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皇权悲剧 >

第22章

皇权悲剧-第22章

小说: 皇权悲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登上大宝后,雍正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封他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命他“发明金丹之要”。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雍正经常服用他炼制的一种叫做“既济丹”的丹药,还把它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一些宠臣。
  雍正八年(1730年)春天,雍正闹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他命令内外百官大规模地访求名医、术士。为此,他分别给田文镜、李卫、鄂尔泰等一大批封疆大吏发去一份文字完全相同、由他亲笔书写的上谕:
  “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如有闻他省之人,可速将姓名、来历密奏以闻,朕再传谕该督抚访查,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可留神博问广访,以符朕意。慎密为之!”
  这道密谕的核心是,让这些封疆大吏积极寻找会“修养性命”的道家术士。
  雍正既然如此重视,又反复叮嘱臣下“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做臣子的怎敢怠慢?所以,各地官员就展开了一场全国性的“大寻访”行动。很快,四川巡抚宪德报告:当地有一个龚伦,人称“龚仙人”,有长生之术,都86岁了,还和小老婆生了一个儿子。雍正大喜,立即命宪德把他送往北京。可是,就在这时,龚仙人突然升天了。
  对此,雍正十分惋惜,但他仍然不死心,又命宪德秘密查访,看看龚仙人的儿子是否得到什么“秘传”。结果,他的几个儿子都说:“未曾领受其父秘传。”也许,龚伦的后人比较聪明,认为此事干系重大,万一出点差错,身家性命可就难保了,还是谨慎为妙。这不,河南道士贾士芳应召入宫,很快就命丧黄泉了。
  贾士芳是如何进宫的?他是雍正面前的“大红人”、浙江总督李卫推荐的。这个贾士芳,本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后来浪迹河南,远近闻名,素有“贾神仙”之称。他是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进京,开始为皇上治病,竟然颇见疗效,所以雍正十分高兴,还特地表扬李卫:
  “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荐贾文士(即贾士芳)之力所致。”
  于是,贾士芳青云直上,由一个“野道士”变成一个倍受雍正宠信的“异人”,身价顿时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没到两个月,雍正就突然翻脸了,竟然将“御用道士”贾士芳投入监狱。关于贾士芳获罪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后来,在清宫档案中,发现了一件由雍正亲笔修改过的上谕,才揭开了这个谜底。原来,这位贾道士的野心挺大,竟然利用“按摩”、“密咒”等方术逐渐控制了皇帝的健康,让雍正舒服便舒服,让雍正难受便难受。贵为天子,雍正又怎肯受人摆布?所以,雍正立即下令将贾道士处斩,罪名是:在皇帝面前使用“妖术”。
  事发后,雍正虽然砍了贾道士的脑袋,却竭力为李卫开脱,说他当初推荐时并不知道贾某人的底细,只是将所见所闻报上来,并无过错,这就给那些准备推荐道士的官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贾士芳死后,雍正并没有对道士们失去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在皇宫里,除了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钦安殿外,雍正还请道士们在太和殿、乾清宫安放道神符板,在自己的寝宫——养心殿设立斗坛,请求神仙保佑他长生不老。
  此外,雍正还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专门给道士娄近垣等人居住,以便随时请他们祈祷修炼,这实在是“破天荒”的举动了。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二十七日,雍正又给内务府总管海望下了一道谕旨:
  “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玉翠亭之东有空地,量其地势,将小些的房添盖几间,给法官住。”
  这些材料都证明,雍正不仅曾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寻访道家术士,还在皇宫里与道士们打得火热。这些道士虽然来历不一,但均属于“修炼养生之人”,其目的都是为雍正修炼“仙丹”,好使其“长生不老”。
  现在,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雍正是死于丹药中毒。所以,他的儿子乾隆一登基,就下令将道士张太虚等人全部赶出紫禁城,并警告他们出宫后不要胡言乱语!


“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自从王莽导演的“禅让”例子一开,曹魏、晋、宋、齐、梁、陈、北齐、北周、隋、唐、后梁、北宋等等,无不借此名义。不过,对前朝的末代皇帝,曹魏、西晋,以及东晋的桓玄,都没有加以杀戮,所以,汉献帝、曹魏的陈留王曹奂以及被俘虏的蜀汉后主刘禅、东吴的孙皓,都得以苟全性命。
  可是,南朝刘裕篡位后,这位寒人出身的老头子带头杀害前朝皇帝,再到沈约劝梁武帝萧衍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此后的王朝相蹈此习,末代皇帝及龙子龙孙们下场极惨,几乎无一善终。
  例如,南朝刘宋的“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就被吓破了胆。当权臣萧道成要篡夺皇位时,年仅13岁的小刘准吓得魂不附体,竟然躲在佛龛之下。这时,萧道成手下的大将王敬则率兵赶来,要“遣送”他出宫。王太后见了,急忙一把将顺帝从佛龛下面拉了出来。直到这当儿,宋顺帝还惊魂未定,问王敬则:“你是不是要杀我?”王敬则答道:“陛下,臣只是让你换个地方去住!过去,你们刘家在夺取司马家天下时也是这么做的!”听了这话,顺帝带着哭腔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真是可怜啊!“末代皇帝”刘准由于惊吓过度,竟然躲到观音菩萨的屁股下面不肯出来。但是,他的母亲——王太后却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死只在萧道成和王敬则一念之间,如果惹恼了他们,那还得了!所以,她赶紧把小皇帝拉了出来。在确信不会被杀之后,这位小皇帝还是说出了一句让多少“亡国之君”伤心欲绝的话:“希望后世转世投胎再也不要生在帝王家!”
  看来,在皇权国家体制下,要当个皇帝也不容易,整日提心吊胆,担心臣下造反不说,弄得不好,还可能掉脑袋,特别是那些亡国的君主!所以,有的人宁愿不当皇帝!


李后主:“亡国又陪了夫人”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五代后期南唐的国主,又称“李后主”。他虽然天资聪颖,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却不以国事为重。平时,他经常以风流自命,每日谱词度曲,与妃嫔们一起饮酒作乐。
  正当李煜忙于歌舞酣宴之时,宋太祖已经发兵消灭了南汉,又积极训练水师,准备荡平南唐。李煜知道后,非常震恐,急忙上表,表示愿意去掉帝号,改为“南唐国主”。宋太祖还不满意,又命李煜来汴梁朝见,李煜不肯,就推说自己有病,不愿入朝。于是,宋太祖便宣称李煜心怀异志,命大将曹彬领兵10万即日南下。
  当时,南唐的边将毫无防备,根本不是宋军的对手,所以宋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煜没有办法,只好在宫内召集大批和尚、道士,诵经烧香,乞求上天派天兵天将“下凡”,帮他击退宋军,同时派大臣徐铉驰赴汴梁,求见宋太祖,哀求宋朝退兵。尽管徐铉丑态百出,说尽千般好话,宋太祖仍然吼道:“卧榻之旁,岂能任他人酣睡?”
  到了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李煜知道已经山穷水尽,只好出城投降。随后,曹彬将李煜一行押往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并封他的妻子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宋太宗即位后,又加封李煜为陇西郡公。虽然都是“亡国之君”,但是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长于口才,善于谄媚,经常在太宗面前曲意逢迎,所以太宗对他并无猜忌之心。可是,李煜就不同了,他只能拿起笔来吟风弄月,作几首华瞻哀怨的诗词,论起口才来,是一点也没有。渐渐地,太宗就怀疑李煜有怨望之心,便命人暗中监视李煜的一举一动。
  作为一个亡国君主,李煜自然是百感交集,经常思念在江南的快乐时光,不觉涕泪交流,悲伤不已,便忍不住提起笔来,填了一阙《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元宵节,依照宋朝制度,各位命妇入宫庆贺。不料,小周后自从元宵节入宫,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来,李煜急得在家里唉声叹气,踱来踱去。
  直到正月底,小周后才从宫中乘轿而归,李煜急忙把她迎入房中,赔着笑脸,问她为何今日才出宫。小周后却一声不响地倒在床上,只是掩面痛哭。李煜有些不解,急忙上前细问情由。小周后突然坐起来,指着李煜骂道:“当初你只图快乐,不知道治理国家。现在,国破家亡,你又投降了,害我受到这种羞辱!”
  原来,那天小周后进宫时,正好被宋太宗瞧见。见小周后生得花容月貌,太宗就动了“鬼心思”,便把她留在宫里,强迫她侍寝。“人在屋檐下,哪敢不低头”,无奈,小周后只好顺从了太宗。于是,太宗把她霸占了,玩弄了许久,才放她出来。
  李煜听后,长叹一声,也只能仰天流泪。从此,李煜经常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妻子被太宗召去陪酒、陪宴、陪寝,成了真正的“三陪女”。
  这一年七月七日,正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恰好是李煜的生日。李煜想起从前的歌舞欢饮,眼下却是凄凄惨惨,连身边的宫女也只剩下两三个,其余心爱的嫔妃都是死的死,走的走,一个也不在眼前,不由触动愁肠,填了一阙《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时,小周后忽然从屋里走出来,对李煜说道:“夫君,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现在,我们虽然背时失势,也不该如此悲怨!何况隔墙有耳,你不要怀思感旧。如果让外人听到了,又会怀疑你对现实不满了。眼下,你我又处在这种境地,千万不要因笔墨招来灾祸!”李煜长叹了一声:“国破家亡,我心里苦得很,除了悲歌长吟,该怎样消遣呢?”小周后见他越说越不对劲,就一把将他拖到房内。
  见桌上摆着几样菜肴,倒还精致,李煜便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天,我偶然填了两阙词,你何不按谱循声歌唱一回呢?”小周后推辞不得,便将《虞美人》一字一字依谱循声,轻启朱唇唱了起来。借着酒兴,李煜亲自吹起玉笛相和。虽然一吹一唱,并无别的乐器伴奏,倒也婉转抑扬,动人肺腑。
  这当儿,在李煜周围监视的人急忙飞报太宗。读了《虞美人》这首词,太宗勃然变色,一拍龙书案说:“看来,李煜还没有忘记故国,若不将他除掉,必为后患!”于是,太宗赐给李煜一瓶“牵机药酒”,李煜喝完御酒,脸色大变,倒在床上,已是气息全无了。
  太宗知道后,非常“悲痛”,追封李煜为太师、吴王,并废朝三日,把丧事办得“体体面面”。李煜下葬后,小周后自然要入宫谢恩,太宗就乘机把她留在后宫。
  作为一国之君,李煜高高在上,却不知“家国”为何物?直到做了俘虏,他才在自己的词中“不合时宜”地有了一些家国之感,却因此换来“牵机药酒”。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是出类拔萃的,但作为一个国君他确实很荒唐。在皇权专制时代,这种身份的“错位”带给李煜的是人生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又反过来促使他在诗词方面取得了不朽的业绩!


宋徽宗痛失江山


  与宋徽宗的祖先宋太宗相比,女真人还算是比较“宽厚”的:徽宗在他们手里活了9年,而且是病死。临终前,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皇帝”也曾写过一首怀念故国的词——《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的悲怆与真情,可能是这位皇帝所有诗词中最好的一首:往昔的一切,就连做梦也梦不到了,悲怆之情可以想见。可惜,就是在这样一首词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浪漫和轻佻。
  也许是受佛教的影响吧,中国人素来相信“轮回报应”之说,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是:宋徽宗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托生的。倘若这种说法是真的话,赵佶倒真是为李煜报了国破家亡的仇恨——让宋太宗的万里江山断送在他的子孙手中。
  对于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对徽宗很陌生。但是,只要你读过施耐庵的《水浒传》,只要你熟悉那些梁山泊好汉,就知道,那位使国家奸臣当道、专门把好人逼上梁山、被李逵称为“皇帝老儿”的,就是此人。
  徽宗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阴历十月十日。据说,在他出世前,父亲宋神宗曾经去秘书省观看李煜的画像,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颇为心仪,随后徽宗就降生了。仅此一条,就使许多人相信赵佶是由李煜转世投胎的。
  其实,不少人早就发现,在许多方面,这位宋徽宗赵佶确实和李煜惊人地相似:
  ——他们的艺术天分都很高,而且才华横溢,文采风流。稍有不同的是,李煜是一位词人,而赵佶则是书法家、画家。
  ——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昏庸,同样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享乐,极其可恶。
  ——他们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是被赵佶的祖先赵匡胤灭亡的,赵佶的北宋帝国则是亡在了女真人的铁蹄之下。
  ——他们的归宿同样很悲惨。
  宋徽宗刚即位时,北宋是一个非常富足的帝国(也许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经过徽宗长达25年的统治,大宋帝国已经由一座锦绣江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破船漏屋,帝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
  更可耻的是,当宣和七年(1125年),女真人的铁骑大举南下时,这位徽宗皇帝不是振作精神,奋起抵抗,反而不负责任地把皇位“禅让”给儿子钦宗赵桓,让他出来收拾残局。然后,他带上一大帮妃嫔、宫女、宦官南逃,准备一走了之。最后,迫于朝野舆论的压力,他才返回京城。
  两年后,即靖康二年(1127年)的正月,大宋朝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帝国首都汴梁沦陷敌手,它的两位皇帝——已经退居太上皇的徽宗赵佶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相继沦为女真骑兵的俘虏,只有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在南方建立了政权,总算维持了大宋帝国的半壁河山。
  在沦为女真人的俘虏后,按照“战争法则”,被掳去的皇子皇孙、王公贵戚,都成为“亡国奴”。在这场颠沛流离的大迁徙中,不少人由于饥寒交迫而抛尸荒野,其余的幸存者被迫垦田种地,自力更生。最不幸的是那些女子,无论是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