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

第12章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第12章

小说: 正说历代十九名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时人称其为“三杨”。杨骏是晋武帝的皇后杨氏之父。对杨骏其人,尚书褚契、郭奕曾上书晋武帝,说:“(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武帝不以为然。武帝病重的时候,杨家大树亲戚党羽,取代了原来的许多公卿职位。武帝病情稍有好转,见朝中大官多换成杨骏的党徒,这才觉察到杨骏专权的野心,于是他命中书作诏,确定辅政大臣。但杨骏等人已经较为严密地控制内外,私藏诏书,不久武帝病情加重,杨后趁机让武帝同意以杨骏一人辅政。武帝已不能说话,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杨后便招来何劭等人,让他们写下武帝的“遗诏”,逼使汝南王司马亮出镇。司马衷即帝位后,任杨骏为太傅,做辅政大臣。凡朝中之事,杨骏必亲自过问,“百官总己”;由于害怕“左右间己,乃以其甥段广、张勋为近侍之职”,“又多树余党,皆领禁兵”。然而杨骏在处理一些重要事情上,“谙古义,动违旧典”,于是出现了“公室怨望,天下愤然矣”的局面。    
    贾氏集团同样受到杨氏的排挤与打击。由于贾充、荀勖等相继死去,继起者如贾谧、贾模、郭彰等在短时间内也难以与杨氏完全抗衡,因此,维持并发展贾氏力量的关键在于贾南风。对贾南风来说,不利的局势是明显的,杨骏“知贾后情性难制,甚畏惮之”,而“贾后欲预政事,而惮骏未得逞其所欲,又不肯以妇道事太后”。贾后不肯以儿媳的身份侍奉杨太后,又想干预朝政,却受到杨骏的压制。    
    因此,杨氏集团是贾后的一大心患。但是,她凭着皇后的身份,牢牢控制了缺少才能和心机的惠帝,可以取得政治上的号召力,矫诏行事;况且,贾氏集团影响西晋政治甚久,其盘根错节的势力仍然不可忽视;此外,贾南风经过了十八年太子妃期间数次危机的磨炼,已经谙于政术,并且她向来“妒忌多权诈”,权势欲极强,不甘屈服于人。种种因素把贾南风推向了政治的漩涡中。    
    一味专权的杨骏与权力欲熏心的贾南风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合的矛盾。贾南风对于皇太后与他父亲杨骏互为表里专决内宫,也是妒火中烧。殿中中郎孟观、李肇都受到杨骏的冷落,贾后她暗中召集亲信宦官董猛与孟观、李肇谋划杀掉杨骏,废黜杨太后。    
    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贾南风见杨骏已失去朝野上下的支持,驱杨时机已成熟,便于元康元年(291年)密谋反杨。贾后先是让人通知楚王司马玮,司马玮答应了她,便要求进京朝见。至此,孟观、李肇启奏晋惠帝,连夜拟定诏书,诬称杨骏谋反,命东安公司马繇率领殿中禁军四百人讨伐杨骏,司马玮驻兵司马门。皇太后杨氏用丝帛写成书信,射到城外,内称:“救太傅者有赏。”贾后因而宣称杨太后与杨骏一起谋反。不久,殿中禁军出动,焚烧杨骏的府第,杨骏逃到马厩里,被就地杀掉。贾后接着诛杀掉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将军刘预,河南尹李斌,中书分蒋陵、东夷校尉文淑,尚书武茂等,“皆夷三族”。杨珧在临刑时告诉东安公司马繇说:“我的奏章放在宗庙的石匣里。”司马繇不予理睬。当时死了几千人,有的完全是被冤枉而死的,如东夷校尉文鸯,本不是杨骏的党徒,只因平日与东安公司马繇关系不好,竟也遭杀身、夷三族之祸。    
    贾后操纵诛杀杨骏的政变之后,还特意命李肇等人将杨骏的所有私人信件付之一炬,以免武帝委任杨骏为顾命大臣的遗诏落入他人手中。接着,她又开始同已经送往永宁宫的杨太后算账,称杨太后参与了图危社稷的阴谋,并以“飞箭系书,要募将士”为其罪证,要求惠帝下诏对她和她母亲庞氏治罪。惠帝不愿这样做,他让群臣商议。多数臣子都随大流或者三缄其口,独中书监张华说可采取变通办法,应该保留杨芷的武帝皇后称号,把她安排在离宫别馆中度过余生。但贾南风还是坚决不允,她矫诏废皇太后杨氏为庶人。主管部门上奏要求:“将杨太后废黜为平民,送至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北)囚禁。”诏书认可,杨太后即被囚于金墉城,第二年被迫害致死。在废太后的时候,杨氏外戚势力被肃清,大权尽归于贾后。    
    贾后杀杨骏,是在杨骏已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权的情况下进行的。她权力欲极盛,又长于谋算,常想干预朝政,因受到杨骏的抑制而愤愤不平,加上原来就对杨皇后不满,由此产生了清除杨家势力的念头。在这场宫廷政变之中,贾南风有效地将宗王势力的代表汝南王亮和楚王玮、禁卫军首领孟观和李肇、宦官董猛等反对杨骏的力量笼络在自己周围。孟观、李肇等人,一向为杨骏所轻视,对杨骏深恶痛绝。于是几人串通一气,密谋了一场政变。党同伐异,笼络宦官,这是贾后得以取胜的关键。


第七部分粉墨登场(2)

    “一石二鸟”之计诛杀杨骏之后,贾南风还不敢贸然执政,遂任用威望较高的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共同辅政。西晋初期,晋武帝大行分封宗室,然而受封的诸王并没有去藩镇,而是留在京师,有些藩王还掌握有相当的兵权,如楚王司马玮就是一例。    
    司马亮颇为专权弄势,御史中丞傅咸进言劝阻,司马亮不肯听从。贾后的族兄贾模、堂舅郭彰、妹妹贾午的儿子贾谧,与楚王司马玮、东安公司马繇一同参预朝政。贾后手中握权,越发颐指气使。司马繇密谋废黜贾后。司马繇的哥哥司马澹一向憎恶司马繇,屡次向司马亮诋毁他,晋惠帝颁诏免去司马繇的官职,放逐到带方郡(今朝鲜平壤西南),于是贾谧、郭彰的权势更加炽盛。虽然贾谧骄横奢侈,却喜欢延揽士大夫。郭彰和石崇、陆机、陆云(陆机的弟弟)、潘岳、挚虞、左思、刘舆、刘琨(刘舆的弟弟)等人,都依附贾谧,号称二十四友。    
    诸王的存在,对皇帝的统治极为不利。这时,辅政大臣汝南王司马亮,忌惮楚王玮年少气盛,性情刚戾,恐难驾驭,为削弱其权势,力主“遣诸王还藩”,太保卫也完全赞成此举。这就引起楚王司马玮对汝南王亮和卫的极大不满。    
    卫是西晋开国元勋。他曾经极力反对晋武帝册立司马衷为太子,想让武帝另立储君,但一直不敢明讲。有一天,君臣会宴陵云台,卫假装酒醉,跪到武帝御座前,说:“臣有事启奏陛下。”武帝问他想说什么,卫几次欲言又止。无奈,用手抚着御座说:“这座位太可惜了!”武帝却不露声色地说:“公真已大醉了!”卫见状,便不再多说。但此事又被贾充知晓。贾充不无憎恨地说:“卫老奴,几破汝家。”因此,贾南风对卫一直存在“宿怨”,加上卫现任太保,使得贾南风“不得骋己淫虐”,不能在宫中随心所欲。为把朝政大权紧紧掌握在手中,贾南风便诽谤卫与司马亮欲为“伊霍故事”,应免其官职。所谓“伊霍故事”,即指商代伊尹放逐太甲之事,这里当然指的是废掉皇帝。一场宫廷政变又露端倪。    
    永平元年(291年)六月,贾南风终于又导演了一场“矫诏使楚王司马玮杀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淄阳公卫”事件。太宰司马亮、太保卫认为楚王司马玮刚愎自用,滥施诛杀,便策划打发司马玮返回封国。司马玮的长史公孙宏、舍人岐盛与卫、司马亮不和,盛劝司马玮主动接近贾后,贾后便留下司马玮,让他兼任太子少傅。岐盛平素与杨骏亲善,卫憎恶他反复无常,预备将他收捕。岐盛便通过李肇向贾后进谗言,谎称得到司马玮的命令,诬陷司马亮和卫将废黜皇帝,另立他人。贾后向来怨恨卫,并且担心这两人主持朝政,自己无法独断专行,于是便鼓动惠帝下诏,让司马玮收斩这两个人。诏书里说:“太宰、太保打算实行伊尹、霍光故事,你应该宣布诏书,在各宫门前驻兵,免除司马亮和卫的官职。”司马玮也想借这个机会报复私怨,便派谴公孙宏、李肇率兵包围司马亮的府第,让清河王司马遐去收捕卫。于是,司马亮被李肇捉住,与其子司马矩一起被杀。起初,卫担任司空,军将荣晦犯了罪,卫将他斥逐。至此,荣晦跟随司马遐去收捕卫,竟将卫及其子孙共九人一起杀害。    
    于是,贾后借了楚王玮的手,除去了两个有威胁的人物。但一日之间,两辅政老臣相继死于非命,引起朝野震动。张华上奏说,“楚王连杀两臣,必是矫诏擅杀,形同谋乱,罪在不赦。”而且此时楚王玮督率内外诸军,引起惠帝和贾后等人的恐慌。张华派董猛去劝贾后说:“楚王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卫以后,威势权力便全由他掌握了,皇上怎么能够放心!应当以擅自诛杀的罪名将他处死。”贾后采纳了张华的计策,顺水推舟,把罪名栽到了楚王玮的头上。她通过惠帝宣达诏书说:“‘楚王矫诏’,众皆释仗而走。”把楚王玮的部队解散以后,局势迅速稳定下来。然后惠帝即颁诏说,楚王司马玮擅杀大臣,“图谋不轨”,罪大恶极,应明正典刑,乘其来不及防备之时将其处死。并诛杀公孙宏、岐盛的三族。楚王玮就这样当了替罪羊。临刑之前,司马玮拿出司马衷亲笔写的诏书,痛哭流涕,请监斩官刘颂过目,说:“我有幸是先帝(司马炎)的亲生之子,竟受到这种冤枉。”    
    卫的女儿写信给国家大臣说:“我父亲的谥号还没有公布,全国竟然保持沉默。《春秋》中指出的过失,应该由谁承担?”太保主簿刘繇等人打着黄幡,敲响登闻鼓,为卫申诉冤屈。于是惠帝又下诏将荣晦灭族,恢复司马亮和卫的爵位,司马亮追谥“文成”,卫追谥“成”。    
    从这次政变中更可以看出,惠帝是个十足的傀儡、白痴。他在短时间内连下若干道自相矛盾的诏书,足见他糊涂的程度。贾后鼓动惠帝下诏,事后又马上翻脸,诬称司马玮矫诏专杀二公,又将他收斩,手段不可谓不毒辣。    
    贾南风施展了一石二鸟之计,剪除了彰显或潜在的反对者,得以专擅朝政。贾后在上述三次宫廷政变中,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推动形势朝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一系政治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最终控制了惠帝和朝政。    
    此后,贾南风“专制天下,威服内外”的局面得以出现。她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遂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职,大量培植自己的势力。贾南风的族兄贾模和从舅郭彰,分掌朝政,可谓权侔人主。贾谧与郭彰非常专横跋扈,时人称之为“贾郭”,宾客盈门,生活奢侈。一批豪右贵戚竞相追随其后,这些人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惠帝也完全成为贾南风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


第七部分粉墨登场(3)

    杀太子与八王之乱之起贾后与惠帝共生了四个女儿: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衮献皇女,没有生皇子。惠帝只有一子,即谢才人所生之司马,被册立为太子。司马从小很聪明,一次宫中夜晚失火,武帝登楼观看,司马拉着武帝的衣服说:“暮夜仓促,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这年他才5岁,武帝听了很吃惊,对大臣说:“司马很像人主。”他自己深知惠帝痴呆,但见孙子如此聪明,也就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把司马封为广陵王。    
    贾后深恐太子长大后对己不利,千方百计引诱太子热衷声色犬马,养成骄奢暴戾的性格,使其声誉日毁。贾后的母亲郭槐常劝她爱护太子,临死之前还叮嘱贾南风善待庶子司马,贾后却不听。郭槐还一度想把小女婿韩寿之女立为太子妃,太子也有此意,但贾午和贾后都不同意,却另给太子聘了王衍的幼女。王衍的漂亮的长女却被贾后许嫁给了内侄贾谧。因贾后宠爱贾谧,贾谧便依仗贾后,屡屡与太子作对。    
    太子既不肯谄媚贾皇后,又与贾谧结怨,双方冤仇越结越深。这一切被暗蓄政治野心的赵王司马伦所利用。赵王伦和嬖人孙秀抓住贾后在子嗣问题上的弱点,极力挑拔贾后与太子的关系,最终达到诱使贾后杀太子的目的。史载:“孙秀因使人行反间,言殿中人欲废皇后,立太子,贾后闻之甚惧。”赵王伦和孙秀趁机劝贾谧等早除太子以绝众望。贾谧听信谗言,害怕太子即位后会加害于己,劝说贾后更换太子。贾南风深以为是。裴虽是贾后亲属,对贾后乱政也深感忧虑,他向张华、贾模建议废黜贾后,立淑妃谢玖为皇后,但张华和贾模不同意废立皇后,他们担心事发后各地藩王会趁机起兵前来争权,朝内不同派别也会纷争不已。他们还寄希望于劝谏贾后。    
    但贾后并未接受劝告,她铁了心要除掉太子。一面唆使宦官引导太子为非作歹,一面在公开场合说太子过于宽大仁慈,以挑拔太子与宦官的关系。她还让黄门李已、阉宦刘才怂恿太子说:“殿下富有天下,贵为太子,何故自为拘束?”司马于是日益享乐。他好缮壁修墙,在宫里建了一个买卖市场,每天在那里卖肉为乐。他以手估摸斤两,竟能做到分毫不差。舍人杜锡常劝太子修德进善,太子反而恨他多言,等他入见时,事先在椅子上插针数枚,杜锡一坐便血流满椅。从此无人敢谏。    
    元康九年(299年)十二月,司马长子司马斑患病,司马请求封司马斑一个王爵,皇帝不肯。司马斑病势沉重,司马为儿子请巫师向上天祷福。贾南风得到消息,认为下手的时机已到,便诈称惠帝有病,诏太子入中宫,却把太子引到另外一个房间,接着强行将他灌醉,拿出事先写好的谋杀惠帝和自己的诏书,骗太子抄录。表文里说:“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贾后)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已与谢妃(谢玖)约定同时发难,灭绝后患,立吾儿司马道文为王,蒋氏(太子妃妾)为皇后……”太子神志不清地抄了一遍,接着被贾南风偷出呈给惠帝,惠帝大诏群臣,要赐死太子。张华、裴指出其中有诈,坚持为太子辩护。裴认为,应该先查明传递这份信笺的人,又请对照司马平常所写的启事十余张,对照下,没人敢说不是司马的笔迹。群臣议论纷纷,到太阳西下仍不能做决定。    
    贾后见张、裴等人不肯屈服,恐怕事情有变,便向惠帝建议免太子一死,但因太子有逼上退位之嫌,必须废为庶人。于是司马被废黜为平民,改穿平民服装,叩拜诏书,走出太子宫承华门。贾后命东武公司马澹率领武装部队护送,司马跟太子妃,还有三个儿子司马斑、司马臧、司马尚,一齐被幽禁在金墉城。其母谢氏也遭到严刑拷问,并被杀害。    
    当时,西戎校尉司马闾缵带着棺材进谏,说:“西汉王朝戾太子刘据,起兵背叛,进言的人认为罪状不过打一顿板子,而今司马受到责罚时,不敢有违礼行为,他的过失还轻于刘据。现在要做的是为他慎重地选择师傅,再严加教诲,如果仍不悔改,再摒弃不晚。”奏章呈上之后,也没有了下文。    
    太子被废,东宫官属的前程蒙受威胁,密谋扶太子复位,苦于声望太低,难以号召。于是,他们找到典掌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司马伦才智低劣,野心奇大,曾历任邺城和关中都督,靠逢迎贾后才进入中枢,得知东宫官属密谋后便蠢蠢欲动。其心腹孙秀指出:满朝大臣都知道明公党于贾后,若扶太子复位,太子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