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图说中国女性 >

第35章

图说中国女性-第35章

小说: 图说中国女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鹃、蝶凤、绮、茵、珍、珊、琼、瑶、珠、莹、丽、秀、绮、绛、翠、怡、贞、淑、静、玉、芬、慧”等,无论是择字或是音韵,都显示出女性阴柔之美。其次,中国的女名不但极具“女”色,可识性强,而且,还以其丰富多变的组合显示出女子的各种神态姿色,品格性情,使人具体可感。如“静娴”、“淑仪”、“玉端”、“文秀”、“静兰” ……给人以,端庄尔雅之感;“玉姣”、“丽娟”、“芳娉” 、“静婉”、“绛妩”、“秀倩”、“丽雯”、“冠玉”、“琼花”、“美娜”……给人以秀丽妩媚之感,因此,中国女名除可识性强,女性特征显著外,就名字本身而言,也是声色俱美,丰富多姿的。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玩索中国的女名,以此体察中国女性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话,那么,至少可以体察到这些特点:    (一)中国女名作法较为稳定,历代变化甚微  中国女名的作法局囿于与女性狭窄的生活天地以及与女性性别特色相关联的一角,无论是用直接标明性别的女性字命名,还是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或是以奇珍异宝、女用物品、才貌德行字为名,都紧紧扣住一个“女”字,除了在表示德行方面的女名稍有起伏变化外,其女名用法历代并无显著变化,光从名字上几乎很难区分时代。许多女名沿袭几千年不变。而中国的男名则历代变更,各具特色。如春秋的命名,《左传》中桓公六年,太子出世,桓公问其大夫申,该如何命名,申陈述命名的五种方法和六项规定:“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六种规定是:“不以国,以国则废名;不以官,以官则废职;不以山川,以山川则废主;不以畜牲,以畜牲则废祀;不以器帛,以器帛为废礼;不以隐疾。”而五代时期,男名中多用“彦”字,如徐彦章、史彦琼、卢彦延、李彦韬、王彦温、焦彦宾……据统计,自唐末入五代至宋,见于史册的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就有150人左右。到了宋代,男名中又多用“老、叟、翁”字命名。如胡唐老、苏元老、王涣老、李德老、陈朝老、汤莘叟、徐清叟、刘温叟、王积翁、徐存翁、程楚翁、刘展翁等。其他,男性名字有用天干地支、金木水土火五行命名的,也有以志向、德性、身份、称谓等等。总之,中国的男名历代变化无穷,而中国的女名,相形之下,总显狭窄、单一和刻板。    (二)中国女名与阶级职业、宗族思想等关系疏远  中国的历史,乱多于治,朝代更替频繁。虽没有较为强盛持久的宗法制和显赫于世的贵族世家,但是,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却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富者和贫者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出生于贵贱贫富不同的门第,教养不同,文野各异,所命名用字也绝然不同,帝王族、土大夫阶层、豪门巨富、书香门第或村野农夫、市井百姓,都带有本阶层、本职位的色彩,只是这种现象又以男名为显著,女名则区别不大。豪门贵族与乡村农夫之女都以女性容貌、柔情、才德或花鸟景物字为名,豪门千金有名淑贞、玉英、莺莺的,贫家女子也多用此名。  又如宗族思想,受儒家思想支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由于提倡孝道,提倡亲亲,提倡齐家睦族,因此,含有承先、启后、敬宗、孝祖、延续等理想的名字比比皆是,如“绍祖、继祖、念祖、光祖、孝先、广嗣、延嗣、裕孙,绳武、绍裘、延族、光宗,悦宗……”但是,这仅仅反映在男性名字上,中国女名并无此类寄寓。这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宗法思想的缘故。    (三)与中国男名比,女名使用简单,范围狭小  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变化错综,中国的人名早已超出“识”的职能,其组合、使用和嬗变成为历史文化的一个特殊的凝聚点。华人中盛行多名制,这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人的名字多少,一般视其社会关系的单复和文化程度的深浅而定,事业越大,社会关系越复杂,起落升沉、流转颠簸越厉害,名字也随着增多。因此,每个中国人至少拥有二三个名字。就多名制本身来说,其构成有“正名、小名、字、别字、号、别号,室名”等,显官还有封爵、谥号,卖艺的添艺名,写文章的有笔名,逃亡的有假名,还有绰号,信教的有教名,出洋的有洋名,从商的有商名,男女相爱有爱称,君主登极有年号,死年有庙号、谥号。其他,还有随思想潮流、历史变故等时时改变或增加的名字。总之,一人多名,且每个名都有其特殊意义。  如小名,也称乳名,大多只让父母兄弟呼唤,偶尔也流行于亲朋好友之间。如“老大、老二、阿三、阿四、小狗、阿兔、咪猫、扁头、大眼睛、小耳朵、康康、小小、阿福、阿宝、阿囡”等,小名浅俗亲昵,洋溢着亲情之爱。  正名,较为庄严和慎重,一般代表了本人的权益、志向等等,在较正规的场合使用。有的在入学时取一个雅驯、意义深远的学名,沿用为正名。有的以代表族系行辈的族名为正名,如萧氏,辈序为“奕、朝、师、寅、亮”,孔氏辈序“宪、庆、繁、祥、令等。而现代,大多是在出生之际就已取好正名了。  名之外还有字。名一般在幼年时就有了,而字是成年才加上去的。《礼·檀弓》:“幼名,冠字。”按古人习俗,命名是用来自称的,表示谦虚;命字,是用来给朋友呼唤的,表示客气。名除自称外,几乎是神圣的,绝不轻意让人称呼。而字较随便些,有的是一名多字。  号,包括人号(官号、谥号、爵号等)、自号、别号、室名和绰号等等。或示尊重,或示志趣。号,一般庄谐并出,轻松自如。  然而,上述繁复壮观的多名制使用,大多是以男性为主,女名的使用则简单多了。除少数上层女子外,大多数女子只是乳名加正名,或乳名、正名加宇。而且,汉代以前,中国的女性没有名字,大多是以字配姓(伯姬、仲子、孟姜、季赢),或以姓搭在夫氏上(孔卫姬、晋赵姬之类),或以姓连在夫爵上(楚息妫、齐棠姜、鲁秦姬等),或以姓与字连(陈夏姬、宋景曹之类)。  封建时代女性的名字,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使用的空间很窄,只在闺阃之间流行,因此称作闺名、阃号。而且,男女授受不亲,女人与女人之间也没有广泛的交际,因此,大多女名只在家庭和亲戚邻里之间使用。女子出嫁后名字基本销声匿迹,只称“X太太”、“X夫人”或以夫姓、自姓加氏相称,如“陈李氏”、“洪梁氏”、“张蔡氏”等等。  总之,除名女人外,中国女名的使用极为简单、狭窄。当然,随着妇女自身的觉醒和解放,女子与男子一样参与社会活动,一样公开社交,男名与女名在使用上的区别越来越小了,尤其是当代,中国的许多女名已是久闻其名难见其人了。    (四)中国女名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子审视女性的尺度  历览中国的女名,其用字范围、音韵色彩,都可窥见社会对于女子的审视尺度。固然,历代以来,也有不少女子在重重束缚下,自学成才,其才能在政治、外交、武艺、文才等诸方面并不比男子逊色。但是,从历代女名的作法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女子只是作为男子的附属物而存在,即第一,要有姿色。  “天生丽质难自弃”,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的女子,使男子赏识,女名中寄托了这种愿望。第二,要有技艺。针线女红,能歌善舞。第三,要有才慧,能诗工词,多愁善感,柔情万千。第四,恪守贞操,三从四德,贤淑温顺……  总之,中国的女名正是按照这样的审视尺度来寄寓的。当然,这仅仅是封建社会的审视尺度,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寄寓在女名中的印痕已十分淡薄了。


第八部分:中国的女名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字(5)

  汉·班昭  《女诫并序》(注)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而今而后,乃知免耳。吾性疏顽,教导无素,恒恐子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取耻宗族。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怅。间做《女诫》七章,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夫妇第二  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方斯二者用其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妇之不可不御,威仪之不可不整,故训其男,检以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数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至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则哉!  敬慎第三  阳阴殊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故鄙谚有云:生男如狼,犹恐其;生女如鼠,犹恐其虎。然则修身莫若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妇人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宽裕者尚恭下也。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黩。黩既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争,曲者不能不讼。讼争既施,则有忿怒之事矣!此由于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节,谴呵从之;忿怒不止,楚挞从之。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谴呵既宣,何恩之有。恩义俱废,夫妇离矣!  妇行第四  女有四行:一日妇德,二日妇言,三日妇容,四日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为之甚易,惟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此之谓也。  专心第五  《礼》,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离也。行违神祗,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女宪》曰:“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谓佞媚苟亲也,固莫若专心正色,礼义居洁,耳无淫听,目无邪视,出无冶容,人无废饰,无聚会群辈,无看视门户,此则渭专心正色矣。若夫动静轻脱,视听陕输,人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  曲从第六  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舅姑之心,岂当可失哉!物有以恩自离者,亦有以义自破者也。夫虽云爱,舅姑云非,此所谓以义自破者也。然则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于曲从矣。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此则所谓曲从矣。故《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  和叔妹第七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己也;舅姑之爱己,由叔妹之誉己也。由此言之,我臧否毁誉一由叔妹,叔妹之心复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亲,其蔽也哉!  自非圣人,鲜能无过。故颜子贵于能改,仲尼嘉其不贰,而况妇人者也!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备乎!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内外离则恶扬,此必然之势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夫叔妹者体敌而尊,恩疏而义亲,若淑媛谦顺之人,则能仗义以笃好,崇恩以结援,使徽美显彰,而瑕过隐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声誉曜于邑邻,休光延于父母。若夫愚蠢之人,于嫂则托名以自高,于妹则因宠以骄盈。骄盈既施,何和之有;恩义既乖,何誉之臻。是以美隐而过宣,姑忿而夫愠,毁訾布于中外,耻辱集于阙身。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荣辱之本,而显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则求叔妹之心,固莫尚于谦顺矣!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诗》云:“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其斯之谓也。  注:本文录自《后汉书·列女传》,系班昭为规诫正准备出嫁的几个女儿而作。


第八部分:中国的女名唐·散郎陈邈妻郑氏

  进《女孝经》表(注)  妾闻天地之性,贵刚柔焉;夫妇之道,重礼义焉。仁义礼智信者,是谓五常。五常之敬,其来远矣。总而为主,实在孝乎!夫孝者,感鬼神,动天地,精神至贯,无所不达。盖以夫妇之道,人伦之始,考其得失,非细务也。  《易》著乾坤,则阴阳之制有别;《礼》标羔雁,则伉俪之事实陈。妾每览先圣垂言,观前贤行事,未尝不抚躬三复,叹息久之,欲缅想余芳,遗踪可躅。妾侄女特蒙天恩,策为永王妃,以少长闺闱,未娴诗礼,至于经诰,触事面墙,夙夜忧惶,战惧交集,今戒以为妇之道,申以执巾之礼,并述经史正义,无复载于浮词,总一十八章,各为篇目,名曰《女孝经》。上自皇后,下及庶人,不行孝而成名者,未之闻也。妾不敢自专,因以曹大家为主,虽不足藏诸岩石,亦可以稍补闺庭。辄不揆量,敢兹闻达。轻触屏,伏待罪戾。妾郑氏诚惶诚恐,死罪死罪,谨言。  《女孝经》  开宗明义第一章  曹大家闲居,诸女侍坐。大家曰:“昔者圣帝二女有孝道,降于妫,卑让恭俭,思尽妇道,贤明多智,免人之难,汝闻之乎?”诸女退位而辞曰:“女子愚昧,未尝接大人余论,曷得以闻之?”大家曰:“夫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多闻阙疑,可以为人之宗矣!汝能听其言,行其事,吾为汝陈之。夫孝者,广天地,厚人伦,动鬼神,感禽兽,恭近于礼,三思后行,无施其劳,不伐其善,和柔贞顺,仁明孝兹,德行有成,可以无咎。《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之谓也。”    后妃章第二  大家曰:“关雎麟趾,后妃之德,忧在进贤,不淫其色,朝夕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