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西藏生死书 >

第31章

西藏生死书-第31章

小说: 西藏生死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这种轻率和虚假的联想,持续加强我们的无明,误以为它们是实在、不可分离的存
在。因为我们的身体似乎如此真实地存在,我们的「我」似乎存在,「你」也似乎存在,我
们一直向外投射的整个二元世界似乎也是坚固实在的。但当我们去世时,这整个因缘和合的
结构体,就戏剧性地崩坏成碎片。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当时发生的情况就是:在最细微层次的意识,虽然没有身体,但仍
然存在,也将经历一系列的所谓「中阴」境界。教法告诉我们,正因为在中阴境界时不再有
身体,所以终极而言,我们死后根本没有理由害怕有什么恐怖的经验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毕
竟,「无身」怎么可能受到任何伤害呢?不过,问题是在中阴境界中,大多数人仍然继续执
著一个虚假的自我,执著它有一个实体;这种幻觉是生命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死后还继续
存在,就会招惹更多的痛苦,尤其在「受生中阴」的阶段
    你可以发现,重要的是在活着的时候要了解,我们的身体,它有形有状,那么明显,但
实际上也只是幻影而已。证悟这一点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禅修之后,学习如何「变成梦幻
之子」:不要再像过去的习气一样,老是把我们对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认知固体化;并且要
继续保持「梦幻之子」,如同我们在禅修中一般,把一切现象直接看成梦幻泡影。把身体的
幻影性质加深悟解,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放下的最深刻、最有启发性的方法。
    在这种认识的启示和准备之下,当我们在死亡后面对身体确实是幻影的事实时,就可以
毫不恐惧地承认它的虚幻性质,就可以宁静地解脱我们对它的一切执著,就可以自愿地,甚
至是愉快地放下它,知道它现在应有本来面目。事实上,你可以说,我们将能够真正而完整
地,在死亡的时刻安心地死,因而达到最终解脱。
    因此,把死亡的那一刻想成心灵的陌生边界区,一个无人的荒地,在它的一边,如果我
们不了解身体的虚幻性质,当我们失去它时,就会遭受巨大的情绪创伤;在另一边,却呈现
出无限自由的可能性,而这种自由正是因为我们失掉了身体。
    当我们终于从界定和主宰自己的身体中获得解脱时,一生的业相就整个结束,但未来可
能会产生的业却还没有开始结晶。因此,死亡时会出现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缺口」
(gap )或空间;在这一个孕育强大力量的时刻,最重要的,或唯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
境。剥掉了肉体,心赤裸裸地呈现,毫无隐藏地透露它亘古以来的本色:我们实相的建筑
师。
    因此,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们对于心性已经有稳定的证悟,一瞬间我们就可以净化
一切业障。如果我们能够继续维持那个稳定的认证,就可以进入心性的本初清净状态中,证
得解脱,把我们的业障整个清除。莲花生大士如此说明:
    也许你会怀疑,在中阴阶段,为什么仅藉着一瞬间认证心性,就可以证得如如不动?答
案是:目前我们的心,被包在「业气」的网子里面。而「业气」却又被包在肉体的网子里
面。结果是我们不得解脱或自由。
    可是,一旦我们的身体分开成心和物两部分,在心还没被未来的肉体网子再度包围之
前,有一个间隙。这时候的心有奇特的展现,没有坚固的、物质的支持。在它没有物质基础
的这段期间,我们不受肉体的束缚——我们也可以认证心性。
    这种只靠认证心性就证得如如不动的力量,就好象是火炬能在一瞬间除掉多生多劫的黑
暗。因此,我们如果能在中阴阶段认证心性,如同现在上师教我们认识一般,毫无疑问的,
我们将可以证得觉悟。这就是为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藉修行熟悉心性的原因。

 
西藏生死书 
第十五章 死亡的过程



    莲花生大士说:
    人类面临两种死亡的原因:过早的死亡和自然寿命耗尽的死亡。过早的死亡,可以透过
修持延寿的法门加以改变。但如果死亡的原因是自然寿命耗尽时,你就像枯竭的油灯一般,
没有方法可以改变,你必须准备走。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两种死亡的原因:自然寿命的耗尽,以及造成我们生命过早结束的障
碍或意外事件。

自然寿命的耗尽
    由于我们的业,大家都有一定寿命;当它耗尽时,很难延长。不过,已经修成高级相应
法的人,可以克服这个限制,延长他的生命。西藏有一个传统,上师的老师有时会告诉他的
学生他的生命有多长。不过,他们知道透过自己修行的力量、与学生及其修行的清净因缘、
工作的功德等因素,可以活得久一点。我的上师告诉顶果钦哲仁波切他可以活到八十岁,但
过了八十岁就得靠自己的修行;结果他活到八十二岁。敦珠仁波切的老师告诉他可以活到七
十三岁,但他一直活到八十二岁。

过早的死亡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种障碍导致过早的死亡,就比较容易改变――当然,前提必须是
预先知道。在中阴教法和西藏医学典籍里,就提到预警死亡即将来临的征象,有时候是预告
几年或几月之内的死亡,有的则是预告几周或几天之内的死亡。它们包括身体的征象、某些
特殊的梦,以及观察身影的特殊研究。遗憾的是,只有具备专门知识的少数人,才能解释这
些征象。他们的目的是预先警告这个人他的生命正面临危险,同时提醒他在这些症候发生之
前,需要修延长寿命的法门。
    我们所做的任何修行功夫,因为都是在累积「功德」,所以都有助于延长寿命,带来健
康。一位好的修行人,透过修行的启发和力量,可以在生理、情绪和精神上感觉完整,这就
是治疗的最大泉源,也是抗拒疾病的最大保护。
    此外,也有特殊的「延寿法门」,可以透过禅定和观想的力量,吸收地水火风四大和宇
宙的气。当我们的能量虚弱和不平衡时,这些法门就可以加强与调和我们的气,产生延长寿
命的效果。加强生命的方法还有很多。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拯救即将被杀的动物,把它们买下
来放生。放生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很普遍,人们经常到鱼市场买鱼,然后放生。这是基
于自然业果的法则,剥夺其他众生的生命或伤害他们,自然会减短你的寿命;反之,给予生
命自然会延长生命。

临终的「痛苦」中阴
    在我们罹患不治之症以后,一直到「内呼吸」停止或某种死亡的状况来临的这段期间,
是所谓的临终中阴。它被称为「痛苦」,是因为如果我们对于死亡的过程毫无准备的话,它
会是非常痛苦的经验。
    即使是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整个死亡过程也可能是痛苦的,因为丧失身体和这一生是
非常艰难的经验。但如果已经听闻教法,了解死亡的意义,就可以知道在死亡的那一刻,当
地光明出现时,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不过,关键点仍在我们是否能够认证它,这就是为
什么活着时,应该透过修行来稳定我们对于心性的认证。
    不过,许多人并没有福报接触中阴教法,对于死亡的真实情况也一无所知。当突然知道
整个生命、整个实相就要消失时,那是很可怕的:因为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或自己将往
何处去。我们从前的经验,都不曾为死亡做准备。任何照顾过临终者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焦
虑甚至会加剧肉体痛苦的经验。如果不曾好好照顾自己的生命,或曾经对人有伤害和不良的
行为,我们就会感到愧疚、罪恶和恐惧。因此,对于中阴教法只要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即使
不曾修习和证悟,也都足以带给我们某些安慰、启发和希望。
    优秀的修行人,很清楚地知道死亡会发生什么事,对他们来说,不但可以减少死亡的痛
苦和恐惧,而且这还是他们所期盼的时刻;他们以等待甚至是喜悦的心情来面对死亡。我记
得敦珠仁波切经常提到一位证悟的瑜伽行者的死亡故事。他已经病了好几天,医生来量他的
脉搏。医生查知他即将过世,但不知道是否该告诉他;医生站在床边,脸色严肃凝重。但这
位瑜伽行者以几乎是孩子似的热诚,坚持要医生告诉他最坏的情况。最后,医生不再坚持,
试着以安慰的话来告诉他。他严肃地说:「请小心,时间已经到了。」让医生感到惊讶的
是,瑜伽行者竟然喜出望外,兴奋得像小孩看着即将要打开的耶诞节礼物。「那是真的
吗?」他问。「多甜蜜的话,多令人高兴的消息啊!」他凝视天空,在深度的禅定中过世。
    在西藏,每一个人都知道,如果在世时尚未能名扬四海,那么死得与众不同,便是为自
己创造名声的方法。我听说有一个人决定要死得既神奇又轰轰烈烈。他知道上师常常会暗示
去世的时间,并把弟子全部召集到床边。所以,这个人就把他的所有朋友统统找到床边,准
备参加大法会。他采取禅坐的姿势等待死亡,但什么事也没发生。几个小时之后,他的客人
开始感到不耐烦,彼此说:「吃点东西吧!」他们用盘子装满事物,看着即将成为尸体的人
说:「他就要死了,不必吃。」时间过去了一阵子,仍然没有死的迹象,这位「要死」的人
肚子也饿了,担心很快就没有东西可吃,于是跳下床,加入餐会。他的伟大死亡场面,变成
丢脸的闹剧。
    优秀的修行人,在他们去世时,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但普通人最好有他们的上师在床
边,否则也要有一位同修道友在场,提醒他们修行的法要,启发他们认证「见」。
    不管我们是什么人,熟悉死亡的过程,必然对我们很有帮助。如果能够了解死亡的各个
阶段,就可以知道这些奇异而陌生的经验全都是自然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开始时,就象征死
亡的来临,提醒我们保持念念分明。对修行人而言,死亡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路标,提醒我
们正在发生的过程,同时要修相应的法门。

死亡的过程
    死亡的过程,在不同的西藏教法中,都有非常仔细的说明。它主要包含两个分解的阶
段:外分解和内分解。外分解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内分解是粗细意念和情绪的分解。首先
我们需要了解身和心的组成成分,这些都会在死亡时消散。
    人体的存在,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所决定的。透过五大,我们的身体才得
以形成和维持,当它们分解时,我们就死了。我们都熟悉这些外五大,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
由它们决定的,但有趣的是:外五大如何与我们体内的五大互动。外五大的潜能和性质也存
在于我们的心内。心可以容纳各种经验,是地大的性质;它的连续性及可塑性,是水大的性
质;它的清晰和感受力,是火大的性质;它的连续活动,是风大的性质;它的无边无际,是
空大的性质。
    说明我们的身体是如何组成的一本古老的西藏医典说:
    感官意识由心所产生。肉、骨、嗅觉器官(鼻根)和香尘由地大所组成。血、味觉器官
(舌根)、味尘和身体中的液体由水大所组成。体温、清晰的色泽、视觉器官(眼根)和色
尘由火大所组成。呼吸、触觉器官(身根)和触尘由风大所组成。身体中的腔穴,听觉器官
(耳根)和声尘由空大所组成。

    「简而言之,」卡卢仁波切写道:「身体是由蕴藏五大的心所发展出来的。身体充满着
这些五大,藉着这个身心复合体,我们得以认知外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又是由地、水、火、
风、空五大所构成。」
    西藏佛教的密宗传统,对于身体的解释,迥然有别于大多数人所熟知的。这是一个身心
系统,包含脉、气、明点的动力网络,在梵文称为nadi、prana 以及bindu,在藏文称为
tsa、lung和tikle。我们在中国医学和针灸的脉和气中,可以发现有类似的说法。'
    西藏上师把人体比喻作城市,脉是道路,气是马,心是骑士。体内共有七万二千条微细
的脉,但主要的脉只有三条:中脉和左右脉;中脉和脊椎骨平行,左右脉在中脉的两侧。左
右脉盘绕中脉,在若干点上形成一系列的「结」。沿着中脉分布有若干「脉轮」,从脉轮也
分出很多脉,有如雨伞的伞骨。
    气就在这些脉中流动。气可分五根气和五支气。每一条根气支持五大中的一大,负责人
体的一种功能。五支气则使得五官运作。流经中脉的气,称为「智慧气」;流经其他脉的
气,据说都不清净,会启动负面、对立的思考模式。
    「明点」藏在脉中,有白明点和红明点(俗称白菩提和红菩提)两种。白明点的主要中
心是在头上的顶轮,红明点则在脐轮。
    在高级的瑜伽行里,瑜伽行者会把这个系统观想得非常清楚。行者透过禅定的力量,把
气导入中脉而后分解,就可以直接证悟心性的「明光」。这是把意识驾驭在气之上的缘故才
能做到。因此,当修行者把心专注在身体上的某一点时,就可以把气导到那里。瑜伽行者以
这种方式模仿死时的情形:左右脉的结一旦被解开时,气流入中脉,就可以瞬间经验到觉悟
的境界。
    顶果钦哲仁波切提到一位上师的故事,他在康省一座寺庙里闭关,跟他的哥哥很亲近。
这位上师已经精通了脉、气、明点的瑜伽行。有一天他告诉侍者:「现在我就要死了,请你
看看日历哪一天是吉日。」侍者吓了一跳,却不敢违背上师的意思。他查了一下日历,告诉
上师下个星期一是吉星高照的日子。上师就说:「星期一离今天还有三天。嗯,我想我办得
到。」几分钟后,他的侍者回到房间,发现他以瑜伽禅定的姿势,坐得挺直,好象已经过
世。上师不再有呼吸,只有微弱的脉搏。侍者决定不做任何事,只是等待。到了中午,侍者
突然听到很深的呼气声,上师又回到平常的情况,高兴地跟侍者讲话,还津津有味地吃完午
餐。上师在整个上午的静坐中,一直屏气不呼。为什么他这么做呢?因为我们的寿命是以一
定的呼吸次数来计算的,上师知道他的呼吸次数已经快完了,所以就屏住气,要把最后的呼
吸留到吉日良辰。午餐过后,上师又深深吸了一口气,屏住气一直到晚上才呼。第二、三天
他还是这么做。当星期一来到时,他就问:「今天是吉日吗?」「是的。」侍者回答。
「好,我今天就走了。」没有任何明显的疾病或困难,上师就在禅定中去世。
    一旦我们有了身体之后,也就有构成整个身心存在的五蕴(five skandhas )。它们是构
成经验的要素,是我执的支持者,也是轮回痛苦的基础。所谓五蕴,就是色、受、想、行、
识。「五蕴代表人类心理的连续结构、心理的进化模式、世界的进化模式。五蕴也与各种阻
碍有关--精神的阻碍、物质的阻碍、情绪的阻碍。」佛教心理学对它们有非常深入的探
讨。
    当我们去世时,这些要素全部会分解。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彼此相关的过程,身
和心的相关部分会同时解体。当气消失时,身体功能和感觉也消失。当脉轮崩溃时,它们所
支持的气也不存在,五大就逐一由粗而细地分解。结果,分解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临终者
产生身心两方面的影响,并由外在、身体的征象和内心的经验反映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