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汉 >

第98章

新汉-第98章

小说: 新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上了战场——以当时赵国只有三四百万人口来算,光是长平一役就死了四十万,当时“一夫挟五口”,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男子皆兵”了。

秦朝定鼎之后,刚开始实行的,也是类似春秋时候的征兵方式,基本上只征富裕人家子弟为兵,毕竟这样一是影响生产小,二是兵员的生活费有一部分要靠自理,贫困人家供应不起。

不过后来因为北征匈奴,南开岭南,大征天下兵员时,也就顾不得这些了。正是因为如此,陈胜吴广这些“佣耕”的穷人,这才被征到了渔阳,进而发生了大起义。

但是秦朝实行法制,虽然征调吧,还是按照规矩,每年分别征发一些人的。因此大汉国建立后,自然也是承袭了大秦的法制,实行的仍然是“全民皆为预备役”的方法,按照户籍,按年征发戍卒。

大汉国朝廷实行的是这个方法,大汉国各藩国,自然也实行这个方法。

可是这个方法有一种极大的不便:这些军人,都不能算是职业军人,因为每隔两年,这些军人都要全部返乡,再重新征召一批。

如此一来,大汉国的战斗力就无法保证,除非每个将领都有韩信那般“驱市人为战”的本事,否则谁也无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因此刘常满就考虑,也实行后世的义务兵役和志愿兵役结合的制度,就是打造一支这样的部队:首先,让所有足够年龄的成年男子,都有机会进入军队,然后,从这些青年男子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组成职业军队。

“皇上,你这个想法,确实是上上之法,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大汉国朝廷对军队的掌握,又能使我大汉天军的军力大涨,唯有一条:我看皇上所说,要求十七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自愿服役,可是,皇上想过没有,我大汉国男子十七岁入傅籍后,便算是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了。”

“如今我大汉国富庶,诸民百姓无不希望多生子孙,这么一来,谁还愿意抛妻别子,前往军队?这自愿二字,自然是无从谈起。”李左车说道。

“这个好办。你看的这道诏令,可能需要数百道诏书才能完成。明天我就发第一道诏书,命令天下万民,男子女子不足二十岁者,不得成亲!”刘常满斩钉截铁的说道。

“皇上,如此恐怕大拂民意吧?天下万民男子十七,女子十五成亲,已成风俗,一时之间,如何能改变得过来呢?”

“李将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想想,男子且不去说他,女子十五岁,那都还是小孩子,身体远未生发长大,却就要嫁为人妻,生儿育女了,对女子的身体,摧残极大的。古医经有言:男子三八,女子三七生育,方可不伤身体。我既为万民父母,岂可不为天下万民着想?”

“上古之民裸裎同居,兄妹亲戚,不忌交合,故有圣皇女娲氏、伏羲氏,使天下万民分室而居,兄妹亲戚不得成亲,故才有了天下五伦。若当时两位圣皇也避天下万民之忌,如何会有今日盛世?”刘常满笑道。

“皇上说的是,微臣所虑浅近,不知皇上如天洪恩,天下蒸民庶黎,无不沐皇上天恩!”李左车半是真心,半是拍马屁的说道。

“呵呵,恐怕此诏一出,天下万民,还是骂朕的居多。不过朕问心无愧,就算是多受万民几句骂,又有何妨?再说,此诏虽然暂时不见得能彻底执行,但十年二十年之后,百姓习惯了新风俗,天下得少了多少夭折的幼儿,少了多少因难产而死的少女母亲呵!”一想起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就怀孕做妈妈,刘常满心里,没由来的一阵恶寒。

“传我诏令,明天的‘二十方可成婚令’,令诸郡国广加训喻,严加查,敢有违犯者,严惩不!”

“遵旨!”

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一章 … 大汉天军(二)—

然,大皇帝限制婚育年龄的诏令一下,大汉国万民沸方郡守和朝廷官员也都纷纷上章表示反对。

但刘常满的态度很坚决,这道诏令,根本是建立新军队的第一步,若不能将其压制下去,如何能够实施下一步的方案?于是在大汉皇帝的授意下,天下郡国都接到了太医院的一封信札,在信札里,详细的罗列了几组统计数据:

从大汉五年到大汉二十五年,这二十年之间,太医院总共统计到长安城中,女子十五岁到二十岁生育的一万六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一万四千零三例,婴死母存四百七十二例,母死婴存六百二十八例,母婴同亡一千八百九十七例!

与此同时,统计到女子二十岁以上生育者两万八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两万六千九百九十一例,婴死母存五百零九例,婴死母存二百十一例,母婴同亡者仅三百八十九例!

(在古代,女人生孩子是一道极其险恶的鬼门关,古代妇女生育时母子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每百人五人左右。而头胎生育时的死亡率,更达到惊人的五分之一,至于少女妈妈的死亡率则更高。不过刘常满的这条统计数据有一定的猫腻,因为当时二十岁以下的母亲,多半是头胎生育,而二十岁以上的,一般都是二胎三胎了,死亡率要低得多。)

这道敕文被广泛布告之后,百姓的心情这才平静了一点。大汉皇帝又不失时机地颁布了一道诏令:

“朕闻古之圣皇,心怀元元,抚育天下蒸民如父母,朕甚慕焉。今天下万民,不论男女,皆朕之子女也。少女孕育,五死其一,朕甚悯之。故有前诏。今天下万民为人父母者。亦当如朕一般。体上天好生之德,驱己女十五出嫁,与杀女无异也!朕亦有子女,为人父,从今日始,朕之子女,男不过二十四。女不过二十一者,一律不得婚娶,以为万民表率,尔其钦哉!”

至此,建立大汉天军的设想,真正的变成一个巨大的工程。在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这个新诏令的时候,刘常满又派两院之中,选拔出数名院士开始招收徒弟。

其招收徒弟的标准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二十以上,尚未婚配。”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规定,院士们就解释说:“二十以上尚未婚配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一是遵守大汉皇帝诏令,二是不曾婚配,就说明他有心向学,不立业就不成家,正适合自己招收徒弟的想法”云云,其实这是一套鬼话,正是大汉皇帝在为限制男子早婚想办法。

除去这条小插曲外,皇帝还下达诏令,号令诸郡国,自此之外,凡招收官吏衙役巡捕之类地公务员,遵守大汉国婚育政策者,也作为一个极为重要地考核标准。以致于有那么一段时间,刘常满甚至觉得,自己差点变成了后世地计划生育干部了。

等这些诏令颁布之后,大汉国的百姓们,也渐渐感觉到了好处。

孔子云:“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古代所谓“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了,方算是成年,但到了秦朝,因为“傅籍”时间提前为十七岁,所以成年自然也就算是十七岁了,再加上百姓们生计艰难,养女养到十五岁,就想提前嫁出,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更是让家有儿子的家庭,迫不及待的想早早替儿子成亲,也好生育孙子。

但这么一来,作为社会主要劳动生产力的男子,就早早的被家庭所束缚,在十几岁这样一个任事不懂地年龄,就开始担当了许多责任。古人说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多有诟病的,可倘若你回到古代看看就知道了。

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屁孩子,懂得什么终身大事?不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又靠什么去?不信你看看如今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自由恋爱”过家家,有几个真正成功了的?

倘若古代人都和现代一样,二十五六,甚至二十七八平三十才结婚,结婚的男女双方自己都有了见识,估计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力量,恐怕就要小得多吧!

不过对于大汉国百姓来说,此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并非婚姻的全部,男女双方自己也是有一定发言权地。而且不让过早结婚了之后,大汉国地青年男子们,从志学之年开始,终于腾出了不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望子成龙的心思,每朝每代地父母都是一样的。眼看着儿子们不再受小家庭的束缚,或跟着家里人学习生产劳动,或出外游学,学习经文礼仪、工匠杂艺等等。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塑造人格、决定人生性格的关键时期

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正是人生经验成长的不二法门见儿子出外学个两年三年的,不管学的是什么,回来气质也变了,人也长大成熟了,哪儿有不开心的?

于是慢慢的便有人说起大汉皇帝诏令的好处来了。

“我说王大哥,你家那二小子,听说去了军队?如今也该回来了吧?”这天,大汉国郡中,两个屠夫正在交谈。

“是呀,回来几天了,这不,正在家里闷头想事儿呢。”那被称为王大的笑道。

“想事儿?王大哥,就你家那二小子,还能呆在家里闷头想事儿?”问话的大吃一惊。

“可不是嘛,这小子原来是个猴屁股,根本坐不着,这可不,去了军队两年回来,那人整个变了一个样子!走路也端正了,说话做事儿也有模样了,这不,一回来就告诉我说:'奇4020书'阿爹,我在军队里两年,也攒了些俸饷,我这两天想想,在街上盘一家铺子来,自己经营!这臭小子,还没成亲呢,就想跟老子分家了!看我晚上回去不敲打他!”王大哥嘴里埋怨,那心里可是乐滋滋的。

“嘿,这军队还有这本事?小二子原来那样儿,啧啧!”

“你看,那小子来了,罗锅兄弟,你自己看吧!”王大哥眼尖,远远的便看到了自家儿子转出了街口,连忙推了推罗锅子道。

罗锅子急忙抬头看去,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那个皮猴似的不成器小子么?只见他着一身绯色军装,身子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神气走了过来。

“阿爹,我已经想好了,前村拐角处有一家铁匠铺子,老铁匠已经打不动铁了,正准备发卖,我准备接下来干。阿爹,你街面上人熟,去帮我盘下来好了,钱不用操心。”小二子很有礼貌的朝罗锅子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自己阿爹说道。

刚才还生气儿子要分家另过的王屠夫,听说儿子竟然要接下铁匠铺子——那职业,可比他这杀猪屠户好得多了——当即便忘了刚才说过的话,连连点头称是。

“那阿爹,罗锅叔叔,你们忙着,我知道邻乡有一个师傅,铁打得不错,不过因为丁忧在家,算算日子,也该出来了,我这就请他去,那铺子位置好,我怕一个人忙不过来。”然后又是一点头,转身走了。

“王大哥,这真是你家小二子?”看着这小二子彬彬有礼的举止,不卑不亢的说话,处处透着深思熟虑的架势,罗锅子屠夫简直眼珠子都要暴出来了。

这小二子是个什么东西,他算是再清楚不过了。从小有名的“赖皮猴”,最爱干的就是欺负弱小,一遇到生猛的,立马吓得不敢说话。而且最坏的毛病,还是在家里的表现,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一旦犯了错,他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回去十句;他爹一怒骂他打他,他立刻就蹲墙角哭去了。

因此和王屠夫相熟的人,都知道这家伙长大,肯定是个极没出息的东西,也颇有些鄙夷于他的。没想到军队两年,竟然让他象重新换了个人样儿似的,不但气度行事都变了,而且还学了一手打铁的好手艺!

“这小子说,他在军队,就在一个叫什么“后勤部”的地方,专管军械修理、养马、运输粮草这些事情,所以才开得成铁匠铺。这小子还说,他不但会修理军械,还会相马、养马、赶大车、开粮草行什么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王大哥颇有些骄傲的说道。见到儿子出息了,这是每个父母都倍感骄傲的事情。

“嘿,这军队真有那么好么?要不,大哥,你跟小二子说一声,叫他晚上到我家吃饭怎么样?我那小子也快十八了,天天在外面胡混,我这个样儿,也管不住他,可不是个长事儿呀!不如把他也送进军队去,就算没小二子这么能耐,但只要他成个人样儿,我也就放心了……”罗锅子感概的说道。

“这是好事儿呀,罗锅兄弟,你放心,我晚上一准叫他去你家。诶,对了,上次你说起柳家有个姑娘,人才不错,如今我这小二子,你看可配得上她么?”

“配得上,配得上,别说柳家姑娘,就是郭大户家的,我看咱小二子也不差什么!”罗锅子哈哈大笑道。

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二章 … 大汉天军(三)—

远在庙堂之上的大皇帝,却不知道自己的“新军队”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已经渐渐高大了起来,他正在计划着另外一件事情。

通过征兵事务,大皇帝颁布了一系列的诏令,以求移风易俗,使大汉国百姓的结婚时间朝后推移五年左右,以更符合人类的生理情况。但在征兵之后,大汉国的军制和官制也面临着重大改革。

要说起来,大皇帝当初根本没有想到,新军队的建设,竟然能触动这么多方面的事务,更需要进行这么多方面的修改。

首先改动的当然是军制。在建设大汉天军的初期,刘常满并没有准备在全国实行——治大国如烹小鲜,先在一个地方实验,然后再推广到全国,才是比较稳妥的作法。

于是,最早的时候,刘常满仅仅是在关中地区实行了新制度。对于新军队的建设,大汉皇帝也只是知道一个方向,很多东西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在皇家控制最为严格的关中实验,那是再好不过了。

大汉皇帝按照后世的“职衔分离”政策,将部队设置如下。

首先,在军衔上,设置了将、尉、校三级军衔。分置大将军,上将军,偏将军三个将级军衔,又设都尉、卫尉、副尉三个尉级军衔,都校、偏校、裨校三个校级军衔。这么一来,军队中谁的军衔高,谁地军衔低,就成为了一目了然的事情。

然后。又将部队分设成五人一伍。设伍长。一般由士兵担任;四伍一队,设队长,一般由裨校、偏校级军官担任;六十人一都,一般由都校级军官担任。五都一曲,由副尉、卫尉军官担任。

曲以上的编制,则分为部、将、军等,分别由相应军衔的军官担任首领。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当然是大汉皇帝。没有大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军队,包括各级指挥官。

但这么一来,大汉皇帝就发现了一桩极其不好的事情:这样的话,如果军队是在关中附近,那倒是好控制,可是如果军队驻扎在外地。那就很麻烦了。

如果必须得到皇帝地命令才能调动部队。那部队地灵活性几乎就不存在了。但如果不让得到皇帝地命令就可以私自调动军队,那造反的可能性,可就大大提高了。

而且。在大汉国的传统上,其实应该说是从周朝以来的传统上,地方长官同时都是当地驻军的长官,因此地方势力都是很大的。

按照大汉国的官制,地方各郡国其实是有极大地自治权的,很大程度上,一个郡国治理的好坏,基本上就依赖于该郡国的太守或是国王的能耐了。但如今有了精锐部队后,刘常满就觉得,这种办法,其实很不安全。

记得大汉国最后,是亡于各地军阀割据的,这就是地方势力过大的祸害。因此大汉皇帝决定,在民政上,仍然放权给各郡国,但在军事上,各郡国的权力一律收回!

记得后世地中国,各地方上根本没有军权,所有地军权,都由中央统一管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太祖的著名论断,也是屡经验证的真理。

不过大汉国时候和后世中国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