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幽灵之家 作者:[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 >

第47章

幽灵之家 作者:[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捕的人、失踪的人、死人的家属没吃的,失业的人也没吃的。两天喝不上一碗玉米面糊糊。小孩儿营养不良,上着上着课就睡着了。”
    她还说,过去小学生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吃些饼干,现在都取消了。当妈妈的只能用茶水给孩子压压饥。
    “只有神父能给他们帮点儿忙。”阿曼黛说,“人啊,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教堂里舍饭,每礼拜六次,七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能领到一盘饭。当然啦,东西也不够。一个孩子每天吃一盘滨豆或是一盘土豆。一个孩子吃,五个孩子在外边看,东西不够啊。”
    阿尔芭明白了,时代倒退了,倒退到外祖母克拉腊到密塞里科迪亚区以善心代替正义的年代。只是眼下发善心也要遭白眼。她跑遍朋友的家,求他们拿出一袋米或一听奶粉。她注意到,第一次大家不敢拒绝她,以后就避而不见了。一开头,布兰卡帮了她的忙。阿尔芭对妈妈说,现在能吃上波罗的海螃蟹和瑞士巧克力,何必再存普通面粉和穷人吃的菜豆呢? 妈妈立刻把储藏室的钥匙交给她。她把东西送到神父开的粥棚。就这样维持了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她觉得太短了。有一天,阿尔芭领着妈妈去看粥棚。布兰卡看见一张白木楂长条桌,孩子们排成两队,眼睛里闪烁着乞求的目光,等着发给他们一份吃的。布兰卡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躺在床上一连两天闹偏头疼。阿尔芭强拉着她穿好衣服,要她忘掉自己,找人帮帮忙,哪怕是从外祖父那儿偷些家庭开支的钱也好。否则,布兰卡还会只顾自怜自叹。特鲁埃瓦参议员压根儿不愿意听人们谈起这些事,和他同一阶级的人都是这样。他顽固地否认有什么饥饿,同样也否认有人被捕,有人受刑。阿尔芭无法指望他帮忙。过了一阵子,连妈妈也指望不上了。她必须采取更激烈的办法。外祖父去的最远的地方是俱乐部。他不去市中心,更不去市郊或是贫民窟。所以,他一味认为外孙女儿说的贫困现象都是胡说八道。
    “神父都是共产党! ”他吼叫着说,“我只差听到这种事啦! ”
    不过,当有的妇女、儿童开始到富人家门口要饭的时候,他倒没像其他人那样吩咐关上铁栅栏和百叶窗,不去看他们,而是每月多给布兰卡一些钱,要她常准备些热饭,周济上门讨饭的人。
    “这是暂时现象,”特鲁埃瓦参议员把握十足地说,“他们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等到军人冶好乱,问题就解决了。”
    报纸上说,多年未见的街头乞丐是国际共产主义派进来的,他们要败坏军事委员会的名声,破坏秩序,阻挠进步。在贫民窟外面竖起了围墙,挡住旅游者的目光,满足那些不想看见贫民窟的人的要求。一夜之间,像变魔术似的,大街上出现了街心公园和花坛。都是雇用失业者种的,以便制造出梦境般的宁静的春天气氛。墙上刷满白色,涂掉鸽子宣传画,从人们的眼睛里永远抹掉政治标语。谁要是在公共场所书写政治标语,当场会受到机枪扫射。大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气氛安静。商店开门营业了。在很短的时间里,乞儿不见了。阿尔芭注意到街上没有野狗,也没有垃圾堆。在轰炸总统府的同一时刻,黑市也消失了,因为投机者会受到军法处置,会被枪毙。商店里开始出卖一些连名字也叫不上来的物品,以及过去只有阔人才能从走私贩子那儿买到的东西。大资产阶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他们可以买到大量的威士忌,可以用赊购的办法买到小汽车。
    开头几天,人们沉浸在爱国主义的狂热之中,妇女们到兵营去赠送首饰,为了重建国家,甚至连结婚也只使用镶有国徽的铜戒指。布兰卡把克拉腊留下的首饰装在毛袜子里又藏了起来,唯恐特鲁埃瓦参议员把首饰交给当局。人们眼瞅着出现了一个新的趾高气昂的社会阶级。一些显赫的女士们身穿异国服装,洋里洋气,浑身珠光宝气,好似夜间的蝙蝠,和那些新起的颐指气使的经济界人士挎着胳臂,在娱乐场所招摇过市。一个军人阶层出现了,他们很快就位居要津。那些过去认为自己人当中出了军人是家门不幸的家庭,如今争先恐后地找大人物帮忙把儿子塞进军事学院,把女儿嫁给当兵的。全国到处是穿军服的人,到处是作战武器,到处是国旗、国歌和游行队伍。军人们知道老百姓需要有自己的象征物和礼仪活动。特鲁埃瓦参议员原则上讨厌这些东西。俱乐部的朋友们说,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找不到一点儿机会,原因是它没有考虑到事物的魔幻一面。听到这番话,特鲁埃瓦参议员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自己做出如下结论:“面包、马戏团,再加上一点儿令人肃然起敬的玩意儿,人们需要的东西就算全了。”而在内心深处,他却为缺少面包而不无遗憾。
    社会上掀起一场运动,目的是把前总统的好名声从地球上抹掉,好让老百姓不再为他掉眼泪。他们把前总统的私宅向公众开放,请大家看一看所谓的“独裁者的宫殿”。大家可以看到衣柜里挂着羚羊皮外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咋舌。参观者可以查看抽屉,翻腾储藏室,看一看古巴甘蔗酒和成袋的白糖。传看前总统身着酒神盛装、头戴葡萄花环的照片。照片上,前总统和体态丰满的女人、男性运动员尽情调笑、纵欲。但是,伪造的手法十分拙劣,没人相信照片是真的,连特鲁埃瓦参议员本人也不相信。他知道了这些事,咕哝着说:“太过分了,这些人真是废物。”
    军人们大笔一挥,改变了世界史,凡属现政权不赞成的事件、思潮、人物一律从历史上去掉。地图也得重新安排。把北方放在上面根本没有道理嘛,离开功劳卓著的祖国那么远,完全可以放在下面嘛,于国家更为有利。顺便用普鲁土蓝把辽阔的领海一直画到亚洲和非洲,先在地理书上把遥远的领土据为己有,越过边界也可以不受惩罚,直闹得兄弟国家在联合国大吵大闹,威胁说要把坦克车和歼击机开进来。一开始,新闻检查只包括传播媒介,很快就扩展到学校课本、歌词、影片情节以及私人谈话。有些词儿军方明令禁止,比如“同志”;有些词儿尽管官方没有下令从字典中抽掉,出于慎重还是不用为好,例如“自由”、“正义”和“工会”。阿尔芭问自己:一夜之间,从哪儿蹦出这么多法西斯分子啊? 在祖国悠久的民主历史中,除了战争期间某些狂热分子外,还没见过有人装腔作势地穿上黑衬衫,高举着胳臂游行,惹得过往行人哈哈大笑,乱吹口哨。而且他们在国家生活中也起不了什么像样儿的作用。武装部队的态度也很难解释。军队的成员大多数来自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从历史上看,并不接近右翼极端派,而是靠近左派。她不懂什么是内战状态,也不知道战争是军人的艺术杰作,是军事训练的终结和军人职业的完美的实践。军人天生不能在和平环境中显露光彩。政变给了他们机会,可以把在军营里学会的东西付诸实践,可以表现出盲目服从,展示一下枪法,实践一下在良心泯灭的时候当兵的能够掌握的其他技巧。
    阿尔芭退学了。因为哲学系和其他打开思维大门的系科一样被封闭了。她不再学习音乐。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拉大提琴似乎显得有些轻浮。许多教员根据军事警察掌握的黑名单被辞退、被逮捕或者失踪了。塞瓦斯蒂安·戈麦斯被他自己的学生告发,在最早的搜查中被杀害了。大学里到处是特务。
    协助政变的大资产阶级和经济界的右派感到兴高采烈。一开头,他们看到自己行动造成的结果,颇有些吃惊。他们从来没有在独裁统治下生活过,也不知道独裁统治是什么。他们认为,失去民主只是一时的事情。只要现政权尊重办企业的自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个人自由、没有集体自由也还过得去。他们不在乎国家在国际上是否声名狼藉,被人视为和其他地区的暴政一样的货色。他们认为,为了推翻马克思主义,这个代价还算是便宜的。外国资本进来了,投资于国内银行业。他们自然而然地将其归功于新政权的稳定。至于外国人每投进一个比索,可以拿走两个比索的利息,他们就视而不见了。外国消费品大量涌入,在其打击下,时间不长,几乎所有本国工厂纷纷倒闭,商人也开始破产。然而,他们却说,巴西的饮食、台湾的布匹、日本的摩托车比国内生产的东西要强过好多倍。国有化三年后,当局把矿山的租让权退还给美国公司。到了这时候,才有些人说,这不啻将祖国用玻璃纸包好,拱手送给别人。不过,待到把土改中分掉的土地归还原主的时候,他们又心平气和了,好光景又来了嘛。他们看到,为了保障他们的特权,只有独裁政权才能靠力量办事,而不必向任何人报告。从此,他们不再议政了,同意经济大权由他们来掌握,国家归军人去治理。右派需要干的事,无非是在制定新法令、新法律的过程中给军人充当参谋。只有几天的时间,工会被取消了,工人领袖被捕或是遇害了,政党活动被宣布无限期停止,所有劳动者组织、学生组织甚至职业公会统统被解散。聚会是不准许的。人们能够集会的地方只有教堂。不久,宗教时髦起来。牧师们、修女们只好把宗教事务放一放,先来满足那群迷途羔羊的世俗需要。政府和企业家们开始把牧师、修女视为潜在的敌人。鉴于罗马教皇不肯免去红衣主教的教职,不肯把他送进患精神病的教士收容所,有些人巴不得用暗杀红衣主教的办法解决问题。
    中产阶级当中大部分人为军事政变感到高兴。政变一来,秩序恢复了,高雅的风尚恢复了,女人又穿上裙子,男人又留起短发。但是,物价飞涨,找不到工作,这些很快就使他们大吃苦头。靠工资根本无法糊口。每家每户都有个把人被捕、被杀或被流放。开头儿,家里人还说他罪有应得,后来又为他抱憾。谁也不能否认确实动用了酷刑。
    豪华的商店、神奇的金融机构、外国餐馆和进口商号生意兴隆。与此同时,失业者在工厂门口排成“长龙”,希望找到一份哪怕是工资菲薄的工作。劳动者被降低到奴隶的水平,厂主几十年来第一次可以随便解雇工人,而且不付任何补偿。谁要稍加反抗,立即被关进监狱。
    起初几个月,特鲁埃瓦参议员赞成他那个阶级的人坚持的机会主义主张。他相信,为使国家回到本来不该离开的正道,必须有一个独裁统治时期。第一批收回财产的地主当中就有特鲁埃瓦参议员。官方把塌了架的三星庄园归还给他,全部归还,直到最后一平方米土地。快两年了,他一直强压怒火,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没有多加思索,带着六七名雇来的打手回到乡下。农民胆敢向他挑战,胆敢抢走他的东西,这一次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向他们施加报复。圣诞节前不久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上,他们回到庄园,像海盗似的大嚷大叫着闯了进去。打手们闯进各家各户,高声呐喊,拳打脚踢,把雇工们赶出来,连人带牲口集合到院子里。然后,在砖瓦小屋( 这些房子曾是特鲁埃瓦的骄傲) 上洒上汽油,点上火,从里到外烧个精光。打手们冲着牲口连连开枪。烧毁了犁杖、鸡笼、自行车,甚至婴儿的摇篮。一个中午,群魔乱舞,差点儿把老特鲁埃瓦乐死。他把雇工一律辞退,而且警告说,要是再看见谁在庄园里转悠,就让他落得和牲口同样的下场。特鲁埃瓦看到他们比过去更穷了,排成一列凄凄惨惨的长长的队伍,扶老携幼离开庄园,只带着几条幸免于难的家犬和几只从地狱里救出来的鸡。道路上黄尘飞扬,一行人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在三星庄园门口,一伙穷苦百姓睁大焦灼的眼睛等待着。他们是从别的庄园被驱赶出来的失业农民。和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一样,到这里来低声下气地恳求东家雇用他们收割下一茬庄稼。
    东家住的老宅子,特鲁埃瓦好久没来了。当天晚上,他躺在父母双亲用过的铁床上,觉得十分疲倦。一股焦糊味儿直往鼻孔里钻。砖瓦小屋的断壁残垣还在燃烧。为了不让腐肉弄脏空气,牲口的尸体也火化了。四下里尽是破坏和死亡。不过,特鲁埃瓦心里有数,过去他曾使庄园振兴起来,如今还能办到。农田纹丝未动,力量还是有的嘛。大仇已报,心里固然痛快,可他难以入眠。他的感觉就像做父亲的过分严厉地惩罚了自己的孩子一样。整整一夜,许多农民的面孔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亲眼瞧着他们在庄园里出生,现在却沿着公路远走他乡。他咒骂自己脾气太坏。那个星期里,他一直睡不着觉。偶尔睡着了,就梦见罗莎。他打定主意不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告诉任何人,同时立誓要使三星庄园和过去一样再度成为模范庄园。他发下话去,要是雇工想回来,他准备一一接纳,当然要有一定的条件。可是,谁也没有回来。雇工们在农村、山区、海边流散开来。有人徒步走到矿山,有人来到南部海岛,随便找个活干,也好养家糊口。东家厌倦了,返回首都,感到从来没像现在这样衰老。他的心灵是那样的沉重。
    那位诗人在靠近海边的家中苟延残喘。他病倒了,近日的事变彻底打消了他活下去的念头。军队搜查了他的家,把所有的东西——他搜集的海螺壳、蚌壳、蝴蝶、玻璃瓶、从各个海洋捞到的船头装饰物、书籍、笔记、未完成的诗稿——翻了个底朝天,寻找搞颠覆活动使用的武器和隐匿起来的共产党,直闹得诗人那颗衰老的心上下翻腾。军人把他带到首都。四天后,诗人去世了,这位歌唱生命的人临终的几句话是:“枪毙你们! 枪毙你们! ”他的朋友都或者处于非法状态,或逃亡,或出走,或丧命。诗人临终时,没有一个朋友待在身旁。他那座山阜上的蓝色房屋几成废墟,楼面烧毁了,玻璃打碎了。邻居说是军人干的;军人说是邻居干的。究竟是谁干的,没有人知道。守灵的人不多。他们是仗着胆子赶来奔丧的人和来自世界各地报道诗人葬礼的记者。从意识形态上说,特鲁埃瓦参议员是诗人的敌人,但他能背诵诗人的作品,曾多次在家中接待过诗人。他身穿黑色丧服,带着外孙女儿阿尔芭去为诗人守灵。两个人在简陋的木棺旁边站了片刻。在一个凄惨的上午,他们陪伴诗人直到墓地。阿尔芭手捧一束初春早开的石竹,红色的花朵好似鲜血。小小的送葬队伍缓缓地朝公墓走去,两排士兵封锁住沿途的大街。
    人们默默无言地朝前走。突然有人用沙哑的声音喊着诗人的名字,其他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到! 现在在这里! 永远在这里! ”喊声好似打开了阀门,几天来郁积的痛苦、恐惧和愤怒从胸中一涌而出,化做可怕的呐喊,直冲天空的乌云。另一个人高喊:“总统同志! ”大家用一个悲苦的声音回答:“到! 现在在这里! 永远在这里! ”这是男子汉的哭泣声。诗人的葬礼渐渐变成象征埋葬自由的典仪。
    瑞典电视台的记者在离阿尔芭和她外祖父很近的地方拍下这组骇人听闻的镜头,把片子送往冰封雪冻的诺贝尔的祖国。镜头上出现了街道两侧架起的机关枪、人脸、覆盖着鲜花的棺材、一群拥挤在停尸所门口的沉默的妇女。停尸所离墓地有两个街区远,妇女们前来查看死者的名单。众人的呼声化做一曲悲歌,空中充满被禁止的口号声。面对枪口,大家高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