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霓虹 >

第7章

霓虹-第7章

小说: 霓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我自己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历史螺旋,不但亲眼见识了被视为旧中国标识的毒和娼,而且亲眼目睹了曾经的主人翁是怎样被弃如草芥,唱了一百年的劳工神圣又是怎样被当作笑谈!想起老先生的那番话,想到历史是如此的吊诡,不由不心生感慨!我无意评判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也不想争论性产业是否符合 “新新中国”的想象,我只想说皇帝并没有穿上新衣。

  由此我还想到了艺术精神,在当时的语境下,究竟谁的思想最“解放”?谁是“先锋”——敢于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谁创造了最“有意味的形式”——三个倔强的手指头?显然不是我,和在场的大多数人。

 

  曹征路写于2006…9…14
无望中的挣扎与力量

——《霓虹》简评

 

李云雷

 

  曹征路先生的《霓虹》,可以视为小说《那儿》的姊妹篇。在《那儿》中,下岗工人杜月梅为生活所迫做了妓女,在回家的路上被狗咬了,从而引起了此后的故事,但在《那儿》中,杜月梅的故事并不是小说的主体,而只是小说中的线索之一。在这个意义上,《霓虹》可以说是对《那儿》的一个补充,它将《那儿》中没有充分展开的杜月梅的生活,以倪红梅的故事重新讲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底层妓女生活的悲惨与无望,以及在无望的挣扎中所蕴育的力量。

  在形式上,《霓虹》由勘察报告、侦查日志、谈话笔录以及小说主人公倪红梅的日记构成,前三部分构成了小说的外在故事框架,倪红梅的日记则为我们充分展现了她的现实世界与内心感受,这构成了小说的主体部分。小说在内容上有两个层面,一是倪红梅走上做妓女道路的历程,二是她现实生活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倪红梅在学校里是一个好学生,她的父亲为抢救工厂财产而牺牲,她顶替父亲的班去了绢纺厂,在这里她度过了较为幸福的一段时光。她丈夫常虎“被行车砸死,百分之百是厂里责任,他们也都认帐,可厂里有困难,我就信了他们的话。共渡难关,共渡难关,最后他们是渡过去了,却把我扔在了深渊里。”而随着厂子的解体,她也下了岗,而她要同时养活“奶奶”和女儿,在生活上陷入了困境,这时两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生活处境,使她最终走上了做妓女的道路,一个是指望不上的小男人,另一个则是她尊敬的以前的“厂领导”,正是后者彻底摧毁了她的精神防线与自尊心。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倪红梅之所以走上卖淫的道路,尽管不无个人原因,但与整个社会、与绢纱厂改革的不公正密切相关。正是为改革的“阵痛”付出代价的这些人最终被社会抛弃,才形成了这样悲惨的局面,所以在倪红梅身上所显现出来的,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阶级、一个时代的悲剧。小说中,当倪红梅走过以前工厂废墟的时候,忍不住放声大哭,“那种哭,不是难受,不是绝望,而是一种悲凉,一种冰寒彻骨万劫不复的悲凉。也不光是为自己哭,还有我们的父兄,我们的工厂,还有我们那两千多姐妹。”正是在这里,小说通过倪红梅人生历程的追溯,对我们改革的方式提出了尖锐的疑问,主导改革的权力者会说, “我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是我把厂子搞破产了,卖了,贪污了,拍屁股走人了。我不怕,卖厂是市里的决定,我有什么办法?改革嘛,总是有成本的。”我们所看到的是,改革的成本总是由工人们负担,这把他们逼到了悲惨的处境中,而另一些人则升官发财、从中渔利,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做了妓女之后,倪红梅的生活同样是艰难的,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位置。首先,是她与女儿、“奶奶”的关系,倪红梅出卖自己的身体,也感到对不起女儿与“奶奶”,但为了女儿的医药费、学费,“奶奶”的生活费,她又不得不靠做妓女为生。在这里,小说细致地勾画了女儿、“奶奶”对倪红梅态度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奶奶”是咒骂、寻死,而到最后,则对倪红梅有了一定的理解与关怀,这是在共同的艰难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感情,是在无奈中认同现实所产生的同情,这样的情感虽然产生于卑污的生活,但却是圣洁的,是最为动人的。

  其次,是倪红梅与嫖客的关系,她与老梁头的关系便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老梁头要跟她好,要“包”了她,但她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之间只是妓女与嫖客的关系,不可能出现“喜欢”、“爱”的关系,这虽然残酷,却是事实,尽管这一点一旦被证实,倪红梅也不由得感到难过,“毕竟,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说喜欢我的人,而且三番五次地说”,但他们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只能限制在金钱与肉体的交换上,不会有另外的可能。

  再次,是倪红梅与其他妓女的关系,如阿红、阿月、肥肥等等。这些人之间既相互体谅,又相互争斗,形成了一种复杂、微妙的关系。小说的一个好处在于,它虽然以倪红梅为小说的主人公,却也以相当的笔墨勾勒出了阿红、阿月等人的生活处境,从而在总体上呈现了底层妓女这一阶层的生活状态,这是一种卑贱、无望的生活,她们仿佛置身于泥泞之中,无法挣脱。小说以几个故事,写出了她们生活中泥泞的质感与内在逻辑,同时写出了她们对爱与幸福的卑微追求,尽管靠出卖肉体为生,但她们“心里始终围着一道坝”,这是她们生活的最后底线。值得注意的是,倪红梅与其他妓女有着明显的不同,她是城里人,年纪大,是下岗女工,而且人“很好”,这就决定了她在她们中是一个类似“大姐”的形象,正是她调解她们的纠纷,倾听她们的心事,她是这样一个小社会中的精神支柱。

  以上两方面的现实,为我们展现了底层人惨不忍睹的处境。但小说并为到这里为止,在写尽了她们生活的黑暗与无望之后,它又给我们展现了她们的力量,她们的力量虽然卑微,却也正是改变不合理现实的希望。小说中,阿红和阿月去一个“大机关”为一个“什么人物”祝寿,“谁知那人物对上床不感兴趣,只想作践人,先是让他们脱光了陪酒,然后让她们举着蜡烛围着酒席转,再后来就是动手掐,拿香烟烫……”在饱受了欺凌与摧残之后,这些妓女终于无法忍耐了,她们开始起来维护自身的安全与权利,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做过工人的倪红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情就是这样。总得有人先站出来,何况我们是这样一群人。从前,见别人被欺负,我们沉默,结果自己也受到同样的欺负。从前,明知道不合理我们也忍了,我们不好意思说,结果人家好意思把你推进火坑。”

  “婊子难道也要维权?”,这是“大机关”的人对她们的讽刺,他们威胁、恫吓,想把她们唬住,但这些人是吓唬不住的,“我们谈到了死,没想到这个话题是这样热烈。原来我们这些人,个个都不怕死,每个人都想到过死。”当这些人失去了一切时,当她们被逼到绝路时,当她们对未来不存在丝毫幻想时,她们才明白,只有斗争,只有自己起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为自己争得公平与正义,争得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一回人,有尊严的那种人。”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她们的维权竟然取得了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看到了工人阶级意识的重要性。小说中,刘师傅和他的下岗工人“互助会”在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是维权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最重要的则是她们自身的抗争,是倪红梅残存的阶级意识所焕发出来的力量:“从前,在他们中间我不觉着什么,离开了也没觉着什么,好像我们只是日子艰难了才觉着孤单。可是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这就像突然走进一部老电影,我们迎着高压水龙,迎着让人窒息的无可诉说的悲痛,还有像鞭子一样抽下来的暴风雨,劳苦人拉起了手,唱起了歌……”

  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也正如中国革命史所一再证明的,受压迫的人一旦组织起来进行抗争,将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将会改变不公平、不合理的现实社会,而这也是他们改变世界与自身的唯一途径。正是在这个地方,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而这也是这篇小说区别于那些一味渲染苦难、悲惨的作品之处。在《霓虹》中,我们看到了苦难、欺凌与侮辱,也感受到了洋溢于作者笔端的正义感和悲悯感,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出路,这尽管不无理想主义的色彩,却正是所有“劳苦人”的希望之所在。


看高贵的人格及生命怎样被践踏

——读曹征路小说《霓虹》的有感

 

作者:边城夜色,转载自“芙蓉国论坛”

 

  2006年《当代》第六期上刊登了一篇以妓女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霓虹》,作者曹征路。看过之后,让人的确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它使我想起了《月牙儿》中那对可怜的母女。而社会如此繁荣、发展和进步之后的今天,下岗女工的生活,竟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最低层妇女的生活相差无几,她们对于命运的抗争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抗,竟然还是一样的势单力薄。我就感到深深的悲哀了,并对我们国家及社会的现状与未来产生了许多忧虑。

  我想:一个人如果贫弱到连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女儿都不能保护的时候,该是一种多么凄凉悲惨的人生,而一个国家,如果衰败到连自己的女儿惨遭辱凌也毫无办法,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那该是怎样一个令人痛心的国家,怎样一个令人悲伤的社会!而敢于把这样一个主题揭示出来的作者,我感觉其勇气是巨大的,其责任心是令人感动的,其精神和斗志,是令人振奋的!
  对于作者曹征路,我以前非常陌生,既没听说过这么一个名字,也没有看到过他的任何作品。据说他的小说《那儿》被公认为2004年最好的中篇之一,但很可惜,我以前读书很少,竟没有读过。今天看完他的《霓虹》,我还以为他也是一个年轻的打工仔呢,没有想到,他竟与共和国同龄,虽然也插过队、当过兵,做过工人,但现在却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执教于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而这样一个人,他的眼睛却还能向下: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的生活及生存状态,他的文笔也并不衰老,他的思考紧紧贴近着大众的生活,他的文学的触角,依然是那样敏锐。就不能不叫我深感钦佩啦。

  如果说悲剧的特质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曹征路的小说《霓虹》就是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大悲剧了。因为他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高贵的人格、美好的生命、幸福的生活全都一一毁灭的过程呈现给了我们,让我们深深感受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们感受到整颗心、整个灵魂被锯成碎片的经过。但一个作家讲叙一个悲剧故事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只是要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阴暗,发出几声悲悯的哀叹,而是要给人一种启迪,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所以,作者在写作这个悲剧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其实已将一粒火种植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面对这样的社会黑暗与不公,我们还不应该深深反思一下么?我们还能够成天花天酒地而无动于衷么?我们还有什么颜面为所谓的歌舞升平而大唱赞歌?

  小说从一桩杀人案的侦破入手,从调查死者生前的生活状况开始,通过死者亲自所写的笔记,以及周围人极其简单的讲述,讲述一个下岗女儿走投无路被迫卖身的痛苦经历。小说选材并不新鲜,故事结构也不算新颖,更没有任何性描写的感观刺激,但是却写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关键在于生动而又真实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真实可信的故事情节、真切感人的人物情感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我们随着人物的命运而悲而喜,而伤而痛,而愤而怒,直到最后从绝望到反抗,再从势单力薄的反抗到无法避免的最终毁灭。最后把一种痛,一种恨,深深留在我们心底。

  小说中那个妓女倪红梅,原本是某绢纺厂的技术能手,她不笨不傻也不懒,下岗之后,她也做过早点、当过保洁、端过盘子做过按摩,可是,那点钱,救不了重病中的女儿的命,养不活瘫痪在床的奶奶。在女儿的作文中,她是《伟大的母亲》。但是,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走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她怪那些一天天逼近他们工厂的建筑,她本能地感到:“是它们恶魔一样的长腿踩过来,一点一点逼近我们的肉体,踏碎我们的生活,踩烂我们的梦想。”她放声大哭,那种哭,不是难受,不是绝望,而是一种悲凉,一种冰寒彻骨万劫不复的悲凉。她不光是为自己哭,还为他们的父兄,为他们的工厂,还有两千多与她一样下岗的姐妹。尤其是夜晚的睡梦里,她的哭比鬼叫还凄惨,比狼嚎还恐怖。

  她苟活世上,其实完全是为了一份责任,为了病榻上的奶奶,为了尚未成年的孩子,万般无奈之下,才违心地去当了一个下贱的妓女,没有起码的人生权利保障,亦无任何人格尊严可言,因而可以任人辱躏而且从来无处求救无处申冤。这种痛苦的人生,不仅使她丧失了所有做人的乐趣,而且完全失去了一个人活下去所应有的希望与支撑。所以只能麻木地打发一个个痛苦不堪的日子。从她的身上,我们才真正清晰地感觉到什么叫做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与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那种重,就是那份沉甸甸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责任,而那种轻,则是她那不堪一击的生命意志,随便一阵风,就完全可以把她整个的生命吹走,因为她无意在活。

  小说中关于人物内心对死的态度的描写,对我震动很大。小说中是这样描写主人公倪红梅对待死亡的态度的:“我们谈到了死,没想到这个话题是这样热烈。原来,我们这些人,个个都不怕死,每个人都想到过死。”“我自己曾经设想过多种多样的死法,从高楼上跳,往汽车下钻,拿刀子割手腕。可是那样把自己弄得血糊糊的,不好看,我得让自己有个完整的交待。这个看法她们居然也和我一样,大概女人天性爱美,连死也不想弄得太难看。但她们说城里连口井都找不到,不然跳井倒是个好办法。说农村很多女人都把井当成好去处,井,本来就是为女人准备的,在她们看来,死在井里就好比回到母亲的肚子里去,那是一种最温暖最安全的方法。这我倒没想过,我说城里的办法是吃安眠药。我就准备了一大瓶,把奶奶剩下的药都积攒在一起。我把它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一旦时候到了,它就是我理想的助手。我可以把自己当成那个飞升的嫦娥,偷偷吃药。我不迷恋人间。即使没有那么浪漫,至少我还有做梦的权利。我玩不过你们就不和你们玩了,我做梦总可以吧,梦总是我自己的吧。死了,我也不想留下什么遗言,艾艾知道该怎么做。”从这一段话里,我们可以完全深刻地领会到她内心深处的绝望与悲哀,对她和她的那些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来养活自己家人的女人来说,还有什么是比死更好的解脱呢?读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感到痛彻心肺的悲哀?

  这篇小说的成功,不在于它选取了一个敏感的题材——妓女生活(尽管在当代中国,依然有很多人遮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