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孩子入宫当阉童呢?曹操正是从这一点上同情那些小黄门的。所以,那些反宦官派的人物,曾指责曹操同情宦官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是,他们笼统地说曹操同情宦官却不对,曹操并不同情那些擅权作恶的宦官,相反,对他们恨得很;曹操是同情无辜的宦官,特别是这些刚来的小黄门。
而现在,不管有罪还是无辜,都一概惨死,他怎能不为此而哀叹呢?并为屠杀者不分青红皂白的举动感到惋惜。
更严重的还是,随着这场流血政变的发生,董卓的西凉军乘机入京,并在京城耀武扬威,纵容军士作乱,不能不令人感到更大的担忧。
曹操虽然并不认识董卓,但他深知处在眼前的乱局,任何外藩军团的进入,对朝廷都是严重的威胁,一旦处理不善,便可能会酿成内战。
果然不久,便发生了少帝被罢,丁原遇害及袁绍亡命的事件,曹操知道祸事迟早一定会降到自己头上来,便不得不考虑自己该如何办了。
根据他的分析,目前董卓的势力是很强大的,还无人与之抗衡,丁原一死,吕布倒戈,董卓几乎独霸天下。在相当长时期内,洛阳都不会安宁。作为一个朝廷将领,曹操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与董卓的关系,粗野而霸道的董卓又焉能容忍曹操做人的准则?一旦双方接触,必会碰出火花,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点燃祸火。他显然是不能在洛阳久呆的,只是还没有决定什么时候离开这儿。
但是,他得作好充分准备,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首先,曹操要求父亲曹嵩离开京城洛阳。他对父亲说:“离开洛阳是为了避祸越快离开越好。”
但曹嵩放不下京城内的庞大家产,表示必须变卖整理后才能离开。
曹操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命都难保了,家财还有什么用啊!
但是,爱财如命的父亲是绝不会听他这番道理的。曹操只得催促父亲快些变卖和处理,及早启程离京。
为了防范变故,曹操又找来曹洪,悄悄对他说:“你即日离京,急返故乡沛国谯县,秘密将家里人移往另外地方居住,一定要做到任何人也不知道……”
曹洪领命而去,曹操又遣人帮助父亲处理家财变卖杂事,使之尽快登程离去。
这样布置之后,曹操才稍许安稳,但每日依然警惕着各方面的信息。
果然,没几天,曹操便接到了董卓邀请他出任骁骑校尉任命,要他掌管洛阳的所有的禁卫军。
曹操并不是汉皇帝的死忠派,他关心的是社会秩序及天下大事,特别是国家与民族的兴衰。因此,他非常不同意董卓任意破坏朝廷的作为。他深知自己势单力薄,虽然在洛阳城内拥有相当高的声望,但这只是一种虚名罢了,在政治斗争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反而因此更容易危及身家安危。他想起当年李膺的死,不正是铁的教训么?
第四章 董卓独专朝堂 曹操招兵买马(5)
因此,曹操宁可暂时观望,不像袁绍一样强烈地表现他的反对意见。
可是,现在曹操面临重大抉择了。董卓的指令已经传来,观望是再也不行的,他必须作出选择。而这是他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抉择: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若接受官职,便表示自己同意董卓在政治上的作为;若不接受,则必会立刻遭到整肃的命运,弄不好,项上人头都可能保不住。
当然,曹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董卓给的官职的。要不接受,就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盘算着,如何逃走?逃又逃到哪里去?逃走以后又该做些什么?等等。就在他接到董卓指令必须作出回答的短暂时间内,他就这些问题,反复进行了思索和考虑。
最令曹操眼下感到头痛的是父亲曹嵩,这个视财如命的富翁,似乎还没有处理好他那些家财。父亲没走,他该如何办呢?
紧急中,机智的曹操又想出一条妙计,那就是“缓兵之计”。
于是曹操派曹仁,去向董卓当面禀报,首先表示他曹操愿意就任骁骑校尉,并因此而感谢董卓。但是,目下他还不能立即上任,原因是由于处理前些时候的宫宦事变,过分劳累,宿疾偏头痛复发,现在在治理休养,不便处理公事,还要休息调养几天之后,才能前往报到。
曹操一向有偏头痛的毛病,许多官员都知道,董卓问清左右之后,也就不以为意了,便暂缓曹操的任命事宜。
这样一来,曹操便争取到了时间。他立即派遣曹仁,去对父亲曹嵩说了紧急情况。于是,曹嵩便从速贱价处理了余剩财产,在曹仁率少数家丁的秘密保护下,悄悄潜出了京城。为了安全起见,曹操要父亲绝不能返回家乡,最好奔东方的徐州避难。
父亲临走的前一夜,曹操见了老人一面。他虽然平时并不喜欢这个短见而爱财的父亲,但此时此刻,也不免有些依依不舍。因为此地一别,又不知在何地能见面了。下一步曹操也是要逃走的,父子俩从此就可能天各一方了。毕竟是年迈的父亲,在流离中难免吃苦,而他做儿子的又不能随行……
曹操不禁悲从中来,双眼也潮湿了,唯有再三叮咛曹仁一路上尽心保护而已。
曹嵩第二天天未明时就启程走了,曹操整个上午独坐前厅,仿佛在用意念之功在为父亲送行一般。第一个半天十分重要,如果平安无事了,便不会再有什么意外。
为了让父亲一行人走得更远一点,曹操故意再拖延了报到的日期一天。他向来催上任的使者表示,隔日午时,他曹操将亲赴宰相府晋见董卓。
时值十一月底的寒冬季节,天色早暗,曹操吩咐官邸队员说:“明日我将亲自到相府晋见相爷,因此要做些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些事,你们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因此,不必在这儿侍奉了,以免造成对我的干扰和影响。”
于是,随从仆役等,尽皆离去。
曹操这才回到房中,关好大门。静坐片刻之后,立刻换上外出服装,披上御寒外袍。又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短兵器取出,藏于袍内。他轻轻拉开门,探头看了看外面。然后走出门来,又依旧将房门掩好。
曹操轻足细步,来到官邸后墙,一纵身翻了上去,下到外面。
为了完全避免可能的跟踪,也为了不引人注意,曹操既不带任何亲信随从,也不牵马,决定一个人以步行方式摸黑出城,再另想办法离开。
曹操由于身材矮小,再加上他有意双臂相抱,一个人走在路上,尽管有巡逻的军士发现,也未引起注意,还以为是无家可归的一个穷汉。
尽管他心中很急,但行路也不匆忙,好像是随意游走着出了城的。
一旦出城,曹操就健步如飞了,身后并无追兵,他放心大胆地走着。他终于来到一个小村镇,叩开一个客栈的门,向老板买马。老板只有一匹无掌老马,问曹操要不要?曹操毫无选择的余地,只得将老马买了。幸好曹操体型不重,那老马也颇能承载他。他便辞别留他住宿的老板,只说老娘死了,赶路奔丧。
曹操策动老马,连夜不停,任寒冷的风在耳边吹。天亮了,他只是停下来吃一点东西,喂一喂马,即刻又登程上路。就这样他披星戴月,昼夜不停,一直向陈留地区赶去。
曹操要到陈留去找曹洪。曹洪按曹操的安排,先将沛县家里人转移到一个众人不知的地方,然后再回到老家变卖了所有家产,将足够的资金带在身上,在约好的陈留地区等着和曹操会合。
曹操离开洛阳的第二天上午,董卓久等曹操,却不见曹操踪影,便又派使者去催问,才知曹操已经不知去向。董卓顿时就明白过来,曹操是逃跑了。
董卓有一种受愚弄和被瞧不起的感觉,不禁勃然大怒,大骂曹操,又大骂使者。
李儒和蔡邕怎能咽下这口气,他立即派遣杀手朝着曹操故乡一路追杀过去,一面向全国发出通缉曹操的命令。
曹操当然会估计到董卓派人追杀,又赶了一天路之后,为了避免暴露行踪,决定抛弃坐骑,改为步行。
又走了一天一夜,到达司隶区边缘地带的中牟县时,由于饥寒难耐,乃夜出寻找食物。正行间,忽看见一队人走来,要躲已是来不及了。原来是巡夜部队,他们截住曹操,搜身之后,又再盘查。
曹操不愿作无谓杀戮,乃不加以反抗,只要求有事需要晋见县令。巡逻队便把兵器给他搜了,押着他来到中牟县城。
中牟县令已接到了董卓发出的通缉令,这时又听说巡逻队捉了一个夜行者,并且身藏兵器,就有了些怀疑。
第四章 董卓独专朝堂 曹操招兵买马(6)
不一会儿,巡逻队将夜行人押至,中牟县令早已起身候在堂上。中牟县令探头一看,正是通缉令榜首上画的那个曹操。县令立即叫衙役将人拿下,严加看管起来。中牟县令退堂之后,值班功曹来叩见。这时县令正为曹操的事犹豫。他也想将曹操押解京城领赏,但又因董卓名声太恶,世人尽皆唾骂,他若得了董卓之功赏,便会被许多人指责;可是,他又不好放了曹操,要是董卓日后知道了,他身家性命就难保了。
值班功曹叩见之后,议起曹操之事,县令不禁叹气。功曹就说:“我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县令似乎很敏感,立即催他:“说呀,我正想听听你的高见”。
功曹就说:“当今局势正趋混乱,董卓以强盗之性,横行洛阳,朝纲为其颠倒,全国一片怨声。而满朝文武,无有敢言之人。有勇有谋有胆识如曹操者,实在罕见。今后救国家民族者,应是此人,所以曹操万不可杀。况如曹操这样声望崇高的英雄,如果因县令而丧命,定将招来万世骂名……”
功曹一番真知灼见之语,顿时解了中牟县令之难。于是,他和功曹商议,决定悄悄放了曹操。这时,只有他二人知道这是曹操,其他人并不知道。曹操知道中牟县令要放他走,真是感激不尽,便说:“日后我曹操有飞黄腾达之时,定将百倍相报。”
中牟县令说:“不图相报,只图以曹将军之文才武略,救社稷百姓于水火足也!”
曹操更加感慨,双拳相抱再谢。
中牟县令赠曹操盘缠及马匹,连夜送他出城。曹操策动快马,以尽快脱离司隶区。
离开中牟县后,曹操不敢行走大道,他凭着高明的骑术由近路翻越山中小径,到达成皋。曹操忽然想起,他父亲有一个朋友,叫吕伯奢,就住在这附近。
曹操行至一处客栈,正要向店主打听可有吕伯奢其人,忽见店主眨动眼睛,将他仔细打量,便立刻想起通缉令的事,一定这附近也张贴着通缉他的文告。便没来得及开口,翻身上马,转身驰去了。幸好那店主没有大声呼喊,或许因为他没有认得很清楚的缘故吧?
曹操就不敢再冒昧打听了。他躲进一片丛林中,盘算着如何打听吕伯奢的事,正巧,这时从林边走过来一个老太婆,背了个背篓,在拾干柴。曹操估计这老太婆是不会弄清朝廷通缉人之类的事的,便决定向她打听。
曹操下马走出丛林,来到老太婆面前。果然,这老太婆对他并不怎么在意,听他打听吕伯奢,就告诉他:“吕家在村东,单门独户,一座大院就是。”
曹操顺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前面一个村子,村子外面,又一座独立的大院,房屋颇为高大整齐。
他谢过老太婆后,依旧又进了林丛躲避,他决定晚上才去拜访。
曹操之所以要到吕伯奢那里去,一是去那里讨些吃的,这一路上,他不敢怎么与人接触,怕被认出来,所以一整天只吃了一顿饭,此刻已是饥肠辘辘;二是为了打听一下他父亲是否从这儿路过?想知道一点父亲的情况。
曹操让马在林中啃草,自己则倚靠在一株树下,好生休息着。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停止活动,他正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将如何重新开头?现在的曹操,已经并不是在单纯考虑宏图抱负一类东西了,他想的完全是如何讨伐逆贼的问题。他心中被一种正义之气充斥着,这种正义之气,已经凌驾于个人荣辱之上了,在某种程度上,全系在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的身上。
这时的曹操,可以说并无任何豪壮气概。他现在是孤身一人,流落在荒郊野外,既无任何权力,也无任何实力,甚至个人安危都有些难以预料。他只有一种急切的心情,一种属于意气的东西在支撑着他而已。
那位好心的老太婆已经远去了,曹操看着她的背影,在树丛和草稞间时隐时现,多么自由、真实、随意。在那一瞬间,他真羡慕这个老太婆,羡慕她无拘无束无顾忌的日子……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丛林中已是一片模糊。曹操这才起身去牵了马,缓缓地步出林丛。天不算黑,有许多晶亮的星斗闪在天空。但是空气很冷,一股股的夜风有些割脸。
曹操来到大路上,没有碰上任何人,他便翻身上马,借助朦胧的星光,朝前面村落走去。快要走近村子的时候。曹操勒马止了步。因为吕伯奢的家在村子那头,他是绝不能从村中穿过的。他骑在马上,凭高望过去,发现村子左边是一片林子,右边是一片田畴,只有从右边绕过去了。
曹操离开了大路,往右边去了。显然是田间小道,骑在马上也感觉出很大的起伏颠簸。
也许是太寂静的原因,使马蹄声传进了村子,便引来了狗叫声。开始是一只狗在叫,后来就成了三只、五只……以至嚷成了一片。曹操就听见村中有些微微的骚动,还有灯火摇晃的影子。
曹操不能不有些警觉,不过他认真分析之后认为,村里人并不全知道有朝廷通缉的要犯从这里经过。即使知道,作为普通村民,也与他们无关。而现在村中骚动起来,显然就认为是小偷一类歹徒在村外出没了。只有小偷一类人,才可能直接与一般村民利益相关,一般人家才会有所动作。
因此,曹操就不管他们了,竟自在远离村子的田间路上走着。果然,因为他没有靠近村子,村中也就只是稍微骚动一下就算了。
曹操按照白日拾柴禾的老太婆指引的地方,找到了那座大院。他依然又引来了狗叫声,是从大门里头传出来的。他跳下马来,去敲叩大门,大门即刻开了。由于狗叫,屋里早有人来到院门后面窥听。
那开门的四十开外,大约是一位仆人。曹操问明了这是吕伯奢的家后,就向仆人报了自己的真实姓名。那仆人就叫他稍候。自己进去先告诉一声。
许久不见仆人出来,曹操心中不免纳闷:难道这么早就都上床睡了吗?
第四章 董卓独专朝堂 曹操招兵买马(7)
院中那条狗还在朝他吠叫,不过是拴住的,并无任何危险。
一会儿,那仆人才又出来,引了曹操进去。曹操将马匹暂时拴在一棵树上,然后随人进到客厅。
客厅内已经掌上了灯火,曹操进得门去,才看见是几张椅子上都坐了人,一数,竟是五个,最大的不过三十余岁,最小的也有二十来岁。曹操进去,五个男子都起身以礼相迎,曹操也拱手还礼,然后被指在一个空位上坐下了。
坐定之后,那个三十余岁的男子才说:“家父并不在家,早于三日前去南镇了。”曹操这才知道,在座的都是吕伯奢的儿子。他和他们从无交往,因此彼此并不熟悉,当然也就谈不上了解。即是吕伯奢,他也仅因父亲的关系见过两面。他叫他吕伯,因和父亲是朋友,便以伯叔相称。那两次都是吕伯因事到洛阳,每次都在曹嵩居处小住些日子。曹操因为公务忙,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