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萧小燕后来也卸掉了妇联主席的任务,她的任务太重了,又要管部队,还要协调妇联工作,后来一次床上协商中,赵刚开玩笑道
“你叫声老公听听,给你减点任务
“老公,老公“
在感觉到舒服得情况下,赵刚十分迅速的去掉了小燕子妇联的工作,再后来的工作中,萧小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以后的战争中,她的伞兵部队成为一只奇兵,屡建奇功,成为二战中一只锋利的刀刃,大长国威。
第十卷 而战称霸卷
第十四节 … 空袭 上
时向中国宣战,并且加速抽调军队,准备应付这个可怕的敌人,在不久之前的那场被同盟国寄予厚望的偷袭行动,并没有达到目的。
中国展示了他的无与伦比的实力,虽然南海舰队大部分沉入金兰湾的海水中,可是最后的结果证明了,联军是失败者…他。:切断南洋航线。相反的,他们不得不把南洋航线让了出来,一夜之间紧急后退300里,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人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肯定不会冒然对德国下手的,这等于把放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同时面对中德两大强国的联手进攻,虽然人十分自负,可也没有信心在这种条件下支持下去。
不过,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下去,前线方面的反应不错,一举挫败了欧洲第一陆军的战绩让这些军人信心十足,新式的喀秋莎火箭实在强大,就算中国的装甲部队碰上,也要跟德国人一个下场。
俄国火箭武器的研制可以追溯到一站之前。一战爆发后,苦于武器装备的威力不足,人便想在研制一种大威力的炮射武器。
一战之后,俄国在火箭弹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家设计局成立。不懈努力,俄国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400,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82毫米和…132毫米航空火箭弹。
1908年10月,:“皇家礼炮”工厂8轨的…13…16试制成功,它:。:。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13共可以携带16枚…(…132改进型)132米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
俄国军方随即对其进行了各项严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13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地敌军以及进行炮战。不过由于火箭炮发射时,烟尘火光特别明显。且完全没有防护,因此它不适合在敌炮火威胁比较大的地域里作战。
1910年,…13经试生产了6门,1913军方又订购了40,到了6月份,又增加了17门的定货。1913年6月17日,…13成功地发射表演。6月21日,在…13定性测试尚未全部完成时,俄国政府作出决定。全力生产…13火箭炮及…13
由于极端保密,连炮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炮的正式名称。但是炮架上有一个字,便爱称其为喀秋莎()。这个名字后来不胫而走,几乎成为俄军战士对火箭炮的标准称呼。
经过三年的生产。俄国人总共生产了2400门+…13系列和1800…30列火箭炮。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到战争爆发前,俄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师,11个火箭炮旅以及38个独立火箭炮营。一大半地火箭炮都是…13。俄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成为整个炮兵中最具威力的部分。
不过,这些火炮的缺点也是明显地,过大的发射火焰,以及相对较小的炮射距离,使得它在开阔地容易遭受到火炮的直接火力打击,而相对迅速得以动能力,则让她可以迅速地躲避空中火力的打击。这直接克制住了德国人的优势,使得一贯强悍的德国人寸步难行。
然而,中国人的反应让俄国人觉得震惊,在开战之后,俄国人就经历了一场浩劫。一直以来,战争的目标都是军队,然而中国人把这一规则破坏了。中国人对民用目标进行了轰炸!这马上引起了同盟国的愤怒,指责中国违反国际法,野蛮地对无辜的人民进行屠杀。
而中国的盟友…德国则幸灾乐祸的说道:“当英国的时候,并没有区分广州的民用设施,而是部分目标的大轰炸,造成了无数平民的伤亡。俄国人也是这样的,在海兰泡的恶行让全世界为之羞愧,中国人完全有理由这样(轰炸娥国)做!”
的空袭计划十分庞大
在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之后,中国就已经确定了战略轰炸的优先目标。这些计划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当时还没有加入军队的燕妃已经敏锐地看到了战略轰炸所具备的威力了。所以当中国正式加入战争的时候,详细的轰炸计划就已经放在皇帝的案头了。
计划确定从1916年中期开始进行的
(1)战机生产加工工厂;
(2飞机发动机工厂;
(3战舰基地以及船坞;
(5石油,铝和橡胶的生产基地。
对于这些优先目标的确定,萧小燕与赵刚的意见是非常接近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双方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以至于后来的协调上也出现了严重问题。这种分歧导致了所谓“全天轰炸”。
赵刚认为,战略轰炸机的攻击只有在晚上才能进行。但是这样的话,一方面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敌方战斗机以及高射炮的威胁,但另一方面,自身的轰炸精度也大大的降低了,只能进行大面积的轰炸(例如进行全城轰炸)。
后来发明了一种指向性目标发生器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安装了目标标定雷达的轰炸机,作为领队先导机负责寻找目标并且采用目标指示照明弹为轰炸机群指示目标(即被称为“光明塔”的发光装备)。
于是,这些轰炸机群(有时多达数百架甚至上千架)排着长长的,松散的队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编队)飞临目标区上空,然后朝着各自的目标区域投弹。只有对于个别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目标才进行昼间轰炸。
然而,萧小燕的所提倡的的战术是截然不同的。它注重的是以昼间轰炸的高精度获得更为明显的轰炸效果。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群以严密的队形飞临目标区上空,在大约为7000…8000的高度由领队长机引导进行精确轰炸。
轰炸机群以这种所谓的密集阵密集飞行编队可以建立起良好的自身防御体系,以有效抵抗敌战斗机的攻击。一支十五架飞机的编队里面,只要有三架熊猫乐园(空中堡垒)据可以抵御相同数量的战斗机。
而且这种高度以及整齐的呈面状的编队也使得敌方的防空火力不能有效的发挥效能,敌机想要到达这种高度也需要一段时间,避免了被敌人伏击的危险。1916年夏秋在俄国西部和南部上空的空袭行动使中国航学到了许多东西。
由于俄国战斗机持续不断的攻击使得那些没有护航的轰炸机群损失惨重,许多轰炸机从部署开始撑不到一个月就被击落了。俄国战斗机对于执行昼间轰炸任务的轰炸机群的威胁实在太大了,于是中国不得不采取护航战斗机编队伴随保护的战术。
开始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一方面护航战机的有效航程太小,不能提供全程护航,另一方面护航战机的编队往往有重叠的地方,每次也只能为轰炸机编队的一部分提供保护。在护航战机不得不返航的时候,轰炸机群就只能依靠自己了。
随着1917年初中亚空军基地的建成/入现役,有效护航航程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轰炸机群的无护航航程几乎缩短为零了,而且这些战斗机也可以攻击俄国的铁路,公路运输以及船只。
不久之后,德国开辟了第二条空中前线。1916年11月1日,这条空中战线正式建立,主要由德国陆航第1航空军承担作战任务。德国陆航第军的任务就是“有效摧毁和瘫痪俄国的工业和经济系统”。
德军开始对于俄国的空袭不同于中国对于俄国大城市的夜间大规模空袭,他们尽量避免对俄国的城市进行那种毁灭性的空袭。他们精巧的在目标上空盘旋,尽力提高精度,以避免误炸民用设施。然而,俄国人十分有效的利用了这点,他们把军用设施混杂在民用设施里面,以增加轰炸难度,并同时加大德国人的损失。
所以,在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德国人只好放弃了自己的高贵信念,开始学习中国人,对俄国大城市的实行夜间大规模空袭。
第十卷 而战称霸卷
第十五节 … 空袭 中
俄国的军事工业之中,最重要的工业地带位于莫斯科周边的十几个大型工业基地。而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基地的地位开始不断上升,而且具有战略价值的目标越来越多。其中飞机制造工业是列在第一位的,首先是有“帝国最大的战机制造厂”之称的“威严飞机厂“,它负责雅克…1的最后组装。在战前它共计生产了1400雅克…1,占了俄国这种战机产量的50%,另外在四十里外还有两个工厂。目前它们可以每月生产架,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每月280,其中只有20架是修理的。
此外着附近还生产了全俄国25%的拉…5F型。的另一个重要的工业目标是属于亨舍尔康采恩的Rax厂。1913夏天以前就开始准备一个庞大的计划,它具有在俄国军事工业中最高的优先权,即喀秋莎火箭的生产。这些火箭对盟国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另外的重要航空军事工业目标有福尔加格勒(Haersching,1型),克里跟定特(Klagenfurt,雅克…1的最后组装),沃尔福特弗(Schwechat,生产米格…2),法尔塔兴(Zwoelfaxing,…3型),辛米林格勒(Hinterbr;hl,生产米格…2),梅克斯克勒(Melk。…2型)以及在耶恩巴赫和斯特拉斯福的米沃罗涅什地亨舍尔分部。在哈莱茵,巴德,格拉茨,斯泰尔地区和基辅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它们也同时生产滚轴和汽车。
其它地重要目标列表:
》《
》《
》《
1。
2。郊区的几个大型炼油厂;
7。郊区的燃料生产厂;
》《
坦克生产基地和突击炮生产基地。
交通运输线路也是轰炸地主要目标,首先是:
》《
》《
1。火车站;
2。铁路调度设施;
3。维修工厂;
4。桥梁;
5。机车(低空轰炸)。
在对这些目标进行轰炸时会遭到防空火力的抵抗。因此一般由水平轰炸机在高空投弹,对面目标进行攻击,而护航战斗机则对其余的个别目标进行低空攻击。
高度机密的“神眼”轰炸瞄准(目标指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在高空非常精确的指示投弹点。该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空军甚至没有提供给德国。装备该系统的轰炸机乘员必须保证在紧急降落或者跳伞之前,必须负责完全破坏这套装置(这是在皇帝陛下面前发过誓地诺言)
中国的战略轰炸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虽然中国空军对于战略轰炸效果的评估部分是完全错误地,部分则是评价过高,但是总体说来,还是十分大体上反映了轰炸的效果。对于军事工业(飞机,轴承。坦克等等制造业)的攻击,尽管成功命中目标并造成严重破坏,但对于这些军工产品的产量地影响却是很微小的。因而在以后的轰炸中,这种目标被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上。
俄国方面成功的采取生产的优化。生产基地的分散以及转移,增加强制性劳工数量(包括外国劳工,战俘等,数目达到10。000等措施,即使在中国轰炸最严重地时期依然达到了相当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产量。因此人们充其量只能希望,这个产量不要再继续增加了。
于此相反的是对于石油工业的轰炸。由于飞机燃油的产量取决于炼油加工企业的运作情况,在中国的强烈轰炸下,这些产量下降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以至于中国在战争结束后在莫斯科的机场发现了总数多达500完好的俄军战斗机由于缺乏燃料而无法升空作战。考虑到俄国人贫瘠的生产能力,这个数目等于半年的生产总量。
另外一个令人感到失望的就是,虽然中国对交通运输进行了持续而猛烈的攻击。但俄军总能够及时的恢复运输。俄军目标明确的搭建维修车对轰炸所破坏的设施的进行修理,维修队专门设立的观察哨,以便在维修期间及时发现中国的低空空袭并且报警。
在中国攻击到来之前,维修队可以通过铁路支线绕道到达最可能遭到破坏的区域附近随时准备进行修复工作。因此几乎完全由铁路承担的人员,工业以及军事运输虽然会出现延误情况,或者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隔断状况,但至少整个运输体系并没有瘫痪。这种费效比极差的轰炸被取消了。
在空袭中,莫斯科作为俄国最大的战略基地,所有的火车站和铁路枢纽遭到了轰炸。其中80…90%被摧毁。莫斯科的铁路网有41%(里)被破坏至无法通行的程度,1566处_计有大约2100处严重破坏区域,在俄国。失占到了其中的16%,在接下来的严寒中,莫斯科人出现了大量的冻死冻伤的事件,然而残破的铁路没有足够能力运来取暖的木材。
几乎没有一次空袭是仅仅只命中目标点而没有造成额外伤害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中国陆航地轰炸方式基本上一直保持不变。其编队形式也基本保持不变,即全部轰炸机在领队长机及其“北方”轰炸瞄准(目标指示)系统的地引导下进行飞行以及轰炸。这种寄希望于用数量弥补精度的方式自然不会太精确。这种近似于野蛮的轰炸引起了帝国皇帝三夫人的愤怒
什么不瞄准了再去轰炸呢,那样的话不但可以节省弹少好多平民的伤亡!”
皇帝陛下的回答十分生硬:
“如果以后有那种技术,可以在不威胁我们飞行员地前提下,提高投掷精读,那么我可以采用。在这种东西出现之前,我不会改变这种投弹方式,我的正义,指留给我国的子民。而不会留给敌人一星半点。”
不过,就算是后来发明了精确制导的情况,也不能杜绝这种问题出现,个别轰炸机由于某些技术原因或者被击中而必须紧急投放炸弹,此类不符合作战规则的投弹是允许的,这种紧急投弹会投到哪儿就不得而知了。
人员的因素也很重要,首先是对目标指示系统错误的或者不准确的使用,出于对防空火力威胁地担忧,缺乏经验。注意力分散,心理因素,过度疲劳,恐惧等等都会影响轰炸的精度。
一般情况下为了摧毁一个目标。会有多达数百架轰炸机飞临这个目标上空。在一些被破坏的区域,大部分的严重破坏是由于那些少量偏离目标地炸弹造成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达到轰炸目的,如果一次攻击不能完全摧毁。就意味着必须再来一次,有时用战斗机进行补充扫射,一次不行摧毁目标就再继续。
1916年11月13,又是一个星期五,中国第9轰炸机司令开了“大风”空袭行动。俄国军方已经预计到,俄国东南部上空的平静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因为在1916年11月1日。中国179架从中亚起飞地灰熊猫重型轰炸机已经对高加索油田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中国第8空军的第44,93389大队和第9航空军的第98,376大队共同执行了这次任务。这次空袭是相当成功的,由于中国采取了低空轰炸,完全出乎了俄军的意料,但是俄军的米格~炸机群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中国179架重轰有14因为技术故障而坠毁43架被击落,15必须紧急迫降,8由于负伤被迫降落到土耳其并且被扣押,只有99架最后返回了基地,其中有56架严重损伤。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地是813对基辅(Wr。Neustadt)的空袭。中国计划出动的120轰炸机只有83架最终可以出发,与中国对俄国北部城市进行的千机轰炸以及由此造成的火海地狱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