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曹操大传 >

第75章

曹操大传-第75章

小说: 曹操大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ㄓ侄筛辏翟诜稚矸κ酰灰晃读钕暮钤崾兀屑汕峋偻K约旱蕉舷叨秸饺チ恕
  二○五建安二十年,张辽与李典、乐进等大败孙权后,在这里就形成魏吴对峙的局面。孙权在合肥之战中险些送掉性命,而且损失了一些得力大将,报仇雪恨的思想在东吴军中广为盛行,因此,在濡须口布防的东吴军随时会倾巢北上。
  曹操深信张辽能独当东吴军的进攻,但是,驻守于这一线的兵力还是比较薄弱,为了逼迫孙权撤军,或者是曹操想彻底解决与孙权的连年征战,建安二十二年,他亲率大军南下。曹操这次率领的军队阵容庞大,他要显示他有决心以武力和孙权相对抗,他这次带的部队有夏侯惇的部队,南军都督曹仁的部队,还把汉中驻守的徐晃部队调来了,汇合张辽、李典、乐进的部队,人员达二十万以上。
  濡须口第二次战云密布,大战即将爆发。
  孙权得知曹军精锐全来了,也毫不示弱,抽调东吴最善战的水陆大军云集濡须口,号称东吴第一大将的吕蒙防守在第一防线上;少壮派将领凌统、甘宁率主战部队紧靠吕蒙。不仅如此,孙权加编了素以勇猛忠烈闻名的行伍出身的周泰、芜湖令徐盛、右护军蒋钦,以及赤壁之战的名将董袭,阵容之庞大在东吴军历次战斗中几乎是空前的。孙权军队的这些实力,如与曹操决战的话,大概也是伯仲之间。
  曹操这次率大军南下,他没有带谋士如刘晔、司马懿等,从邺城出发时,他对送他出城门的刘晔说:“我们兵逼孙权,绝非是硬碰硬,只是一种战略态势罢了。我最担忧的是一旦我离开邺城,那些人又趁机来兴风作浪,以前没有重视这方面的事情,现在深感‘末大难折,尾大难掉’了,希望你留下摒除可能出现的隐患。”
  刘晔点头,一一答应。
  春二月,万物复发,春光明媚。濡须口驻扎着曹、孙部队,行营连绵数里。春天的空气透明清新,燕雀欢悦。大自然浑然不管即将出现的一场酷烈的战火,它悠哉地绽放着美丽的风光。
  曹操把前锋将领乐进的部队派遣到长江口,大战拉开了序幕。孙权令吕蒙负责前线指挥,徐盛和董袭亲自迎战。
  长江水由于上游的积雪已经融化,水位上涨,波涛汹涌,东吴军的战船宽大平稳,占据了江上的优势,曹军不习水战,就牢牢控制着岸上码头。
  徐盛率一支千人部队首先从一偏僻处登岸,暂时开辟了一小块陆地。其他部队相继开来,人马就显得拥挤而混乱。乐进观察到这种情形,率优势兵力猛攻,东吴军面呈惧色,坚闭营门不敢迎战。
  徐盛为提升士气,和董袭商计决定绕道偷袭李典的部队,他俩分成两路,徐盛率几百勇士从陆路进击,董袭乘快船顺江而下,到了李典军营,徐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进去,董袭在船上击鼓鼓舞士气。霎时,双方混战起来,徐盛人少,尽管人人争先勇斗,以一当十,杀了部分曹军,但不久,很明显地处于下风,李典派大船撞沉了董袭的快船,曹军用枪搠死了水中沉浮的董袭。徐盛见董袭死掉,带伤突围而去。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4)


  孙权听说前锋失利,立刻亲率周泰的部队前去接应,却被曹操安排的伏兵———张辽部、徐晃部截住。张辽、徐晃军训练有素,周泰的军队是东吴的精锐,双方打得异常猛烈。
  孙权在战斗中被曹军围住,周泰奋力死战,血染战袍仍不惧怕退缩。曹军被这位白发长须的老将威慑住了,孙权才侥幸逃了回去。
  当吕蒙听说孙权被张辽、徐晃截住有性命之忧时,离开濡须口,扬鞭打马,催军前去营救。当他到达出事地点,孙权已安全撤退了,张辽、徐晃正清点战果,见吕蒙自投罗网,赶快集结部队迎战。
  吕蒙无心恋战,拨转马头就走。张辽哪肯放掉他,拈弓搭箭,“嗖”的一声,射掉了吕蒙头盔上的红缨。
  吕蒙大怒,心想从军以来还未受此侮辱,令部队停下来,列成方队,弓箭手压住阵脚。自己单刀独骑冲上一个小山岗,扬鞭指着张辽大叫:“张辽,吕某今天与你独斗,要见个高低!”
  张辽叫徐晃压阵,执戟冲上前去。
  此刻已近黄昏,鸟雀投林,夕阳西沉,薄暮的雾气已在长江边弥漫开来。双方士兵只能隐约看见小山岗上两匹马打着旋,隐约听见刀戟相撞的金铁声。
  正当吕、张二将酣斗时刻,东吴军一个校尉乘徐晃聚精会神看吕、张单打独斗的场面,弯弓施了暗箭。箭没射中徐晃,却把他后面执着军旗的偏将射中,徐晃忍无可忍,令大军冲入对方阵中。东吴军人马较少,虽然放箭如雨仍抵挡不住徐晃的凌厉攻势,颓然大败。吕蒙偷隙看到了败相,一分心,张辽画戟刺伤了他的手臂。吕蒙弃刀策马,狂奔而去,张辽追赶不及,眼睁睁见他钻入江边的丛草之中。
  曹操了解到吕蒙带兵营救孙权去了,濡须口的防务出现了漏洞,就亲自率乐进大军、曹真、曹休子弟兵乘虚而入,东吴军面临全线崩溃的危急情势,守将凌统、甘宁抱必死之心,在濡须口左右侧全力拼战。
  濡须口经孙权多年经营,墙高沟深,城内储箭颇多。曹操军队组织了多次攻击,都被东吴的箭雨击杀退后,死伤惨重。乐进为了鼓舞士气,亲自扶盾执剑登城,可是仍旧没有突破防线,相反,他的头部却中了一箭,受了重伤。
  曹操亲眼目睹奋不顾身的士兵们如树林般密集地倒在前沿阵地上,内心如焚。他暗自后悔攻城之前没作好规划,导致了这样的伤亡。他紧张地思量着攻城的方法,这时一里之外的警戒士兵飞马来报:“启禀魏王,东边一支东吴部队前来援救来了。”
  曹操最担忧的就是这样的事了,因为攻城不下,伤亡过大,士气受挫后,敌人援兵一到,城内士气必旺,两相夹击,威力增大。
  他正想抽调一支部队去阻拦,东侧攻城的曹仁部队阵脚就已经大乱,曹仁部一乱,整个战场的格局就陡地改变,曹操由攻势变为守势了。他知道取濡须口已成泡影,立刻调曹休的骑兵断后,其他部队火速集结,退回大本营去了。
  曹军撤得干干净净,除了大量倒毙于地的死马及刀枪之外,攻城死亡的士兵尸体不翼而飞,甘宁看着这片刚才还是死尸遍地的战场,由衷地佩服曹操的指挥部署才能。
  攻击曹操东侧曹仁部队的东吴将领是刚从东吴后方赶来增援孙权的年轻儒生陆逊。陆逊是孙权兄长孙策的女婿,他深通兵法,是一流的参谋人才。这次攻击曹操是他初次亲临战场,但在这场战斗中,他在攻防战的部署及指挥,丝毫不输给曹操那些经验丰富的大将。
  曹操回营后在总结这次战斗的时候,称赞陆逊不已。但他指挥了一天战斗,显得有些疲惫。众将官因部队损失惨重也感到心情郁闷,曹仁尤其感到羞愧,曹操委他封疆大吏的高位,他的确战功赫赫,打了不少胜仗,这次栽在初出茅庐的陆逊手上,实在令他不服气。
  他向曹操请缨道:“魏王,请让末将领一支军再向孙权搦战,杀了陆逊,以其首级告慰死去的众将士。”
  曹操摇摇手,说道:“今次战斗,我们没有规划好,才招致这个结局。我常对你们讲‘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道理,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详细算计其利害;‘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利害算得清楚,自然能够通于机变,一切不受既定的思考及原则限制,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我所主张的东西,我却没好好实施,唉,真是丧气!”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是曹操军事上一贯主张的“机诈”。众将士听他一番独特的带有理论性的教诲,如醍醐灌顶,立刻明白曹操现在的心境了。
  孙权的实力已不弱,若想硬对硬,的确是两败俱伤。曹操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战术敲了孙权一下,双方就只在对峙而已,实行冷战。
  孙权自知战曹操不过,更因荆州问题与刘备的矛盾日深,孙刘联合的关系已经破裂,他就拟定了一个北亲曹操,西排刘备的战略。三月,他派使者到曹营中议和。使者徐详持孙权的投降书直接交给曹操。曹操也立刻派使者表示和解之意,双方正式结束赤壁之战后连续长达十年的战争。曹操把二十几支大军布防在汉中、襄城、合肥一线,自回邺城。终曹操之世未再对孙权用兵。
   二○六 曹操班师回邺城的途中,他的头脑开始酝酿一个关于建立曹家班底的计划。他对自己创业之初到现在位极人臣的经历梳篦似地想了一遍,他知道自己创业时期的伙伴如荀彧、荀攸、郭嘉、崔琰、毛玠是因为他提出义兵勤王,拥戴天子的号召而归顺他的帐下的。这些人骨子里是忠于汉王朝的,明知汉王朝已到日落西山,他们仍对它痴迷,曹操暗地里送他们一个“迂”字。
  自曹操当上宰相后,他提拔一些年青后辈,如华歆、刘晔、司马懿等人,这些人又怂恿他废去献帝,自立为王。这一辈人急功近利的意见,曹操不想立刻采纳,他想的是他这一代是只做“文王”,不做“武王”的。
  曹操回到邺城时,儿子曹丕及众弟率文武百官出来迎接。
  曹操从车辇中下来,曹丕、曹植等跪着问安。曹操扶起他们,一一审视儿子们。
  曹丕脸色平静,举手投足具有谦谦君子之风。曹植面带潮红,呼气吐纳时,曹操嗅到了一点酒气,曹操眼睛中闪烁着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怒意。他也不好在百官之前责备儿子,转身重上车辇,在百官簇拥中回到魏王府邸。


第二十八章 西征张鲁 东击孙权(15)


  曹操回到邺城,几个月内未到许都去一次,献帝那边的事务由华歆全权处理。他深居简出,一方面调养多年征战后相当疲惫的身心,一方面思考着建立曹家班底的问题。
  六月,曹操把邺城和许都的心腹官员召集于魏王府邸开会,正式着手组建曹家班底。
  魏王府大厅中,曹操端坐在上位,四个儿子立于他的身后。
  刘晔、华歆、司马懿、杨修、杜袭一班主要文臣谋士坐于左侧,王必等武官坐于右侧。
  待这些人入座后,休养后恢复了精力的曹操就向众人说道:“建安十九年,我曾因朝廷缺乏人才下达过‘敕有司取士物毋废偏短令’,说过只要是‘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的话,曾举例诸如像陈平、苏秦似的人无德,只要有才也可录用,现在我仍持这种看法,我已老迈,求才若渴,请诸位出谋出策,推荐这样的人才。”
  与会的人几乎都是忠于曹操的官员。他们从前参加会议从未见过曹操郑重地把儿子们叫来相陪的场面,现在曹操讲话中把“我已老迈”说得分外响亮,他们都极聪明地领悟到曹操暗示的东西了。
  刘晔率先发言:“魏王待才诚挚,古今无出其右。大家素知魏王‘唯才是举’的原则,所以北方有识之士,无不趋归帐下。但‘唯才是举’似乎也有泥沙俱下之可能。”
  华歆接口道:“不错。知人善用莫过曹公,但有人也会不识抬举,受人之恩反不相报,却极尽毁谤之能事,崔琰之辈,纵然有才,也无益处。”
  司马懿道:“仲达愚钝,蒙王抬举,方可效马前马后,我尤痛恨饮水不思其源之小人,但愿魏王为此严格择才。”
  曹操知他们已明白自己的用意,就把曹丕及曹植几个儿子一指,说道:“诸君辅佐我打下半壁河山,功高劳苦。但我毕竟年迈,虽有老骥之心,但人生几何,望诸位多给吾儿指教,增长治国见识。选拔人才之事,我意还是不拘品行。昔日伊挚,传说均贼人出身,管仲乃桓公车囚,然彼等皆得重用,国运因之振作,兴盛;萧何、曹参乃小吏,韩信被誉为游手好闲之徒,陈平更是臭名满天下,众人耻与为伍,但他们终能助汉高祖立大业,定天下。”
  曹操说到这里,回头看看儿子们,接着又继续他的演讲:吴起的大名传扬千古,但他喜争权柄,为达目的杀妻也为之,散尽千金求一官半职,连母辞世亦不奔丧,如此德行之人,却在魏国统率大军为将时,秦军不能东进;在楚国为相,韩、赵、魏三晋不敢南征,可见他于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曹操的这一席话,整理出来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魏王府发出来的《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
  开完会,杨修与司马懿出了魏王府邸,司马懿邀杨修至他家饮宴。
  杨修善饮健谈,才思敏捷,在曹营人皆尽知,他与曹植交好,也得曹操青睐。司马懿与杨修对饮几杯后,两人的话题就围绕今天的会议侃开了。
  杨修快嘴,憋不住话:“仲达,魏王今天所谈一切,是为他后人接替基业安排班底。但魏王虽立世子曹丕,却器重曹植,你估计一下。享他基业之人将是哪一位?”
  司马懿为人谨慎,说话小心,他说道:“魏王立曹丕已成规矩,更改不大可能。曹植很似其父,但他饮酒放纵早就受过魏王训斥,魏王基业岂能给他,况荀攸贾诩多次陈述过立世子之利与害,魏王听从彼等建议,亦是深思熟虑过的。”
  两人边饮边谈,由曹操继承人谈到魏王府人事安排的问题,直至大醉,方才安歇了。
  曹操在这天夜里也在为人事安排绞尽脑汁,三更天了,他还在思考。
  那时正是夏季,室内酷热。曹操踱出府门,倒背两手到花园里纳凉。花园里的七里香散发出幽香,一只又一只小小萤火虫拖着忽闪忽灭的亮光飞来飞去。一名侍女给曹操安了一把逍遥椅在花园一块空地上,沏上香茗,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曹操坐上椅子,仆女用纨扇替他扇风扑蚊。不知是天气酷热,还是曹操内心焦躁,他只觉汗流浃背,难受已极。
  天空无星,无月,黑漆漆的。看样子仿佛是要下暴雨的夏夜。
  人老了,就极容易回想青壮年时代的“金戈铁马”。曹操此刻的心绪早已飞回到三十年以前的时代去了。他仿佛看见了他在官渡之战后,风华正茂,战将云集,谋士归附的情景。他每到一地,就吸收当地的人才。他以不囿地域观念,派系观念的人才政策出名。初据兖、豫两州时,陈留、汝南、颖川名士郭嘉、二荀、杜袭、孙资来到了他的帐下;即使东方的徐、扬两州,不少名士慕他的英名远途投入他的帐下,特别是扬州人刘晔、蒋济、胡质来了,徐州人陈群也来了。
  曹操正把这些事情细细回忆,仆女的呼唤打断了思路:“启禀魏王,请移驾室内,天即将下雨了。”
  曹操抬头一望天空,远处刺眼的闪电正迅疾地撕开黑沉沉的夜空。隐约听得远处有沉闷的雷声。花园的草木在一阵小风拂过后,仿佛惊魂不定等着什么。
  曹操与仆女刚跨上台阶,小钱般大小的雨点从天而降,霎时,头顶上炸雷“轰”地响起,闪电如雪亮的巨蛇曲曲弯弯一闪而逝。雨更大了,风猛刮起来,房间里的帷帘也被吹得像船上鼓满的风帆。亮着的蜡烛吹熄了几次。
  闪电、滚雷、暴风,大自然越来越肆虐无忌。
  曹操心潮起伏不定,他睁着大眼寻找一闪即逝的电弧。那电弧不是一把刀吗?他想到:如果天空是一具活生生的肉体,闪电的切割也就见效了。
  生于乱世,双手不想沾血就去做傲视群伦的英雄,能够吗?他反问自己。突然,他怀念起荀彧来了,紧接着崔琰、孔融等人纷至沓来,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