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

第9章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第9章

小说: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当年,我们家给老太后送的东西,什么都有,只要是慈禧在家当姑娘时喜欢的,我们家都送。一般是大青豆或者鲜豌豆、黑菜炒的野鸡爪子,有冻肉、白芸豆、葡萄干、莲子蒸的大黄米年糕坨。那白芸豆都是上好的,有手指肚大,是老太后做姑娘时最爱吃的。姑奶奶想娘家,娘家惦记姑奶奶,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慈禧与家族第34节 慈禧与娘家的关系(3)

    到现在我们家还存着慈禧当年吃饭时用过的碗。这个碗是当年我的曾祖父桂祥参加慈禧五十大寿,临走的时候慈禧派人赏的一套瓷器中的一件。我现在说不上来到底有多少件了,但是一般的都是几十件。这个碗的底款上写着:大清道光年制。爷爷说这个碗是慈禧进宫以后使用的,是专门喝汤用的。这个碗绘着五彩龙凤图案,做工非常讲究。后来曾祖父临去世就把这个碗给了我爷爷。由于这个碗是老太后用过的,所以我爷爷始终拿这个碗作为传家宝,非常珍惜,也舍不得用。每年在祭祖的时候,我爷爷才开箱把这个碗拿出来。    有一次我爷爷的大福晋在祭祖的时候,把这个碗碰到了桌子下面,摔坏了。我爷爷非常生气,要把大福晋给休了。爷爷说:“你毁了我的传家宝,我要休妻。”后来他们娘家人知道了,就跑过来劝说。这样才没有休妻。但是即使是这样,我爷爷还是不满意。当时大福晋有一对金手镯。于是我爷爷请了当时北京城一个姓郭的锔瓷匠,用大福晋的金手镯做锔子,把这个碗锔好了。    后来在日本侵华时期,家里生活很困难。那时候家里变卖了很多的瓷器,但是这个碗始终没舍得卖。据说当时有人出2000块大洋,托人非要买不可,可我爷爷始终也没有卖。后来家里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爷爷就把那个金锔子解下来卖掉了。但是碗一直珍藏着。在“文革”当中,这个碗被父亲藏在了床底下。现在,这个碗一直保存着,一点儿瓷都不缺。    除此之外,家里现在还存着一对慈禧当年戴过的耳环。据说这对耳环是新疆的白玉做的,是慈禧在十五六岁时候戴的。出嫁以后,她就把这对耳环,连同一对手镯给了隆裕。在我爷爷结婚的时候,隆裕就把这对耳环和手镯送给了我的奶奶,现在手镯已经没有了,但是耳环一直保存到现在。虽然多少有些残,但是这副耳环也是慈禧少年时期的一个见证吧。    我们家还有当年慈禧衣服上镶嵌过的几块玉璧。这些玉璧有蝴蝶造型的还有花朵造型的,当年是嵌在慈禧少年时期穿过的一件衣服上的,她入宫以后就留在了家里。由于是慈禧的东西,所以家里就珍藏了起来。后来家里分家的时候,我爷爷就把这几块玉璧带到了我们家。可惜的是,“文革”时期赶上破四旧,这件衣服也跟许多瓷器一样埋掉了。1990年的时候,我和弟弟盖房把它挖了出来。衣服已经烂了,但玉还是好的,所以我就把这几块玉收藏了起来。    这些事情最起码也表明了慈禧和娘家人的关系是比较亲的,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对娘家人非常苛刻。这一点从我们家的宅子的变迁就能看出来。我们家最早就是住在慈禧出生的西四牌楼劈柴胡同,这是一个非常气派的大宅子。由于后来咸丰将新街口北二条的一处宅子赏给了我们家,所以就搬到新街口。当时那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王爷府,就是那个时候叶赫那拉家从西四搬出来了。后来到同治元年(1862年)的时候,家族的人开始多起来,慈禧的三个弟弟都在这个院子住。正赶上当时有个将军叫胜保,因为“拥兵纵寇”被责令自杀。可巧,胜保家有这么一处宅院,十几亩地,非常大的一个宅子。所以慈禧就把这个宅子赏给娘家了,我爷爷和隆裕太后就是出生在芳嘉园那个号称“桂公府”的院子里。    隆裕太后出生在芳嘉园,也是从这里进宫的。有人说这里是“凤凰窝”,出了两只凤凰。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慈禧是出生在西四,也是从西四进宫的,所以“芳嘉园出了两代凤凰”的说法没有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