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2-丛飞震撼-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捐完了钱还不够,还要借钱再捐。我当时就想,要先通过丛飞周围的人来了解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大。2003年因为“非典”原因,丛飞商业演出很少了,他又肩负着那一百多个孩子的学费,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开始向人借钱,先后借了不少人,其中有四个比较大的债主。其中有一个黄老板,特别有意思,到现在也没有向我说出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丛飞每次谈起他的时候,都有一种激动。他说如果没有黄老板那时候借给他的5万块钱,我可能有几十个孩子就失学了。所以我对黄老板的为人非常非常地敬佩。
朱军:我特别想在这儿告诉大家,我见到他第一面的感受。今天咱们坐在这儿,说起丛飞这两个字的时候,真的都会让你热泪盈眶。很多人可能又会说,朱军你又在煽情。其实不是的,这个情来得真真切切。你看到他的时候,马上瞬间闪现在你的脑袋里的是两个字:普通。他太平常、太普通了,根本不像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塑造的那样一个英雄。不是。因为在整个跟他的对话当中,我发现他一直在感谢,感谢他的父母,感谢他成长的环境,感谢所有帮助他的人,惟独没有感谢自己。
后来我就问他,我说你为什么要捐那么多?我反复问他,你身患绝症了又没钱治病,有好心人给你捐钱,你又把这个钱拿去捐给了孩子,为什么?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平实。他说他刚开始捐的时候,就是想当英雄,他觉得他是救世主。他在四川成都第一次捐了2000多块钱之后,他听说他捐的这些钱可以让20多个孩子复学,他就觉得自己特别伟大,那天走路的时候都觉得头昂得比别人高。后来到贵州山区去,真实地看到了山区那些孩子的生活窘境的时候,他首先自己被感动了,然后就拿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包括自己身上的衣服捐给了这些孩子及他们的家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说他停不下来了,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责任,他觉得他应该这样去做。
马东:在10年里,他能捐300万,说明他的收入还是很好的。但是我听说,他的家里面一贫如洗。
徐华:没错。我到他家里去过几次,每一次可以说都感到有点心酸。因为丛飞在深圳及东南沿海那一带有很高知名度,他的每场商业演出正常来说是一万,最高的时候达到过3万。凭这样一个收入,他完全可以过上比普通人要好的生活。但是到他家的时候,我是有一点震撼了。我记得当时我一到他家门口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是铁门上的一个大窟窿,一尺多长的大窟窿。我问他,别人家的铁门都是完好的,防盗门嘛,至少要有防盗的功能,他这个铁门不但有窟窿,而且关也关不上,关上之后拉也拉不开,门锁是失灵的。他告诉我,这个门是别人不要的旧门,他为了图便宜,花几百块钱买回来的。
马东:他在自己身上,花一点钱都是很抠的。
徐华:是的。他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是几十块钱的那种非常廉价的东西,他惟一的一套演出服,就是他常在舞台上穿的那套白色西装,花了2700块钱,穿了10年。
朱军:我在跟他对话的过程中,我就问他,你孩子要上幼儿园,也等钱用,就在这个时候,你把给你孩子上幼儿园的钱拿去又捐了贵州山区的孩子,我说我不能理解。我也是一个父亲,我真不能理解。他说了一段话,我理解了,真是理解了。他说,我的孩子才4岁,上幼儿园耽误最多是一个学期,但是这个钱要不给了贵州山区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就可能再也上不了学了,可能就会误了他们的一生。
马东: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是我们的朋友的话,我们会怎么看待他?
朱军:我觉得,当你不走进他的内心深处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误解,我谈的是我非常真实的感受。我在去深圳之前,我也在想,就这么一个人,他想干什么?他到底要干什么?我记得一个细节。大概在2001年的时候,我跟丛飞同台演出过一次,就在深圳,在深圳的“世界之窗”。我记得我离开的时候,他让他的女朋友在我的兜里塞进来了一个他自己印的画册,上面写着“你的朋友丛飞”,然后留下了电话。如果不是现在这个事的话,我可能早已经忘了他。当我见到他这个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人我认识,我见过他,并且他给过我一个画册。可见,他其实非常渴望在演艺事业上能够有所发展,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
徐华:丛飞在他10年的捐助旅程中,除了他有一种特别的执着之外,他也是特别重承诺。当他身患癌症晚期的时候,他还想着说:今年3月份的学费,我还欠着孩子们的。所以当他有了一些社会捐款的时候,在医疗费当时还不是很足的情况下,他就拿出了两万块钱,派人捎往贵州,而且我觉得他的这个承诺对贵州山区的孩子是这样,对别人也是一样。
朱军:他其实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深深地在心里记着。他的前妻因为不理解他离开他了,把孩子留给他了。走的时候,前妻给他提了一个要求,说我跟了你这么多年,也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说你给我5万块钱,他说可以,但我现在身上只有4000块钱,你先拿走,剩下的钱我会以后给你的。后来我在跟他聊天的过程当中,他告诉我说,我还欠前妻46000块钱呢。我说现在你都这样了还想这些?他说不行,我欠着人家的,而且她跟了我这么多年确实也没跟我过过好日子,我既然答应她了,就一定要想办法,把这4万多块钱给她。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个病他自己也是始料不及的。
《丛飞震撼》 第三部分附录二(2)
那回过头来,我又问他的时候,我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当时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早点去看医生,今天你就会身体很好,反过头来,山区的那些孩子,你就会更好地照顾他们。他说人好的时候,哪儿想得了那么多呀。我说你后悔吗?他说有点。我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真的没了,那些孩子怎么办?还是这话,所以我说真的,到今天坐在这儿,再说起丛飞这个名字的时候,会让你热泪盈眶。我很少在节目当中失态,因为作为一个主持人,你要在现场掌控局面,你不能情感离得太远,否则你会失控。但那天,他哭的时候,我安慰他,后来反过来了,我哭了。丛飞说哥哥这回是你哭了,不是我哭。他说,来,我帮你擦擦眼泪。我说别了,弄得咱俩跟什么似的。
徐华:说起流泪,我想起了丛飞的三次流泪,令我感到非常地受感染。第一次流泪,不是当他得知自己患了晚期胃癌的时候,那时他绝对是一条硬汉。尽管非常沉重,当时他跟朱军也讲,只沉重了两小时,之后就平静下来了,没有流泪。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他流泪了,因为他担心自己下不来这个手术台,所以他当时向他的朋友、也向我留下了三点嘱托:第一点,是给他现在这个妻子邢丹的,当时邢丹已经怀有四个月身孕,他说如果我不在了,邢丹自己带这个孩子太苦了,你们一定要说服她,把这个孩子拿掉吧;第二点就是说他和前妻生下的女孩,今年已经四岁了,深圳的生活费用还是比较高,希望大家劝一劝他的母亲,把孩子带回辽宁农村抚养,这样孩子的费用能够少一点,因为他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的财产;第三点就是谈到他资助的孩子们,他说如果我不能把孩子们供到毕业,供到学有所成,这样半途而废了,他们很可能重新面临着失学,他当时对我说,徐华记者,你一定要想办法呼吁更多的有爱心的人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把学业完成。说这些话时,他泪流满面。这一次流泪,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
还有一次流泪,是在他手术以后,深圳各界人士都对他表达着无限的关爱,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等市领导,曾多次到医院去看望他。李鸿忠书记在第一次看望他时,在拥抱他的时候,就像一个父亲对他的孩子这样疼爱地说:乖,一定要听医生的话,这样才能够治好病。当时,丛飞听到这个话的时候,眼泪刷就下来了。他事后跟我讲,这个时候他就有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那种温暖,这么多人在关爱着我,就是死了也值了。这是他的第二次流泪。
他的第三次流泪就是他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当他知道身患晚期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这种情况下,他有个想法,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有需要的人,把自己身体的其他有用器官也捐出去,甚至连遗体也要捐给医院做医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父母和妻子都觉得有点不能接受,他就给父母跪下了,他说妈妈你就成全我最后的一个要求吧,人死了就是死了,好多器官你让它烂掉了、坏掉了,对别人没有意义,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帮助,为什么不用它来再帮助别人呢?这一次,他泪流满面。
马东:丛飞对自己的家人怎么样?
徐华:好多人问过我,说丛飞是不是不孝顺啊,怎么把自己的钱都给了别人,对他的父母家人在生活上帮助得很少。也有人问我,说他是不是不爱他老婆、不爱自己的孩子,要不然怎么会那样呢?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爱是另一个层面的爱。我跟他的妻子邢丹谈过,问她说:你老公是不是一个只为了别人从来不为你着想的人?她说,不是,我老公很爱我的,自从知道我怀孕后,他就不让我自己冲凉。那个时候,他已经患上了胃癌,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他每天忍着剧痛,只要能站起来,他一定要亲自帮邢丹冲凉。当邢丹孕期反应比较严重的时候,他自己已经吃不进去东西了,但还是要亲自给太太蒸一个蛋羹,看着她吃下。
朱军:我在准备节目的时候,徐华给了我一摞报纸,我在其中的一张报纸当中看到了一张照片,就是他躺在病床上,他的父母在他的床边,为了逗他高兴,两个老人做熊瞎子掰棒子的一个游戏。后来在采访的时候,我就问他,我说当你年迈的父亲、母亲在你的病床前为了让你笑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那是整个采访过程当中丛飞哭得最伤心的一次。他说,我对不起我的父母,我没能在物质上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但是我在精神上给了他们。我相信他们会为我自豪。我问他:你觉得你孝顺吗?他说,我很孝敬我的父母。如果他们有什么不高兴的话,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开心起来。他说这是我理解的孝顺,而不是单独地要给他们钱。
马东:我很难想象,像丛飞这样一个人,会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徐华:他早年家里的生活很贫穷,他的家在辽宁大洼县农村,父亲是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工资很低,一个月30几块钱,养着家里的8口人,吃饭的问题都显得艰难。丛飞念到初二的时候,每学期两块五的学费父母也拿不出来了,他辍学了。但是,我认为丛飞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丛飞,这种艰苦的家庭环境让他吸取的是另外一种营养。同时,他父母的那种特别的善良、那种乐善好施的美德,在他身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丛飞八九岁的时候,家里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时,父母就收养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就是他爸爸住院的时候,同病房的一个病号去世了,这个孩子成为孤儿,他们就把这个孩子领回家了,她就是丛飞的姐姐。
马东:丛飞的姐姐,只比他大一岁。所以说,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丛飞今天能有这样的壮举,从他的家庭环境里面能够找到根源。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身上的传统美德,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
我觉得徐华的一系列报道,一方面从这个事迹中吸引了读者,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丛飞捐助的人以及跟丛飞之间的关系吸引了读者,您还有一篇题目叫《有点伤心但不后悔》,这是什么意思?
徐华:在丛飞资助的100多个孩子里面,大部分对他都是感恩的,但是也有个别人忘恩负义。他资助的大学生已经毕业了,每个月拿着比较高的工资,看到自己的恩人没钱治病,却很冷漠。我问丛飞,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样的想法?他说有一点伤心。我说你后悔吗?他说我不会后悔,永远都不会后悔。
马东:朱军你要是看到了那篇《有点伤心但不后悔》的文章,你会怎么看待那几个学生?
朱军:我觉得用一句最土的中国老百姓的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其实这些人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受到自己良心和道德的谴责。我相信丛飞在资助他们的时候没有想过要有任何的回报,但是同时我也相信,丛飞在心底里一定也希望他们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人。
马东:在我的想像当中,深圳是一个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可能人们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大家都有很多事情在忙着,很多人都在忙着改善自己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丛飞的故事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
徐华:引起了很大的震撼。从《深圳特区报》4月12日对丛飞的第一篇报道登出之后,市民对他的爱心一直陪伴着丛飞,每天去看望他的人是医院最头痛的一件事,每天医院门口都围着大量的人,好多陌生人,不认识他的人,有坐轮椅来的,有盲人。当好多人听到医生说这样会打扰他治疗的时候,好多人说我们不想打扰他,我们只想看一看他,让他知道有这么多人关爱他就够了,所以好多人捐款不留名字,我们不想让他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就爱他,从他们心里激起了一种久别的感动。
《丛飞震撼》 第三部分后记
后记
1、蒋巍:
采访丛飞的过程中,我经常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说,丛飞,你怎么会把我变得这样脆弱?
我说,丛飞,从没见过你这样的,见着贫困孩子就到处撒钱,这不是天使吗?
坐在一旁的徐华开玩笑说,不,他是魔鬼。
我说,丛飞,我不知道你是天使还是魔鬼,反正你不是人!
丛飞灿烂地、孩子气地笑了。
从青年时代做记者,后来当作家,许多年来采访、结识了难以计数的各路精英和命运多有坎坷的各类人物,但没有一个像丛飞这样,让我的眼泪崩溃似地奔流。泪水在采访中流,自然也就在写作中流。我不知道本书是否能够丰富而完整地展示出丛飞那伟大高洁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但我和徐华努力做了,而且做得很投入很真诚。
本书的写作,缘起于2005年7月中国作家协会的一次书记处会议。我因工作需要列席。会上,主持作协工作的金炳华先生谈到央视新近播出的丛飞访谈,不禁情动于怀,说他好几次被感动得泪下。书记处的其他衮衮诸公也都感触良多,议论纷生。
应当给丛飞写篇东西,来表达我们文学界对丛飞的敬意,同时也是向全社会彰扬丛飞精神,金炳华先生说。
我说,我去吧。
到达深圳之后,我才感觉有些为难。病中的丛飞身体孱弱,嗓音嘶哑,说话吃力,长时间的采访无异于折磨他一样,我不忍心。幸尔,在丛飞的病室外遇到徐华女士。聊起来,才知道她是我的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