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如果你告诉他真实情况,他会怎样。
儿子:不知道。不过,明天我准备去找他,他信不信我,我都要告诉他真实情况。我也想听听到底他为什么把我的作业本扔到烂泥里。
在第二轮问答时,父亲注意聆听了孩子的心声,并没有抢着先反应,下结论,做判断,而是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表达出真实感情。他仅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儿子就主动说出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和不愉快的原因,并且在最后儿子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若是做父母的,无论工作有多忙,事业有多紧,家庭情况有多复杂,你都应该每天抽一点时间聆听孩子的心里话。如果做得早,你的孩子越大越容易在心理和精神上健康发展。越早做这件事,孩子的心里存积的黑占越少。也就是说中国的俗语所说的:小洞补了,不用再担心会有大洞。
第二章 理解孩子聆听——理解孩子的感受(2)
故事21:秋天里一个周末的下午,大庆的爸爸老林又要出门钓鱼去了。5岁的大庆也要跟着出去。老林说:“钓鱼是很累的,要很长时间坐着,你能受得了吗?大庆说:“(用手摸摸头,好像摸不到头脑)那我不去了,我呆在家里。”
爸爸一个人背着一大堆鱼具走了。刚走没几分钟,大庆就开始大哭:“我爸不想带我去,他明知道我想去,昨天他都答应我了。”
妈妈正在电脑上打文件,没有时间劝大庆,就说:“你刚才不是自己对爸爸说不去,呆在家里的吗?”
大庆哭得更厉害了,坐在地上不起来。妈妈说:“我正有事,你到房间去哭吧,不要吵我。”大庆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大哭。过了一分钟,妈妈决定用另外一种方式跟大庆交流。
妈妈:(坐在大庆旁边的地上)我想你刚才确实真得想去,是吗?
大庆:(还是哭……但点点头)
妈妈:跟爸爸去钓鱼一定很有味道。
大庆:(不哭了,用劲点点头。)
妈妈:爸爸说钓鱼会很累,把你吓了吧?
大庆的表情有所改进,又点了点头。
妈妈:“爸爸没有早点跟你商量好,没有给你足够的时间想想,是他的责任。”
大庆:“就是嘛,他临走才告诉我这些,我早就准备好今天要去了。”
妈妈拍了大庆的背:“我等爸爸回来要找他谈谈,他昨天对你失了信,他应下次补偿。嘿,我昨天给你买的好吃的呢?来,我们把它拿出来尝尝。走,我们一起吃点心去。”
两人乐呵呵地站起来,直奔食品柜。
当孩子有话要说,有不正常的情绪需要你全方位的注意时,我建议你做以下几件事,这是我个人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
①放下一切家务、业务,关掉电视,认真地关注孩子的需求。用心灵去聆听到底孩子需要什么,想对你说些什么,不要对他们说的话立刻做任何判断。有的时候孩子只想通过嘴父母的交流,找到自己想得通的办法。
②听孩子说话时,要多听音儿,不要光听声儿。不要过早做反应,特别是作任何判断性的回答。请多用:嗯,噢,是这样,你一定很生气,你一定很累等等语言作反应。
③当孩子有恐惧、有担忧、有不安时,不要说:不用怕,有我在。父母应教会孩子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找到担忧的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说,一个孩子回到家里告诉妈妈说:“老师今天罚我站到讲台了”,反应型的家长说:“呵?哪个老师,岂有此理,竟敢这样待你,我找他去!”正确的方法是对孩子说:“噢,你做了什么错事,罚得这样重?”以平稳的心态跟孩子交流,搞清楚发生的事情。如果你觉得必要,你觉得还没有搞清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有些事情让你担忧,就应当去找老师当面谈谈,了解情况。
有一天晚上,我正忙着准备晚餐,我的女儿兴冲冲地跑到厨房告诉我,她画了几画要送给我,我正忙着,就应付她说:“噢,太好了!”并没有抬头看看她的作品。过了一会儿,我女儿低头说话了,然后我就听见她小声说:“你根本就没有听我在说什么?”我这才抬起头来说:“噢,我都听见了。”于是,放下手头的活儿,坐下来跟她说话儿。她的话震动了我一下。我这才意识到用眼睛、心灵聆听对方才能感受到被接受、被尊重。
用心灵聆听是我们做父母的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而只有做父母的才能给他们这个免费的且无价可买的礼物,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特殊之处。
抚养一个孩子需要耐心,需要父母花时间听孩子说话,跟孩子交流;需要放弃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参与孩子的社交。带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哪怕父母自己没有兴趣。耐心也表现在能在各种事上多为孩子的利益考虑,不是自私自利。特别是离了婚的家庭,父母双方都面对着生活压力、精神负担、社会舆论。回到家里,还要拿出精神款子给孩子,关心、爱护孩子。有时,父母在外面遇到不满意的事,回到家里想把火气发泄在孩子身上,骂孩子一顿或揍他们一顿,说一些自己都觉得不好听的话。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损害了精神银行的健康。耐心是精神银行的“驿站”,是健全、平衡人的一种特点。
幸运=动力+机会——安祺
前一阵子,我在一本关于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中学习到孩子怎样在生活中学到各种心智特点。我觉得跟我们书中所提到的家庭影响圈有密切的联系。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有敌意的环境中,你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有表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感激;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接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爱;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认可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承认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有目标的生活;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分享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慷慨待人;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他就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忍耐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有耐心;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恐惧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忧虑;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怜悯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责;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嫉妒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妒忌;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友爱的环境中,他学会喜欢这个世界;
第三章 解决危机解决危机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确实是这样。社会每天在变,人的思想每天在变,一个家庭有时也会因父母双方不合造成各种变化。
故事22: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小村庄,有一个智者,村里的人只要有什么难处,就会来找这个智者,录求答案。
一个农夫匆匆地来找智者,说:“智者,智者,请帮帮我,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我家惟一的耕牛死了,没有劳力帮我种田了。这是最坏的厄运吗?”智者说:“也许是,也许不是。”农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回到家中,告诉邻里智者一定是疯了!
第二天,这个农夫的家门口,拴着一匹年轻的黑马,原来耕牛死了以后,农不得不出去捕抓一匹马来耕地。
他又去找智者,要跟他讲自己的好运,“智者,你说得对,我丢了耕牛,换来了一匹骏马,失去了耕牛确实不是一件不幸的事,我实在太幸运了,马经牛跑得快多了,你说是吗?”
智者说“也许是,也许不是。”
农夫不明白为什么智者这样说,以为智者又是疯了。
几天之后,农夫的儿子因骑马,摔了下来,伤断了腿。这下,农夫可着急了,马上又去找了智者,说:“你又对了,智者,我儿因为骑马而摔断了腿,无法务农,家里急缺人手,我怎么办?这是不是不幸的事?”
智者道:“也许是,也许不是。”
农夫很生气。自己儿子都摔成这样,智者还有心思开玩笑。
几天之后,战争爆发了。官府到村里来抓壮丁,上前线打仗,农夫的儿子因腿不好,不能被征,捡了一条人命,农夫很庆幸,马上又去见智者,告诉他这件事。
这个民间故事的中心主题是告诉人们,有些事不是我们能够预料得到的。但是,对待任何情况,应积极地把握好各种情况,从最坏或最好的环境条件中找到能做的事。有效地面对现实,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在家庭社会中起到先锋作用。
第三章 解决危机离婚家庭(1)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众多的挑战,每一次的挑战都是对人格成熟、长大的经历和锻炼。挑战(有时叫困难,甚至灾难)帮助一个人走向独立,学会生活中的课程。做家长的任务和目的是帮助孩子勇敢地面对每天的现实,积极地迎接挑战,充分利用每次挑战,学习,进步,抓住每个机会运动“内韧肌肉”,教会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难题,正确地引导孩子将教会他们人生最重要的生活技术。
故事23:晓兵8岁,父母去年离了婚。本来还算平静的生活,现在有了不安定因素,每个星期日他所谓的“调度日”。他一个星期住母亲家,一个礼拜住父亲家。虽然父母分手了,但双方对晓兵都非常喜欢、疼爱,不愿因为离婚,使孩子“大面积”创伤,更不愿像很多离婚的父母那样,把孩子当成控制对方的武器。晓兵无时无刻不思念那种三口小家庭的温馨。虽然父母好像从来没有相互吸引过,但是看到家中有父有母,他感到很开心。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对他来讲都很优秀的人一定要分开,不住在一起。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又是晓兵的另一个“调度日”。晓兵的妈妈发现晓兵有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他首先拒绝母亲要求他做的一切事,并且言语刻薄,不愿合作。越是问他为什么,他的“表演”越欢,甚至开口骂人。
那一次的家庭“调度日”是不愉快的,痛苦的。而且从那以后,晓兵无论是在父亲家还是在母亲家,每次调度时,他都持这种态度。
于是,晓兵的父母决定通一次电话,并决定仨人见一次面,一起跟晓兵好好聊聊天儿。
晓兵的爸妈还未开口,晓兵已经意识到大家见面的意思,便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愿再像‘货一样被运来运去!我要你们俩儿都跟我在一起’”父母无可奈何地说:“晓兵,我们理解你的心境。但那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是,我们俩儿都很爱你,愿意跟你商量我们能做到的。我想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先说说,你希望怎样安排,能让你感到更轻松,更愉快?”晓兵睁大了眼睛想了想,说:“每个周日晚上吃过饭我很舒服,我不想一吃过饭就被人‘运’走,我要留下看电视、看书。”
这对离婚的父母讨论之后决定,把周日“调度”改为星期一晚上,这样,会让孩子的心情有个调节,减轻离婚“调度日”给孩子的心灵、心理上造成的内伤……
离婚曾经是一个家庭组织中,在绝望、无法解决问题的困境中采取的“最后通牒”。而在今天的社会中,离婚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块“责任田”。在家庭出现严重危机和困境时,不少人懒得花时间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想办法解决存在的危机,而是选择了这种快速“解脱”法,解决各自对家庭、配偶、孩子等等方面的责任、义务和爱心。不管离婚是以什么为动机,其最受影响的,精神损失最大的是那些没有选择能力而被卷入其中的婚姻产物——孩子。
美国的一家婚姻状况调查组织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20年来美国社会中由青少年引起的犯罪,造成青少年人群中的精神心理障碍以及拉帮结派、吸毒、卖淫等行为的,40%上是由于破碎家庭和离婚所造成的。而且由于家庭对他们的心理伤害,未作及时的调整,正确的引导,这些青少年大部分带着父母离婚的“后遗症”,陪伴他们一生的生活,影响着他们为人,处事,特别是成家之后,对自己家庭的态度。
许多家庭在分裂时,双方父母内心都带着深深的伤痕,无论原因是什么,离婚对人的打击仅限次于失去亲人。父母在这时候很难自主自己的情绪。大家都想尽快脱离痛苦和纠缠,孩子的利益已经顾不得先考虑。有些父母不仅不帮助孩子调整心理障碍,引导孩子不受恶劣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反而利用、使用孩子作为双方之间“打仗”、争夺财产、控制对方的“武器”。更恶劣的是,有些父母,所其对配偶的恨全部加在无辜的孩子头上。
父母对孩子来说是生活中第一位最被信任,最以能靠得住的人。孩子只认父母,父母的世界就是他们的世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对人对己的方式、方法,对生活、工作、对社会的态度、责任,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孩子,存记在他们的“精神银行”的帐户上。这个款项的大小、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暴露出来。
故事24:11岁的国强,天生聪明机灵,潜力很大。9岁时,他的母亲有了外遇,找到了一位比国强父亲经济富有得多的男人作靠山,并坚决要求跟国强父亲离婚,国强的父亲坚决不肯离。因为他对国强母亲的这种行为的愤怒,决定不让她“得逞”她的新欢梦。于是,国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开始了漫长的“离婚长征”。国强的父亲有事没事都要找茬儿发脾气,家里的锅碗瓢勺也被砸坏了不少。国强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一不小心就会被父亲当作出气筒,无缘无故地挨一顿揍。母亲不久就搬走了,很少再见到她的影子。
国强虽然每天照常上学,但脑子里一片混沌,精神上出现了“短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加上家中无人关心、指导、照顾他,老师同学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不久,他变得不大合群,看到其他同学高高兴兴时,他的心是凉的,孤独的。在学习上,他的理解力大幅度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在两次考试中明显下降。班主任发现了国强的退步。但因为长期只顾抓孩子的分数,没有意识到孩子精神领域建造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及时帮助国强解决心理障碍。一天,国强的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责备他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思想开小差儿。并警告他如果下次再考不好,就要找家长了。老师忽视了孩子困难后面的原因。
国强带着疲惫的向心回到家中,天已经快黑了。家中静悄无声,已经几天没有人为他准备饭菜。他坐在空荡不友好的房间里,听见楼下几个邻居孩子追打的吵闹声,无力地望着天花板……
这个故事让人听了感到后背凉“嗖嗖”的,不是滋味,但很真实。我可以想象,有读者在读了这个故事时会自己对自己说:“那不是我吗?”或者意识到“是认识的某某吗?”我在想,如果在国强的“精神银行”出现问题时,能有一位有智慧、有敏感的老师或亲属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