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作品选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播谷鸟集(七首)
耙 地
一匹马
拉着耙
向前
向前
人站在耙上
像站在筏上
耙的前面
土地像河流
耙的后面
土块像水浪
杨柳青了
草也绿了
花也开了
鸟也叫了
马跑着
耙向前
向前
两只白蝴蝶
从地里
飞过??
地多么宽
地多么广
耙飞跑着
飞跑着
来来
往往
耙上的人
一边吆喝
一边唱歌
“东方红
太阳升??”
送 粪
咯隆隆
咯隆隆
谁家的媳妇
露出粗壮的胳膊
迈着大步
推着土车
一车一车
把圈粪送到地里
额上流着汗
嘴上含着笑
她的眼睛在说
以后的日子好了
肥料下地广
粮食收满仓
咯隆隆
咯隆隆
土车也一样
不像往年
老是咯吱吱
咯吱吱地啼哭
如今变了
它大声地笑着
从村庄到野地
从野地到村庄
咯隆隆
咯隆隆
浇 地
驴子走
水车转
一个妇女
坐在水车边
她的怀里
躺着一个小孩
睡的甜又甜
驴子走
水车转
驴子走慢了
妇女就叱喝一声
驴子又加快了
转了几转
驴子走
水车转
水从水斗
倒出来
沿着土沟
往下流
流到地里
地里白晃晃发亮
这是新分到的土地
这是发香的土地
这是亲爱的土地
驴子走
水车转
一个男子
用锄头引水
水头向前渗
向前渗
浸透了干土
驴子走
水车转
太阳下山了
天也暗了
但他们还不回去
好像连夜里
也要宿在地里
掏 土
老乡啊
刮大风了
天也要黑了
快休息吧
只他一个人
一锄又一锄
掏着黄土
用手抹着汗
天快黑了
他也不知道
老乡啊
风刮的好大
树都摇摆了
天已黑了
快休息吧
不
春发东风连放雨
趁雨没有来
把地掏松
雨来了
让它浸个透
等天晴了
撒下种子
春 雨
云从东方来
天下雨了
从东到西
从南到北
雨洒着冀中平原
农民牵着牲口
回去了
水车不转了
轮子停了
到处都淋着雨水
到处都好像在笑
一个农妇
站在门口看着雨
笑着说
“有了地了
天又下雨了
真的翻了身”
往年
榆树皮
槐树子
绿豆壳子
蒙糠饼子
什么都吃
麦子和谷子
进了地主的肚子
从今以后
地是自己的
一想到
打下的粮食
全归自己
她的心开花了
春雨贵如油
拼命地下吧
把土地灌透
八十三场雨
一亩六七亩
吃穿不用愁
喜 鹊
村子的边上
有一排高树
最高的枝枝上
有一个喜鹊窝
喜鹊站在树巅
最早看见太阳
它哑着嗓子说
“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了!”
长长的尾巴
一翘一翘??
它从树巅飞走了
飞到野地里
一个农民
站在耙上
赶着两匹驴子
从地的这一头
到地的那一头
喜鹊朝着农民
哑着嗓子说
“日子好了
恭喜!恭喜!”
播谷鸟
年年春天
播谷鸟在叫唤
“割麦插禾
割麦插禾
地主吃饱
农民受饿”
播谷鸟,播谷鸟
看见农民的辛苦
看见打下的粮食
送进地主的仓库
它的叫唤像在哭
叫人听了真难过
今年春天
播谷鸟又叫唤
声音可不同了
“春雷响过
雨也下过
翻了身的人
快种谷!”
1948 年春于 获鹿
(选自《艾青全集》第1 卷,1994 年,花山文艺出版社)
诗论
出发
一
真、善、美,是统一在先进人类共同意志里的三种表现,诗必须是它们
之间最好的联系。
二
真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它给予我们对于未来的信赖。
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善的批判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
没有离开特定范畴的人性的美;美是依附在先进人类向上的生活的外
形。
三
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
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
真、善、美。
诗
一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二
哲学抽象地思考着世界;诗则是具体地表现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改
造世界。
三
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
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
四
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
的全般的知识的综合。
五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
更深更远的东西。
六
一首诗必须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调协在
一起,它们三者不相抵触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的二种——以
至于完全。
七
存在于诗里的美,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来的、人类向上精神的一
种闪灼。这种闪灼犹如飞溅在黑暗里的一些火花;也犹如用凿与斧打击在岩
石上所迸射的火花。
八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九
人类的语言不绝灭,诗不绝灭。
诗的精神
一
今天的诗应该是民主精神的大胆的迈进。
二
诗的前途和民主政治的前途结合在一起。
诗的繁荣基础在民主政治的巩固上,民主政治的溃败就是诗的无望与衰
退。
三
如正义的指挥刀之能组织人民的步伐,诗人的笔必须为人民精神的坚固
与一致而努力。
四
诗人的行动的意义,在于把人群的愿望与意欲以及要求,化为语言。
五
诗的宣传功能,在于使人的心理引起分化,与重新凝结;使人对于旧世
界的厌恶成了习惯,和对于新世界的企望成了勇气。
六
最高的理论和宣言,常常是诗篇。
那些伟大的政治家的言论,常常为人民的权利,自然地迸发出正义的诗
的语言。
七
诗人当然也渴求着一种宪法:即国家能在保障人民的面包与幸福之外,
能保障艺术不受摧残。
八
宪法对于诗人比其他的人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保障了发言的权利,
才能传达出人群的意欲与愿望;一切的进步才会可能。
压制人民的言论,是一些暴力中最残酷的暴力。
九
诗人主要的是要为了他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感情,寻求形象。
十
政治诗是诗人对一个事件的宣言;是诗人企图煽起更多的人去理解那事
件的一种号召;是一种对于欺蒙者的揭露,是一种对于被欺蒙者的警惕。
十一
诗是自由的使者,永远忠实地给人类以慰勉,在人类的心里,播散对于
自由的渴望与坚信的种子。
诗的声音,就是自由的声音;诗的笑,就是自由的笑。
十二
教会,贵族,布尔乔亚? 。已轮流地蹂躏了艺术、诗。
把诗交还给人民吧!——让它成为人民精神的武装。
十三
智慧的含苞,常常为斗争而准备开放。
美 学
一
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
二
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
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
三
诗的进步,是人类对自己和生活环境所下的评价的进步。
四
对于新事物的肯定,就是对旧事物的否定。
五
诗比其它文学样式都更需要明朗性、简洁性、形象性。
六
在一定的规律里自由或者奔放。
七
艺术的规律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是在参错里取得和谐,是在运动里取
得均衡,是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自由而自己成了约束。
八
连草鞋虫都要求着有自己的形态;每种存在物都具有一种自己独立的而
又完整的形态。
九
单纯是诗人对于事象的态度的肯定,观察的正确,与在事象全体能取得
统一的表现。它能引导读者对于诗得到饱满的感受和集中的理解。
十
晦涩是由于感觉的半睡眠状态产生的;晦涩常常因为对事物的观察的忸
怩与退缩的缘故而产生。
十一
清新是在感觉完全清醒的场合对于世界的一种明晰的反射。
十二
不能把混沌与朦胧指为含蓄;含蓄是一种饱满的蕴藏,是子弹在枪膛里
的沉默。
十三
用明确的理性去防止诗陷入纯感情的稚气里。
勇敢、果断、自我牺牲等美德之表现在一个民族或一个集团里的,常常
被诗人披上罗曼谛克的斗篷是可以原谅的——但必须戒备啊!
假如这些美德不是被引导于一个善的观念,将成了怎样的一些恶行啊!
十四
所谓空虚与无聊是指那作品所留在文字上的、除掉文字之外别无他物的
东西。
十五
节奏与旋律是情感与理性之间的调节,是一种奔放与约束之间的调协。
十六
格律是文字对于思想与情感的控制,是诗的防止散文的芜杂与松散的一
种羁勒;但当格律已成了仅只囚禁思想与情感的刑具时,格律就成了诗的障
碍与绞杀。
十七
讽刺与幽默是面对着虚伪的,而这虚伪又必须是代表不正的权力的。前
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十八
讽刺是对于被否定的事物的冷静的箭,是仅只一根的针刺,是保卫主题
的必须命中的一击。
十九
讽刺是使在习惯里麻痹了的心理引起高度的刺激。
二十
讽刺产生于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看出了致命的矛盾,而这矛盾又为反
动的统治者竭力企图隐瞒的时候。
讽刺是人类的理性向它的破坏者的一种反击。
二十一
苦难比幸福更美。
苦难的美是由于在这阶级的社会里,人类为摆脱苦难而斗争!
二十二
悲剧是善与恶相斗争时,善的一面失败时才产生的。
悲剧使人生充满了严肃。
悲剧使人的情感圣洁化。
二十三
人类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临到了一个可以离弃情感而生活的日子;既然如
此,“抒情”在诗里存在,将有如“情感”之在人类中存在,——是永久的。
有人误解“抒情的”即是“感伤的”,所以有了“感伤主义”的同义语
“抒情主义”的称呼。这是由于在世纪的苦闷压抑下,旧知识分子普遍地感
到心理衰惫的结果。
二十四
抒情是一种饱含水分的植物。
但如今有人爱矿物,厌恶了抒情,甚至会说出:“只有矿物才是物质。”
这话是天真的。
二十五
说科学可以放逐抒情,无异于说科学可以放逐生活。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见解。
二十六
灵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调谐、无比欢快的遇合;
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的开启。
灵感是诗的受孕。
思 想
一
人存在,故人思想。
二
感觉只是认识的钥匙。
三
不要满足于捕捉感觉:
感觉被还原为感觉,剩下来的岂不只是感觉吗?
不要成了摄影师:诗人必须是一个能把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
想融合起来的艺术家。
四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在眼、耳朵和鼻孔之外,还有脑子。
诗人只有丰富的感觉力是不够的,必须还有丰富的思考力,概括力,想
象力。
五
对世界,我们不仅在看着,而且在思考着,而且在发言着。
六
诗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
没有思想内容的诗,是纸扎的人或马。
七
诗不但教育人民应该怎样感觉,而且更应该教育人民怎样思想。
诗不仅是生活的明哲的朋友,同时也是斗争的忠实的伙伴。
八
思想力的丰富必须表现在对于事物本质的了解的热心,与对
于世界以及人类命运的严肃的考虑上。
九
一切艺术的建筑物,必须建筑在坚如磐石的思想基础上。
十
宁可失败于艺术,却不要失败于思想;宁可服役于一个适合于这时代的
善的观念,却不要妥协于艺术。
十一
要想的比写的多,不要写的比想的多。
十二
每天洗刷自己的头脑,为新的日子思考。
生 活
一
我生活着,故我歌唱。
二
诗的旋律,就是生活的旋律;诗的音节,就是生活的拍节。
三
愈丰富地体味了人生的,愈能产生真实的诗篇。
四
只有忠实于生活的,才说得上忠实于艺术。
五
必须了解生活的美,必须了解凡我们此刻所蒙受的一切的耻辱与不幸、
迫害与困厄,即是我们诗的最真实的源泉。
六
凡心中有痛苦的,有憎恨的,有热爱的,有悲愤与冤屈的??不要沉默!
七
所谓“体验生活”是必须有极大的努力才能成功的,决不是毫无感应地
生活在里面就能成功的。
“体验生活”必须把艺术家的心理活动也溶浸在生活里面;而不是在生
活里做一次“盲目飞行”。
八
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
九
不要在脆薄的现象的冰层溜滑;须随时提醒着自己在泥泞的生活的道路
上,踏着沉重的脚步,前进而不摔跤。
十
生活是艺术所由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
自己的根须。
十一
生活实践是诗人在经验世界里的扩展,诗人必须在生活实践里汲取创作
的源泉,把每个日子都活动在人世间的悲、喜、苦、乐、憎、爱、忧愁与愤
懑里,将全部的情感都在生活里发酵、酝酿,才能从心的最深处,流出无比
芬芳与浓烈的美酒。
主题与题材
一
为要表演主题有所苦恼,有如孕妇要为怀孕有所苦恼一样。
二
制胜一切的主题,使它们成为驯服:
假如是岩石,用铁锤和凿击开它;
假如是钢,用白热的火熔软它;
假如是泥土,用水调和,使它在你的手指里揉出形体;
假如是棉花,理出它的纤维,纺织它,再在它的上面,印上图案。
三
在对于题材征服上,扩大艺术世界的统治:
凡你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都必须组织在你思想的系统里,使它们随
时等待你的调遣。
使你的感觉与思维在每一个题材袭击的时候,给以一致的搏斗,直到那
题材完全屈服为止。
四
在工作中试练自己:和一切最难于处理的题材搏斗,和各种形式搏斗,
和繁杂的文字与语言搏斗。
无论是虎,是蛇,是蜥蜴,是狮??必须使它们驯服在人的鞭子下。
五
“摄影主义”是一个好名词。这大概是由想象的贫弱,对于题材的取舍
的没有能力所造成的现象。
浮面的描写,失去作者的主观;事象的推移,不伴随着作者心理的推移,
这样的诗也就被算在新写实主义的作品里,该是令人费解的吧。
六
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对于自然的歌唱,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停止从自然取得
财富的缘故。——这有如我们永远爱着哺育我们的母亲一样。
七
写恋爱也可以,但我们决不应该损毁女人的地位。
八
我们怎能不爱万物所由生长的自然母亲呢?
她教给我们许多的真理;
她交给我们美丽的生命,懂得爱、忧愁,以及为荣誉而欢欣,为羞辱而
苦恼? 。
九
不要以原始人的态度赞美战争和厌恶战争;要以理性去判别战争,以理
性去拥护战争和反对战争。
十
从现实生活中多多汲取题材;
从当前群众的斗争生活中汲取题材。
十一
问题不在于你写什么,而是在你怎样写,在你怎样看世界,在你从怎样
的角度上看世界,在你以怎样的姿态去拥抱世界? 。
十二
对主题没有爱情,不会产生健康的完美的作品。
形 式
一
一定的形式包含着一定的内容。
二
由于不同的颜色与光泽,大小与形体,我们分辨着:米、麦、柿子、栗
子、柚子、苹果。
由于不同的声音的高低、快慢、扬抑,我们分别着:百灵鸟的歌,夜莺
的歌,杜鹃的歌,鸫的歌??和人类的歌。
三
人类的歌,这是最丰富的歌,最多变化的歌,最魅惑我们的歌,最能支
配我们的歌??人类是歌者之王。
四
诗人应该为了内容而变换形式,像我们为了气候而变换服装一样。
五
应该把形式看做敌对的东西。——只有和所有的形式周旋过来的,才能
支配所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