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

第5章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第5章

小说: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晚报

  继去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掀起收视热浪后,易中天又和《百家讲坛》签约,准备再讲一年的“三国”。易中天透露,目前他已经搁下所有的工作,专门准备“三国”的演讲稿。他强调,自己是讲“三国”正史,不是讲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据悉目前节目已经录了十几集,春节后就会开播,在每个周末都有。

  超级女生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年近60的“超级教授”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者,他们自称“意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了一个“易中天吧”。去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迷倒了无数“意粉”,掀起民间“汉风”热潮。近日,《汉代风云人物》的讲稿已经结集出版。

  有人指责易中天讲评历史的表达方式过于随意,有“戏说”的嫌疑。对此易中天则认为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而必须要有“史感”,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他提倡“妙说”历史,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坚持研究历史和讲述历史都要体现“以人为本”。讲座热播后,《百家讲坛》栏目负责人极力邀请易中天,希望他能再次到央视开讲座。

   “意粉”也强烈要求能再欣赏到易教授的演讲,于是易中天接受了《百家讲坛》的邀请,计划在央视做一年的“三国”讲座。《百家讲坛》负责人介绍,在央视开这么长时间讲座的,易中天还是头一位,他们看中的就是易中天难得的“平民意识”,这与《百家讲坛》“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是相契合的。

  在得到易中天即将开讲“三国”的消息后,很多出版社伺机而动,千方百计地争夺讲稿的出版权。此次各家单位将竞争点集中在起印数上,据悉,“三国”讲稿出版起印数已炒到了10万册起拍,然而10万之巨“起拍”印数并没有阻挡出版商的热情。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刚刚以起印15万册的条件签下“汉代风云人物”讲座的讲稿,《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已经出版。记者在与易中天的接触中获悉,共和联动图书公司“乘胜追击”,又高价买下“三国”讲稿。“拿下”易中天只是共和联动图书公司整体推动《百家讲坛》系列图书品牌的一个插曲,该公司已经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八位主讲人签约,继推出超级畅销书《刘心武揭秘》后,继续打造“百家讲坛”品牌图书。



/* 19 */
  易中天不愿做“超级教授”     

  华商网

  去年初登上《百家讲坛》后,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赢得了众多“乙醚”(易迷)和“超级教授”的大号。春节期间,他将再次登陆央视“开批”三国,易中天对记者表示,自己不愿赶“超级”这个时髦,更没有和刘心武“较量”的意思。

  对传言不愿和人“较量”

  春节期间,易中天就要重回《百家讲坛》开讲了,外界纷纷评论“易中天这次‘二进宫’是要与刘心武‘较量’”。观众等着看好戏,易中天却认为这是名副其实的“关公战秦琼”,“他揭红楼,我讲三国,PK得着么?更何况,我和刘老师之间相互都不认识。”他表示,《百家讲坛》是一个在和谐气氛下学术争鸣的地方,“就不赶PK这个时髦了”。

  央视的《百家讲坛》自从刘心武“揭红”后家喻户晓,但它从一档较为生僻的学术性栏目成为广受大众喜爱的节目,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揭汉”———爆增几倍的收视率就是明证。因此,有“乙醚”替偶像抱冤,认为是“易中天种树,刘心武摘桃”。对此,易中天坚决表示“不能这么说”:“学术这东西没有先来后到之说。刘心武受欢迎也是因为他自身过硬,当然和他讲的题材也有关系,毕竟《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难以逾越的高峰。”

  对崇拜没思想准备

  去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确实如日“中天”:广博的学识、优雅的谈吐,为他赢得了不少铁杆“乙醚”,甚至有“粉丝”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网站。本来是来讲学的,一不留神却成了“超级教授”,易老师笑道:“有观众欢迎当然是好事了。什么超级不超级的都是人家封的,可不是我本意。”

  易中天表示自己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自己将“平民意识”融入其中,“也许是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的原因吧,让我摆脱了历史研究套路的束缚,过去的生活经历让我更明白老百姓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所以我选择了用尽可能直白的文字、现场感的表演,将历史的本来面目通俗地讲出来,迎合了大众的思维接受方式。”因为自己就是平民,所以易中天对“偶像”的概念颇为“过敏”,“我脑子里就没有偶像意识,如果被当成偶像的话,我会不知所措,而且是长时间内都不会有思想准备。”

  对指责只管“接着讲”

  正如所有的大众偶像一样,易中天在受到“粉丝”追捧的同时,也同样遭到一些非议。而他的罪状则是“吃人家消化过再吐出来的东西”。对此,易中天表示自己不是在抄袭前人的思想,而只是按照“接着讲”的方式来讲历史。

  易中天对记者表示,自己的《帝国的惆怅》确实有不少是苏轼等古人的观点,但不能因此就被指责是抄袭。“记得冯友兰先生讲哲学的几种讲法,有‘照着讲’和‘接着讲’等。其实我讲历史基本上还是‘接着讲’的,但是既然要接,就一定要先把要接的对象重复照着讲一下,否则接都接不上,别人怎么能接受你的新东西?”

  而对于“讲评历史的方式过于随意”的指责,易中天也表示自己绝不是在“戏说”。“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必须要有历史感,感受历史的血肉和肌理,其次才谈得上研究”,易中天认为“我不是‘戏说’,而是在争取‘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在他看来,这才是“以人为本”



/* 20 */
  说在前头     

  大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因为在它之前的秦朝,持续的时间很短,而汉王朝强大,持久,影响深远。比方说,我们现在称汉人、汉族,我们说的是汉语,都是以这个王朝为标记的。这个王朝前后持续了四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当然由于王莽篡汉,这个王朝被一分为二,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历史上称为前汉和后汉,又叫西汉和东汉。那么,在汉王朝的四百多年中,应该说最精彩的是在西汉;而西汉王朝两百多年,最精彩的是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这一段。那一段历史,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轰轰烈烈”。在那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人才辈出,英雄辈出,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其中又有许多历史谜团有待开解。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择其精要,为你一一道来。



/* 21 */
  第一讲 冤死的晁错(上)(1)     

  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晁错是第一个出场的重要人物,也是第一个被冤杀的功臣。当时就有人认为他死得很冤。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他学贯儒法,知识渊博,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和宠信。景帝前元三年,为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晁错上书《削藩策》,他被杀就是因为削藩。晁错“衣朝衣斩东市”的历史真实是被骗至刑场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晁错的死,是西汉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汉这个王朝应该说冤案不少。比方说,晁错之前的韩信,韩信的死是一个冤案。晁错之后的窦婴,窦婴的死也是一个冤案。但是比较而言,晁错死得最冤。为什么呢?晁错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而死的,而他的这个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实现的,而且是正在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的时候,他被冤杀了,所以他死得特别冤。这个冤呢,也不是我们现在人看他是冤的,当时就有人说他冤。

  当时有一个叫邓公的人就跟汉武帝说过,晁错死得太冤了。邓公是一个什么人呢?邓公当时的官职叫做“谒者仆射”。“谒者仆射”的级别叫做秩比千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当于副部级。

  吴楚之乱的时候,汉景帝派“谒者仆射”邓公到前线去打仗。当邓公从前线回来,向汉景帝汇报军情时,汉景帝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说这个晁错现在已经被朕杀了,吴楚两国应该退兵了吧?汉景帝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如果大家看过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就应该知道,所谓吴楚之乱,就是当时一个叫吴的王国,还有一个叫楚的王国,联合了另外五个王国发动叛乱。

  我这里有一张当时的形势图(见右页):吴国在这儿,楚国在这儿,另外五个国家在这儿。吴王就牵头联合楚王,然后再联合其他五个国家,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京师。他们当时打出的口号叫做“诛晁错,清君侧”。什么叫做“清君侧”呢?就是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谁?晁错。所以汉景帝就说,既然你们的口号是“清君侧”,说我身边有小人,小人是晁错,依你们的意见我把晁错杀了,你们应该退兵了吧?邓公说,他们怎么可能会退兵呢?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吴王想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好容易逮着一个机会,你杀了晁错他就退兵了?这是不可能的。邓公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反倒是我认为天底下的人都会因此把自己的嘴巴闭起来。汉景帝就问他,为什么呢?邓公说,陛下想一想,晁错是为什么死的?晁错主张削藩,也就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政权,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但是,他的计划刚刚实行的时候,自己却被冤杀了,像这样以后还有人说话吗?还有人说真话吗?还有人愿意向朝廷提建议吗?汉景帝听了这个话以后呢,默然良久,呆了很长时间,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现在看起来,汉景帝的后悔,我估计还是真的。为了表示这个汉景帝杀晁错是出于万不得已,我们看到在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场汉景帝和晁错两个人喝酒话别的场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恐怕是没有记载的。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晁错被杀的时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要被杀的。被杀的也不是晁错一个人,是他们全家。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是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的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个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给晁错拟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中央政府实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个宰相和九个部长。“三公”中第一个是丞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第二个叫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是最高军事长官;第三个叫做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管监察,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兼监察部长——这“三公”合起来叫宰相。“九卿”就是九个部长,里面有几个是叫做尉的。刚才说的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都是尉。尉是什么意思呢?尉就是军事长官。那个时候可能是军警不分,有的是军官,有的是警官,有的是军官兼警官。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那就要看他前面的那个字。比方说太尉,“太”是最高的意思,至高无上谓之“太”,太尉就是最高军事长官、三军总司令。“中”是什么意思呢?中,是宫廷的意思,也是中央的意思,京城的意思,所以中尉就是首都卫戍司令,同时也兼公安部长。廷尉是什么官职呢?“廷”就是朝廷的意思,廷尉是管刑法的,管刑事、侦查、判案子,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长兼最高法院院长。



/* 22 */
  第一讲 冤死的晁错(上)(2)     

  那现在好了,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这个分量可是很重的。拟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礼,大逆无道”,所以当时拟定的处分是晁错腰斩。腰斩就是一刀从腰那儿切下去,是一种很残忍的刑法。腰斩以后人没有马上死,还会动,非常惨。这个刑法一直到雍正的时候才废掉。因为雍正皇帝杀了一个人,也是腰斩。那个人被腰斩成两段之后,在地上乱滚,一手蘸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雍正皇帝听闻此事后,觉得非常惨,即下诏废除了腰斩之刑。晁错是被腰斩的,另外他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没有分家的,统统杀头,所以晁错的罪是判得非常重的。

  我们现在读《汉书》,上面是这样记载的:“错当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当时这个报告打上去,汉景帝马上批了一个“可”字。而晁错的赴死,是晁错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马迁在给晁错作传的时候,用的是这样一句话:“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从这个字面上看呢,我们觉得好像是汉景帝给了晁错一个面子,让他穿着上朝的衣服上刑场。实际上不是。如果我们读《汉书》,就会发现《汉书·爰盎晁错传》里写得很清楚,叫做“绐载行市”。这四个字是从哪里来的?从《史记》来的。《史记》里也写了这四个字,但司马迁并没有写在《袁盎晁错列传》里面。他写在哪儿呢?写在《吴王濞列传》里面。绐是什么意思呢?骗。也就是说当时这三个人打了一个报告给汉景帝,汉景帝批了“可”以后,马上就派中尉陈嘉,就是那个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驾了一辆马车,找到晁错,说皇上叫你去呢。晁错以为叫他开会呢,穿上朝服,兴冲冲地上了车。上车以后,就被一车拉到东市立即腰斩。我们现在不知道在杀晁错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宣读了判决书。但是肯定有一条,就是没有给他自我辩护的机会,当然也没有给他请律师。所以晁错死得惨,死得冤,死得窝囊。

  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给晁错拟定的罪名虽然很重,但这罪名不是晁错被杀的真实原因。那真实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主张削藩。晁错非常坚决地主张削藩,而且一有机会就跟汉景帝说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说,削藩这个事儿是晁错一手鼓捣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晁错是不是死得冤,就得把削藩这个事儿来交代一下;而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儿,我们就要大致地讲一下中国国家制度的演变。

  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秦汉之前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呢?那个时候也有中国这个概念,但和我们现在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当时人们讲到的中国是什么呢?是中央之国,即当中的那个国。而中央这个国的周边呢,还有很多的国。我们现在中国的这块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当时的人认为,天底下也就这么大块地方,也就这么多人——天下这块地方要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就是天的儿子,叫做“天子”,是这样一个概念。

  在天下当中有很多的国,有同民族的,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