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 >

第40章

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第40章

小说: 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昆明一天啃几个土豆饿得头昏眼花的艰难岁月;更不会忘记
自己承受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并将自己生命中最富朝气的年龄,留在了泰缅边境、
缅北丛林。我的缅语是蹲在战壕里战友教的;我的泰话是坐在火塘边跟老大妈学的。
此外,还有恋爱的欢乐,失恋的痛苦。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滴血的黄昏,我颤抖的
心跟着西沉的夕阳在一起破碎,很多战友牺牲了,那时我只觉得双脚直往下坠。但
望望头顶那片蔚蓝的天空,我竭力地吞着溢出的泪水,尽管抽泣已使我呼吸困难,
还是很坚强地鼓励自己生命不能因此而结束。为倒下的战友,我一定要活下去;把
我们的丛林游击生活和战斗真实地写出来!没有用美丽点缀过的生命或许是苍白的,
没有用艰难浸泡过的生命或许是不饱满的。

    可惜滚滚红尘,名来利去,为钱权奔走者有之,为浮名奔走者有之,为衣食奔
走者有之,每个人眼里都布满血,心气已十分浮躁,哪还有心情坐下来写书。

    现在每当人们与我谈起那些一同战斗生活、牺牲的战友,我总是热泪盈眶、声
音哽咽。我要写出事情本身,为这十五年留下一幅忠实的画卷。一半是践行诺言;
一半则是出于一种使命感。

    不作文化人中的商人,要作商人中的文化人是我的愿望。自古文人不言商,因
此历史上不乏儒将、儒相、儒士,但独缺“儒商”一说。改革开放之始,经商的意
识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儒商是指有某方面专业特长的文化人“下海”则称为“儒商”。
战争年代崇敬“儒将”,市场经济推崇“儒商”,二者都折射出对知识的渴求,对
文化人的敬重。

    屈从于习惯,会使你思想枯竭;屈从于别人,会使你忽略了自己。刚步人社会
的年轻人,最容易产生一种疾病就是自卑泪己瞧不起自己。论年龄,年纪轻轻;论
文化,没有博士、硕士文凭;论特长,无特可言,普通又普通的一个人。看人家成
了才,羡慕;看人家发了财,羡慕。一想到自己就心灰意冷:唉!不是那块材料!

    要改变这种现状,第一个回合就是重新认识自己。我那时很穷,虽然胸怀大志,
却已走投无路了,但我不怕失败,我认为青春的词典里是没有失败这个词语的。一
切的冒险与尝试都是成功人生的基础。我不相信命运!路是人走出来的,赤手空拳
也要杀开一条血路。终于在仰光创办了缅甸全国自1965年来第一份华文报刊《缅华
商报》及印刷有限公司。

    我性格方面永远保持一点坚实军人的风范,不管做什么总去做,不大关心成败
得失,似乎也就是这十五年军旅生活养成的。

    一个人有一个美丽的外表,一个计算机一样的大脑,一个有权有势的父亲,我
会羡慕,但绝不敬佩;我佩服的,是那种经历各种磨难,仍有孩子一样的眼睛,有
狗一般的忠诚……

    我自幼酷爱文学、历史和新闻专业,没想到离开北京大学校园踏人社会就坠入
生活的底层,离家漂泊十七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在金三角地区度过。在那里度过的
日日夜夜里,虽栖身军界,但与当地的士农工商朝夕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对一些
事件真相可谓耳闻目睹,特别是导致缅甸共产党分裂走向灭亡的‘二果敢兵变“,
我们是参与者在彭家声主席身边工作;在坤沙孟泰军任职;在仰光聆听华人领袖罗
星汉主席谆谆教诲……知道的当然比生活在中国内地,东抄西凑写”金三角“、写”
大毒袅“的人在阅历上更略胜一筹。亲身经历加文化基础无疑成了我创作自传体纪
实文学作品《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的可靠资本!

    在戎马倥唿,紧张战斗的岁月里,我坚持用日记来记录风云变幻。在炮声隆隆
的泰缅边境217 高地,在南线作战嚼马料长征的日子里,在夜空升起绿色信号弹的
那一瞬间,在萨尔温江畔掩埋战友遗体的挖坑声中,在火塘边、月光下、竹楼上…
…我都勤奋忠实地记下了失败与成功、悲哀与欢乐。

    《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是我在远离祖国和故土十五年以后,带着深深幽思和
眷恋,回顾往事而创作的。用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兼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晓雪老师的
话说:就像一张珍贵的,甚至发了黄的照片。“淡淡的忧愁,沉沉的乡思,不懈的
人生奋斗”。

    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体纪实文学,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
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生命发展过程,
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
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也许读者们看了《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后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
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乎于出人地狱的沉重和辛酸。

    我不愿年轻人看了《金三角十五年亲历记》后,都产生离家漂泊的念头。在早
年漂泊那些困苦的日子里,是书使我避免陷人绝望之中。我要求每一个青年人都应
该保持一股百难不屈的斗争精神。我要向生活受挫的年轻人说一句心里话:只要有
勇气,可以重塑自己的命运。

    1999年8 月受地方政府邀请,我回祖国探亲。作为四川沪州人,长年流寓异国
他乡,求学北大,又漂泊泰缅,面对着中华恢宏,南洋蕉风椰雨,少年得志,人生
风流,我没有失去对自己和故乡的信心,精神的骄傲和砒柱就在这里。

    据1999年8 月11日《华西都市报》头版《三千商家,关注东南亚,说明什么?
》一文,反映了大陆商界人士想向缅甸发展,但由于在该地一是没有渠道,二是害
怕风险,所以缺乏动力。缅甸面积约六十八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越南或中国的
6。8 个浙江省面积,人口五千万,缅甸经济从总体上讲要落后祖国近十五年。巨大
的市场潜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正在大刀阔斧的对外开放,经商、
投资正是好时机。我又肩负为发展中缅传统胞波友谊,促进中缅经济技术合作和文
化交流牵线搭桥的重任,为了报效祖国和故乡人民,如果再让我用生命作一次选择,
我同样会选择漂泊。

    再一次去感受漂泊感受奋斗赋予的生命苍凉与悲壮,不屈与坚强。

    2000年8 月8 日于缅甸仰光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扫校 
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