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尚氏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沂乱病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接与龙战于野战字义同。言交接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取娶同。坤为女。见金夫。不用躬。申勿用之故也。金夫者美称。诗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左传。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皆以金喻人之美。艮为金。为夫。人徒知乾为金。不知艮坚亦为金。易林随之屯云。金玉满堂。以屯之互艮为金也。人徒知震有夫象。不知三男皆为夫。比曰后夫凶。以艮为夫也。易林复之剥云。夫亡从军。以剥上艮为夫也。三与上艮应。故曰见金夫。坤为躬。三体震。震为行而决躁。故见金夫而亟欲往上。不顾四五之阻。故曰不有躬。女行如此。不顺。故无所利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坤为顺。震躁动。故不顺。案此爻旧解。虞翻以阳为金。谓三为二所淫。朱子谓金夫。盖以金赂己而挑之。若鲁秋胡之事。均堪喷饭。若夫王弼以金夫为刚夫。毛大可惠栋等用卦变。又以兑阳为金。皆非。故夫卦象一失传。无论若何揣测。皆不能当。其关系之重若是。
六四。困蒙。吝。四无应。承乘皆失类。故曰困。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实为阳。初三五皆近阳。四独否。故曰独远实。
六五。童蒙吉。艮为童蒙。上承阳。下应二。虽不当位。而居中。故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算也。上承阳。顺阳而行。下与二相上下。故曰顺以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艮手为击。亦启发之意。上应在三。三坎为寇。道穷于上。故不利为寇。然艮为坚为守。下拥群阴。势众。故利御寇。坎彖传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守谓互艮也。能守故利。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君子守其前。小人随其后。故利御寇。上下顺者。言坤民顺上也。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乾为行。行而遇险。故曰需。需待也。归藏作溽。坎兑皆水。故溽。溽湿也。而溽与濡音义并同。杨氏古音云。溽人余切。归藏易。需卦作溽。同濡。案孟子。是何濡滞也。是溽有迟义。古文多省笔。疑需为古文濡字。与归藏同。且濡滞亦有须义。与彖传不背。周易本因二易而作。溽濡需不过字形之辗转耳。音义并同也。卦辞皆指九五。五上下皆阴。故有孚。互离故光。得位放亨。贞吉者。卜问则吉也。坤为水。为大川。易林贲之损云。龙蛇所聚。大水来处。以损互震为龙蛇。互坤为水。又师之复。渊泉堤防。水道利通。亦以复坤为泉为水。此外九家。说蛊之利涉大川云。此卦乾天有河。坤地有水。二爻升降。出入乾坤。利涉大大川也。亦以坤为大川。利涉谓五。言五居坤中。孚于上下而利也。故彖传以位乎天位。往有功释之。而虞翻谓往指二。二失位。变阴涉坎。故利涉。夫以坎为大川。涉之而利。则不必需矣。是背卦义也。彼夫蹇无坤也。而曰利西南。以蹇五居坤中也。需五亦居坤中。坤为大川。当位而尊。上下皆孚。故曰往有功。五居外。故曰往。非必内卦往外卦。方谓往也。此卦只五爻能利涉。他爻无利者。自坤水象失传。不知五所涉者为坤水。为大川。必以坎为大川。于是易之利涉大川。无一得解者。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须待也。待则不陷于险中。故不困穷。释需之故也。位乎天位。往有功。皆谓九五。谓九五居坤水之中。上下皆孚。有功即利涉。虞翻以二当之。失彖传旨矣。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坎为云。故曰云上于天。二四兑。兑口。故曰饮食。兑悦。故曰宴乐。乾为君子。言君子饮食宴乐。从容以俟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乾为郊。初临重阳。阳遇阳得敌。不能行。故利用恒。恒久也常也。言潜龙勿用。守常不变也。守常不动。故无咎。阳遇阳行难。需而不进。故象曰不犯难行。大畜初九曰。有厉利己。厉与难皆指二三。此与鼎九二慎所之。大有初九曰无交。大壮初九曰征凶。夬初九曰往不胜。姤九三曰其行次且。皆因阳遇阳。乃二千年说者。皆以需坎为难。谓初不取四。为不犯难。岂知难为二三。二三皆阳。阳遇阳行难。故不取四而用恒。非以坎为难而不取也。故夫同性相敌。异性相感之理不明。则易本立失。此不犯难及有厉利己等辞。所以永不得解也。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阳遇阳得敌需而不进。故曰不犯难行。难指二三。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沙近水。二较初略进。故曰需于沙。二至四伏艮。艮为沙。有言者争讼也。乾为言。见左传。兑口亦为言。见易林。乃兑言向外。与乾言相背。故争讼。夬四之闻言不信。即如此取象也。兑为小故小有言。有言不吉。然而吉者。象曰衍在中。以居沙衍之中也。穆天子传。天子遂东征。南绝沙衍。盖水中有沙曰衍。故曰衍在中。以象中位也。象曰。虽小有言。以吉终者。明有言本不吉。然而吉者。以得中位也。虞翻用半象。谓三四震象半见。为小有言。穿凿之说也。凡易云有言。及闻言不信。有言不信者。皆争讼也。非言之有无也。左传昭五年。以谦为馋。首发其义。焦氏易林。畅述其旨。于是二千年有言误解。尽行暴露。与利涉大川同。说详焦氏易诂中。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解见前。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震九四云。震队泥。以坎为泥也。九三去险益近。故曰需于泥。坎为寇。三近坎。故曰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坎为灾。灾在外。明尚未罹灾。致寇至。明寇尚未至也。致之故在我。我能敬慎。则不至矣。不至则不败。乾为惕。故曰敬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血。洫之省字。古文如此者。不可胜数。且沟洫亦坎象也。诸家以坎有血象。便作需于血。不辞甚矣。兑为穴。易林乾之咸云。反得丹穴。豫之兑云。秋蛇向穴。皆以兑为穴。言四之所处。前临沟洫。故曰需于洫。而居兑穴之上。故曰出自穴。毛奇龄惠栋焦循等。皆以坎为穴。用象既误。故于出义不合也。(祇姚配中诂出字得解。)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四阴宜顺五阳。坎为耳。故曰听。听从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坎为酒。食。实也。颐自求口实。郑作食。是食实可通用。坎中实。故坎为食。易林履之蹇云。天下饶食。谦之坎。食非其任。皆以坎为食。酒食在上。兑口承之。故曰需于酒食。贞吉者。卜问吉也。
象曰。需于酒食。以中正也。五位中正。释贞吉之故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互兑为穴。上来应三。则入于兑穴矣。而阳必上升。故曰不速之客。马云。速召也。乾为人。上应在三。故曰三人来。坎为畏惧。故曰敬之。言阴宜顺阳也。上居卦终。故曰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象明曰不速之客来。来而不当位。言三升上。不当位也。非谓上六本不当位。王弼不明升降之理。便谓初上无位。真妄说也。苟爽云。上退居三。虽不当位。承阳有实。故未大失。固的解也。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乾阳上升。坎水下降。乃乾即在上。坎即在下。违行。气不交。故曰讼。二阳居阴中。故有孚。坎中实。故窒。坎忧故惕。二虽不当位。居中。故吉。二无应。遇敌。故终凶。九五中正。故利见大人。坤为大川。二入之不当位。无应与。不能出。(若解则能出)沈沦于坤水之中。故曰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刚来得中谓二也。中正谓五也。坤为渊。易林震之复云。藏匿渊底。言复阳居坤下。故曰藏匿渊底。是以坤为渊也。今二入居坤中。故曰入于渊。而上无应不能出。沈溺渊中。故曰不利。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需水上乾下。故气交。反之则背道而驰。愈去愈远。故曰违行。行道也。违行言异道而行也。坎为谋。坤为事。二居坤中。故曰作事。二无应。故入不能出。若慎始则免矣。卦气以下为始。王弼云。凡讼之起。契之不明。孔疏由于初时契要之过。慎始制契。则讼端绝。按乾坎皆为信。契要者信也。王注优于各家。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事。讼事也。讼始于初。然初有应。初四相上下成中孚。各当位。则讼事息矣。故曰不永所事。坎上下兑口相背。故有言。有言即讼也。不永故曰小有言。有应故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兑口多。故曰辩明。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坎为隐伏。故曰逋。上无应。故不克讼。不克讼故逋。逋逃也。逃归何处乎。二居坤中。坤为邑为百为户。茹敦和曰。坎数三。故曰其邑人三百户。言二选于坤邑之中也。坎为眚。二逋坤中。孚于上下。故无眚。眚。释文马云灾也。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上谓五。五刚。二与为敌。故曰自下讼上。吴先生曰。掇。借为辍。止也。愚按集韵掇音辍读若朵。逸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若何。毫末不掇。将成斧柯。不掇即不辍。言毫末虽微。长而不止。即成斧柯。然则掇辍古通用。又河北方言谓人避事曰掇避。正与此同。掇或作躲。玉篇身也。无避匿之义。非也。归而逋。即辍讼矣。辍之故因不克讼而有患也。释文郑作惙。忧也。近师俞樾又作缀。言祸患之来。联缀不已也。但小象原以释经文。作惙作缀于逋义皆无涉。若作辍。则正释逋义也。逋而辍讼。讼止故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乾为旧为德。坎为食。三承重阳。故曰食旧德。失位故贞厉。承阳有应故终吉。三承乾。乾为王。故曰从王事。坤柔故无成。义详坤六三前释。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从上即承乾。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阳遇阳则窒。故不克讼。巽为命。即。就也。安也。初有应。言复初而安命也。渝变也。讼则争。争则不安。不讼则变而为安贞矣。故吉也。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吉。不失也。失与轶通。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即其马将轶也。轶突也。过也。左传隐九年。惧其侵轶我也。说文车相出也。即从后出前也。不轶即不前出也。释安贞之义也。与随初。比二。小畜初。同。
九五。讼元吉。五位极尊。故曰元。五中正。故讼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有中而不正者。有正而不中者。中且正。无不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说文鞶大带也。锡命也。上应三。三巽为带。乾大故曰鞶带。乃巽为陨落。故终朝三褫之。褫夺也。坤为夜。乾为朝。上居乾终。故曰终朝。与乾三终日同义。上应三。三体离。离卦数三。(此数失传。祇易林洞林邵子用之)故曰三褫。先儒不知巽为陨落。(象本左氏。后祇易林用之)褫之故。全在巽。故无得解者。岂知中孚初九云。有它不燕。以应四巽也。姤九四。包无鱼。鼎九四。鼎折足。大过九四。有它吝。皆以应初巽也。例甚明也。释文褫郑本作扦。惠氏栋据淮南人间训。盗扦其衣被。高诱注云。扦夺也。是仍与褫同。乃宋项安世周易玩辞。引郑注曰。三扦。三加之也。后杨慎臧琳朱芹等。颇祖述其说。谓三扦其绅。以为夸耀。故象曰不足敬。但论语之拖绅。因孔子病卧。君来视。故加绅于朝服。以为敬。今非病卧。曰束绅垂绅皆可。曰拖绅。似不合也。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乾为敬。旋得旋失。故不足敬。
周易尚氏学卷三 上经
师。贞。大人吉。无咎。师。众也。坤舍于坎。俱居子方。坤坎皆为众。故曰师。犹乾舍于离。俱居午为同人也。贞。卜问也。大人。正义作丈人。子夏传作大人。崔憬李鼎祚从之是也。此与困贞大人吉同。皆谓二。乾九二云。利见大人。利见故吉。陆绩郑王等皆读为丈。谓震为长子。丈者长也。故曰丈人。岂知二得中。临御万民。大人之事。以二为大人。于象方合。丈人则于卦名不类矣。陆谓丈人为圣人。王谓丈人为庄严之称。皆曲说也。且子夏传为韩婴所作。(臧庸据七略。谓婴字子夏。今按艺文志有韩氏二篇。注曰名婴。其篇数与隋唐志子夏传卷数同。疑即子夏传。)与田何同时。皆秦遗老。其所据当无误也。
象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震为帝为王。故曰可以王。二应五。坎险坤顺。震为行。故曰行险而顺。易林以坤为害。坎为毒。震为从。乾宝云。毒荼苦也。按列子宋阳里华子病忘。阖室毒之。注毒苦也。师旅之兴。不无所苦。然非师旅不能安天下。故民从之而吉也。吴语云。吾先君阖庐,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义与此同也。马融训毒为治。与行险而顺。义不相应。行险即毒。顺即民从也。他若王弼之训毒为役。崔憬训为亭毒。俞樾训为督。皆不协。是皆因坎毒之象。人不尽知。故众说纷纭也。岂知噬嗑六三云。遇毒。以坎为毒。象甚明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所容畜。莫多于水。故君子法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坎为律。律法也。臧善也。否臧。即失律也。失律故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坎为失。故曰失律。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居下卦之中。故曰在师中吉。失位宜有咎。在师中。故无咎。震为王为言。故曰命。震数三。锡予也。王三锡命者。言王以官爵或车服器物。锡予有功。而告命之也。曲礼一命受爵。二命受服。三命受车马。言二为卦主。抚驭万邦。而日有所锡予也。旧解谓六五为君。锡命于二。于卦义全背。祇荀爽谓王指二为得解。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五天位。言二必升五。为群阴所承也。故曰承天宠。坤为万邦。言二临万邦。而有所锡予者。正所以怀念万邦。坎为怀也。故夫旧解谓六五锡二者。不惟于经背。于象传亦背矣。
六三。师或舆尸。凶。坎为尸。震为舆。管辂以坎为棺椁。故曰舆尸。夫陈师而出。。舆尸以还。其无功甚矣。故曰凶。盖坤为死。三失位无应。以阴遇阴。得敌。故凶如是。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大无功。即太无功。
六四。师左次。无咎。次舍也。震为左。故曰左次。古人尚右。左次则退也。四前临重阴。阴遇阴得敌。其行难矣。知难而退。故无咎也。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未失常者。言四当位。量力自处。故不改其常。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田猎。禽获也。释文云。徐本作擒。王陶庐云。说文无擒字。其见于经传者。皆作禽。展获字禽。不从手。是其证。下应二阳故有禽获。二震为言。利执言者。言师出有名。如汤武历数桀纣之罪。汉高讨杀怀王者是也。故无咎。五应二。二震主爻。震长子。居师中为主。故曰长子帅师。二亦坎主爻。坎为震弟为尸。故曰弟子舆尸。舆尸故贞凶。贞卜问也。言五宜与震。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