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私募江湖 >

第1章

私募江湖-第1章

小说: 私募江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私募江湖 / 仇晓慧 著 '

    书籍介绍:
      江湖翻腾,还原中国私募25年风云历史。
  流派纷呈,演绎12大顶级流派暴利传说。
  成王败寇,剖析一代代私募奇才悲喜剧最深处的基因。
  揭开股海沉浮里最隐秘、最深不可测的操盘体验。
  呈现一幕幕历史、人性、金钱、绝技错综交织的资本大戏。
  从1984年新中国诞生第一只股票开始,私募便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发芽、生根,直至风起云涌,江湖翻腾。
  作者以自己长期接触、观察、分析私募这一行业的切身体验,将触角伸入这一隐秘地带,记叙了一个个私募天才、巨鳄、枭雄鏖战资本市场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投资思路及其背后的逻辑,揭露私募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以人带史,以事带史,从人性与历史这一独特的视角以生动而感性的笔触描绘了私募的真实面貌与纵向历史。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生猛且汹涌蓬勃的力量,私募,风雨兼程,或许更能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跌荡起伏。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内容简介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25 本章字数:472


    《私募江湖》简介
    首部清晰描绘中国私募发展历程与投资流派的力作
    江湖翻腾,还原中国私募25年风云历史。
    流派纷呈,演绎12大顶级流派暴利传说。
    成王败寇,剖析一代代私募奇才悲喜剧最深处的基因。
    揭开股海沉浮里最隐秘、最深不可测的操盘体验。
    呈现一幕幕历史、人性、金钱、绝技错综交织的资本大戏。
    从1984年新中国诞生第一只股票开始,私募便伴随中国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发芽、生根,直至风起云涌,江湖翻腾。
    作者以自己长期接触、观察、分析私募这一行业的切身体验,将触角伸入这一隐秘地带,记叙了一个个私募天才、巨鳄、枭雄鏖战资本市场的传奇,探究他们的投资思路及其背后的逻辑,揭露私募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以人带史,以事带史,从人性与历史这一独特的视角以生动而感性的笔触描绘了私募的真实面貌与纵向历史。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生猛且汹涌蓬勃的力量,私募,风雨兼程,或许更能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跌荡起伏。





    正文 作者介绍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26 本章字数:192


    作者介绍
    仇晓慧:私募领域最资深的记者之一,现供职于《理财一周报》。11岁起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小说,中学时期曾与韩寒一起获得新概念大奖,后成为《萌芽》杂志鼎盛时期最有人气的小说作者之一。是第一个报道并命名“上海私募一条街”的记者,该报道在圈内引起很大反响。媒体从业数年来,接触无数形形色色私募人物,积累了丰富的创作资料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





    正文 目录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28 本章字数:631


    各章内容简要
    1984…1990年:混沌时代
    在每个资本大幕开启的时候,都是少数精英和投机客的保险柜,这个多数人不熟悉或者不看好的领域,注定将迎来历史上最原始也是最猛烈的爆炒……
    1990…1995年:疯狂时代
    一切资本力量开始悄然酝酿,很多人都在翘首以待,这场万众瞩目的好戏谁将是主角?
    1995…1999年:巨鳄时代
    “327”国债风波成为券商整合大幕拉开前的序曲,以君安为主的券商纷纷崛起,涌金系、德隆系等资本大鳄先后诞生,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在这个时代里格外刺目。
    1999…2001年:黑金时代
    一切故事皆从1999年的“5·19”行情展开。   “无庄不欢,无股不庄”,是这个时代最逼真的写照。
    2001…2005年:价值时代
    熊市的漫长教人冷静,价值投资风潮应运而生,无声无息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主角。
    2006…2008年:理性时代
    公募系基金经理形成一支骤然崛起的力量。这批“公募叛逃者”以理性的力量强势搅动江湖。
    2009年:非言时代
    市场的正常化,让私募在悄然之间进入到一个 “诸子百家”的新时代。这个舞台,每一家都有可能跳上来表演一把。而此时,私募为自己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似乎也决定着他们之后的道路可以行进多远……





    正文 目录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30 本章字数:1325


    目录
    前 言   私募,在路上
    第一章 1984~1990年 混沌时代
    江湖上的第一个高手
    第一只公开发行的股票与第一个股票柜台
    国库券发达了杨百万与阚治东
    香港模式刺激深圳股票业
    私募“四大天王”起步深圳
    私募雏形沪深已不同
    信托业中的萌芽
    点评:睁开市场的眼睛
    第二章 1990~1995年 疯狂时代
    沪深双市逆境格局初成
    草根私募首现疯狂
    戴花要戴大红花
    “8·10”酿造大股灾,认购证成就大户
    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辽国发浮出水面
    券商发展酿造机构庄家
    点评:大户登台,游资唱戏
    第三章 1995~1999年 巨鳄时代
    最惊心动魄的8分钟
    “327”国债的多个未解悬念
    私募涌金的早年岁月
    君安证券传奇
    中国最大的私募群
    猛人阚治东兵败,券商整合第一波
    点评:“327”国债风波的第一滴血
    第四章 1999~2001年 黑金时代
    “5·19”井喷行情下的狂欢
    庄家吕梁与“中国股市第一案”
    中国第一只百元股背后
    “基金黑幕”出了个蔡明
    中国第一批操盘手今何在?
    点评:无庄不欢催生第一批操盘手
    第五章 2001~2005年 价值时代
    “监管年”成了熊市起点
    末路庄家唐万新
    “敢死队”始末
    基金接棒券商
    赵丹阳与第一只阳光私募
    “云南模式”应声而起,“上海模式”独辟蹊径
    第一批价值派私募
    股权分置启动大牛市
    点评:系类私募倒下,价值投资崛起
    第六章 2006~2008年 理性时代
    基金疯狂
    第一波“公转私”浪潮
    第六次整顿,信托业集体转型
    烟花过后的黑暗
    魏东自杀,系类企业私募最冰点
    熊市里的阳光
    点评:百年熊市成就破天荒“私募元年”
    第七章 2009年 非言时代
    马太效应凸现
    新《指引》要收私募投资决策权
    阳光下的阴影
    “一对多”是条杀来的狼
    公募大佬李旭利牵手裘国根
    百家争鸣
    到海外去
    私募立法势如破竹
    别篇:私募人物之未尽高手
    点评:老私募的三种转型,是否新瓶装旧酒
    后记
    附 一   阳光私募灰色“七宗罪”
    附 二178只阳光私募基金群英汇
    参考资料





    正文 前言 私募,在路上(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31 本章字数:1125


    前言 私募,在路上
    “亚美尼亚,你何时才变得像天使那般模样?你何时才会脱去身上的衣裳?你何时才透过坟墓看看自己的尊容?你何时才不辜负千万托洛茨基信徒对你的信仰?……”
    …'美'艾伦·金斯伯格,《美国》
    近些年,我一直在私募圈游走。接触的高人越多,越觉得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潭。
    或许,在不少人的概念中,私募几乎就等同于阳光私募,事实上,阳光私募只是整个私募江湖中的冰山一角,一些真正的高人还隐居于山中。还有一些高人,只是抽出一小部分精力参与到阳光化产品中来……在我的概念中,私募就是担负他人财富管理的投资公司与个人,这个范围从资本市场的横向与纵向来看都无比辽阔。
    据我所知,单个私募手上管理的资金规模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百亿元。那些功成名就的私募手上普遍掌握了10多亿元的管理资金,上一点规模的私募的手上至少拥有200亿~300亿元的管理资金。一些机构统计称,截至2009年年底,国内信托私募证券基金(阳光私募)的规模在400亿元左右,全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事实上,这个数据与实际私募资金相比,很可能只是弱水一瓢。
    “私募”这个名词,多少有些“地下”的意味。不过,这也符合私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在很早之前,私募的确是一个很神秘的群体,与内幕交易、庄家等一些很敏感的资本市场词汇相连。而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太多特色,其中最大的特色莫过于规章制度灵活化,导致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许多阶段性的产物,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许多痕迹…这似乎是转轨经济时期的必然。而这些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似乎给这个特别的市场主体又增添了一个维度,构成了更为庞大与繁复的私募江湖。
    一些民间私募,可能就在政策梳理的断点中,偶然爆发,较一般人对市场更为敏锐。还有一些私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资金实力影响部分股票,后来被称做庄家,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金融王国。另一些资源丰富的私募,则借着自己灵通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几乎每次都能把握住制度变迁的契机,并形成相应的新的赚钱模式。还有一些,尽管也有一些灵活的方式作补充,但主要凭借市场化的投资运作,赚取自己风格下可掌控的资金……
    可以说,对于中国这个还在完善中的资本市场而言,私募始终以一个特殊群体的面貌存在和发展。私募可以说是一个市场主体,一个金融参与机构,只是与券商、公募基金等市场主体的背景相比,私募显得更为鱼龙混杂。不过,由于大部分私募都是从这些机构衍生而来的,这也注定私募比普通的市场主体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与层次,就算是草根派私募,也注定有非凡之处。





    正文 前言 私募,在路上(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33 本章字数:996


    目前市面上的私募书,不少都是对个别人物的采访与投资经验的总结,虽然读者可以汲取不少养分,但中国私募背景源远流长,如果单是投资理念的陈述,将有很多未尽之言,也不接近这个主体的运作本质,甚至给一些虔诚的投资者带来误导。在几经选择之下,我开始从历史与人物两个主视角研究私募,希望能有一个更全面的透视与纪录。从某种程度上,一种冥冥之中的使命亦在推动自己。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叫《蝉翼传奇》的武侠电视剧,对剧中“江湖第一少侠”苏小魂的见识尤为惊叹。他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对江湖上发生的任何事件的细节以及任何门派的渊源都了如指掌。所以,在接触私募这么一个繁复的群体时,我开始问自己,是否能对置身于这个江湖上的人和事作一个全方位的梳理,并且通过第一线的交流与接触,加入自己的观察与体悟。就算自己在接触一个新的圈中人时,就仿佛与他相识了十余年之久,能对他的门道估计得八九不离十。
    我也试图在本书中梳理出一个脉络,告诉读者中国私募在资本市场发展以来的前因后果,就好像一本私募白皮书,让读者在通读后,能轻松熟稔各类门路,从而在江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将是最能令笔者欣慰之事。本书每个章节分两个部分,历史部分与人物部分。在历史部分,基本有三条脉络,一条是当时的市场环境,一条是体制性变化与产物,另一条就是私募在这个空间中的生存与发展。在人物部分,都由三小节组成,第一是印象,第二是经历,第三是投资密码。我尽可能选择了当前最有代表性的私募,在同一种风格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重点则落在他们形成投资理念的过程中,推敲其间的逻辑与现实可行性。因为在对这些人物的深入了解中,我深深发现思考方式与经历比他们现在所拥有的投资理念更重要。而这个呈现方式,或许才是真正洞悉私募高手们所有的投资要领与精髓的渠道之所在。
    虽然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这个群体可能还将潜伏一段时间,但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2007年市场走暖后,私募作为一个群体已崭露头角。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的中国市场在经历了百年难遇的熊市考验后,更多人惊呼,这真是个私募元年。
    这个时代究竟属于一群什么样的人?即将到来的又将是个什么样的时代?
    2008年8月的一天,差不多就是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一周前,我拜访了位于上海民生路上的几家私募机构。





    正文 前言 私募,在路上(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3…26 10:23:36 本章字数:1467


    上海民生路毗邻世纪公园一带,没有喧嚣,绿树成荫。在安静的道路旁,坐落着无数高端的商务楼,与浦东文化中心、上海签证中心、浦东行政中心近在咫尺。这里,是浦东政商的核心腹地,浦东产业走廊的枢纽地带;这里,是上海最知名三大国际社区之一…联洋社区的所在地;这里,将渐渐被另一个名字…“上海私募一条街”取代。
    我离开民生路的时候,又仔细看了一眼这条马路,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民生路靠近长柳路一段,正好矗立着尚雅投资总经理石波所在的立方大厦,紧靠着立方大厦的,是从容投资总经理吕俊所在的信息大厦,石波与吕俊都是私募中公募派的杰出代表;与立方大厦隔路相望的,是证大投资总经理朱南松所在的证大·五道口广场,他是具有“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所在地)背景的私募,资历深,人脉渊源也颇深;在这栋楼里,还有香港保利投资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原君安证券的元老王强,他的团队都出自中国当年最优秀的证券公司;再往东近含笑路,则是比翼双飞的金鹰国际大厦,公募派的汇利资产总经理何震正在此地,其间还有另一家上海老牌私募景林资产,董事长蒋锦志带领着景林团队成为最早出海的中国私募,在金鹰国际大厦中,还落户着几个民间私募……
    风格林立的公司在这条路并存,构筑了“上海私募一条街”的奇特景象。
    那段日子,市场堪称天寒地冻,上证综指在2 800点上下徘徊。那天与我交流的私募基金经理们,还在空仓继续等待。他们的语气听起来有些苍凉,所有的招聘动作都在减慢,偌大的办公室里人丁稀少,原本还以新股认购为主,但那时候IPO(首次公开募股)也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赚钱。他们乐观地说,至少可以支撑两年。不过,对于超级大熊市来说,两年是否能够结束,那时候还是未知数。问一些刚从公募出来的基金经理们是否有些后悔,他们也只淡淡地说,为了一直想做个事业,为了一种理想,现在熬一下算什么呢。
    汇利资产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何震告诉我,他们几个刚从公募出来的基金经理们几乎每周都要聚会。一起聚会的,还有一些公募基金经理及保险公司、券商与银行的人。他们相互讨论,十分热络,他们会说“吕俊这个灵活的人”,“石波很值得拜访”等。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