覆刻,另外,还有抄本行世。现存各种版本以明天启元年刻本为最善。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部头最大、类似军事百科性的兵书。它以丰富的内容、比较科学的编纂方法、珍贵的史料,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受到社会的重视。在遭到禁毁的情况下,几经翻刻,广为流传,说明它影响深远。在国外,日本不仅于宽文年间据明刻本翻刻,而且于1974年以和文出版发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军事史、经济史、交通史、海外关系史、科技史、历史地理等均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当然,本书也不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在对有的兵书评论时,未有深究,承袭了以往错误的说法,如他评论《三略》说:〃本太公所作,黄石公尝推演之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