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txt >

第22章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txt-第22章

小说: 拿破仑希尔成功学全书·txt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某件事情上,你也许产生一种不可能、行不通的消极意识,这只能表示你对事物认识不深、经验不足、或是软弱退却,而决不是真的不行。        
爱迪生说过:“如果我们能做到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我们会使自己大感惊奇。”你使自己惊奇过吗?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或危机,只要冷静而正确地思考,就能产生有效的行动,创造奇迹。你应相信自己的能力,你怎么样,事情就会怎么变。你要成为坚强有才干的人,要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创造出一番事业,就要记住这一成功准则——你认为行你就行,大声宣读这一准则,并一再把它注入到我们的意识之中,要把“不”字从字典中去掉,从生活中抹去,从心智中铲除,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去掉它、抛弃它,不再为它提供“原料”,不再为它寻找市场,而用灿烂的“可以”来代替它。        
如果你面对问题时受到“不可能”观念的骚扰,你可以对所谓不可能的因素展开一次实事求是、客观的研究,结果你会发现所谓的不可能,通常不过是源于对问题的情绪反应而已,而且你还会发现只要以冷静、非情绪的态度,运用智慧审视所涉及的诸事,你通常能克服这些所谓的“不可能”。        
“我们可以为失败提出成千上万条理由,但应没有一条是借口”。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可以击败你,只要你不被自己软弱的心智打败。               

 
第三节 控制情绪创造新境界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成功的最大敌人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        
一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你会发脾气吗?你晓得什么时候应该发脾气,什么时候不应该发脾气吗?        
如果你在开车时,碰到别人从你身边一擦而过,呼啸一声,使你大吃一惊,你是否会破口大骂呢?很多人会因此发脾气,甚至为此不高兴一天。却不知,对方可能早已高高兴兴地参加聚会去了。要化解不良情绪,我们不妨以风趣、温和的态度解释当时的情形:“这家伙,一定是老婆赶着去生孩子。”        
然后,一笑置之。        
反之,忍住不发脾气永远是好的吗?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念书时,隔壁的音响开得很大声,你只管忍耐,不去伸张权益,结果如何呢?这种情况底下,我们忍住不发脾气,也等于在纵容别人做不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非理性的因素很多,我们常常会因为这些非理性的因素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导致一些不应该的后果,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先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        
世界之大,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能看到、听到、感觉到、体验到的事物极其有限。且不说浩瀚无垠的洪荒宇宙,即使我们立足的这个渺小的星球,已经使我们再三地承认生命的有限和短促。可即使是烦琐小事,投射到我们的心灵世界里时,就可能变得极其复杂和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感觉周围的事物,形成我们的观念,作出我们的评价,以及相应地判断、决策等,无一不是通过我们的心理世界来进行,只要是经由主观的心理世界来认识和体察事物,我们就不可避免会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产生偏差,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影响我们认知的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如知识、经验的局限;认知观念的偏差;感官的限制等等。其中,影响最大因素的是情绪的介入和干扰。        
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因素如下:        
(一)嫉妒         
嫉妒使人心中充满恶意、伤害。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了嫉妒情绪,那么他就从此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在阳光下光明磊落地说和做,而是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嫉妒的人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因为他把时间、精力和生命不是放在人生的积极进取上,而是日复一日的蹉跎之中。嫉妒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那么他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遥远。        
(二)愤怒         
愤怒使人失去理智思考的机会。许多场合,因为不可抑制的愤怒,使人失去了解决问题和冲突和良好机会。而且,一时冲动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过之后付出高昂代价的弥补;在实际生活中,愤怒导致的损失往往可能是无法弥补的。你可能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你可能从此在领导眼里的形象受到损害,别人也从此开始对你的合作产生疑虑。        
愤怒时最坏的后果是,人在愤怒的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别人的尊严,并且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面子。损害他人的物质利益也许并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而损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却无异于自绝后路,自挖陷阱。如果你心中的梦想是渴求成功,那么,愤怒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敌人,应该彻底把它从你的生活中赶走。        
(三)恐惧         
过分的担忧可能导致产生恐惧,而恐惧使人学会逃避,躲藏,而不是迎接挑战,不畏困难。对某些事物的恐惧情绪,可能来自于缺乏自信或自卑。        
一次失败的经历或尴尬的遭遇都可能使人变得恐惧。比如,经历过一次在公众面前语无伦次的演讲,可能是他从此恐惧演讲。这无疑使他在生活中凭空少了许多机会,本来可以通过一番演说和游说来获得的成功机会将从手指缝里溜走。恐惧的泛化还能导致焦虑,焦虑的情绪甚至比恐惧还要糟糕。        
有些人把焦虑情绪形容为“热锅上的蚂蚁”,这个比喻相当准确,也相当形象。产生恐惧情绪而不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和克服,这样的潜台词相当于默认自己是个怯懦的失败者;成功的路途上小小的失败就令他望而却步,驻足不前,那么,成功后可能面临的更大的挑战他又如何能应付呢?        
(四)抑郁         
成功路途中最可怕的敌人是抑郁。如果说别的消极情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使成功之路变得漫长和艰险;那么,抑郁根本就是成功路上的南辕北辙。        
克服别的情绪问题可能只是个修养和技巧的问题,克服抑郁却相当于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彻底改变你的生性:从认知、态度到性格、观念。        
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如果染上抑郁,那么既有的成功也会离他而去。因为成功带给他的不是喜悦,不能使他兴奋起来,他沉浸在自己的琐碎体验里不可自拔。抑郁者仿佛是一个随时驮着壳的蜗牛,只是束缚他的茧壳是无形的;        
抑郁者宛若置身于一个孤独的城堡,他出不来,别人也进不去。著名文学家,也是抑郁者的卡夫卡曾这样形容他抑郁的体验:“在我的周围围着两圈士兵,手执长矛。里面的一圈士兵向着我,矛尖指着我;外面的一圈士兵向着外面,矛尖指着外面。他们这样密不透风地围着我,使我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五)紧张         
适度的紧张使我们能集中精力,不致分神。但紧张过度却会使我们长期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本来设想和规划得很好的语言和手势,一紧张便会忘得一干二净。过分的紧张使人变得幼稚可笑:脸色发白,或胀得通红,双手和嘴唇颤抖不已,头上冒着冷汗,心跳剧烈,甚至感到心悸,呼吸急促,语言支离破碎。这样的情形使我们宛若一个撒谎的幼童。紧张可能仅仅是因为缺乏经验,准备不足。        
一个成功者,他也许一直都有些紧张的情绪;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紧张。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林肯,当众演讲时始终有些紧张,可是他知道如何控制和巧妙地掩饰过去,不让台下的听众看出来。        
(六)狂躁         
狂躁容易给人以一种假象,仿佛他很精力充沛、说话和做事都那么有感染力,显得咄咄逼人。初次接触狂躁者时,许多人都会产生错误的感觉,以为他是多么的具有活力和使人感动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了解的加深,你就会发现狂躁其实不过一张白纸。他的谈话没有深度,他行事缺乏条理和计划性;他说过的话转眼就会忘记,交给他的任务也不会受到认真对待。狂躁的情绪容易使人陶醉,因为狂躁者的自我感觉好极了;他会显得雄心勃勃,似乎要追随后羿去把最后一颗太阳也射下来。可是,世界上没有狂躁者也能取得成功的例子,因为狂躁和抑郁其实是两个极端的情绪:狂躁是极度兴奋,而抑郁是极度的抑制。在精神病分类里,有一种精神疾患就叫做狂躁——抑郁症。        
(七)猜疑         
猜疑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它可以使触手可及的成功机会毁于一旦。莎士比亚在他那出著名的悲剧《奥塞罗》里面十分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了猜疑对成功的腐蚀。爱情因为猜疑而变得隔阂,合作因猜疑而不欢而散,事业因猜疑而分崩离析。猜疑的原因是缺乏沟通。        
许多猜疑最终都证明是误会,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顺畅,那么猜疑的霉菌就无处生长。对成功路上艰难跋涉的追求者来说,猜疑将是一个随时可能吞没你整个宏伟事业的陷阱。因为你的猜疑可能随时被别人利用,而蒙在鼓里的你还浑然不觉。其实,只要你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猜疑是多么的没有道理和破绽百出。        
猜疑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为什么会猜疑?因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这种担心显然是由于对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信心不足造成的。        
那么,我们怎样控制由这些非理性因素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呢?拿破仑·希尔为我们讲述了以下五个例子:        
1、从一位美国总统的修养来看此事。马琴力总统某次在一种本来可以发怒的情形中,制止了自己的愤怒,这就很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能够渡过难关的人。他有一种很聪明而极简单的方法,以克服那发怒的对手。        
有几位代表,因总统指派某人为收税的经纪人,而来抗议。其中领头的是一个议员,6。2 英尺高,脾气很粗暴。他用愤怒的口气骂着总统,差不多用的是一种侮辱的词汇。但是总统毫不作声,任他去泄尽他的精力,然后总统很平和地的说:“现在你觉得好些了吗?”继而接着说:“照你所说的这种言词,你实在是无权晓得我何以要指派某人,不过我还是告诉你。”        
那议员的脸马上红了,想道歉,但是总统又用一副笑脸说:“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晓得事实,总是容易被弄得发狂的。”然后他解释其中的事实。        
马琴力总统这种冷静而带讽刺的答复,就足以使这位议员觉得自己用这种粗暴的语言是错了,而这次的指派或许是对的。他的这种聪明的对付,使那位议员完全无所施其力了。        
这个议员回去报告他交涉的结果时,只能说:“伙计们,我忘了总统所说的是些什么,不过他是对的。”        
发怒的结果,总是承认自己的错了。你能制止不发怒,证明你是对的,你的对手便无能为力了。行动冷静则对方也会冷静下来。对方的办法是要激起你发怒而做出一种不合理的事来,使你事后后悔。落入这种陷阱里实在是愚蠢。一个对你这种愤怒毫无反应的人,你对他发怒,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打倒一个愤怒的对方,没有比冷静更好的办法了。        
大律师绰特认为,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方法最有效力。当审案的时候,他不是把脚翘起来,便是把椅往后仰着,把手抱着头;或者是把腿伸直,手放在口袋里。他总是不激奋,不发脾气的,而且不甚吃力的样子。他好象把审案当作一个大笑话一样;没有什么争论,而是一种演剧。他那种幽默性,使法庭充满了笑料。向着他吼叫或愤怒是不可能的。        
这种冷静的方法,如果能使对方发脾气,就更有效力。对方本想激起你的愤怒而得胜,却被你的冷静态度激怒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2、洛克菲勒刺激律师愤怒。        
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因为在面对对方激情的询问时持平和的态度和做不动声色的答复,使他赢得了这场官司。那个质问的律师在态度上似乎明显地怀着恶意,如果洛克菲勒也发怒,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太聪明了,不会那样鲁莽。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律师用一种很粗暴的声音说。这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件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无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没有。”        
然后他又拿了许多别的信出来,也照样宣读了。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吗?”        
“我想是的,法官。”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        
“我想我没有,法官。”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        
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从前是认识你的!”        
洛克菲勒所答复的这句话如此之明显,以致那律师气得差不多要发狂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而洛克菲勒坐在那里丝毫不移动一下。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平和的时候。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董事会会长维特摩亚说:“如果某人发怒,我总觉得对于我自己的地位反而有帮助。”        
如果你想要发怒的时候,便先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影响。如果你晓得发怒必定会有损于你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你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怎样的吃力。        
如此说来,一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吗?这也不然。有许多人就是对于这一点想错了。他们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发怒是不好的,于是结论以为一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这是错误的。        
那是因为我们容易误用愤怒,并不是我们就因此而永远不发怒。所以发怒应视时机,愤怒在人生中有一种很高的价值,用得得当就是很好的东西。        
有一些天才的大人物,曾经驾驭过别人,胜过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力量,靠的就是他那种大怒的脾气的帮助。热烈的情绪是包含着能力的。        
铁路大王喜尔先生就是一例。当他发怒的时候,一切的人都要躲避。他忍受不了那些无能的人;庸碌之徒必须躲开他。对于无能的人,包括懒惰的、无头脑的、特别是不可信任的,他的愤怒时常会发作。这些人在他那场狂风之前都赶紧各自躲避,于是他便安静下来。他对于努力的人,非常温和亲近;        
他们总遇不着他那愤怒的狂风,也不会听见他说一句粗语。        
当你发怒的时候,要记着这个原则:你是要做一件有目的的事。不可压制一切行为,因为压迫反而增加紧张,会令人受不了的。你是要做一件事,不过这件事必须要有价值。        
约束愤怒并不是压迫愤怒,而是把愤怒导引为一种行动,以增进自己的事业。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