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最好的药:水这样喝可以治病-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到处都是水,我们的身体却仍因干渴而惨叫。
人体大约由75%的水和25%的固体物质构成。据说大脑组织的85%都是水,而且,大脑对脱水或水分不足的状态极为敏感。大脑总是浸泡在含有盐分的脑脊髓液体中。身体里的水被视为溶剂,水中溶解的固体物质被称为溶质。医学界对人体化学成分的研究,通常集中于身体里的固体物质。这样一来,以化学药品治疗身体疾病的观念就逐渐占了上风,并导致 〃医药生产系统〃的全面普及,而水在身体里的作用和功能则被忽略。医学界坚定不移地认为,是身体里的固体物质管理着身体各部分的机能。这一观念产生了大量错误信息,造成目前医学界的混乱局面。
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于人体缺乏认识,尽管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知识,但人体基本上仍是一个末知的结构。对于人体的功能和化学构成,我们所了解的还不到10%。当前,临床医学的实践原则,有利于卫生体系的商业性目的。这种体系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之上,并以赢利为主导,并受到严密的保护和强制的管理。尽管在人体生理学方面,我们己经有了不小的迸步,但临床医学实践并末从中获益。
《水这样喝可以治病》第二章2 我们仍然离不开水
自从生命在水中形成的第二天起,水在各种生命体中的作用,就没有发生过变 。最初,当陆地生存成为一种目标以后,生命体逐渐摆脱对水源的过分依赖;服各种障碍进入陆地。在此过程中,人体逐渐形成了水储存系统和干渴管理机制,换何话说,身体开始适应过渡期的脱水状态。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干渴管理机制被巩固下来,直到今天,它仍旧存在于人类的身体中。即便是现在,当人类经受压力或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体的干渴管理机制仍然通过水分控制来表现压力。似乎从物种摆脱水源进入陆地的那一天起,干渴管理机制就没有发生过变化。水的分配、储备以及供应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在人体复杂的系统中,这种干渴管理机制始终处于运行状态,直到身体收到确凿无疑的信号——再次获得充足的水分为止。身体干渴管理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机能受到严密的监控。
任何器官获得的水分份额,都不会超过它自身的需要。器官获得水分的多少,取决于其运行功能和特性。和其他所有的系统相比,在获取水分方面,大脑具有绝对的优先权。
也许我们以为,茶、咖啡、葡萄酒以及其他工业饮料,可以代替身体所需的天然水,这其实是一个本质性的错误——尤其是对于每天要面对多种问题、承担各种压力的身体而言。这些饮料固然含有水分,但其中更多的是脱水因子,比如咖啡因。这些物质不仅会清除溶解它们的水分,还会清除身体额外的水分。当你喝咖啡、茶或啤酒时,身体消耗的水分,总是多于这些饮料含有的水分。假如你喝完饮料后测量一下尿液,你就会发现一个事实:你排出的尿远远超过饮料的量。在喝完热饮料后,身体还会通过另一条途径失去水分,这就是皮肤毛孔的排汗作用——它会让变暖的身体冷却下来。人体内水的节约原则,如同社会的节约原则一样,当某种必需的物质相对匿乏时,人体也会实行一种限制性的分配体制。
当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时,它就会将当前所剩的水分重新分配。在人体内部,某些区域水分供应不足,就会发出警报,这就如同一辆汽车油量不足,信号灯就会不停地闪烁一样。当干渴管理机制发生作用时,人体仅存的水分将会得到调配,并在需要时使用,这会使人体的整体运行机制发生改变。人体长期脱水,会导致依赖水分的机体功能暂时关闭或休眠,因为身体需要将所剩不多的水分储存起来,以便度过困难期。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脱水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某些器官和功能的承受力就会达到极限,因为所剩不多的水分使之难以生存。这时候身体最活跃的组织和器官,将首先发出特定的信号,并且通知我们:身体己经进人严重缺水状态。当身体的于渴管理机制发出一系列危机信号时,意味着身体某个区域处于干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增加水分供应,就可以缓解不利局面。但实际上,我们获得的往往是大量的化学药物——这是一种错误而无知的做法,因为许多医生并不了解脱水的症状,不清楚水在身体里的重要性。许多内科医生错误地把脱水视为某种疾病,并且用药物——而不是水——来解决这些症状,最终的结果是:制药企业越来越富有,病人却没有得到治疗,医生面对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束手无策。药物治疗虽能暂时消除身体缺水的各种危机信号,对人体细胞 (包括基因细胞)却有害无益。长期缺水,对于我们的后代也会造成伤害。尽管为了生存,人体完全依赖复杂的水分管理系统,但它并末像储存脂肪那样,形成稳固的水分储存体系。长期脱水,会使身体机能的活跃性和有效性彻底丧失,即便是药物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这种可怕的情形,将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如果一种疾病的根源是脱水,人体的感应机制就会遭到破坏,这样一来,在下一代人的体内就难以形成对抗缺水状态的内在机制。正因如此,哮喘症、过敏症、胃灼热等疾病,都需要通过补水来进行预防。而且,不管到了哪个年龄段,了解水在身体中的功能和意义都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在我们自己以及下一代人的身上,某些疾病才不会产生。
我们必须了解脱水的症状,并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治疗脱水症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补水——它是我们健康的保证。在1984年9月20日的《新杂志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帕迪·菲利普斯博士和他的7个同事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证明了这样一条结论:在同样的实验背景
下,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认识身体缺水的能力要差得多。当老年人的身体开始脱水时,他们似乎没有感到干渴。即便血压检测显示他们的身体明显缺水,而且水源也伸手可及,但是,某些接受实验者似乎并不想饮水,他们不知不觉地延续了身体的脱水状态。1984年11月3日,《医学之窗》的一篇专题文章探讨
了菲利普斯等人的实验结果,并且以其他论据支持了这一结论:在老人那里,干渴感觉正在丧失。在1985年1月12日《医学之窗》的一篇文章中,斯蒂恩、伦德格雷和伊萨克森报告说,他们经过长时期观察发现:老年人身体水分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每过10年时间,身体的水分平均丧失3。5…6升。对于身体所需要的水分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而且主要是细胞内部脱水。为了从科学角度说明这一事实的严重性,我们不妨简单看一下魏茨曼医学院的埃弗莱姆·卡特夏尔斯基·卡特泽教授的一篇科学论文。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蛋白质和酶这两种物质,在低粘稠度的溶剂里效率更高。只有周围的水分充足,它们才能够高速扩散和运转。如果溶剂因细胞内缺水而产生高粘稠度,那么,蛋白质和酶在细胞内部的运转效率就会迅速降低。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试想在一个满是孩子的游泳池里,即便你是一个高水平的游泳运动员,你还能够畅游其间吗?——显然不可能。同样的逻辑也可应用于细胞内部的酶上面:只有在细胞的〃海洋〃里畅游,酶才能够与其他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理想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感觉就会逐渐丧失。我们的视力越来越差,不得不依靠眼镜;我们会丧失性欲;我们的听力也逐渐减退;我们的感觉不再像以前那样敏锐,变得越来越迟钝;我们对于外界刺激愈发麻木,对于周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会感到乏味和无趣。任何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出现上述情形,这是因为我们的感知系统对于外界事物的辨别和反应能力逐渐丧失,并通过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虽然我们不知道,感觉系统的退化通常从何时开始,并且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上述科学实验的结论和我本人的观察,让我确信这样一个事实:仅仅依赖干渴的感觉做出判断,等到口渴才开始喝水,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长时间脱水,会导致生产神经传递素的〃工厂〃——体内的氨基酸大量丧失。
假如你体内的水分充足,将会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它能提高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和酶的活性,而蛋白质和酶对于生理机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由于蛋白质和酶受所处自由水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体内拥有充足的水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早衰和所有感知系统的过早退化。
《水这样喝可以治病》第二章3 挑战医学界
如今,我们进入了21世纪,但在我看来,我们的医学实践却正在走向退化。不少人已经获知,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他们就会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因此,人们开始采取措施,防止身体出现脱水现象。他们外出或锻炼时,都会随身带上水。相当多的人选择天然的饮用水,而不是碳酸饮料和含酒精的饮品。中小学现在也清醒地意识到,碳酸饮料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抛弃了自动售货机,这种做法在加利福尼亚已成为硬性规定,美国其他各州也正在效仿。一些研究者发现,孩子们放弃过去常喝的碳酸饮料改用天然水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可是,达特茅斯医学院一位名誉退休教授却在 《美国生理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他并没有找到任何科学依据,证明人们不该等到口渴才喝水。这篇文章最初只是作为帖子出现在互联网上,不过随后被新闻通讯社转载,并开始大规模传播。在下半年,它最终刊登在权威的《美国生理学》杂志上,世界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这位教授的观点得到传播,就像是一场精心而刻意的安排。我意识到,如果容许这样的观点站稳脚跟,就有可能危及全世界千百万人的健康,因为他们太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影响,并且轻信所谓的科学结论。因此,我写了一篇简短的科学报告,并发布在互联网上,等待我反驳的那些医学杂志做出回应。
不过我敢断言,由于我的立场和当前医疗体系的商业利益相左,官方肯定不会做出坦率的反应。对我的见解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它依据的是有关脱水的分子生理学的最新成果,想必你对此有了初步的了解。你将会在这篇文章申看到,为什么你应该重视本书有关水的信息。
《水这样喝可以治病》第二章4 等侍口渴,意味着忍受疼痛和提前死亡
达特茅斯名誉退休教授、医学博士海因茨·瓦尔丁认为:这一建议——使用8盎司的杯子,每天喝8杯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他的观点刊登在2002年8月的《美国生理学》杂志上,它反映出当前医学界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一误区使美国每年要花费1·7万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12%的比例增长。在我看来,瓦尔丁博士的观点极其荒谬。如果按照他的话去做,口渴才喝水,就如同遭到感染的病人到了生命晚期,才获得了抗生素一样。瓦尔丁博士的观点,依据的是一个错误前提 ——口渴才是脱水的精确信号。
瓦尔丁博士本人和他咨询过的某些医学同行,都没有意识到医学界的一个明显误区,而且也忽略了在医学上取得的最新成果。医学领域一直有一种错误的结论:人体的溶质是调节和管理所有机能的物质,而溶剂对于人体生理机能没有任何直接的作用。各大医学院校传授的都是这样的信息:水只是一种溶剂,一种运输手段,本身没有新陈代谢作用。这种无知和偏见也体现在其他一些研究者身上,譬如,常春藤联盟医学院的另一位著名教授也研究了肾脏的干渴管理机制,并把他的观点教授给医学院的学生和医生。但是,当我问道什么是〃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否只意味着一个个水分子的简单运动时,这位教授不得不承认:科学已经证明,水是一种营养物,它在身体所有的机能方面都发挥着主导性的新陈代谢作用。
瓦尔丁博士仅仅强调肾脏的水分调节功能,这限制了他对人体〃干渴管理机制〃的了解。瓦尔丁博士承认,人体具有一种水分调节功能,但是,他依据的只是一种尿内分泌抑制剂——后叶加压素和抗血管紧张素的重要作用——这些物质在身体脱水时,都会参与干渴管理机制。他认为,身体失去50%的水分,就会进入脱水状态,应该等到水分损失达到这一数字时,我们的身体才会有获得某种〃液体〃的冲动和愿望,并由此产生口渴的感觉,补充身体损失的水分。如果是在25年前,这种观点似乎无懈可击,到了今天,这样的观点就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且,对于美国一所颇有声望的医学院而言,它既是一种耻辱,也是一大悲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乱 瓦尔丁博士的观点得到了广泛传播,但他没有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水是一种营养物质。如果人的生理机能因缺少水分,无法实现正常而充分的 〃自由水渗透〃过程,那么,水就会丧失在机体中至关重要的〃水解作用〃。瓦尔丁博士还忽略了另一事实:细胞内部也会迅速脱水。在脱水过程中,细胞内66%的水分会流失,细胞外26%的水分会流失,血液中8%的水分会流失,这是血液组织运行的结果,因为血液组织需要在血管内部不断收缩,以保持循环系统的完整性。
菲利帕·M,维金已经证明,引导和控制机体内阳离子的泵送过程,需要借助水传输能量的特性,〃阳离子运输和三磷酸腺苷合成作用的主要动力,取决于阳离子和多磷酸盐阴离子水化的特性和速率〃。如果我们没有给身体及时供应水分,在我们感到干渴之前,体液就会凝缩和粘稠,这样,细胞内的水就会失去携
带和运输能量的特性,因此,我们应该及时预防脱水,而不是等到事后补救。水在阳离子交换过程中的这种作用足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宁可让身体处于水分盈余的状态,也不能进入干渴管理机制——后者正是瓦尔丁博士给人们的建议。 魏茨曼医学院的埃弗莱姆·卡特夏尔斯基·卡特泽教授,研究了〃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并证实了这样的结论:〃在低浓度溶剂中,机体器官的蛋自质和酶能够更有效地运行〃。因此,细胞内部水分的流失,将会对蛋自质和酶的运行产生阻碍作用。仅凭这一结论,就足以推翻瓦尔丁博士的观点。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要让所有细胞充分行使生理功能,更为谨慎的做法,就是让机体及时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不是等到身体的干渴管理机制出现,感觉口渴时才去喝水。而且,让身体去处理稍微过剩的水分,比身体脱水后去重新调节和分配水分要容易得多,并且后者还会牺牲某些重要官能。随着年龄逐渐增大,我们对于干渴的感知力也随之下降,这也足以证明,一味等待口渴是荒谬的。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证实,经过24小时的脱水之后,那些上了年岁的人,并未意识到自己处于干渴状态。〃我们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尽管那些上了年纪的试验者在生理机能上已明显产生了对水的需要,但他们显然没有感到口渴。〃布鲁斯和他的同事也发现,在20岁和70岁两组年龄的试验者中,细胞内的水分与细胞外的水分比率,迅速地从1。1下降到0。8。毫无疑问,如果身体水分供应充分,并以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