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对 弈-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开始在场上逃跑以分散对手。他算准对手三人定会追击,且因伤势不同必然拉开距离。他的推算被事实验证了—他猛然回身杀了个回马枪,然后分别将古里亚斯三兄弟逐个杀死,从而奠定了罗马王国的统治地位。①
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教训是什么呢?实际上,如果古里亚斯三兄弟坚持并肩作战,他们本来可以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但由于一个错误判断,他们开始根据各人的速度去追击贺瑞斯,这种直接接敌的方式给他们造成了致命的后果。相反,贺瑞斯兄弟中的幸存者使用的间接接敌战术扭转了他的败局,并给他带来了最终的胜利。
库阿特雷:
在一场谈判中,人们是如何利用对手的力量或是其弱点的呢?
费黎宗:
我在这里举个个人的例子:有一次,我得和一个很狂妄自大的人打交道。为了一些特别理由,他所在的那个集团想以分期付款方式并购我们的一个子公司。他们当时的出价对我方很有吸引力,也就是说达到5亿欧元,比我们之前收到的另一个出价整整多出1。5亿。可我方对此集团的财务支付能力的信任有限,所以在几场谈判过后,我要求他们对在出让协议签字之后的未付欠款部分提供一份银行担保。
我的这位谈判对手采取了一种狂妄态度,他问我到底为了什么不信任他。他给我举出了一大堆例证,然后又大声地对我说他也可以要求我方提供很多担保,接着他就开列出一长串谈判要点,并据他说他们对所有这些要点都有权提出怀疑,诸如:“谁又能给我保证说你们的账目是确切的……你们的盘点是不是定期进行的……你们的存货是否是充足的……”当然,我还是坚持我的立场:我所代表的集团还没有过伪造自己账目的名声。所以突然间,我的这位谈判对手因愤怒脸涨得通红,他大声喊道:“您的顽固不让步完全不合时宜……因为您对我采用了一种辱骂性的行为,我现在中止谈判……”说完之后他就和他的组员们走出了谈判室。
我也觉得很困扰,但我又能怎么办呢?!我们也只有站起身回家去了。但不管怎样,我们刚刚遭遇的这种局面,更加使我们认为我们原先要求的银行担保是这桩买卖所“必不可少的”。
这次谈判的结局只是个假象—我应换个说法:这是一次操作不当的谈判。几天之后,买方又通过居间调停的商业律师来敲门了,于是我们的谈判恢复。当然,前次谈判的结局使对方陷入某种明显的弱势:因为我们现在明白对方是一定想要做成这桩买卖的了。我自然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对方提供的担保是出自一家一流的银行,以及其他几个令对方无法拒绝的“俄式冷盘”。①
库阿特雷:
贺瑞斯与古里亚斯兄弟们的传奇故事充分说明了使用退避战术的效果,这正是一种出色的间接接敌行动,而且也是很多战略家极力推崇的一种战术。
费黎宗:
《三十六计》也建议在处于败势时使用“走为上”计。中国的军事作家都认为,在战争中退兵和进兵都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当一方不打算很快开战时,要学会放弃地盘;劣势下若能避免灭顶之灾,就为日后取胜制造了转机。
第三篇 间接接敌战术退避战术
卡尔波夫:
我也认为退避战术是一种很值得认真考虑的选择,但还要加上个“如果”,即如果我们能控制住局势。有些象棋选手下棋爱用怪着、下怪棋,打开好多扇门却不知该进哪一个。
这些人势必是“常败将军”,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控制住局势。
不久前,斯帕斯基悄悄告诉我,他开始憧憬世界冠军的时候(那是20世纪60年代),他正年轻,觉得自己可以控制棋盘上的各种局势,甚至是极恶劣的局势。后来他真成了世界冠军,还写了书分析自己的那些对局,年龄也渐渐增长。①
到了45岁时,他逐渐发现自己已没有太大能力控制棋盘上发生的一切事了。但这其实也正常,当你年轻力壮、充满无限精力时,你确实可以从头到尾地掌控一局棋,即使你输了,你也完全清楚输在什么地方。但随着年龄增长,你不可能连续几小时都把注意力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你的智力活动呈现出锯齿状,一会儿你的竞技状态很好,过一会儿就变得松懈,再过一会儿又好些,可只一会儿就又不行了,以此往复。
所以对局势的掌控总是很困难的。那些最佳选手年轻力壮时,对他们下棋的每一分钟、每一秒的每一步都要控制,然后有一天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几乎做不到这样了。此时他们就学着在每局的关键时刻去掌控住局势,而在“正常进行”时段则稍微放松一些。
库阿特雷:
在网球赛中,人们常说能打赢冠军赛的人,是那种在危急时刻能发挥出潜力,大力打出漂亮的发球的选手。
卡尔波夫:
这其实是所有形式战役的恒常定律。不管你投入哪一类的战斗,你总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局面。首先,你得试着在一些小地方进行战斗突破,以此来考验己方的力量并试探对手的反应。这个阶段很重要,因为它可使你为后续的战斗变化在心理上做好准备。
如果在这第一波的小型战斗过后,你确信己方有某种大缺陷因而会吃败仗时,你别太认真,因为谁也不会总是赢;你不如仔细弄清楚你可能吃败仗的原因,如此则会更易面对现实,并重鼓勇气很快投入反击之中。
但假如正相反,你初步的评估是自信能打胜,那么你最好调动出你全部的资源与精力去战斗,胜利会加倍地提高你方士气,并增强你方强于对方的信念。但你也要清醒地知道,如果你方吃了败仗,则会经受灾难性的心理冲击的考验。
而在我个人职业生涯中,我一向都是这样做的:首先尽量清晰地核查一下己方的实力,然后做好可能受挫的准备,最后在相信自己也有战胜的希望时,就如猛狮般尽全力投入战斗。
库阿特雷:
你的确有一个不屈不挠的选手的名声。
卡尔波夫:
确实,我一直被人认为是个硬手。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我认定一个目标值得去争取时,我会不惜一切地尽全力去拼搏争夺,大家也都知道没有什么可以使我放弃我的进取。
第三篇 间接接敌战术两败俱伤
库阿特雷:
当双方都采取同一种间接接敌战术时,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卡尔波夫:
那样就有一种很大的可能,即所有的计划都进展不顺。
这就是在1978年当我和科尔奇诺依商量在哪个国家进行下次世界冠军赛时出现的情况。那时候,想举办比赛的候选城市必须先行向“国际棋联”呈交规划书,随后由“国际棋联”将这些不同的候选城市信息正式通知参加决赛的双方棋手,并附有决赛选手签署各自选择意见的回执。他们签署自己意见的形式也很简单:即将自己想选的城市按正常顺序排号,首选城市排号为1,次选城市排号为2,并依此类推,最后按双方的选择相加以后确定哪个城市被选中。
我记得当时有7个国家入围竞选,其中有3个在提出付给冠军的奖金数目上很不像样:有法国、意大利和第三个我记不清是哪国了。另四个入围竞选的国家是奥地利、德国、荷兰和菲律宾,可我不想去荷兰和奥地利比赛,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棋联和科尔奇诺依非常亲密。而菲律宾呢,自从1975年按菲舍尔的指定在那里赛过一场以后,我也没有想再回到那里的意思了,此外我知道科尔奇诺依也不想去菲律宾。我最想去比赛的国家是德国,这也因为我曾经和德国国际象棋棋联关系很好,所以最后我将德国排在第一号,第二号位置空着没选,把菲律宾放在了第三号。而科尔奇诺依呢,他自然选了奥地利为第一号,荷兰为第二号,菲律宾却也放在了第三号。
到了提名揭晓时,国际棋联主席拆开我们俩回执的封套一看,发现惟一一个被我们双方共同提名的国家名字是菲律宾,所以他就宣布决定将在马尼拉举行下届冠军争夺赛,而这个国家其实不是我们俩任何一个人想选择的地方。
库阿特雷:
那么,是你们俩都输了!
卡尔波夫:
正是!而且我们俩紧接着又投入了另一次间接战术行动,这次行动又重新使我们陷入窘境。首先,我和科尔奇诺依通过委托人互相商讨怎么样才能修正那个既不合他意、也不合我意的赛地选择。最后是奥地利棋联会同德国棋联搞出个联合提议,即将比赛在奥、德两国各进行一半,而且将奖金提高,从原来的75万美元提高到100万美元。
德国棋联主席给我打了电话,并告诉我说科尔奇诺依已同意以他的名义发起新倡议,但他不愿意自己首先出面向国际棋联提交此项提议。于是我给国际棋联主席写信,告知由科尔奇诺依支持的奥、德联合提议,从现在起也是我个人的希望。此后科尔奇诺依犯了个错误,他很疏忽地也给国际棋联写了封信,说这个由卡尔波夫发起的倡议也得到他本人的支持。
可当国际棋联主席把我们的信互相一比较就发了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喊起来:“到底是你们俩谁发起倡议要改变我已做出的决定……这肯定是串通好了的……”他不再等我们俩做出反应,就和菲律宾的马科斯总统联系上,并获得总统对赛事的公开表态支持,然后他再通知我们:不论想做任何变动都已为时过晚了。
结果是我们自己搬起了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
第三篇 间接接敌战术孰优孰劣
库阿特雷:
很显然,间接接敌战术方式比直接接敌方式更难实施。
费黎宗:
确实如此,因为此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反过来利用对手的力量,甚或是颠覆他,再或是反过来说,即利用对手的弱点。但若想为己方利益而了解对手的强项及弱点,就不仅要了解对手行动的所有细枝末节,而且要努力深入了解对手的战略意图。
此外,间接接敌行动也以扰乱对手的意图为目的;或至少,此种方式因其一般施用于他人而自然很受人重视,这正好与不根据对手反应而独立实施的直接接敌行动不同。
由此可知,间接接敌虽比直接接敌更有效,但其运作却相对迟缓。因此,如不考虑时间因素、对手可能的反应,甚或是对手的心理因素,就不能采用这种策略。和直接接敌方式一样,它虽也同是产生于某种冲动,但此中的真正动力是来自对方的冲动。
战术起源
库阿特雷:
间接接敌战术方式是否也从日本人那里有所借鉴呢?
费黎宗:
尽管大部分的日本武术门派都是建立在这种和对手对阵时使用的间接接敌战术理论之上,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其他的借鉴之源的。除了我们前边引述的贺瑞斯与古里亚斯兄弟们的例子外,大卫对巨人歌利亚之战,以及赫尔南·科尔特斯(Hern噉 Cort巗)的攻占墨西哥之战,都提供了间接接敌战术的著名范例。同理,商界的公司之间的并购也可说是这种战术的典型运用,虽然在此种情况下采取该种战术的条件必须是能调动对手企业的财源。因此有一种灵巧的方式可以增强手中现有的财力,这就是到你已瞄准了很久的企业主的钱箱里去捞钱,这正是所谓“财政工程”的开展之处。此种方法很接近于一种间接接敌行动,因为它正是为了己方利益去利用对手一方的财源。
但的确,间接接敌战术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根本的借鉴。在日本,武术 ① 教头们一直认为武术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对手的具体特性来实施。根据所谓的单边原则,对手是进攻或反攻的主要靶子,要做的事就是制服他;而根据双边原则,对手不单纯被认做靶子,他也被认为是工具,是提高武艺的机会,并因此大大丰富了战斗的方法与艺术。如:柔道就是建立在柔与刚的对立统一之上的。这种技术主张保持充满内“”的躯体,即内在的精力保持旺盛并尽量放松的身体状态。尽量少地消耗体力,则利用对手的力量损害其自身的时刻终会到来。单边与双边两种行动原则绝不仅仅使用于特殊的战斗范围内,它们也常被日本战略家们使用在军事行动的斗智上,从封建时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
第三篇 间接接敌战术被推则顺拉,被拉则顺推
库阿特雷:
对,在柔道课上,老师会教给你“对方推你时你就拉他”,以及“对方若拉你时你就顺势推他”。
费黎宗:
是的,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 ① 大师确是惯爱说:“对方推你时你就顺势拉他,对方拉你时你就顺势推他。”在第一种情况中,当你的对手使用武力向你发起攻击时,你首先应避其锋芒,然后逐步消除其攻击的力量,最后再进行反击。照此步骤进行时,你的对手就会丧失快速反应,因为他在与你方的第一接触中锋芒已消。在第二种情况中,当你的对手试图将你吸引到他那边去时,你也以同样的步骤来对付他:即从躲避、挫其锐气到逐步消除其力量。你只需因势利导而不要硬性抵抗,如果这种导势行动进行得好,你就可全面动摇对手。
在合气道(a昸ido)中 ② 直接接敌的行动原则与此略有区别,它是这样阐述的:“推你连身转,拉你扑身入。”首先是顺应自然地将对方的进攻柔化,清除其威力;然后再借力打力,伺机反攻,这样做可以使双方力量对比中出现某种失衡,从而为随后的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柔道与合气道的原则之间的细微差别很微妙。在两种道术中,都是要借用对手的力量并尽量用到极致,这可能是借用对手的战略甚或是其谋略以此来巩固己方力量。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原则中隐蔽着的顺应策略:因为假如想借用对手的力量,显然要使己方适应对手的方法和行为。亚洲人常用的一句俗话说明了这种顺应策略,叫做“假虎之势”。
卡尔波夫:
“被推则顺拉,被拉则顺推”这一原则在象棋中的实施,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国际象棋史上,我觉得有一些名局正是运用了这种战术。例如我想到塔尔与科尔奇诺依的一些对局。塔尔特别喜欢用计,他的棋下起来进攻性很强,弃起子来也是轻而易举;而科尔奇诺依则正好相反,他常常善于使用我们称之为的“有毒的卒子”,而且他也可以长时间地坚持防守却在最后一分钟掉转局势。
库阿特雷:
确实,塔尔与科尔奇诺依的风格如此不同,很能说明他们所使用的接敌方式的差别。
卡尔波夫:
塔尔与科尔奇诺依对阵过的棋局特别有意思,他们拼杀起来没有二话,一个人是不停地弃子,另一个不停地吃。事实上塔尔总扮演进攻者的角色,而科尔奇诺依则有点像彼得罗辛那样更喜欢防守;一个是因相信自己的直觉而偏好直接接敌方式,另一个是待敌失误而后动,故而偏好间接接敌战术,他们俩真是风格互补的一对。
也就是说,他们确实都有点变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